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3)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

(一)巨无霸指数 (4)

(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

(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

(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9)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

(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10)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

(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1)

(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

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⑴衡量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是同质的;⑵该商品价格完全弹性。

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⑴市场完全竞争;⑵各国价格体系相同;⑶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P P E =,式中E 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 和P*

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定。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则本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即本币贬值,汇率下跌;反之亦然。

将一价定律变形也可以得到*/i i p p e =,但这与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存在差异的,一价定律是指单个商品,而绝对购买力平价运用的是指综合物价水平。如果一价定律对于所有的商品都成立,那么绝对购买力平价自然也成立;反之则不然。但购买力平价的支持者认为,即使一价定律并不完全成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购买力平价也可能成立。

2.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一段时期内汇率变动,由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推导出相对购

买力平价1:1

1

---t t t E E E =*t t ππ-,其中E t 和E t-1分别表示t 时刻和t-1时刻的汇率水平,

t π分别表示t 时刻的通货膨胀率,*表示国外。该公式表明汇率的变化率等于本国与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与绝对PPP 相比,相对PPP 更有应用价值,而且通胀率的数据也易于得到。

3.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要评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所有的汇率理论中是最有影响力的,它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购买力)角度来分析问题,逻辑性强,便于理解,表达式最为简单、明了。但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汇率与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在其中阐述清楚,这一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另外有一点值得强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它开辟了从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先河。

1

由绝对购买力平价有E t-1=P t-1/P t-1* ,E t =P t /P *

t

两式相比有: 1*1

*1---⋅=t t t t t t P P P P E E

等式两边同时减1,有:

*

***

**1

*

1*1*

1**1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E E E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

⋅+⋅+-⋅+=⋅⋅-⋅=----------- 如果,*t

t ππ 均很小,则 *

**1)(t t t t ππππ+- 可忽略不计,故得出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购买力平价理论从国民经济价格水平出发,研究汇率的波动,但因为它的前提与假设过于严格,后来的学者逐步发展和修正购买力平价,以使它能更好的和现实相吻合。

1. 交易成本对购买力平价的修正

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购买力平价理论忽略交易成本,这一点极大的限制了该理论的运用。交易成本在商品定价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可以改变该商品在国内外的相对价格。c 表示商品的交易成本,t 表示关税的税率,则购买力平价修正为:

)

1)(1(*c t P P

E ++=

,该式表明随着交易成本c 和关税税率t 的上升,导致国外价格相

对价格的上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2. 工资成本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忽略了非贸易品。对于大量的非贸易品而言,一价定律并不能成立,它们和汇率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使得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出现了系统性偏差。巴拉萨和萨缪尔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该命题不仅考虑了非贸易品对购买力平价的限制,还考虑了劳动成本率对汇率的影响。巴拉萨和萨缪尔森认为用工资代替价格更为合理,因为工资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劳动生产率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主要假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存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并且两者的权重相等;劳动是生产中的唯一投入,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发达国家的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两类国家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相同;价格与工资呈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国内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工资相同,非贸易品价格高于贸易品的价格。根据以上假设,建立如下关系式:

WL U PY )1(+= *****)1(L W U Y P +=

L Y A /= ***/L Y A =

其中P 表示价格,Y 表示商品的产出数量,U 表示工资加权系数,W 表示工资,L 表示劳动数量,A 表示劳动生产率,*表示国外。由以上式子可以推出

A W U P )1(+= *

***

)1(A W U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