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茶具

合集下载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一、基础茶具1、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盖碗品茶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相传盖碗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崔宁与其女都喜爱喝茶,那时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固定,这便是最早的盖碗。

盖碗早期是个人使用,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今天的盖碗更多被当作茶壶来使用,因为使用盖碗泡茶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茶壶来得方便。

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皿,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盖碗被茶友称为“万能茶具”,各种茶都可以用盖碗来完成冲饮。

拿盖碗的手法很重要,错误的手法就会使得手被烫到成为常态,食指第一关节按在盖钮的边沿,拇指中指抱对点两手指抓住盖碗边缘,搭配食指三点一线拿稳盖碗。

2、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使用公道杯倒茶,可以保持倒出来的茶汤口感尽量一致,避免了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公道”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礼运》,意为“天下为公”,强调的是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浮梁县令,为了迎合朝廷喜好,特别是为了讨好皇帝朱元璋,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限期研制一种特别的瓷器——九龙杯。

这种杯子因其特殊的构造或寓意,如具有公平均衡的特性,而被皇帝赐名为“公道杯”。

从此以后,“公道杯”不仅成为了宫廷御用之物,也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和茶道、酒文化中的重要器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公正、平等精神的崇尚和追求。

选公道杯一般要略大于所用的壶或盖碗,满足每一道茶且出汤能沥干水分的要求。

公道杯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以称手为宜。

再检查一下出水口是否断水利落,断水时不易沿着杯子外壁流的为好。

茶艺六君子及作用

茶艺六君子及作用

茶艺六君子及作用茶艺六君子,又称茶道六君子,是指在中国传统茶道中,用于泡茶、品茶的六种工具。

这六种工具分别是茶壶、茶杯、茶盘、茶筅、茶匙和茶巾。

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义。

一、茶壶茶壶是泡茶的主要工具,也是茶艺中最重要的器具之一。

茶壶的材质有紫砂、陶瓷、玻璃等,不同的材质会影响茶汤的味道和质地。

茶壶的造型也有很多种,如龙凤、葫芦、瓢形等,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二、茶杯茶杯是品茶的主要器具。

茶杯的材质有陶瓷、玻璃、瓷器等,不同的材质和造型会影响茶汤的味道和质地。

茶杯的大小和形状也有很多种,如盏形、碗形、杯形等,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三、茶盘茶盘是茶艺中用来放置茶具和茶叶的器具。

茶盘的材质有木质、石质、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和造型会影响茶艺的氛围和格调。

茶盘的造型也有很多种,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四、茶筅茶筅是用来搅拌茶叶和水的工具。

茶筅的材质有竹子、木头等,不同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会影响茶汤的质地和口感。

茶筅的造型也有很多种,如笔筒形、螺旋形等,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五、茶匙茶匙是用来取茶叶的工具。

茶匙的材质有竹子、木头、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会影响茶汤的质地和口感。

茶匙的造型也有很多种,如勺形、钩形等,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六、茶巾茶巾是用来擦拭茶具和茶盘的工具。

茶巾的材质有棉布、麻布等,不同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会影响茶艺的氛围和格调。

茶巾的颜色也有很多种,如白色、黑色、红色等,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总之,茶艺六君子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器具,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义。

在茶道中,使用六君子不仅可以提高泡茶和品茶的技艺,还可以体现出茶道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古人对茶具的称呼

古人对茶具的称呼

古人对茶具的称呼以下是古人对茶具的称呼:【1】飘香——茶叶袋在一些场合,人们会使用茶叶袋来泡茶。

茶叶袋以其轻巧、便捷的特点备受青睐。

在古代,人们给茶叶袋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飘香”,意味着通过茶叶袋散发出的香气能够飘扬在空中,令人陶醉。

【2】注春——茶壶明朝时期煮茶、点茶的方式减少,泡茶方式比较流行,茶壶开始成为必不可少的茶器。

古代文人认为品茶“一苦二甜三回甘”这个过程像是沉寂的寒冬过后渐渐走向春天,因此把泡茶的茶壶称为了“注春”。

【3】鸣泉——煮茶罐鸣泉原为“淙淙鸣响的泉水”之意,引申为煮水的器具,在这里专门指代煮茶罐。

到了宋代流行“点茶法”,因此改用铜瓶代替煮茶罐,但仍保留鸣泉的雅称。

【4】苦节君——风炉“苦节君”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煮茶器具,其内部材质是耐高温的泥土、外部则是用毛竹制成,所以又称为“香竹风炉”。

由于风炉每日要经受火焰炼炙、竹子又有节节高升的意思,所以古人便给这件茶器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5】归洁——竹筅帚茶具之用常用常洗才能保证洁净如新,而在古代就有一种专门用于洗涤茶壶茶具的工具,被称为“归洁”——也许,就是取“使茶具回归洁净的状态”的意思吧。

【6】乌府——竹篮以前煮茶一般采用木炭作为燃料,而木炭一般盛放于竹篮里面。

古代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被称为“府第”,由此进行衍生,盛放外观乌黑的竹篮也就有了乌府之称。

【7】探花——茶叶筛(滤网)在泡茶过程中,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杂质,人们常使用茶叶筛或滤网进行过滤。

这种茶具在古代被称为“探花”,可能是因为茶叶筛的形状类似于花朵,而且通过筛选可以让茶汤更加清澈,如同探索花朵一样。

【8】啜香——茶碗以前喝茶又称为“吃茶”、“啜茶”等,所以用于盛放香茶的的茶盏、茶碗、茶杯,就被称为“啜香”,属于文人墨客对茶器的雅称之一。

这些古人对茶具的称呼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仅是对器物的简单描述,更是对茶道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图)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图)

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图)茶具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具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饮茶文化的变化。

一、茶具的出现在茶成为饮料后,与之相配套的茶具开始出现。

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当为陶制的缶,是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当时的功能既是茶具,又是酒具、食具。

公元前206年至8年,西汉王褒《僮约》载:“烹荼尽具,已而盖藏。

”是中国茶具史上最早记述茶用器具的史料。

但这里所说的茶具泛指烹茶时所使用的器具而非专用茶具。

考古发掘则表明,江浙上虞地区出土的一批西汉时期的瓷器,其器型有碗、杯、壶、盏等,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

二、专用茶具的确定西汉时期最早的茶具出现以后,茶具在社会的普遍使用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共用茶具专用茶具共存。

即有些茶具是饮茶专用的,有些茶具是与食具、酒具共用的。

当时,茶虽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

但饮用方式粗犷。

对茶的各项功能认识粗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茶文化,三国张揖《广雅》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辅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说明湖北、四川、陕西一带的茶叶,叶老的就和米粥一起制成茶饼。

煮饮时,先将其炙烤为红色,碾成末,加葱、姜、橘皮。

汤浇后饮用。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煮。

”即两晋南北朝以后,茶是“采叶煮粥”而食的。

而皮日休则说:唐以前,“茗饮”,“与夫渝蔬而啜者无异也”。

即与煮蔬菜食汤没有什么区别。

上述饮茶方式,既可用以解渴,也可用来充饥,其用具可有专用茶具,也可用食具代之。

到西晋时期,左思的《娇女诗》有“止为荼荮剧,吹嘘对鼎铄。

”等诗句。

同时期的杜育《荈赋》则说:“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句中的匏又称瓠,系古代使用的葫芦状的壶,原为酒具。

而《茶经》又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

茶具

茶具
茶具
饮茶器具
01 发展历史
03 分类 05 挑选
目录
02 发展 04 保养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 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 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感谢观看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 创新。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 为佳品。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而宜 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唐·团饼茶·煎茶·南青北白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 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羽《茶经》问世。这是第一部系 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生态、采摘、制造、加工、煮饮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 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 “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 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 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 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保养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是指用于沏茶、品茶和享受茶的器具,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茶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创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茶具的发展历程。

1. 茶的起源和早期茶具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的一位皇帝发现了茶叶的独特风味和药用价值。

在茶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使用简单的器皿来沏茶,如陶罐、陶碗和竹筒等。

这些器具简单朴素,主要用于煮茶水和盛装茶汤。

2. 隋唐时期的茶具创新隋唐时期(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具开始浮现了一些创新。

陶磁器的浮现使得茶具更加精致,如著名的青瓷茶具。

此外,茶具的形状也开始多样化,如茶碗、茶壶和茶杯等。

茶具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提升,浮现了一些著名的茶具制作工坊。

3. 宋代的茶具革新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茶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具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著名的青瓷茶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浮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和图案。

此外,茶具的使用方式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例如茶盘的浮现使得品茶更加方便。

4. 明清时期的茶具精美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是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茶具的品质和美观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磁器茶具成为主流,各种精美的茶具纷纷问世,如景德镇磁器、宜兴紫砂茶具等。

茶具的造型和图案也更加多样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势。

5. 现代茶具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茶具在现代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茶具不仅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融入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科技元素。

例如,茶具的材质再也不局限于陶瓷和磁器,还包括玻璃、不锈钢等材料。

茶具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如带有过滤器的茶杯、智能温控茶壶等。

总结:茶具发展简史展示了茶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创新。

中国传统茶具文化

中国传统茶具文化

中国的茶具文化摘要: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茶具艺术的创制地。

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赋中烹茶尽具一词,即是说烹茶而极讲究其用具。

唐代时,朝野上下无不以饮茶为乐。

我国茶具经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一功能到多重功能的演变,它不仅代表着科技的发展,更承载着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一、陶土茶具紫砂茶具是陶土茶具的代表,其外型简练大方,色彩憨厚古雅的特色,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

可见其贵重!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早在北宋前期就已崛起,明代大为盛行。

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一样,其里外都不足釉,选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因为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

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运用。

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

且传热不快,不致棘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

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

二、瓷器茶具中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

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步为瓷器茶具所替代。

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一)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闻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命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其坯质细密通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色。

因色泽皎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功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外型各异,可谓喝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时,河北邢窑出产的白瓷用具已“全国无贵贱通用之”。

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出产的白瓷茶碗。

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焕然一新。

这种白釉茶具,合适冲泡各类茶叶。

中国茶道茶具排名前十

中国茶道茶具排名前十

中国茶道茶具排名前十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具作为茶道的重要配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茶道中,有许多优秀的茶具品牌和款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茶具排名前十,以便读者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具。

一、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中的瑰宝之一,以紫砂泥制成。

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使得紫砂壶在茶道界备受推崇。

紫砂壶不仅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还能改善茶水的口感,使茶味更加醇厚。

而且,紫砂壶还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备受收藏家的青睐。

二、古铜壶古铜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茶具,它以铜为主要材质,经过精湛的工艺打造而成。

古铜壶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和质感,还能够提高茶水的口感和味道。

古铜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退火和打磨,从而保持了其原有的色泽和质感。

三、明瓷杯明瓷杯是中国茶道中常见的茶具之一,它以明式瓷器为主要样式。

明瓷杯的特点是造型简洁、质地细腻,能够提高茶水的香气和口感。

明瓷杯通常采用传统的釉下绘制工艺,图案精美细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宫廷银碗宫廷银碗是中国传统茶具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古代宫廷。

宫廷银碗通常采用纯银制作,表面经过精细的加工和装饰,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

宫廷银碗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茶水的味道,还能展现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五、岩石瓷壶岩石瓷壶是一种以石英砂为主要材料的茶具,它具有独特的纹理和温润的手感。

岩石瓷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打磨,因此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岩石瓷壶不仅能够提高茶水的香气和口感,还能够与茶的色泽相得益彰。

六、玻璃杯玻璃杯是茶道中非常常见的茶具之一,它以透明清澈的乳白色玻璃制成。

玻璃杯的特点是易于清洗和保养,且能够更好地展示茶水的色泽和味道。

玻璃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对茶水的味道产生任何的干扰,保持茶水的原汁原味。

七、青铜盖碗青铜盖碗是中国古代茶具中的一种,起源于商代。

青铜盖碗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经过特殊的材质处理和刻制工艺,表面呈现出美丽的锈痕和纹理。

青铜盖碗不仅能够提高茶水的香气和口感,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古代茶杯种类

古代茶杯种类

古代茶杯种类
1. 瓷杯:瓷杯是最为传统的茶杯种类,因为瓷器材质轻盈,透明度高,容易清洗,并且瓷器质地比较坚硬,不易破损。

2. 玻璃杯:玻璃杯是现代比较常见的茶杯种类,透明度高,外观美观,同时也非常易于清洁,但是玻璃杯的质地比较脆弱,易碎。

3. 紫砂杯:紫砂杯是中国汉族传统的茶杯种类之一,主要用于饮茶,因为紫砂杯可以增强茶的香味和味道,同时还有调节茶水温度以及滋味的作用。

4. 陶瓷杯:陶瓷杯是古代传统的茶杯材质,因为陶瓷材质没有瓷器那么脆弱,所以经常被用作日常茶具。

5. 青铜杯:青铜杯是古代贵族茶具中常见的一种,因为青铜材质氧化后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氧化铜,外观非常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是指用于泡茶、品茶和享受茶文化的器皿和工具。

茶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茶具的起源、演变、种类和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茶具的发展简史。

一、起源与演变1. 茶的起源:茶是中国的国饮,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的一位帝王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茶叶煮水饮用,这就是中国茶的起源。

2. 初期茶具:最早的茶具是简单的陶器或竹制器皿,用于泡茶和盛茶。

这些茶具并不精致,但足以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具也开始逐渐多样化。

此时的茶具多为瓷器,器形简约,釉色素雅。

4. 宋代茶具:宋代是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茶具的种类和制作工艺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茶碗、茶盘、茶壶等茶具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茶具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茶具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器形更加多样化。

瓷器、紫砂壶等茶具成为当时茶人追求的对象。

二、茶具的种类与特点1. 茶壶:茶壶是茶具中最重要的一种,用于冲泡茶叶。

茶壶的种类繁多,有瓷制、紫砂制、陶制等。

茶壶的特点是设计精巧、注水顺畅、保温性好。

2. 茶杯:茶杯是盛放茶汤的器皿,也是品茶的重要工具。

茶杯的种类有盖碗、无盖杯、盖杯等。

茶杯的特点是材质轻盈、造型美观、口感舒适。

3. 茶盘:茶盘是用于盛放茶具和茶汤的托盘,同时也是展示茶具的重要物品。

茶盘的特点是材质坚固、造型简洁、易于清洗。

4. 茶匙:茶匙是用于取茶叶的工具,也可用于搅拌茶汤。

茶匙的特点是形状独特、长度适中、易于操作。

5. 茶罐:茶罐是用于储存茶叶的容器,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茶罐的特点是密封性好、材质耐用、外观精美。

三、茶具的文化意义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通过其独特的造型、材质和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工艺技术的精髓。

同时,茶具也承载着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成为茶人们品味茶香、交流心灵的媒介。

我国古代茶具怎样演变的

我国古代茶具怎样演变的

我国古代茶具怎样演变的第1篇:我国古代茶具怎样演变的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下面介绍我国古代茶具的演变史。

明代许次纾《茶疏》有言:“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页,缺一则废。

”这强调了茶、水、器、火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要谈论宜兴紫砂壶,就不能不说到整个茶文化,尤其是其中茶具的演变历史。

事实上,紫砂壶的出现是与饮茶风俗的不断改变和推进分不开的。

茶在最初发现的时候,是被作为草*来使用的。

在神农尝百草之后,茶多被人们将其鲜叶直接放入口中咀嚼,根本谈不上使用茶具。

至于夏、商时期,由于缺少史料记载,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茶具。

到了西周初年,根据有关史料可知,生活中用茶已较为常见,此时的用茶方式主要是烹煮后食用,所用的“茶具”与餐具、酒具等是通用的,即当时青铜质的鼎、陶质的钵等容器。

进入春秋战国后,茶除了被用作羹饮之外,也被当作菜蔬食用,茶具也仍然与餐具、酒具通用。

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茶具。

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可为佐*。

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装茶用的茶箱,也*实了这一时期的茶具已经从餐饮器皿中*出来。

茶具种类既有贮存茶的箱、罐,也有烹茶所用的鼎、釜、壶、瓶,饮茶所用的盂、杯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古代沏茶方法是怎样的古代沏茶方法你知道吗?饮茶起源于我国,茶是我国的精髓,相信你也是一个爱品茶的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沏茶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1、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

2、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

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3、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4、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

5、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

九龙杯的故事

九龙杯的故事

九龙杯的故事九龙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具,它的名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条神龙,它的身上长满了九种不同颜色的鳞片,每一片鳞都代表着一种珍贵的财宝。

这条神龙每隔九年就会化作一条巨龙,然后飞到天空中,带着九种宝藏飞向天空的九个方向,将宝藏撒向人间,为人间带来福祉和财富。

人们为了纪念这条神龙,制作了一种茶具,取名为“九龙杯”,寓意着带来好运和财富。

九龙杯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通常由九种不同颜色的宝石或玉石镶嵌而成,每一种宝石都代表着一种财富和福祉。

九龙杯的形状独特,它的杯口呈九角形,象征着九龙的鳞片,杯身上还雕刻着神龙的图案,栩栩如生。

整个九龙杯仿佛一条神龙盘旋在杯身上,气势非凡,令人叹为观止。

九龙杯的故事源远流长,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酷爱九龙杯。

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诗人,他喜欢饮酒作诗,而九龙杯是他饮酒的最爱。

每当他拿起九龙杯,就仿佛得到了神龙的祝福,他的诗作也更加灵动和激昂。

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九龙杯的形象,他把九龙杯比作神龙,把饮酒比作与神龙共舞,表达了对九龙杯的热爱和崇拜之情。

九龙杯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是皇帝的御用茶具,它象征着皇权和财富。

每当皇帝举行盛大的宴会或者祭祀活动,九龙杯都是必不可少的器皿。

在宫廷中,九龙杯被视为吉祥之物,人们相信它能够为皇帝带来好运和福祉。

因此,九龙杯在宫廷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皇帝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如今,九龙杯已经不再是宫廷的专属茶具,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商务场合,九龙杯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茶具。

人们相信,九龙杯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财富,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神龙的祝福和庇佑。

九龙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茶具的传说,更是一种对神龙的崇拜和对好运的追求。

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九龙杯都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之物,它的故事也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流传着,永远不会被遗忘。

中国茶器具演变史

中国茶器具演变史
壶是在汤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壶,它比碗,盏更容易保温保香,干净卫生,可以独饮,也可 以几个人分饮。 所以很适合散茶冲泡。壶由大逐渐变小,《茶笺》中载:“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其自斟 自饮方为得趣。”
明代的茶壶主要是景德镇的白瓷壶和后来的青花瓷壶及宜兴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发展,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外,还得益于明代散茶的出观、泡茶方法的兴起。 3.茶碗由黑变白
4.茶壶的前身一一汤瓶
在宋代的“点茶”实践中,对汤瓶进行了改进,成了小而轻的注水专用工具。汤瓶是唐初发展起来 的一种代替笨重的煮茶“鼎”和“鍑”的茶具。到了宋代中期,点杀盛行,不用煮茶,只需煮水,所 以汤瓶就成了注水的专用工具。 因此,要容量小、重量轻。有盖,平底,瓶嘴细而长,高出瓶口。出口圆而细,以便点茶时注 水合理控制。汤瓶为后来茶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定窑。在河北曲阳。宋时曲阳属定州,故称定窑,定窑以生广白瓷为主,瓷质坚密细腻,质 薄有光,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闻名,如黄釉木纹瓷茶杯。
3、点茶宝碗一一黑釉盏
唐代的“煮茶法”到了宋代已演变成“点茶法”,大兴斗茶之风,茶色崇尚白色,从而推动了黑釉的 发展,使黑釉异军突起,大有取代青白釉之势。宋代的贡茶中心在建阳,建窑自然就成了黑釉 的佼佼者。
紫砂壶形、色多样,美观大方。表面装饰高雅。紫砂壶千姿百态,就形体而论主要分三类:一 是几何形,二是自然形,三是筋纹形。紫砂的各种颜色是在1000C~1250C的窑火里,制作者匠 心独运而烧出来的。不管是紫、褐、红、黑、黄、青等几十种颜色都是温润自然,永不褪色。 紫砂茶具表面装饰高雅,常与文人墨客的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融为一体。 2.温润细腻的瓷器茶具 瓷器是中国最著名的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 献。 总览我国的瓷器茶具共分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I)温润如玉的青瓷茶具

宋代茶具种类范文

宋代茶具种类范文

宋代茶具种类范文宋代茶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茶壶:宋代茶壶形制多样,常见的有坛形、梅子形、桃形、菊花形、八角形等。

茶壶多由陶瓷制成,也有少量使用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的茶壶。

宋代茶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出土的茶壶上多有拓片、刻花等装饰。

2.茶盒:宋代茶盒器形简约,多为方形或圆形,有的还带有盒罩。

茶盒通常用于存放茶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茶盒使用五斗方箱、紫檀、鹅黄木等制作,表面常作刻花、堆塑等装饰。

3.杯碗:宋代茶杯碗多为青瓷或青白釉陶瓷制成,器胎细腻,釉面晶莹透亮。

宋代杯碗形制矮胖、口径较小,多饰有花卉纹饰,釉色多样,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等。

宋代茶杯碗的制作工艺精细,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

4.等离子茶海:宋代等离子茶海形制独特,其主要特点是茶海壶身为冲咖啡的等离子形式,壶口与壶身稍微倾斜,利于出茶。

茶海的制作材料有陶瓷、铜、铸铁等。

5.茶船:宋代制茶有一种特殊的工具,称为茶船。

茶船据考,古今多装设一人一船,每船乘用一抹茶具。

宋代茶船制作精致,形似船形,船口狭小,用以接置茶杯碟,具有较好的装饰性。

6.茶托:茶托用作放置茶具、保护桌面。

茶托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有漆器、瓷器、铜器等,形制多见方形、圆形,亦有各色等离子。

7.茶筒:茶筒在宋代制作精美,多为陶瓷制成,釉色鲜艳,常饰有莲花、双鱼等纹饰。

茶筒具有密封性能,能有效地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8.茶具套装:宋代茶具套装是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盒、茶匙等。

茶具套装种类繁多,有具有造型精美的官窑茶具套装,也有具有简约风格的民间茶具套装。

总体来说,宋代茶具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形制优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性。

这些茶具不仅是茶艺的工具,更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茶具种类

宋代茶具种类

宋代茶具种类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茶具种类,包括:
1.茶碗:宋代的茶碗比唐代的更精致,造型也更多样化。

2.茶盘:宋代的茶盘为圆形或方形,逐渐发展成三层或五层,以方便呈现茶具和点心。

3.茶壶:宋代的茶壶多为紫砂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宜兴紫砂壶。

这些壶造型精美,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4.茶叶罐:宋代人们开始喜欢用茶叶罐储存茶叶,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和香气。

5.茶海:宋代的茶海,就是用来放置茶汤的容器,通常是瓷制的,也有用铜、铁制的。

6.茶匙:宋代的茶匙为木质或铜制,可以用来舀取茶叶或调配茶汤。

7.茶道具套装:宋代出现了茶道具套装,也称“茶具箱”。

其中包括茶壶、茶杯、茶匙、茶篮等。

这些套装多为精美的漆器或绘有精美图案的盘龙木盒。

总之,宋代的茶具种类数量增多,造型也更加精致,为后来的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茶道用具文化

中国茶道用具文化

中国茶道用具文化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们对生活仪式美的追求。

茶道不仅包括了泡茶的技艺和礼仪,还涉及到一系列精美的茶具。

中国茶道用具文化作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茶道用具的分类、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道用具的分类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根据使用方式和茶艺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茶道用具分为茶壶、茶杯、茶盘、茶道具收纳盒等几类。

1. 茶壶:茶壶是茶道用具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茶壶的材质多样,包括紫砂壶、瓷壶、铁壶等。

每种茶壶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和特点,例如,紫砂壶以其千变万化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而闻名,瓷壶则以其通透光洁的特点受人喜爱。

2. 茶杯:茶杯是用于品茶的容器,常见的茶杯有盖碗、盏杯、大碗等。

茶杯的制作材料和形状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杯型能够带出不同的茶香和口感。

3. 茶盘:茶盘是茶道中用来放置茶具和整理茶叶渣的器皿,通常为圆形或方形,制作材料有木质、石头、金属等。

茶盘在茶道表演中起到了连接茶具与茶叶的作用,也是观赏茶香、欣赏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茶道具收纳盒:茶道具收纳盒是用来存放茶道用具的盒子,常用的材质有木质、竹制、漆器等。

茶道具收纳盒不仅能够保护茶具,还能起到整理和保持茶具的功能。

二、茶道用具文化的特点中国茶道用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 多样性:中国茶道用具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不仅有各式各样的茶壶、茶杯,还包括了茶道具收纳盒、茶盘等多种茶具。

每种茶具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展示了丰富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式。

2. 融合性:中国茶道用具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产物。

茶道用具在设计和制作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传统绘画、诗词等,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艺术性:茶道用具在外观和工艺上都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

茶壶、茶杯融合了陶瓷艺术和雕刻艺术,不仅实用,更是一件艺术品,展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

茶道六君子的名称及用法

茶道六君子的名称及用法

茶道六君子的名称及用法茶道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以茶为媒介,通过茶具、礼仪、心境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

茶道中有六种常见的茶具,称为六君子,它们分别是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巾和茶筅。

这篇文章将介绍这六种茶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一、茶壶茶壶是茶道中最重要的茶具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茶具之一。

茶壶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紫砂壶和铁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其制作材料是一种名为紫砂泥的特殊黏土,它具有透气性和保温性能,能够保持茶水的香气和温度。

铁壶则是一种坚固耐用的茶壶,不易破碎,适合用于旅行和户外活动。

茶壶的使用方法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茶壶必须保持干净和干燥,避免茶壶内部有水滴存在。

其次,茶壶应该用温水进行预热,以免茶叶在注水时受到温度的影响。

最后,茶壶的注水量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泡茶的人数来确定,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二、茶杯茶杯是茶道中用来盛放茶水的器具,也是茶道文化中最重要的器具之一。

茶杯的种类也很多,最常见的是陶瓷杯和玻璃杯。

陶瓷杯因其釉面光滑,易于清洗,而且色彩丰富,常用于日常生活中。

玻璃杯则因其透明度高,能够更好地展现茶水的颜色和质地,常用于品茶或招待客人。

茶杯的使用方法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茶杯必须保持干净和干燥,避免茶杯内部有水滴存在。

其次,茶杯要适量注水,不能过满也不能过少。

最后,品茶时,要将茶杯端到鼻子下方,轻轻嗅一下茶香,再将茶杯放到嘴里,轻轻品尝,感受茶水的味道和质地。

三、茶盘茶盘是茶道中用来放置茶具和水盘的器具,也是茶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

茶盘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木质茶盘和石质茶盘。

木质茶盘因其质地轻便,易于携带和清洗,而且能够吸收茶水的余味,使茶香更加浓郁。

石质茶盘则因其质地坚硬,不易破碎,能够保持茶具的稳定性,常用于茶道比赛或高档场合。

茶盘的使用方法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茶盘必须保持干净和干燥,避免茶水溅到茶盘上。

茶道之二十四器

茶道之二十四器

【茶道】之二十四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

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

所以,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1、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2、笤: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

不仅要方便,而且编制美观,这是由于古人常自采自制自食而特意设置。

3.炭挝: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夹:用以夹炭入炉。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

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银釜。

6.交床: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7.纸囊:茶炙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9.罗合,罗是筛茶的,合是贮茶的。

10.则: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贮生水。

12、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13.瓢:杓水用,有用木制。

14.竹荚:煮茶时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15.鹾簋(cuogui)、揭: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16.熟盂:用以贮热水。

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

以越瓷为上品。

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18.畚(ben):用以贮碗。

19、扎: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20、涤方:用以贮水洗具。

21.渣方:汇聚各种沉渣。

2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24.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在古代人说,则是完成一定礼仪,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

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其实,现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

古代茶杯的种类

古代茶杯的种类

古代茶杯大揭秘:那些接地气的好物说起古代茶杯,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讲究。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接地气的古代茶杯种类,让你在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雅致生活。

一、建盏:皇家的专享建盏,那可是宋朝皇室喝茶的宝贝。

它长得跟钟似的,高高瘦瘦的,看起来特别俊。

这杯子不光好看,还能聚香、锁香,一泡茶,那茶香啊,久久不散。

而且,建盏的釉色特别神奇,每一只都不一样,简直就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二、压手杯:握在手心刚刚好压手杯,听名字就知道,握在手里特别舒服。

这杯子口沿微微外撇,腹壁竖直,下面还收着,圈足稳稳的。

你一手握上去,沉甸甸的,刚好压在掌心里,特别稳当。

明永乐年间的青花压手杯,那可是压手杯中的极品,谁见了都得夸一句好。

三、鸡缸杯:画的都是鸡鸡缸杯,名字听起来就挺逗的。

这杯子上面画着雄鸡、雌鸡和小鸡,旁边还有山石、兰草、牡丹,五颜六色,热闹得很。

这杯子是明朝皇帝为了给心爱的妃子高兴,特意烧制的。

后来,清朝的皇帝们也学着烧,结果越烧越好,差点儿把原版的都比下去了。

四、斗笠杯:像斗笠一样美斗笠杯,长得就跟斗笠似的,口大大的,底小小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这杯子线条简洁,烧起来可不容易,但烧好了那就是艺术品。

你拿着它喝茶,就像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一样,悠然自得。

五、罗汉杯:佛教文化的体现罗汉杯,这名字听着就佛系。

这杯子是照着罗汉缸的样子做的,上面还画着佛教的十八罗汉。

这杯子不光好看,还寓意深远,代表着佛教的容纳与胸怀。

你拿着它喝茶,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平和了。

六、铃铛杯:倒置像铃铛铃铛杯,也有人叫它仰钟杯、金钟杯。

这杯子口沿外撇,深腹圈足,倒置过来就像个铃铛似的。

这杯子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那时候的工匠们手艺好,烧出来的铃铛杯一个个都漂亮得很。

七、高足杯:站得高看得远高足杯,顾名思义就是杯子下面有个高高的足。

这杯子看着就大气,站得高看得远嘛。

明清两代的工匠们特别喜欢烧这种杯子,有青花的、白釉的、蓝釉的,还有粉彩的,各种颜色都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茶具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同时,由于我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我国的茶具更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它既是我国茶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又是代表各个时代的工艺美术产品。

最初人们喝茶是用饮食器具。

一器多用、一具多用是中国古代社会各种器具的共同特点。

专用茶具的出现是饮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感到需要一种专门器具的时候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茶叶的利用在前,茶具的产生在后,两者并不是一道问世的。

茶具是指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公元前一世纪,四川王褒所著的《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之类的话,说明当时煮茶已经有专门器具。

唐代以前,各地使用茶具的情况较为复杂,除一般使用碗、杯之外,某些地方还有用酒器来饮茶的情况。

富豪之家的碗、杯多是用金锡制成的精美器具,一般平民饮茶主要使用陶瓷碗。

唐代盛行饮茶,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为韵事,他们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及烹茶方法,对茶具也非常重视。

唐代中期,陆羽著《茶经》对唐代各地所产的茶具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洪州次。

”“邢不如越”,“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窑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它在唐代生产的白瓷瓯,即茶碗,是当时很流行的茶具。

唐代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①〔无〕无论。

贵贱通用之。

”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和影响之远。

越窑在今浙江余姚、绍兴一带。

陆羽《茶经》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

”越窑所产的瓯,曾经风靡一时,因而历代留下了不少赞美越窑茶具的诗篇,如唐诗人顾况《茶赋》云:“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中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施肩吾《蜀茗词》言:“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陆羽从品茶的角度抑邢扬越,认为越窑瓷器质量应在邢窑之上。

对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认为:“陆羽按照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色,越瓷青盛茶呈绿色,因而断定邢不如越,甚至取消邢窑,不入诸州品内……瓷器应凭质量定优劣,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饮茶人的一种偏见。

”色彩的好恶,带有个人的主观心理作用,这可能因为陆羽是处士,他比较欣赏青绿色这种静态的色彩,这种色彩可以使观赏者的心情趋于宁静淡泊。

唐代茶碗比饭碗的器形要小,器身较浅,器壁成斜直形,敞口浅腹,适于饮茶。

茶碗大都制作精良,釉①〔釉(yòu)〕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磨成粉末,加水调制而成的物质,用来涂在陶瓷半成品的表面,烧制后发出玻璃光泽,并能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色莹润。

越窑和邢窑的茶碗,造型风格又各有特点,邢窑的茶碗比较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它与越窑茶碗“口唇不卷”,胎体轻薄的做法有明显区别。

越窑除了具备“捩〔捩〕读niè。

翠融青”的釉色之外,造型也很优美精巧。

从皮日休的“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和徐夤〔夤〕读yín。

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等诗句中,可以想见越窑青瓷茶碗形质之美。

与茶碗相配套的茶壶在西晋就已出现,从晋至隋,茶壶的式样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流子(嘴)都是作鸡头状。

到唐朝,茶壶称为注子,或称茶注,这时的壶式,普遍以
短形小流代替了过去鸡头饰流。

唐代还首创了一种饮茶用的碗托,用以托茶,称为茶托,又称盏托。

茶托的器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前些年,曾在浙江宁波市出土了一批唐代越窑青瓷器,其中就有带托连烧的茶碗。

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形,茶碗则作花瓣形,加以釉色青翠,所以唐末诗人徐夤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之“嫩荷涵露”。

唐宋以来,文人作诗献词称颂茶德,饮茶成为一种“雅道”,茶具也成为一种雅器。

唐朝饮茶一般用碗,宋朝以后就不用碗而改用盏了。

盏实际上也是一种小碗,但比唐碗小巧精致。

由于宋朝盛行用盏饮茶,盏托使用更加普遍,而且制作也比唐朝精细多姿,盏托的托口突起,托沿多作莲瓣纹,托底中凹。

茶壶到南宋时,壶式明显由饱满变得瘦长,北宋的茶壶,流子多在肩部,而到南宋末年,流子已移至腹部。

宋代的茶具以黑色为贵,这与宋人喜爱斗茶有关。

宋代的茶是制成的半发酵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

宋代的茶盏虽有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白釉等五种釉色,但以黑釉茶盏更便于衬托白色茶沫和观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珍重。

宋代人斗茶,首先要斗色。

蔡襄《茶录》就曾说过建安(今福建)人斗茶先斗色的情况。

建安人对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评价很高,因而茶色贵白。

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清明,故建安人斗茶以青白胜黄白。

其次是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水痕的为负,这种白茶因含有黄色染精和胶质,时间久了茶汤便会在盏内壁上染成一圈水痕。

宋代斗茶都采用白茶,当然以黑盏最为适宜观色。

正因为有这种特殊的需要,黑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此兴起了不少专烧黑盏的瓷窑,尤以建安地区最为突出。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黑釉茶具从釉色上说未必很美,但制瓷工匠在黑釉釉面上烧出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有的呈现出兔毫或圆点等不同形式的结晶,有的釉面色泽变化万千,有的又剔刻出线条流畅的各种纹饰。

这些图饰各自风行于不同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宋末元初,景德镇的瓷茶具异军突起,从此成为最为名贵的茶具。

景德镇的茶具品种繁多,形态别致,制工精良,装饰丰富,特别是它的瓷茶杯,素以“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称著中外。

因日本的“茶汤之祖”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便把景德镇的青瓷茶具定名为“珠光青瓷”。

瓷器出现以后,茶具中的陶器便随之销声匿迹了。

但至明朝,一种刚刚问世的陶茶具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

特别是在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壶逐渐蔚为风尚。

明人饮茶,已由前人煮茶而改为沸水泡茶,与现在饮茶方式一样,正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先握茶手中,俟①〔俟〕等待。

汤先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盏覆定。

”这样,紫砂茶壶的优点就更加显露出来,前人总结紫砂壶有七大优点: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泌”;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虑,又可文火炖烧;其五,紫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光泽美观;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由于具有以上这些优点,再加上嘉靖年间的供春和万历年间的大彬两位著名艺人的制壶绝技,使紫砂茶壶造型庄重典雅,形状千姿百态,色泽也很古朴光洁。

此外,紫砂茶壶还常雕以书画,金石书画、诗词联句,集名家佳作镌刻壶上,得以“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紫砂茶壶成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品。

这样,紫砂壶问世不久便名噪天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周高起《阳羡茗壶录》说:“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之与黄金争价。


明代以后,我国优质茶具一直保持着“景瓷宜陶”的格局,也就是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至今未变。

我国古代茶具种类非常丰富,除了陶器、瓷器外,还有铜器、锡器、银器、金器、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等,但因价值昂贵或实用性不大而流行不广。

古代一些茶具上还常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翠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各种花卉、山水画等图案,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人们在品饮茶叶之时,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茶具的艺术之美,为品茗平添一番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