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方法和结晶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便可进一步用沉 降、过滤、离心分离等方法使其与溶液 分离。
• 结晶出来的晶体和剩余的溶液所构成的 混合物称为晶浆。
• 分离出晶体后剩余的溶液称为母液。
• 为了保证结晶产品的纯度,生产中,通 常在对晶浆进行母液分离后,再用适当 的溶剂对固体进行洗涤,以尽量除去由 于粘附和包藏母液所带来的杂质。
• 第一类是曲线比较陡,表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如KNO3、Al2(SO4)3等;
• 第二类是曲线比较平坦,表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 响并不显著,如NaCl、KCl等;
• 第三类是溶解度曲线有折点,表明物质的组成有 所改变,如Na2SO4在305.5K以下为含10个结晶 水的盐,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5.5K 以上时则转变成了无水盐,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缓慢下降。
• (2)溶解度曲线
• 以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 标绘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这条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某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曲线。 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通过实验确定, 图10-1为某些常见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
• 从图10-1中可以看出,溶解度曲线有三种类型:
• 三、结晶过程
• 结晶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成长 两个阶段。即首先是产生晶核作为结晶 的核心;其次是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 粒。
• 1.晶核的形成 • 在过饱和溶液中产生晶核的过程称为晶核的形
成。 • 晶核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 • 在没有晶体存在的过饱和溶液中产生晶核的过
程称为初级成核。 • 初级成核又可分为均相初级成核和非均相初级
第一节 结晶过程的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晶体 是内部结构的质点元素(原子、离 子或分子)作三维有序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都相同。
• 当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结晶时,所成晶体的形 状、大小、颜色等可能不同。例如,因结晶温 度的不同,碘化汞的晶体可能是黄色或是红色; 氯化钠从纯水溶液中结晶时,为立方晶体,但 若水溶液中含有少量尿素,则形成八面体的结 晶。
• 物质从水溶液中结晶出来,有时形成晶 体水合物。晶体水合物中所含有的水分 子,称为结晶水。
• 结晶水的存在不仅影响晶体的形状,也 影响晶体的性质。例如,CuSO4溶液在 240℃以上结晶时,得到的是白色三棱形 针状无水硫酸铜(CuSO4)晶体;而在 常温结晶时,得到的则是含有5个结晶水 的蓝色大颗粒的CuSO4·5H2O晶体。
• 用浓度差表示

△C=C-C*
Baidu Nhomakorabea
(10-1)
• 用温度差表示

△t=t*-t
(10-2)
• (2)过溶解度曲线与介稳区 • ① 过溶解度曲线 • 表示能自发地析出结晶的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
温度的关系曲线称为过溶解度曲线。它与溶解 度曲线大致平行,其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 • ② 浓度-温度图的三个区域 • 溶解度曲线以下为稳定区,在此区内溶液未达 饱和,没有晶体析出的可能;两曲线之间为介 稳区,此区虽为饱和溶液,但不会自发地析出 晶体,若加入晶种,能促使溶液析出晶体,通 常结晶操作都在介稳区内进行;过溶解度曲线 以上为不稳区,溶液处在此区内,能自发地产 生晶核。
• (1)过饱和溶液与过饱和度
• ① 过饱和溶液
• 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超 过该溶质的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 实际生产中的结晶操作,都是利用过饱 和溶液来制取晶体。将饱和溶液谨慎、 缓慢地冷却,并防止掉进固体颗粒,可 制得过饱和溶液。
• ② 过饱和度 溶液过饱和的程度称为过 饱和度。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过 饱和度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述。
成核。在介稳区内洁净的过饱和溶液还不能自 发地产生晶核,只有进入不稳区后,晶核才能 自发地产生,这种在均相过饱和溶液中自发产 生晶核的过程称为均相初级成核;如果溶液中 混入外来固体杂质,它们对初级成核有诱导作 用,这种在非均相过饱和溶液中产生晶核的过 程称为非均相初级成核。
• 二次成核是指在含有晶体的过饱和溶液 中进行成核的过程。
• 二、结晶过程的相平衡
• 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 (1)溶解度
• 一定条件下,溶解达平衡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 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称为此条件下该溶 质的溶解度。
• 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显然,溶质可以继续溶解于未饱和的溶液中, 直至达到饱和为止。过饱和溶液析出过多的溶 质后成为饱和溶液,即结晶只能在过饱和溶液 中进行。
• 溶解度曲线对结晶操作的指导意义:
• ① 选择结晶方法。
•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敏感的物质,可 选用变温结晶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缓慢的物质,可采用移出部分溶 剂的结晶方法。
• ② 计算结晶过程的理论产量。
• 通过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 以计算结晶过程的理论产量。
• 2.过溶解度曲线与介稳区
• 溶解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 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kg溶质 ∕100kg溶剂以及mol溶质∕㎏溶剂等。
• 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化学性质、溶剂的性 质及温度有关。一定物质在一定溶剂中 的溶解度主要随温度变化,而随压强的 变化很小,常可忽略不计。因此溶解度 的数据通常用溶解度对温度所标绘的曲 线来表示。
• 一般工业上的成核过程主要采用二次成 核,即在处于介稳区的澄清过饱和溶液 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晶种来诱发晶核的 形成,制止自发成核。
• 2.晶体的成长
• 过饱和溶液中已经形成的晶核逐渐长大 的过程称为晶体的成长。
第十章 结 晶
•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气、溶液或熔 融物中析出的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常遇到的 情况是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以达到溶 质与溶剂分离的目的,本章重点讨论这种结晶 过程。
• 结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分离和提纯, 它不仅能从溶液中提取固体溶质,而且能使溶 质与杂质得以分离,提高纯度。由于结晶制取 的固体产品纯度高,外表美观,形状规范,便 于干燥、包装、运输和储存,所以它在生产中 得到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