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尤其是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
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减轻。
2、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中更容易发生。
3、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因此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低。
通常在餐前服用。
4、α糖苷酶抑制剂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通过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胀气、肠鸣音亢进等。
5、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能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有心衰风险的患者应慎用。
6、 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可以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副作用相对较少,耐受性较好。
7、 GLP-1 受体激动剂例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具有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作用。
需要皮下注射给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
8、 SGLT-2 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
可能会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但总体安全性较好。
二、用药选择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一般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方式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新型胰岛素类药物:新型胰岛素类药物如超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2.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并延迟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
3.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水平。
4. 胰岛素促泌剂:新型胰岛素促泌剂如DPP-4抑制剂,不仅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用药指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糖水平、并发症风险、生活方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用药指南: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
3. 关注药物副作用: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的配合: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和支持:糖尿病管理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而合理的用药指南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计划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计划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合理的用药计划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计划,希望能对患者们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计划可以设计为如下几个方面。
1. 首选胰岛素类型选择长效胰岛素还是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条件。
对于精确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水平的需要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基础胰岛素和餐前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的联合方案。
2. 用药剂量和频度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普遍的胰岛素治疗建议是每天注射2到4次,早晚各注射一次或者每餐前注射一次快速作用型胰岛素。
3. 注射技巧确保注射技巧正确,注射部位轮换,以减少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和侵袭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更换胰岛素注射器可减少注射时的疼痛并确保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二、口服药物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外,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口服药物治疗计划。
1. 口服降糖药物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物选择相对较多,常见的有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增多剂、胰岛素抵抗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医生会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搭配。
2. 用药剂量和频度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大部分口服药物需要每天用药一次或两次,通常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服药。
3. 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此外,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三、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支持等。
(完整)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完整)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以帮助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选择
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来说,以下是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及其作用:
1.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
2. 胰岛素
- 胰岛素是一种注射药物,可用于控制血糖水平,特别适用于严重糖尿病患者。
联合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
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 第一线:口服二甲双胍。
- 第二线:加用胰岛素,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情况调整。
2. 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 第一线:口服二甲双胍。
- 第二线:加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
- 第三线:加用胰岛素,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
在使用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时,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联合用药方案。
2.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诊,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饮食控制和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结论
糖尿病联合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来确定,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良好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导致血糖升高。
为了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合理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用药的指南和几种常用的药物。
一、大类药物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
(2)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在此类药物中,格列奈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代表,如格列奈普利和格列美脲。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2. 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能够直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的稳定。
胰岛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以模拟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情况。
常见的有胰岛素肽、胰岛素酸等。
(2) 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能够延长血糖降低的持续时间,常见的有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和巴真类胰岛素。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原则糖尿病用药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个体化治疗不同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例如,年轻人在糖尿病的早期可以首选口服降糖药物,而老年患者或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以胰岛素为主。
2. 药物效果不同的药物对血糖的降低效果也是不同的。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降糖效果和潜在的副作用。
3. 考虑并发症糖尿病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其对其他合并症的治疗效果。
4. 患者接受程度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和个人意愿。
一些患者可能不适合注射胰岛素,因此口服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用药的三大注意事项
糖尿病用药的三大注意事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使用糖尿病药物的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糖尿病用药的三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正确使用药物1.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糖尿病用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
2.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用药频率,不要随意减少或增加药物的剂量。
如果出现负荷低血糖等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咨询。
3.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如果用药后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二:遵循饮食和运动指导1.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还需要合理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的运动。
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膳食结构,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和糖分,避免过量食用高糖食物。
2.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糖分,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确保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注意事项三: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1.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利尿剂、胃肠道药物等)可能会影响糖尿病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在使用糖尿病药物的应告诉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
2.不良反应:糖尿病药物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3.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可能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这些患者在用药时应更加小心,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糖尿病药物、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确保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
糖尿病用药类用药PPT课件
03
糖尿病用药的联合应用 与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原则
联合用药应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医生的指导,选择最适合的药 物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患者的血糖变化、药物相互作用 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不同类型糖尿病用药的联合应用方案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 药物,可与二甲双胍、格列奈类 等药物联合使用,以更好地控制
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双胍类、磺脲类、 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和DPP-4抑 制剂等。
口服降糖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 免与某些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注意 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等,定期监 测血糖和肝肾功能。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 如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 摄取和利用等。
详细描述
体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刺激胰岛 素分泌或影响食欲中枢,处理方法包 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调整用药 方案等。
胃肠道反应
总结词
胃肠道反应是糖尿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症状。
VS
详细描述
胃肠道反应可能与药物的化学成分有关, 处理方法包括饭后服药、减少药量、更换 药物等。
感谢您的观看
04
糖尿病用药的副作用与 处理方法
低血糖反应
总结词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用药后常见的不 良反应,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 症状。
详细描述
低血糖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未及时 进食或进食过少的情况下,处理方法 包括及时补充糖分,调整用药时间和 剂量,以及规律饮食。
体重增加
总结词
糖尿病用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 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常用药
治疗糖尿病常用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的成年人受到糖尿病困扰,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治疗糖尿病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一、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情况。
胰岛素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内,从而起到降糖效果。
胰岛素种类繁多,包括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胰岛素类型和使用方式。
二、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类药物等。
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需注意剂量和时间,避免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三、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的降糖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
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与传统口服降糖药物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有助于减重和保护β细胞的功能。
四、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类可以通过抑制肾脏中的SGLT-2转运蛋白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的药物,从而促进尿糖的排泄,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SGLT-2抑制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药物选择之一。
总之,治疗糖尿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血糖水平,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健康评估,避免疏忽治疗。
同时,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有效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用药介绍
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用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障碍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用药,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 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是糖尿病一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见的口服药物介绍:-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其中,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一种,通过降低肝脏葡萄糖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此外,双胍类药物还能减轻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后餐时的血糖升高。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伊诺格列。
-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奈。
2. 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下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类型:- 快速作用胰岛素:快速作用胰岛素一般用于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它的作用迅速,可在注射后15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5小时。
这类胰岛素包括胰岛素注射液和胰岛素笔等。
- 中长效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水平。
中效胰岛素通常在早上或晚上注射,它的作用开始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以覆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胰岛素需求。
长效胰岛素可以提供24小时的血糖控制。
-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可以连续注射胰岛素的器械,能更好地模拟胰岛素的自然分泌模式。
它可以根据个体的需要提供胰岛素,同时还能根据饮食和运动调整注射量,使血糖控制更为精确。
3. 药物组合治疗对于部分病情较为复杂的糖尿病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满足血糖控制的需要。
糖尿病用药原则课件
案例三: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原则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其病理生理特征与2型糖尿病相似,包括胰岛素 抵抗、胰岛功能衰退和胰岛细胞凋亡等。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原则应该以改善胰岛 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为主。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胰岛素作为一线用药,因为其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 且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以改善胰 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一
避免低血糖反应
• 预防措施
在用药期间,应规律进食, 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随身 携带糖果等食物,以备不时
之需。
注意事项二
注意药物副作用
• 预防措施
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应及时 就医。
注意事项三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情况
• 预防措施
定期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药 物剂量或种类。
之一。
预防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 控制血糖,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用药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01
糖尿病用药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2
意义在于指导医生合理用药,确 保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 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 发展。
糖尿病用药原则课件
目录
• 糖尿病用药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治疗 • 其他药物治疗 • 糖尿病用药的优化与调整 • 糖尿病用药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典型案例分析
01
糖尿病用药概述
糖尿病一般护理用药有哪些
糖尿病一般护理用药有哪些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管理。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糖尿病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两种方式。
口服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的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促泌药等。
其中,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通过降低血糖生成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则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胰岛素促泌药则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对于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是首选。
胰岛素可以补充人体内原有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调节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会根据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和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
同时,需要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以保证药物疗效的持续和有效。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也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频率,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者错误用药的情况。
总之,在使用护理用药时,患者应该保持合理的用药态度,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重生活方式管理。
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他们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而是更倾向于选择富含纤维和糖分低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适量的运动也能够帮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但需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的情况。
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血糖水平并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此外,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还需要监测尿糖和尿酮体,以掌握自身代谢状态。
定期的眼科、足部等相关检查,也有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进一步促进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
在接受糖尿病护理用药的同时,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用药,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并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用药降糖药可有以下几种1 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主要用于新诊断的非肥胖型患者2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3格列酮类:如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4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用于肥胖的患者5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作用较苯乙双胍弱。
降糖作用可持续8小时。
适应症(1)二甲双胍片首选用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用法和用量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偶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
(2)偶有疲倦、体重减轻、头痛、头晕、味觉异常、皮疹、寒战、流感样症状、心悸、潮红等现象。
(3)罕见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意识障碍。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酗酒、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格列本脲中文名称:格列本脲中文别名:优降糖;达安疗;达安宁;乙磺己脲;优格鲁康;氯磺环己脲。
用途:降血糖药,用于中、轻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格列本脲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口服吸收快,蛋白结合率很高,为95%,口服后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作用24小时。
适应症同甲苯磺丁脲。
但降糖作用强250~500倍,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对老年患者应首先用甲苯磺丁脲,或从小剂量开始用该品。
用于饮食不能控制的轻、中度NIDDM。
格列本脲片:该品为降血糖药。
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慎用情况1.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
2.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适应症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它清除率长,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故临床使用要谨慎,可用于某些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降血糖药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1.少数病人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及低血糖症状,应减量或停药。
2.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严重代偿失调性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以及青年、儿童病人和妊娠者不宜应用。
4.此药有轻度利尿作用。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妊娠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格列本脲副作用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患者不适合服用这种口服降糖药。
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导致死亡。
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效药。
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3.瑞格列奈(诺和龙)诺和龙与其它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的不同在于其通过与不同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
它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
此过程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作用快于磺酰脲类,故餐后降血糖作用较快。
为第一个进餐时服用的葡萄糖调节药。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由此有效的控制餐后高血糖。
适应症: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
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低血糖;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轻度和暂时性;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发红、荨麻疹。
适用人群瑞格列奈的临床应用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特别适合应用于新诊断,早期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尤为适合新诊断和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
瑞格列奈可每次给药0.5mg-4mg,随餐服用,漏餐停用的灵活给药方式,也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可能性,故本药尤为适用于用餐不规律者以及不易记住服药时间的老年患者。
尽管老年患者多合并肾、肝、心功能不全等,应用瑞格列奈也是安全的。
总之,瑞格列奈降糖能力与磺脲类相当,其低血糖发生率低,普遍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新诊断,早期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4.吡格列酮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
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
适应症: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不良反应:①低血糖。
②吡格列酮组贫血症发生率为1.0%,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4%。
③浮肿。
④可能引起血浆容积增加,终致前负荷诱导型心脏肥大。
⑤偶尔出现肌酸激酶水平短暂升高。
禁忌症【注意事项】对本品或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本品只有在胰岛素存在情况下才发挥抗高血糖的作用,因此,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的患者。
对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停止排卵的患者,用噻唑烷二酮类包括吡格列酮治疗,可导致重新排卵。
1、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2、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剂量的吡格列酮3、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尤其是长期或高剂量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4、如患者在使用吡格列酮过程中如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5、吡格列酮为处方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6.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或存在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的患者禁用本品记者17日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获悉,服用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商品名爱妥糖,日本武田株式会社生产)一年以上,得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目前该款药物在法国已停用。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比较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种类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ucosidase inhibitor)主要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有:拜唐苹(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德国拜耳);卡博平(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中美华东);倍欣(伏格列波糖),每片0.2毫克(天津武田);奥恬苹(米格列醇,miglitol),每片50毫克(四川维奥)。
其中拜唐苹及卡博平为医保药物,倍欣与奥恬苹尚未进入医保目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阿卡波糖),Acarbose特点:由白色放线菌属菌株发酵而成,为德国拜耳公司出品,仅有微量原形或分解产物为人体吸收,绝大部分经肠道排出。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必要是可减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倍欣:(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特点:由日本武田药品有限公司生产,通过抑制α- 葡萄糖苷酶,延缓双糖(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为双糖)在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延缓葡萄糖与果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规格:0.2毫克/片剂量:0.6毫克/日副作用:同拜糖平。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特点(1)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
药物与酶的结合时间大约是4~6小时,此后酶的活性可恢复。
(2)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3)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
(4)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作用和蓄积作用。
(5)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临床药效(1)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
(2)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餐后高血糖可引起血管收缩和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加,造成血管损害,是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基础。
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3)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
(4)还可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人群(1)2型糖尿病患者。
(2)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5)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稳定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副作用1. 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性便秘等。
其他尚有肠鸣、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长期应用或减少剂量可缓解。
2. 乏力、头痛、眩晕、皮肤瘙痒或皮疹等较少见。
3. 合用其他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注意事项(1)不能作为l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
(2)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前应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对有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
(3)合用其他降糖药时应注意观察低血糖的发生。
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酌情调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本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如发生低血糖,应静注或口服葡萄糖治疗。
服用蔗糖或一般甜食无效。
(5)应与第一口饭同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禁忌症(1)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吸收或消化不良者、部分肠梗阻或有肠梗阻倾向者、结肠溃疡者、可因肠道充气而加重病情者如疝气等,皆禁用本品。
(2)有肝功能异常者不用。
(3)有肾功能损害者,血肌酐超过176.8微摩尔/升时不用。
(4)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不用。
(5)有感染发热者不用。
(6)孕妇、哺乳期妇女不用。
(7)1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8)有恶性肿瘤者不宜用。
(9)过度嗜好烟酒者不宜用。
(10)正在用泻药或止泻药者不宜用。
(11)服用助消化药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时,不宜用本品。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配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各种类型的胰岛素均可合用,但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酌情调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特别提醒: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格列奈类)均为处方药,糖尿病患者应在临床医师的处方指导下服用,不宜自行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