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一】
(一)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情。】
1.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二)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崔颢返乡途中路经武昌时所作。相传李白曾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表达对于这首诗的赞叹之意。】
1.简要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4.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5.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2)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3)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三)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1.《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唐代诗人王维以写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到塞上》中,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之景。
答: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将落日映衬得更红更圆。
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轻松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6.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比,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四)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本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