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合集下载

柯达与富士之战

柯达与富士之战
第* 页
LOGO 第二章 总结 结局不同的原因
— 14 —
② 船大难掉头
传统业务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 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 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
①巨无霸式自信的文化
很多人将柯达的破产归结为战略选择的失 误,然而在战略选择的背后,柯达巨无霸式的 自信是贻误战机的重要原因。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 4—
1934年创立; 70年代崛起; 80年代稳步进入世界市场,84年拿下洛杉矶奥运会赞 助权攻入美国市场; 新世纪不断收购子公司; 2002年,富士产品数字化已经达到了60% 2011年市值依旧高达126亿美元。
1880年创立;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 90%; 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 高记录;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 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2002年,柯达产品数字化比例只有25%,而竞争对手富士已经达到 了60%;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LOGO 第一章 历史 1.5 转型之路
— 12 —
1.5 转型之路
柯达vs富士
全线出击Vs夯实深耕 • 柯达全面转型开始,但是实际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富 士继续巩固原有渠道,并把中国作为主要市场。
• 柯达压缩成本、缩减业务,迎来短暂春天;富士推进
断臂求存Vs融知创新
新的结构性重组,并且调整了自己的研发模式,此时, 传统的感光材料方面在富士集团中的销售额比例则由

柯达VS富士:影像行业里的争锋者

柯达VS富士:影像行业里的争锋者

在影像行业里,如果把柯达看作是称霸天下的屠龙宝刀,当今能称得上倚天剑的,恐怕非富士莫属。

创办于1880年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感光材料生产商,至今占据着世界传统影像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一半左右。

而富士则是二战后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影响力,占据世界第二位。

双方的产品线均包括民用影像产品、专业影像产品、磁记录产品、医用产品四大系列,相互替代性极强,因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生死冤家的命运。

两家公司的竞争一直都非常激烈。

“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在全球市场上,从传统影像业(化学感光业)的黄与绿之战,到数码影像业的蓝与银(柯达与富士数码店的标志色分别是蓝色与银色)之战,柯达、富士这对神兵利器的交锋已经持续了数十个春秋,双方相生相克,势均力敌。

所谓冤家路窄,进入中国市场后,柯达与富士的争锋也没有一刻停止过。

柯达最先来到中国,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中国胶卷头把座椅的却一直是“绿”富士。

富士胶卷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70%,无疑是中国影像市场的领导者,而柯达鲜艳的黄色旗帜,这时候还只能列在第二方阵,与日本的柯尼卡和德国的爱克发并肩。

90年代后期,柯达把握机会,一举超越富士,成为了中国市场新的王者。

但在另一个新兴领域——数码影像市场上,与富士舍我其谁的气势相比,屈居下风的柯达至今仍在奋起直追。

98协议:柯达咸鱼翻身1998年以前,中国感光市场是富士的天下,而柯达与柯尼卡、爱克发等外资品牌一样,不得不长期屈居富士的阴影之下。

心高气傲的美国人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一直在寻找翻身的机会。

一个天赐良机终于降临到柯达头上。

1998年,中国政府面对负债和亏损累计近百亿元、一触即溃的中国感光业,已经没有了退路,时间再拖下去,整个感光业性命堪忧。

当时中央政府的态度是,如果要合资就对全行业合资。

但富士似乎无意接下这么大的烂摊子,甚至当中国政府要人访问日本提出要会见富士方面有关人员时也遭到了拒绝。

【推荐下载】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推荐下载】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推荐下载】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键入文字]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说起中国的感光业市场,人们通常都说是“黄、绿、红”之争,指的就是柯达、富士、乐凯之争,其他品品牌还有柯尼卡、爱克发等。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但霸主地位的争夺只是柯达与富士之间。

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感光材料生产厂商,创办于1880年,至今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42%左右。

而富士则是“二战”后才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影响力,占据世界第二位。

两家公司的竞争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

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就是针锋相对——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几乎完全一样,都包括以下四类产品:
民用影像产品:民用普通胶卷,民用相机等。

专业影像产品:专业胶卷,专业照相机,数码影像产品等。

磁记录产品:录音、录像带,电脑存储媒介等。

医疗产品:各类x光胶片,医疗成像系统等。

双方在中国市场的争夺非常激烈。

在中国,本来是柯达先进入,但开始可能没有重视富士的实力;富士在80
年代后期发起大规模攻势,反而占了优势。

目前,在中国的民用普通胶卷(特别是100 度)市场,富士的份额超过40%,而柯达低于40%,但在其他产品系列上,特别是专业产品和医疗产品,则是柯达占了绝对的优势。

因为中国在感光产品市场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家公司对中国市场都志在必得,在产品的促销、分销等策略上层开了激烈的竞争。

以下仅在分销策略上对两家公司进行一些比较。

1.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分销策略
1。

柯达PK富士

柯达PK富士

4、销售渠道 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 垂直型营销系统,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采用较 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 售商。
5、促销手段 柯达在中国市场采取的促销手段主要有广告 、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与宣传。而由于胶卷 属于消费品,因此柯达公司把大部分的资金 用于广告。
富士相机
富士的发展历程
富士胶卷于1934年创立,其前身是大日本塑料 的“胶卷试验所”。1919年开始研究制造胶卷的 技术,1922年开始研究感光乳剂,1925年在积累 照相工业的经营诀窍的同时,成立了“胶卷试验 化所”,正式开始研究制造胶卷。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胶卷市场,是富士的天 下。富士牢牢占据着中国60%以上的胶片市场份 额,绿富士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
品牌战略 富士公司从质量战略、不断提高知名度、培 育品牌忠诚、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等方面来 进行品牌战略。
两者的综合评述
柯达与富士,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质量,甚至是整体实力 上来说,我们并不能说谁优谁劣。但同在中国市场,富士却 无法赶上柯达的辉煌。 在企业营销中,柯达更好的有效利用了政治权利,对于 富士来说,柯达是一家擅长政府公关的美国公司,在“98协 议”中,柯达被授权为2001年底之前唯一可以在中国独资或 合资生产胶卷的外国企业,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 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 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结合东芝笔 记本事件、三菱帕杰罗事件等,日方企业对待危机的处理方 法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保护自身的短期利益为目标,能推 就推,责任能避让就避让,使人丝毫看不出解决问题、对消 费者负责的诚意。成败在于细节,这样会为你博取主动,柯 达与富士充分印证了此点。
富士胶卷新时期核心竞争力

MBA 案例分析(16)力争富士在数码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MBA 案例分析(16)力争富士在数码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MBA案例分析](16)力争富士在数码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钮海津(A0603079)科目: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第一章:导论案例:《柯达、富士彩卷分销渠道在中国营销中的作用》思考题: 1、富士市场占有率由50%下降至30%以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富士公司的决策者,你应如何扭转这一局面?3、如果你是柯达公司的决策者,你下一步打算采取什么策略?4、请你为乐凯品牌提出分销建议。

一、三个“输”令富士输掉市场份额1、输在战略上。

富士公司作为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绝对卖方,对变化中的中国市场判断不足,当柯达开始筹划彩卷本土化生产的事宜时,富士坚持旧的市场战略,以为中外合作的柯达不可能成功,从而采取观望策略,结果失去市场老大的桂冠。

2、输在战术上。

无视中国国力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的趋势抱怀疑的态度,更对中国彩卷的人均消费量增长的预测缺省,因而自1996年至2000年的四年里,几乎没有在专业冲印店的发展上取得提高,造成市场占有率快速下滑。

3、输给对手。

当柯达利用中国的民间资本大肆发展冲印连锁店时,富士坐观柯达的进攻,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等到四年后发现己势跌落才开始发动价格战,但市场已被定局。

二、力争富士在数码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建议富士公司的决策者这样扭转被动局面:1、重视中国市场。

全面分析变化中的中国市场发展趋势,争取中国企业和民众的支持。

2、善用己方优势。

利用日本强大的数码相机研发和制造能力,与同为日本企业的索尼、尼康等国际知名相机生产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将竞争重点向数码冲印市场转移,研究和开发高端彩卷以提升富士品牌形象,力争在数码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模仿胜方模式。

借鉴柯达冲印店网络开发的成功之处,利用中国民间资本开展及加快本土化进程的进行,节约交易成本,力求降低生产及服务成本,提高单店得盈利能力。

4、在速度和服务上形成竞争优势。

以服务质量为经营主旨,加大品牌推广,通过富士消费者宣传富士质量。

柯达和富士的中国之战

柯达和富士的中国之战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经营佐料之五十柯达和富士的中国之战案例背景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感光材料生产厂商,创办于1880年,至今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42%左右。

富士则是二战后才成立,直到80年代才有影响力,占据世界第二位。

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体现在产品上就是针锋相对的,两家产品结构几乎完全一样。

策略之战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其在专业、医疗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力争在民用产品上打败富士,以达到对中国市场的占领。

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售商。

到1997年5月,柯达先后兼并了汕头公元胶卷厂和福建福达胶卷厂,从而直接在中国生产胶卷。

这样,胶卷从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经过的渠道很短。

而在渠道宽度上,柯达选择的经销商数量并不多,其特点是经销商专业化,不同类型的产品由不同专业公司代理。

在广州,柯达的民用、专业、磁记录和医疗产品分别由相关行业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代理。

而在民用产品零售点上,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柯达专卖店,一是百货大楼的摄影器材部。

柯达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直接设立办事处,办事处市场部按不同产品设立不同产品部,负责所在区城的产品相关工作。

由于系统线路短,从产品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在整个市场后勤管理上,柯达公司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富士在中国的目标是保持胶卷上的领先优势,以此为基础,扩大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具体分销策略中,富士在多数产品中也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但在销售渠道的长度上,富士与柯达明显不同,采用较长的销售渠道:日本厂家—中港澳总代理—中国区域代理—主要城市代理—零售商。

富士在中国销售的产品,绝大多数产品都从日本原地生产。

在经销商选择上,也与柯达不同。

富士的中港澳总代理—香港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是其在中国、香港、澳门的独家经销,而在中国的区域分销上,除医疗产品等少数产品,因为专业性很强而由专业医疗公司代理,其他产品并没有像柯达那样严格按不同产品选择专业代理商,多数一家公司经销。

柯达富士中国阵地战

柯达富士中国阵地战

柯达富士中国阵地战
柯达富士中国阵地战
姚意克;王越
【摘要】富士比柯达更早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一位搞摄影的朋友还记得,四五年前,他最喜欢用的是富士胶卷,而富士那绿色基调的醒目标志,让他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家
专业扩印店冲印自己的作品。

但这几年他更频繁使用的是柯达胶卷,因为柯达扩印
店那黄色基调的冲击力已经压倒了绿色,让他无法拒绝。

这位朋友消费趋向的改变,
以及对街头扩印店色彩冲击力的感觉,恰巧印证了国外两大胶卷巨头在中国市场的
争夺曲线。

而从目前来看,柯达是胜出者。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2(000)001
【总页数】1页(PP.)
【作者】姚意克;王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经济财政。

|商事· 商战风ι文/本刊记者姚意克图/本刊记者王越“ 98 协议”钳制对
手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的一项最新统计,柯达胶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又创下63% 的新高,并连续三次赢得“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的称号,而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为25.9% 。

实际上,在几年以前,两者的比例完全可以翻过来,富土曾是中国消费者最认同的胶卷品牌。

柯达后来居上,离不开一个曾让世。

柯达是如何和富士竞争的

柯达是如何和富士竞争的

作者: 陆琛
出版物刊名: 国际展望
页码: 30-31页
主题词: 欧洲公司;国内市场;人之道;海外销售;科达;三友;大城市;汉城奥运会;远翔;大量生产
摘要: 柯达与富士的竞争就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一样,由来已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使日本遭受战争摧毁的工业得以重新发展,美国占领军说服包括柯达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公司撤离日本,在以后的40年间,富士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赢得了70%的国内市场,柯达和其他欧洲公司占据的日本市场仅占10%。

80年代,富士开始向柯达传统的欧美市场进军。

在富士的猛烈冲击下,柯达开始在市场上频频失利,利润急剧下降。

但柯达并非象人们所想的从此一蹶不振,在失利后,柯达开始积极酝酿对富士的攻势进行反击。

柯达的高级经理们面对严峻的现实。

开始承认他们确实遇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而且这种全球性的挑战还在不断上升。

于是柯达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富士在日本展开竞争。

从1984年起柯达花了5亿美。

柯达与富士竞争

柯达与富士竞争

柯达与富士市场竞争战略策划书.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不进步,经济不断繁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指出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得人们某些高层次的需求有了满足的可能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得不使柯达与富士转变各自的发展战略,改变从前的以生产为中心而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开展全方位竞争,改变生产经营的侧重点,抓住机遇。

03年可达才由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全面转型,此时以及纪念馆使数码相机成为主流家用产品的时代,错过了最佳转型时期。

而富士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进军数码影像领域,在许多技术方面和销售领域领先于柯达。

本文对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柯达与富士不同的营销策略带来的结果。

二、内容环境分析柯达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他忽视外部的市场环境,不思改革,一心想要收购其他公司,盲目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事与愿违。

要想摆脱困境,首先应该对整个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

微观环境方面,柯达曾经是该领域的龙头老大,具备完整成熟的理体系,其所占有的大量的市场份额为他提供了迎接数码时代的广阔平台,并且多年来的经营使他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这些是他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柯达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下滑,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品牌效应上已经落后于很多竞争对手,加之消费者的偏好更倾向于便捷的数码摄像产品,对于摄影的操作和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柯达所经营的传统的胶卷摄像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宏观环境方面,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消费支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愿意购买更加先进和便利的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价格低廉方面。

从科学技术环境上来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处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技术的淘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技术能力。

加之人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流行的作用下,人们对数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除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外,数码产品取代胶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柯达”“富士”之争

“柯达”“富士”之争

“柯达”“富士”之争美国柯达摄影器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器材生产商,它们的照相机、胶卷、相纸等摄影产品均享誉世界。

这家由一位普通银行职业创立于19世纪80年代的公司,经过一百多年间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现在的年营额已超过200亿美元。

日本富士公司无论是历史和实力均不如柯达公司,迄今为止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在日本企业家特有的顽强经营下,经过不懈地励精图治,目前年营业额为130亿美元,成为仅有次于柯达公司的世界第二大摄影器材公司。

柯达的胶卷在1899年已畅销于日本市场,直到1946年,它在日本市场还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的逐步发展及日本富士摄影器材公司的兴起,到70年代,柯达的产品已几乎被富士逐出日本市场了,仅占日本15%的市场。

而富士则占有近80%的份额。

令柯达公司刻骨铭心的一次失败上发生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

当时奥运会开幕在即,而大会的指定胶卷尚未最后确定。

柯达公司的公关广告部门对最后的结果十分自信,认为依仗柯达的信誉,奥运会又在自己的家门口举行,指定胶卷将非柯达莫属。

因此,柯达公司对会场外各家厂商激烈的夺标战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花400万美元在奥运会上做广告不值得。

当美国奥委会主动派人来联系时,柯达公司的官员们讨价还价,盛气凌人,甚至要求组委会降低赞助费。

富士公司乘虚而主,出价700万美元,争到了奥运会指定彩色胶卷的专用权。

随后,富士公司倾尽全力展开了强大的奥运攻势。

奥运期间,美国各地富士的标志铺天盖地,各奥运服务中心里,日冲洗1300筒胶卷的设备每日不间断地运行,在大会期间,冲洗胶卷20万个。

富士公司公开表示,要让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富士”标志。

富士公司在柯达公司的后院里成功地放起了一把火,一举进入了原来固若金汤的美国市场,给柯达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柯达公司的领导层在检讨了奥运失误之后,立即制定针对富士的销售战略,并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

柯达与富士之争

柯达与富士之争

柯达与富士之争案例:胶卷市场上的竞争在中国影像市场上,柯达与富士为低价竞销奉行“短期贴资金,长期占市场”策略。

柯达胶卷在美国5 美元/卷,在中国仅1.3美元/卷,(富士相同。

)使柯达负债14亿美元,但又准备裁员1.66万人,节省10亿美元维持在华低价。

接着快速扩张,投资12亿相继建了无锡、厦门、汕头等分厂生产胶卷、相纸和R光片。

乐凯的彩卷市占率为25%,彩色相纸占30%,,守护份额的主要措施是价格优势(14元/卷)在美国柯达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富士次之,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使他们享受着丰厚的利润。

通常富士的价格总是略低于柯达,但在1999年春,富士突然猛降25 %,同时给与其分销商极其优惠的折扣,美国消费者纷纷转向富士,致使柯达市占率从72 %下降到60%, 富士从26 %升到37%。

1997年富士又发动更猛的攻势,同等的产品价降到柯达的50-70%,柯达的市占率又比去年降31%。

富士接着轻松收购沃尔玛下属的六家批发性大型冲洗店。

1997年柯达与富士的市占率为40%:35%而平分秋色。

柯达反击:富士在中国进入较早一度占48%,1998年柯达斥巨资拿到中国政府的优惠协议一三年内不许外资进入感光材料领域,为其垄断提供了保证,加上生产销售的本土化使其成本降低,同时也成功规避了海关税40%,大幅降价,提高了竞争力。

而富士仍要通过香港的公司转手向大陆销售,香港公司为避税而走私,遭到中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使富士的销售渠道受挫。

柯达大力开展“快速真色彩”、“满意百分百”、“9万9轻松做老板”等促销活动,市占率从35.9%升到41%,成为大哥大,富士从37.9%降到27%。

20RR年柯达又排挤掉富士,成功参股乐凯,用股权换得了市场。

思考题:1分析中国胶卷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说明三巨头各自的营销战略。

“柯达”与“富士”的决战

“柯达”与“富士”的决战

“柯达”与“富士”的决战
金铃华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A版》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市场、竞争、消费者早先垄断摄影器材市场的柯达公司,现在面临着亚洲太平洋小岛国——日本"富士"制造商的严峻挑战。

柯达公司建于110年前,是一个实力相当雄厚的摄影器材制造公司。

其固定资产达数百亿美元,有12万雇员,在美国大型企业中排第23位。

柯达公司占领世界胶卷市场的65%,彩色印相纸市场的40%,美国市场基本上是"柯达"的天下。

该公司利润很高,据80年代初的统计,其年营业额为106亿美元,利润为12亿美元,它所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金铃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7
【相关文献】
1.古力:决战富士通 [J], 美原
2.柯达向左,富士向右 [J], 王剑冰;
3.柯达,乐凯决战中国市场 [J], 陈平
4.从技术创新视角解析腾讯、柯达、富士的创新之路 [J], 杨婷
5.决战东京——第11届富士通杯世界赛决赛 [J], 曹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竞争战略 柯达与富士之争

竞争战略 柯达与富士之争
柯达VS富士
1
营销理论

市场领导者和市场挑战者的竞争战略 企业成长战略 市场定位 政府公关、危机公关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柯达简介
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由发 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 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业务领域:摄影、医疗影像、商业影像、 元器件、显示器 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几乎向全世界 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7
数码冲印 柯达富士锱铢必较

富士王牌武器--“魔术手” 柯达“数码冲印平民化 柯达广撒“英雄帖” 柯达异业结盟 富士针锋相对
8
牵手乐凯 欲以垄断狙击富士
2003年10月29日,柯达以约1亿美元 现 金,另加其他资产,收购乐凯胶片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唯一一家生产胶片的国 内企业)20%的股份。有了与乐凯合作, 等于与政府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此时的富士早已超越柯达,顺利完成了数码化转 型,销售额几乎是柯达的两倍,成为一个以影像、 信息、文件处理三大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公司, 在医疗影像/生命科学、文件处理、印刷、高性能 材料(平板液晶显示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民用 及工业用油墨)和光学元器件等领域均处于主导地 位,而传统胶片业务只占总业务的6%。
11
转型动态
柯达公司 · 中国仍是新柯达版图上最重要的战 略市场 · 乐凯与柯达 分手矛盾加剧 · 柯达亿元“撤出”乐凯,对双方是 种“解脱” 富士公司 · 富士胶片掷3.5亿抢占中国印刷市 场 · 富士数码相机将全部“中国造” · 原材料大幅涨价 柯达富士胶卷最 高涨价2成
· 柯达黯然退出 乐凯股改最大障碍 消除
3

柯达:在与富士的市场争夺战中艰难起飞

柯达:在与富士的市场争夺战中艰难起飞

柯达:在与富士的市场争夺战中艰难起飞
文心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在纽约罗彻斯特的办公室里,57岁的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费希尔手托一杯咖啡陷入沉思,他面前摆着一大堆的问题:去年同富士胶卷公司展开的价格战使销售额大跌,又由于美元坚挺,增长的市场突然出现停滞,柯达公司就像一架发动机突然熄火的飞机,骤然下滑,业绩增长率从20%跌到了约7%。

如今他要重整旗鼓,再次起飞,可将要发起的这场新攻势能够奏效吗?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文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71.268
【相关文献】
1.柯达参股:富士中国市场玩完? [J], 袁茂峰
2.柯达、富士在影像市场的几项策略 [J], 王桂花
3.柯达参股:富士中国市场玩完? [J], 袁茂峰
4.艰难起飞的柯达 [J], 文心
5.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的“龙虎斗” [J], 隆湘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竞争策略之柯达V富士

竞争策略之柯达V富士

竞争策略之柯达V富士一、柯达与富士的背景当前世界胶卷可以说是二分天下,在世界消费市场都占有可观市场份额的是美国的柯达和日本的富士胶卷,柯达和富士的竞争可以说代表着整个胶卷市场的主要竞争状况,也同时形成了主要的世界市场的竞争格局。

1、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为70000人,其中39000人在美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二、富士简介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富士自1934年创建以来,时刻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一直以“先人一步行”的理念开展具有独创性的技术开发,构筑生产系统以及市场的开发经营,以照相和影像系统为首,在制版印刷、医疗图像诊断、涂而技术、高机能材料技术等为核心技术,将世界上最受信赖的企业作为发展方向,开发、制造和销售着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各类产品。

2004年3月合并报表的销售额为25603亿日元,员工72624名,在世界各地拥有293个集团公司,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上由2003年的223名升至214名。

就如谈百事可乐不得不谈可口可乐,柯达与富士这对老冤家的竞争故事精彩而又漫长。

富士VS柯达公关争雄

富士VS柯达公关争雄

作者: 叶秉喜;庞亚辉
出版物刊名: 公关世界
页码: 29-31页
主题词: VS 公关工作 危机公关 富士施乐 日本富士 乐凯 公关危机 政府公关 危机管理 柯尼卡
摘要:<正> 长期以来,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两家感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争夺战从未间断过,尤以今年以来以富士“走私”胶片、富士施乐走私复印机、富士离职人员散发《内幕揭密》等危机事件的接连发生,更是把富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

而其老竞争对手柯达则与中国政府、中国的公众和中国的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谓“得道多助”。

两者的公关态势的具体市场反应就是富士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而柯达在中国市场上则一路凯歌频奏。

柯达与富士

柯达与富士

柯达与富士的竞争在世界胶卷市场上,柯达(Kodak)与富士(Fuji)竞争十分激烈。

富土起先对柯达的一举一动密切注意,最后一举争取到奥运会的赞助权,从而占尽先机。

国内最大的照相机及照相器材、设备的生产公司是柯达公司,胶卷的销售占该公司营销总额的65%。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柯达一直在日本销售着它的胶卷,但柯达胶卷在日本的销售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富士和樱花——占据日本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两家公司的竞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直到1975年,相对于柯达黑白胶卷,其彩色胶卷的销售量一直在提高。

然而柯达在1976年出口到日本的胶卷数量首次开始下降,黑白胶卷下降近16%,彩色胶卷销售数量下降了50%,彩色和黑白胶卷总共下降10%,而销售额以日元计竟有75%的下降率。

1977年1月,柯达公司决定改进胶卷在日本的销售方式。

沃特指示国际图片部的经理威里·罗伯逊,让他的营销部去评估一下目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途,并且要求他在3个月内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来。

国际营销部立即开始行动,不久便将一份评估报告提交罗伯逊先生。

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营销计划应集中到销售彩色胶卷上,彩色胶卷比黑白胶卷更重要;而且他们还在报告中指出:柯达胶卷销售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现存的柯达彩色胶卷和它的竞争者之间的价格差距。

人们缺乏“柯达”商标的意识,一般只有在店员的推荐下,顾客才会购买柯达彩色胶卷。

找到一些更积极地推销柯达胶卷的商人,由此提高商标意识,从而最终提高人们对柯达胶卷的使用量。

这是报告中计划的营销目的。

他们对营销战略提出的建议是:降低价格以减少柯达与其他胶卷之间的价格差距,鼓励顾客使用柯达胶卷,使一些没有商标意识的人对柯达胶卷产生兴趣。

该公司觉得这些战略是有决定意义的,在对零售业绩的提高方面来说是重要的。

营销部基于对这些事实的认识,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第一,从1977年3月1日起,实施大规模降价措施。

柯达富士中国市场龙虎斗

柯达富士中国市场龙虎斗

色身影 的 出现。当两者 将争斗 的战场扩
黄绿大战硝烟 又起
柯 达 数 码 写 真 馆 的 推 出 其 实 并 非
大 到 中 国 市 场 后 , 柯 达 和 寓 士 之 间 的 “ 绿 大 战 ” 然 继 续 , 激 烈 程 度 与 两 黄 依 其
者在 全 球 市 场 的 竞争 相 比 甚 至 有过 之
维普资讯
【工 商 界 】



马 前有投 像 夕志身 则业柯出 年让资到 春一者特 冲 .于一 消的达的 节些感影 息投传别 扩从
兴奋 , 。 继 九万 九 让 您 做 老 板 计 划 后 .
柯 迭 又 和 中 国 银 行 合 作 。 出 了 “ 万 推 八 八 , 家 数 码 写 真 馆 动 。 许 多 个 人 开 活 让 和 中 小 企 业 投 资 者 在 柯 达 强 大 实 力 的 支持 下也有机 会晋 身老板 。
结 果 . 富 士 的攻 势 不 减 . 仅 请 来 了 但 不
郭 富 城 和 藤 原 纪 香 这 对 金 童 玉 女 作 为形 象 代 言 人 . 各 大 电 视 台 发 动 了凌 在
年 .数 码 相机 的 国 内需 求量 就 将 超 过 10万 台。数码相 机市 场 的飞速 扩容让 4 富士 看到 了翻 身 的机会 。干是 . 凭借领 先的 数码 技 术 . 士开 始实 施 它在 中国 富 的反 攻大计 了 . 以报 传统 影像 市 场失 利
的 箭 之 仇 ” 一 。 富 士 对 付 柯 达 的 第 一 个 武 器 ” 是 它成 熟的激 光数 码 冲 印技术 。 为此 . 它 不仅 抢 先柯迭 抛 出 了数码 激 光冲 印店 .
厉的 广告攻 势 . 向年轻 一 族传 播 喜士 的 “ 色动感” 绿 .还 投 资 10 0 0万 元在 京 沪 、 大做 户 外广 告 . 以 15 穗 并 0 6万 元 的 代价 成 为九运 会 的赞助 商。

五大数码影像厂商的场竞争

五大数码影像厂商的场竞争

五大数码影像厂商的市场竞争“数码”影像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据统计,到目前已有30多家国内外厂商正在分食这块“新出炉的大蛋糕”。

他们中既有来自传统照相机制造行业的佳能、尼康等霸主,也有胶片生产和冲印服务巨头柯达与富士,还有来自IT制造业的惠普、爱普生等巨子。

另外,国内一些知名厂商如联想、方正、清华紫光等也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码产品。

一时间,数码概念满天飞,数码影像产品层出不穷,各厂商在自己的数码影像战略方面不遗余力,但是在2002年各厂商显然并没有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区分出不同的市场,而是“搅在一块扭打”。

让我们综观数码影像行业的五大代表性厂商,他们是如何蚕食市场、激烈竞争,又是如何各自为政发展壮大的?在今后几年的数码影像市场中又将如何面对生存?一、背景资料有专业人士认为,其实目前在数码影像市场上占据着霸主地位的仍然是索尼,但是它绝对不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厂商。

相比较而言,佳能、富士、柯达、爱普生、惠普等五大厂商似乎更为耀眼,这正是新生一代咄咄逼人的体现,同时也与索尼本身在近年来整体经营业绩的下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在中国,数码影像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全新市场,在这个全新的天地里,显然机会大于实力。

因为各生产商基本上是处于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所有的游戏规则也是全新的,大家都是只知道前面的“蛋糕”很大,但没有谁会告诉你获取的捷径在哪里。

可以说,五大厂商所面临的也正是类似的状况,就好像他们在一块大得出奇的战场上混战,可以辗转的地方很大,竞争虽然激烈,但却不易受伤。

所以无论是主攻渠道,还是三面出击,还是强化优势,还是以变应变,这些招式基本上都是各打各的,并没有真正伤及任何一个对手。

然而要在这个战场上长胜不败和处于领先地位,那是一定要下一番功夫的。

但是数码影像市场的这种状况绝对是维持不了长久的。

有专家认为,数码相机市场可能重蹈1998年CD光盘播放机红火一时的覆辙。

当年的一些日本厂商投巨资加入这一市场,但在几年之后CD机的利润就变得微乎其微,现在日本大多数的CD机制造商都早已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说起中国的感光业市场,人们通常都说是“黄、绿、红”之争,指的就是柯达、富士、乐凯之争,其他品品牌还有柯尼卡、爱克发等。

 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但霸主地位的争夺只是柯达与富士之间。

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感光材料生产厂商,创办于1880年,至今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42%左右。

 而富士则是“二战”后才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影响力,占据世界第二位。

两家公司的竞争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

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就是针锋相对——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几乎完全一样,都包括以下四类产品:
 民用影像产品:民用普通胶卷,民用相机等。

 专业影像产品:专业胶卷,专业照相机,数码影像产品等。

 磁记录产品:录音、录像带,电脑存储媒介等。

 医疗产品:各类x光胶片,医疗成像系统等。

 双方在中国市场的争夺非常激烈。

在中国,本来是柯达先进入,但开始可能没有重视富士的实力;富士在80
 年代后期发起大规模攻势,反而占了优势。

目前,在中国的民用普通胶卷(特别是100 度)市场,富士的份额超过40%,而柯达低于
 40%,但在其他产品系列上,特别是专业产品和医疗产品,则是柯达占了绝对的优势。

因为中国在感光产品市场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家公司对中国市场都志在必得,在产品的促销、分销等策略上层开了激烈的竞争。

以下仅在分销策略上对两家公司进行一些比较。

 1.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分销策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