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讨
文章标题: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率研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利用效率,其中利用结构主要包罗数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率主要包罗人口容纳能力、建筑容积率和土地产出率,从而揭示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进展方向。
要害词:城市土地结构效率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1.1土
地利用数量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市建成区内2004年各类建设用地的数量构成及与国家标准的差距。
从表1也可以看出,2004年,市建成区内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这两项用地均符合城市规划标准的要求。但国外大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都小于10,汉城仅占1.5,显然的工业用地偏高,而工业污染降低土地价值,造成土地产出率低,同时城市商务中心(CBD)不明显,城市化质量差。由此可见,工业用地的外迁,仍将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均约占建设用地的7,低于国标的最低线,这种不合理的用地结构使市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办事水平低下,环境质量下降等弊病,成为制约城市向现代化进展的瓶颈。
1.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还表现在特定类型用地的空间布局变化,最为显著的表示在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成立以后,城市土地开发活动逐渐遵循土地级差收益规律,在旧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活动。城市中心区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取代,即工业用地被商业、金融业、旅游业用地所置换;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宅市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进展以及住宅建设成本的改变,城市居民可以更多地选择居住区位。
1.2.1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从形成到现在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2~1954年间,是进入大规模工业建设时期。八一钢铁厂、六道湾煤矿等先后建成投产,这就构筑了工业布局的初期格局,这一时期的工业用地处于当时城区的外围。由于“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失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新疆工业在1958~1976年间处于滑坡甚至停滞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业进入新的进展时期,工业用地在旧城扩张的同时再次向外迁移,有市区向郊区、向南、向北扩散。20世纪90年代工业类别增多,这一时期由于规划与土地市场作用的调节,城市土地开发活动已逐渐遵循土地级差收益规律,工业用地基本上从市中心置换出来,分布在南、北郊区地价较低的地带。日前,市区工业分布较凌乱,大公司较均匀的分布在市区边缘,基本上形成了头屯河、东山区、卡子湾、二工、三工、水磨沟、红雁池等七个主要的工业区。
1.2.2居住用地。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由于城市交通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工作、生活和治理上的便利,各工业区内逐步健全了职工居住和生活办事设施,这样的“公司办社会”的状况在尤为显著,城市用地形成单位“大院式”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进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市的住宅建设进入高潮,居住用地急剧扩展。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综合开发方式的兴起,城市里形成颇具规模的居住小区。进入90年代,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为了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各级各类住宅小区开始出现,同时新区的居住功能逐渐增强,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沙区、天山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日前,随着城市的扩展,居住用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但是市中心居住用地密度明显比新城区要高,在城市的进展中,居住用地向新城扩展的趋势较为明显。
1.2.3商业用地。最早的商业中心是大十字,随着经济的进展,到了80年代,已有的商业中心不断扩大,同时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红山、友好与铁路局均形成次一级的商业中心。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日益活跃,商业也随即迅速的进展,到了90年代末期,的商业用地在繁华街道两旁、交叉路口、交通枢纽地带形成必定规模的商业街或商业中心,在居民区内也零散的分布着小型的商业点。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2.1人口容纳能力。1999年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人均建设用地为127㎡/人,到2004年就降到了86㎡/人,低于国家标准下限的水平。说明的土地利用在经济的快速进展及各项政策制度的操纵下正朝着集约的方向进展,但同国外标准相比人均建设用地差距较大。虽然新疆的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相当有限,而作为新疆首府的,大量经济建设都需要土地作为支撑,因此今后应当尽量同国外水平靠近,从而相对的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人口容纳能力。
2.2城市建筑容积率。城市土地的建筑容纳能力即建成区综合容积率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已经是寸土寸金,在这些高强度的地方,应采取“高容积、低密度”的空中进展方针,以缓解人地矛盾,同时保证生态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