最新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

内力计算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计算

一、概念题

1.判断题:(以下结论对者画√,错者画×)

(1) 轴力的大小等于外力的大小。()

(2) 杆件拉压或扭转变形时,截面上的内力只与其所受的外力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

(3)当轴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作用时,轴将产生扭转变形。

()

(4)在纯扭转变形时,在有外力偶作用的截面处,扭矩图在该处发生突变,且突变值等于外力偶矩的大小。()(5)梁弯曲变形时,截面上的内力只与其所受的外力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

(6)梁弯曲变形,在计算截面的弯矩时,无论用截面哪一侧的外力计算,向上的横向外力产生的弯矩总为正值。()

(7)在无分布载荷作用的某段水平梁,弯矩图只能是斜直线,不可能是水平线或抛物线。

()

(8)简支梁上作用有一集中力偶,该力偶无论置于何处,梁的剪力图都是一

)(9)若梁的某段无载荷作用,一般情况下,弯矩图在此段内是平行于梁轴

线

线

)2.选择题:

(1) 圆轴纯扭转时任一横截面上的扭矩等于()

A轴上所有外力偶矩的代数和。

B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外力偶矩的和。

C轴上所有与轴线垂直的外力偶矩的代数和。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2)梁上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

A梁上所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

B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纵向外力的代数和。

C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D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所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

(3)平面弯曲的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

A梁上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取力矩的代数和。

B 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任意点取力矩的代数和。

C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截面形心取力矩的代数和。

D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梁一端面取力矩的代数和。

(4)在梁的某一段上有向下的均布载荷作用时,则该段梁上的剪力图是一条();

弯矩图是一条()。

A 水平直线

B 向右下斜直线C向右上斜直线

D 上凸抛物线

E 下凸抛物线

(5)在梁的某一段上有均布向上的载荷作用时,则该段梁上的剪力图是一条();

弯矩图是一条()。

A 水平直线

B 向右下斜直线C向右上斜直线

D 上凸抛物线

E 下凸抛物线

二、计算题

4-1. 试求图示各杆1-1、2-2、3-3截面上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4-2.求图示各轴指定截面Ⅰ-Ⅰ、Ⅱ-Ⅱ、Ⅲ-Ⅲ上的扭矩,并画出扭矩图。

4-3.传动轴转速min

250r

n ,主动轮B 输入功率P B =7kW,从动轮A、C、D输出功率分别为P A=3 kW ,P C =2.5 kW ,P D =1.5kW ,试画出该轴的扭矩图。

4-4.试求图示各梁1-1、2-2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4-5.试列出图示梁的剪力、弯矩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出

max

Q

F 和m ax

z

M 。

4-6.试应用q 、F Q 、M z 之间的微分关系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和弯矩图,并确定

max

Q

F 和m ax

z

M 的值。

4-7.简支梁AB 上受载荷F P =20kN ,梁的跨度 l =2.5m , 30=α。试绘出AB 梁的

内力图。

4-8.图示起重架受力F P =20kN,AB梁采用工字钢,当载荷移至梁中点时,试绘出

AB梁的内力图。

4-9.试按已绘制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确定作用于梁上的全部外载荷的大小、方向及作用

位置。

4-10.电动机带动皮带轮转动,已知轮的重量G =600 N,直径D =200 mm,皮带

张力为F T1= 2F T2 。若电动机功率P = 14kW,转速n = 950 r/min ,试绘出AB轴的内

力图。

4-11.轴AB上装有两个轮子,一轮轮缘上受力F P 作用,另一轮上绕一绳,绳端悬挂

G = 8kN的物体。若此轴在力F P 和G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试绘出轴AB的内力图。

本章答案:

一、概念题;

1.判断题:(1)×,(2)√,(3)×,(4)√,(5)×,(6)√,(7)×,(8)√,

(9)×。

2.选择题:(1)B ,(2)D ,(3)C,(4)B、D,(5)C、E 。

二、计算题:

4-1.(a ) F N1 = 30 kN ,F N2 = -10kN ,F N3 = - 30kN ; (图略)

(b ) F N1 = F ,F N 2 =0,F N 3 = F ; (图略)

(c ) F N1 = 30 kN ,F N2 = -10kN ,F N3 = 10kN ;(图略) (d ) F N1 = 0 ,F N 2 = 3 F ,F N 3 = 2 F 。 (图略)

4-2.(a ) M x1= -1 kN.m ,M x2= 3 kN.m ,M x3= 1 kN.m 。(图略) (b ) M x1= M x2=-3 kN.m ,M x3= -1 kN.m 。(图略)

4-3.(提示:先由 n P

M 9549=求出M eA 、M eB 、 M eC )

M xAB = - M eA = -114.6 N.m M xBC = - M eA + M eB =152.8 N.m M xCD = M eD = 57.3 N.m 。 (图略)

4-4.(a )l

Fab

M M l Fa F l Fb F Z Z Q Q =

===2121,, ; (b )221212

1

,qa M M qa F F Z Z Q Q -==== ;

(c )Fa M M F F Z Z Q Q -====2121,0,0 ;

(d )2221214

1

,47,45qa M qa M qa F F Z Z Q Q =-=-== ;

4-5.(a )2

,2

max

ql M ql F MAX

Z

Q == ; (图略) (b )4

,max

Pl

M P F MAX

Z

Q =

= ; (图略) (c )m N M kN F MAX

Z

Q

⋅==1200,6max

; (图略)

4-6.(a )2

,2max

qa M qa F MAX

Z

Q

== ; (b )2max

,qa M qa F MAX

Z

Q

== ; (c )2max

,qa M qa F MAX

Z

Q == ;

(d )2

3,23max

M

M a

M

F MAX

Z Q =

=

; (e )18

25,3

52max

qa M qa F MAX

Z

Q == ;

(f )2max

,2qa M qa F MAX

Z

Q == ; (g )m N M N F MAX

Z

Q

.500,500ma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