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我们明确了卓越的定义,那么为了达成卓越,着重在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仍可以做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努力。
首先我们着眼于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人的人格,学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他处理问题所拥有的经验,方式方法,甚至直觉与灵感,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不同组成部分。在此我们不妨将这些组成部分简要划成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两部分,以方便我们的讨论。
在理论素养部分,如我上文所言,仅仅有积累是不够的,更要强调的是更新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我的工程图学老师曾经这么跟我说:“作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你当下的训练都是为了今后的实践和工作而服务的。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在把握一个学科动向的时候,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顾名思义,你得清楚这个行业的前沿在何处,技术的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最先进的手段可以使用。这种意识是一定要具备的,不然等别人用飞机大炮瞄准目标的时候,你还拿着小米加步枪不知所措,那你就彻底与这个行业脱节了。”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满足于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学习程度,选择适合的前沿书籍进行阅读,才是切实有效的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更新自身知识积累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以动手实践的热情和不怕失败的勇气锻炼自己的实践素养,敢于打破陈规,勤于思考,努力突破,严以律己。惟其如此,方能立家国之志追求卓越,终成国之栋梁。
其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师之所以被称作工程师,就是因为其职业适应工程的需要,可以为工程的展开进行设计和指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验往往比所谓的专业知识要有用许多,也可靠许多。多参与实践项目,多参与设计,有助于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能从各方面提高一个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其四,优秀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无论是实践还是创新,都不能仅仅沦为纸上空谈。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思维,这与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密不可分。在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中,都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训练思维,培养理念,最终拥有优秀创新精神的目的。
同样的,在做人,做一个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尺度上亦是如此。医生有医生的行业准则,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职业规范,而工程师,也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关于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我倾向于多接触,接触有了工作经验的学长,朋友,乃至真正的工程师。既然教条的方式在人格的教育中很少起过积极的作用,那我们自己就应该主动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做人方式,学习他们正确的人格,结合着前人的实例,在不断的感受和参悟中,总结并饯行这样的品性,并以道德和职业要求的标尺严格地约束自我。
即便在日常的学习之中,类似的机会依然有很多。举例而言,实践的过程需要书本的基础知识作为指导,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在常规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良学习方式来达到实践的预演效果。今年的早些时候,我的理论力学老师这么跟我说:“在处理不同的力学问题的时候,放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个桁架和铰链,但当你用基础理论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可曾想过这些简化的模型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型?这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训练。一种怎样的思想?那就是简化实际问题为力学模型的思想。一种怎样的训练呢?那就是在遇见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时,这个常规思考过程的训练。虽然现在你们在低年级,还不能真正接触到复杂的实际力学问题,但是这种思维的锻炼却是可以从现在开始的。所谓的工程师的思维,这就是基础的框架。”此话对我启迪颇深。因而我想,不仅对于机械,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工科的学科都是适用的。
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郑安东 104442
一个工程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算得上卓越?
首先,一个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是其追求卓越的基础。一个人若是没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就无法达到一个合格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在此之上大谈能力也好,机会也好,大抵是空中的楼阁,很难有可靠的人格保障。
在达到做人做事的合格要求之后,一个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其达到卓越的第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于识积累的要求,我觉得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渊博”这一层要求,而须同时具备储备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唯有如此,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才能维持自己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完成了对综合素质提高方案的讨论之后,我们再来着重思考一下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创新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而我们也目睹了许许多多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谈创新谈了很多年,却依旧鲜见积极的成效。究其根本,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思维构成了束缚,僵硬的教学模式也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设下了不小的障碍。
从制度层面来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是个讲效率讲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我却见了太多为了GPA、为了考试、为了讨老师欢心而把自己绝大多数的精力耗在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练习上的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我悟出来,只有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进而花精力花代价去努力地追求它,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连追求都没有了,连创新的前提我们都丧失了,那还何谈有价值地创新呢?进一步而言,对待实际的问题,思考多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权衡,对比,优化,这是每一个卓越的工程师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此之上,观察生活中的矛盾,需求,不和谐,往往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找到需要创新的领域。因而通过这一套流程,我们可以瞄准目标,运用自己丰富的积累,和全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加之处理方案优化方案的模式,提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创新方案的积累,个人的创新能力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进而一个团队,一所大学,整个年轻工程师界,都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惟其如此,我们将自己锻炼成卓越工程师的伟大理想才能最终实现。
从文化层面来看,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向来有着温和稳重的性格,鲜有大胆激进之例。中国人素尚中庸之道,冲动大胆的事我们不干,突破制度的事我们不干。这个民族太把枪打出头鸟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奉为金科玉律,于是老实本分。即便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毅然决然的把自己顺民的角色延伸到了对待技术,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来!我们太过相信权威,以至于逐渐丧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打破陈规的束缚,变被动为主动,灵活地运用规则,为自己服务。
在实践素养部分,顾名思义,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拿机械的学生为例,学校会给学生安排金工实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践Leabharlann Baidu式。但是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忙于奔走在各个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亲身操作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并不多。既然如此,更多的条件只能靠自己去创造去争取。依旧以机械为例,想成为卓越的机械师,首先得要热爱机械,得要有一份对拆装机械结构,拼凑零件,反复尝试的热情。“通过我学的知识,我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既然理论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可不可以创造条件自己去实验它,解决它?”这些问题要时常浮出脑海,真真切切地指导自己去动手,去尝试。
首先我们着眼于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人的人格,学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他处理问题所拥有的经验,方式方法,甚至直觉与灵感,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不同组成部分。在此我们不妨将这些组成部分简要划成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两部分,以方便我们的讨论。
在理论素养部分,如我上文所言,仅仅有积累是不够的,更要强调的是更新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我的工程图学老师曾经这么跟我说:“作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你当下的训练都是为了今后的实践和工作而服务的。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在把握一个学科动向的时候,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顾名思义,你得清楚这个行业的前沿在何处,技术的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最先进的手段可以使用。这种意识是一定要具备的,不然等别人用飞机大炮瞄准目标的时候,你还拿着小米加步枪不知所措,那你就彻底与这个行业脱节了。”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满足于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学习程度,选择适合的前沿书籍进行阅读,才是切实有效的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更新自身知识积累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以动手实践的热情和不怕失败的勇气锻炼自己的实践素养,敢于打破陈规,勤于思考,努力突破,严以律己。惟其如此,方能立家国之志追求卓越,终成国之栋梁。
其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师之所以被称作工程师,就是因为其职业适应工程的需要,可以为工程的展开进行设计和指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验往往比所谓的专业知识要有用许多,也可靠许多。多参与实践项目,多参与设计,有助于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能从各方面提高一个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其四,优秀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无论是实践还是创新,都不能仅仅沦为纸上空谈。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思维,这与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密不可分。在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中,都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训练思维,培养理念,最终拥有优秀创新精神的目的。
同样的,在做人,做一个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尺度上亦是如此。医生有医生的行业准则,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职业规范,而工程师,也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关于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我倾向于多接触,接触有了工作经验的学长,朋友,乃至真正的工程师。既然教条的方式在人格的教育中很少起过积极的作用,那我们自己就应该主动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做人方式,学习他们正确的人格,结合着前人的实例,在不断的感受和参悟中,总结并饯行这样的品性,并以道德和职业要求的标尺严格地约束自我。
即便在日常的学习之中,类似的机会依然有很多。举例而言,实践的过程需要书本的基础知识作为指导,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在常规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良学习方式来达到实践的预演效果。今年的早些时候,我的理论力学老师这么跟我说:“在处理不同的力学问题的时候,放在你眼前的是一个个桁架和铰链,但当你用基础理论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可曾想过这些简化的模型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型?这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训练。一种怎样的思想?那就是简化实际问题为力学模型的思想。一种怎样的训练呢?那就是在遇见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时,这个常规思考过程的训练。虽然现在你们在低年级,还不能真正接触到复杂的实际力学问题,但是这种思维的锻炼却是可以从现在开始的。所谓的工程师的思维,这就是基础的框架。”此话对我启迪颇深。因而我想,不仅对于机械,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工科的学科都是适用的。
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郑安东 104442
一个工程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算得上卓越?
首先,一个工程师的职业素养,是其追求卓越的基础。一个人若是没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就无法达到一个合格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在此之上大谈能力也好,机会也好,大抵是空中的楼阁,很难有可靠的人格保障。
在达到做人做事的合格要求之后,一个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其达到卓越的第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于识积累的要求,我觉得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渊博”这一层要求,而须同时具备储备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唯有如此,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才能维持自己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完成了对综合素质提高方案的讨论之后,我们再来着重思考一下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创新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而我们也目睹了许许多多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谈创新谈了很多年,却依旧鲜见积极的成效。究其根本,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思维构成了束缚,僵硬的教学模式也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设下了不小的障碍。
从制度层面来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是个讲效率讲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我却见了太多为了GPA、为了考试、为了讨老师欢心而把自己绝大多数的精力耗在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练习上的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我悟出来,只有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进而花精力花代价去努力地追求它,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连追求都没有了,连创新的前提我们都丧失了,那还何谈有价值地创新呢?进一步而言,对待实际的问题,思考多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权衡,对比,优化,这是每一个卓越的工程师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此之上,观察生活中的矛盾,需求,不和谐,往往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找到需要创新的领域。因而通过这一套流程,我们可以瞄准目标,运用自己丰富的积累,和全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加之处理方案优化方案的模式,提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创新方案的积累,个人的创新能力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进而一个团队,一所大学,整个年轻工程师界,都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惟其如此,我们将自己锻炼成卓越工程师的伟大理想才能最终实现。
从文化层面来看,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向来有着温和稳重的性格,鲜有大胆激进之例。中国人素尚中庸之道,冲动大胆的事我们不干,突破制度的事我们不干。这个民族太把枪打出头鸟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奉为金科玉律,于是老实本分。即便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毅然决然的把自己顺民的角色延伸到了对待技术,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来!我们太过相信权威,以至于逐渐丧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打破陈规的束缚,变被动为主动,灵活地运用规则,为自己服务。
在实践素养部分,顾名思义,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拿机械的学生为例,学校会给学生安排金工实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践Leabharlann Baidu式。但是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忙于奔走在各个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亲身操作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其实并不多。既然如此,更多的条件只能靠自己去创造去争取。依旧以机械为例,想成为卓越的机械师,首先得要热爱机械,得要有一份对拆装机械结构,拼凑零件,反复尝试的热情。“通过我学的知识,我是不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既然理论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可不可以创造条件自己去实验它,解决它?”这些问题要时常浮出脑海,真真切切地指导自己去动手,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