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选择对跨文化交际中身份认同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语言选择对跨文化交际中身份认同的影响

作者:刘琳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

摘要:语言内容的选择,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收获身份认同的基本措施,这一点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以此,文章从语言文化交流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内容出发,就对话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并对身份条件对语言的影响效果展开讨论,为相关的应用方法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选择身份认同

引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流,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学问,同时,也是文化内容的碰撞。在文化的塑造力影响下,使人们展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性特点,为了降低这类差异对于身份认同的影响效果,必须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条件,以此更好的斟酌语言,使交流更加有效。

一、语言选择对于身份认同的影响内容

语言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在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必然会反映出自身在社会、经济、族群等活动中的差异性内容。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又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分为对话语言、书面语言以及肢体语言这三个方面。为了得到人际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与选择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此为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提供基础[1]。而在跨文化领域的人际交往中,更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对话术与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以此在完成信息有效交互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纽带,通过特定风格的语言内容,与交流者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身份联系。因此,为了避免语言交流中出现的误解,必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进行分析,降低文化差异的影响水平,提高跨文化交流中语言运用的合理性。

(一)对话语言的影响内容

对话语言作为语言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信息载体,也是体现不同文化环境提点的关键组成。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活动中,由于明显的差异性水平,进行对话表达时,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

以问候语为例,在中西方的交流中就有着较为突出的异化特点。在我国的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了表示友好,常常会对对方当前的状态进行询问,如“吃了吗?”、“这是要上哪啊?”等内容的对话,使特定的语句在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然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中,这类句

子只是在用于询问的语境中,而并不包含日常问候的意义,贸然的使用必然会产生误解,被人理解为干涉个人自由的行为,使西方人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从而影响到身份认同的效果。因此,在与异域文化背景进行交流时,应采用具有其文化特色的交流方式,在具体的问候语中,可以采用“hi”、“How are you”、“How do you do”等方式进行寒暄,也可以通过天气的交流展开对话,如“It’s sunny”等语句。

从以上的例证中不难看出,为了得到身份的认同感,必须站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对语言内容进行选择,以免文化差异背景下产生的误会,并在交流中对对方的文化内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完成交流活动。

(二)书面语言的影响内容

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书面语言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不仅在书籍、杂志、标语、告示等内容上有较多的使用频率,甚至在一些较为正式的书面材料中,也必须对语言的内容进行斟酌,以此,才能更好的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并最终达到身份认同的效果。以书籍的翻译工作为例,在不同语言的文化表达中,虽然都能很好的传达语句的意义,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具体的交流中就会对内容的理解产生歧义,使信息的交互产生间隙。

例如,在对某旅游景点“白云阁”的翻译中,将其译为“White Cloud Attic”,在具体用法上虽使用“attic”对“阁”进行翻译没有显著的错误,但通过对语义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应用中“attic”是指存放物品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处的“白云阁”中的“阁”字,更多的是指类似楼房的古代建筑,并提供具体休憩、游玩、眺望等休闲功能。同时,鉴于“白云阁”作为景观建筑中的亭子属性,在英文翻译中使用“pavilion”要更为适合,因此应将翻译中的“White Cloud Attic”替换为“White Cloud Pavilion”,以此减少语言表达中的误解,翻译的文化交流功能更加有效,提升语言指示效果的同时,加深外国游客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肢体语言的影响内容

语言文化不仅是对其所属文化背景的展示,同时也在文化条件的限制之内,为了改善异域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应用,必须在肢体语言方面进行控制,防止不必要的误会产生。

例如,“竖大拇指”是极为常用的肢体语言,然而这一简单的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表达的意义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2]。在我国“竖大拇指”的行为,通常是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赞扬,在美国通常是表达“没问题”的意思;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竖大拇指”却表达了负面的情绪内容,如俄罗斯或希腊等斯拉夫民族的国家,这一动作就会被理解为“滚开”的意思,在中东地区也表示为“猥亵”的意思。又如,中国人通常会用“点头”的动作表示肯定;用“摇头”代表否定。然而在以印度为主的部分南亚国家中却截然相反,通过“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代表肯定。

通过对以上三类语言内容的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语言交流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表现,也更加明确的提出了文化内涵与语言选择在异域身份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自具体的国

际交流中充分的发挥语言作用,调动最为合适的语言内容,以此来提高获得身份认同的效果,使沟通的有效性展现出应有的作用水平。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背景环境中,优化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必须得到每名对外人员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3]。

二、身份条件对语言应用的影响效果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应用于选择必然会受到社会身份与地位的影响,其身份的标志性也是交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同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社会身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交际习惯,在充分表达意愿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得到身份认同,必须对这种不同文化下的身份条件有一定了解,并通过有效的交流方法完成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条件

文化身份,是在独立文化环境中发展出来的个性表现,不仅表达着该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对具体习俗的体现,在无意间形成了个人交流活动中的文化身份差异。

例如,在中西跨文化的婚姻中,丈夫汉克是地道的美国人,而妻子淑芬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汉克在美国的人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开放、直接、明确的性格;而妻子在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中,养成了委婉、意会、柔和式的信息表达方式[4]。在生活的具体交流中,二人难免会因为思维方式与表达形式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如果在语言选择上不进行必要的控制与调节,甚至会对婚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社会环境中的身份条件

这种具有社会属性的身份,可以视为具体的社会关系,在表现的内容上,受到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多角度的影响。同时,每个人可能会在社会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在不同环境的交互中所处的地位条件也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一名销售人员在向外国老人介绍产品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这名老者的多重身份,在对其父亲、丈夫、客户身份进行权衡与分析的同时,选择恰当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并在不断变换与引导的过程中,通过多身份角度对老人的社会身份条件进行分析,完成销售活动的同时,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份认同。

(三)身份意识对语言的影响

在不同背景的文化环境中,人们通常会对自身的定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并由此对语言的使用与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使身份与定位产生差异。例如,中国的病人去医院就医的过程中,作为其朋友,为了表示关系,通常会说“吃药了吗”、“多喝点热水”、“注意休息”之类的话,这会让病人感受到关怀。然而,如果患病的是一名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