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夫卡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 形成他们两位作家这种冷漠叙事的态度与他们的童 ” 年经历是分不开的。 许多作家都承认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他们 的写作中留下了浓重的心理潜影, 独特的经历往往就会形成 与众不同的风格。 可以说余华和卡夫卡的童年都不一般。 余 华的童年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由于父母都是医生, 他会经常看 到血肉模糊的东西, 甚至还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太平间里, 这种封闭而古怪的经历注定了日后余华作品中的冷酷。 说到 卡夫卡, 他的童年也是阴暗而且残酷。卡夫卡出身于一个商 人家庭, 父母忙于经商, 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 而且还经常施 加暴力, 再加上他后来的生病, 让他在不辛的遭遇中越来越冷 静, 而且也形成了极端内敛的性格。这些阴郁凄凉的童年经 历最终指向了他们成年后的思想意识和作品风格。 第三, 余华和卡夫卡都坚守内心的真实。 一般来说, 作家 的内心都是敏感的, 脆弱的, 他们的内心往往和他们生活的现 实存在很大冲突。余华和卡夫卡正是这样的作家, 他们都敢 于向自己生活的那个世界挑战, 坚守自己内心的那种真实。 正如余华自己说: 到 “ 《现实一种》 为止, 我有关真实的思考只 是对常识的怀疑。也就是说, 当我不再相信有关现实生活的 常识时, 这种怀疑便导致我对另一部分真实的重视, 从而直接 诱发了我有关混乱和暴力的想法。 也正是由于余华和卡夫 ” 卡能够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坚定而执着地走下去, 所以 才会在文学中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有风格。 总之, 余华与卡夫卡的作品都以荒诞离奇的风格著称, 余 华从卡夫卡的作品中吸取了卡夫卡的思想观念、 审美情趣、 艺 术技巧, 从而导致他们的作品在主题、 技巧、 风格方面有许多 相似之处。
艺 术 殿 堂
浅谈卡夫卡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闫 婷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
摘 要 余华和卡夫卡都是荒诞派的写手, 余华从卡夫卡的作品中吸取了卡夫卡的思想观念、 审美情趣、 似之处。 关键词 余华 卡夫卡 绝望 冷漠 真实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小说家中的一 位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以其荒诞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 个又一个现代人的困境。 同时在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中 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那种荒诞离奇的风格。 两人的作品在思想 观念、 审美情趣、 艺术技巧等方面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余 华曾说:在我想象力日渐枯竭的时候, “ 卡夫卡解放了我, 卡夫 卡让我学到了写作的精髓。 因此,可以运用比较文学中的 ” “平行研究” 这一方法对余华和卡夫卡作一个比较, 进而对他 们的作品风格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在比较文学中, “平行研究” 所谓 就是要将那些 “相似” 、 “类似” 卓然可比” 、 “ 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的文学, 两 个不同民族的作家, 两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 研究其异同, 并得出有益的结论。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 学的主题、 题材、 人物、 情节、 风格、 技巧甚至意象、 象征等的比 较。 笔者主要从主题、 技巧、 风格三方面来谈谈余华对卡夫卡 的吸收和借鉴。 卡夫卡这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引起世界文坛广泛注 意的作家, 时隔半个多世纪终于被中国读者所认识, 而余华就 是那些读者中之一。 余华从卡夫卡的小说中发现了卡夫卡对 世界的 “荒诞性” 的深刻揭示, 这恰好让余华受到了启发, 因 此, 余华和卡夫卡才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首先, 余华和卡夫卡的作品都表达了 “绝望” 这一主题思 想。 余华为我们描绘的世界, 是一个令人恐惧、 不安而绝望的 世界。余华热衷于描写罪恶、 丑陋、 阴谋、 暴力、 色情和幻想, 他可以不动声色地刻画血淋林的暴力场面, 《河边的错误》 如 、 《难逃劫数》 现实一种》 、 《 等等。 在他的作品中, 人物最阴暗的 心理向读者敞开, 而且他们除了倒霉地死去或是莫名其妙地 失踪就不会有其他下场。正像著名评论家谢有顺说的那样: “阅读余华的作品, 你便会发现, 生命没有希望, 活者仅仅是为 了给绝望作证。 而这种绝望的图景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同样 ” 是一个回旋不绝的主旋律。例如,诉讼》 《城堡》 《 和 中把主人 公的死描写得非常冷静, 还有卡夫卡在去世前的一两年曾经 写过一篇小说 《地洞》 小说的叙事者 , “我” 是一个精心为自己 营造了地洞的小动物, 但这个小动物却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充 满了警惕和恐惧, 这个地洞的寓意是很深刻的, 它意味着生存 在世界中, 每个人都在劫难逃, 这不能不说又是一种绝望。 所 以, 余华和卡夫卡的作品都表达了一种人在世界上无路可走 的绝望主题。 其次, 余华和卡夫卡在写作时都采取纯客观的冷漠化叙 述。 卡夫卡一向是以他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纯客观叙述构 成了独特的 “卡夫卡式” 艺术风格, 而余华呢, 正如他自己在一 篇序言中说道: “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 理智代替不了 我的写作, 正因为此,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
注释: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第 91 页. 谢有顺.先锋就是自由.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第 257 页. 余华.余华精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 1 页. 余华. 虚伪的作品. 余华作品集. 第 2 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年半,第 281 页. 参考文献: [1]陈淳,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版. [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版. [3]余华.世事如烟.北京: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 版. [4]卡夫卡.审判 城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版. [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得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版.
2008 年第
12 期
安徽文学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