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转导:通过嗜菌体及其含有的质粒DNA将 耐药基因转移。发生在同一种属。
2.转化:通过DNA的释出,耐药基因被敏感 菌获取,再组合而变成耐药菌称为转化。
3. 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或结合桥相互结 合过程中发生的基因转移-配接。可发生在 同一或不同种属。
四、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改造化学结构,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使其
理想抗菌药的特点:
对病原微生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宿主无毒 或低毒。
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 具有优良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速效、强
效、长效) 性状稳定,不易被分解。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人工合成抗菌药 1.抗菌药 抗生素 天然抗生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2.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一、分类
1.固有耐药性: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 内在的耐药性,具有遗传特征,是由细 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
2.获得耐药性:后天获得耐药基因。由基 因突变或质粒重新组合而获得耐药质粒 产生的。 多重耐药: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
水解酶:b内酰胺酶 1. 产生灭活酶
双效西林(24h)、长效西林(15d)——适 合于轻症或预防。
1945
素 G 氯阿
唑莫 V
林、 匹 唑呋哌 美 啉辛酮 西 林
霉巴优
素坦立
单
新
环
第一节 共
一、化学结构
性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为7-氨基头孢烷酸
7-ACA
B
A
CH2 R2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二、有交叉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三、抗菌机制
1.抑制胞壁粘肽合成:PBPs(胞浆膜)
细菌细胞壁合成共分为3个阶段
胞浆内:形成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
酸五肽;如磷霉素与环丝氨酸
胞浆膜:两者形成双金糖葡五菌肽、,大并肠连杆接菌五沙个甘
氨酸形成十肽二糖聚雷合菌物、;志如贺万菌古、霉绿素脓与杆
菌肽
杆菌、肺炎杆菌、产
胞浆外:十肽二糖聚气合杆物菌在转肽酶作用下,
形成交叉联结;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11.抗菌后效应(PAE):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 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抗菌 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仍不能恢复正 常生长繁殖。将抗菌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 间依赖性。
具有浓度依赖性及PAE——氨基糖苷类、喹 诺酮类。特点是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 相应增加;使用时可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采 用顿服法。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化疗)
化疗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 所至疾病的药物治疗称为化学治疗。
化疗药 抗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抗菌药物概论
机体
病原微生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注意:充分调动机体的抗病力,发挥药物的作 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病原体的耐药性。
具有耐酶特性或易透入菌体内。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繁殖期杀菌药)
时间依赖性
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酶复 其抑方 他制制
药剂
窄 耐 广 绿脓 G- 一 二 三 四 青 棒 氨
谱 酶 谱 杆菌 代 代 代 代 霉 酸 菌
青 甲 氨 羧苄 美 氨 克 克 匹 烯
灵Fra Baidu bibliotek
霉 氧 苄 哌拉 西 苄 洛 肟 罗 头 舒
2.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特点: 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小; 对处于繁殖期细菌的作用强(由于其对已
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
H2O
H2O 自溶酶 H2O
C N PBPs
O
H2O
H2O
H2O
1.大分子量:有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参与细 胞壁合成
2.小分子量:有羧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 维持形态有关
可分为窄谱与广谱。 3.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4.抑菌药:只有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而无
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5.杀菌药:不仅能够抑制而且能够杀灭细菌 的药物称杀菌药。
6.最低抑菌浓度(MIC):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 -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 浓度。
7.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 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b-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类
喹诺酮类(抑制DNA合成)多两粘性菌霉素素B
杆菌肽类
制霉菌素
(抑制胞壁合成)
(胞浆膜通透性)
TMP
磺胺类 (干扰 叶酸代
谢)
FH4 酶
二氢蝶酸 50 50 50 酶 30 30 30
利福 霉素 (抑制
RNA 合成)
PABA
四环素 氯霉素 氨基糖苷 大环内酯 (影响蛋白合成)
8.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9.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 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10.首次接触效应: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 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 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 效应,需要间隔一定时间以后(如数小时), 才会再起作用。
四、耐药机制
产生b内酰胺酶
牵制机制:非水b解内机酰制胺酶抑制剂,减 PBPs的改变 少耐药性的产生。 改变细菌的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 增强药物的外排
缺乏自溶酶
第二节 青霉素类
一、窄谱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苄青霉素): 1.体内过程 肌注,分布于细胞外液,脑膜炎时可透入
脑脊液;肾(90%由肾小管主动分泌,10%由 肾小球滤过);t1/2短。
具有时间依赖性及极短PAE——β-内酰胺类。 特点是当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率 已处于饱和,再增高药物浓度并不能更多更快 地杀灭细菌;使用时需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按 照t1/2给药或持续静脉点滴(药物稳定性)。
具有时间依赖性及PAE——大环内酯类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二、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抑制核酸代谢 五、影响叶酸代谢
钝化酶:乙酰、磷酸转移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降低靶蛋白的亲 和力;产生新的靶蛋白;增加靶蛋白的数量。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细菌通过改变通道蛋 白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外膜通透性。 4.增强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活性 5.改变代谢途径
三、耐药基因的转移:平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 转移而来;也可垂直传给子代。
2.转化:通过DNA的释出,耐药基因被敏感 菌获取,再组合而变成耐药菌称为转化。
3. 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或结合桥相互结 合过程中发生的基因转移-配接。可发生在 同一或不同种属。
四、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改造化学结构,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使其
理想抗菌药的特点:
对病原微生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宿主无毒 或低毒。
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 具有优良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速效、强
效、长效) 性状稳定,不易被分解。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人工合成抗菌药 1.抗菌药 抗生素 天然抗生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2.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一、分类
1.固有耐药性: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 内在的耐药性,具有遗传特征,是由细 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
2.获得耐药性:后天获得耐药基因。由基 因突变或质粒重新组合而获得耐药质粒 产生的。 多重耐药: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
水解酶:b内酰胺酶 1. 产生灭活酶
双效西林(24h)、长效西林(15d)——适 合于轻症或预防。
1945
素 G 氯阿
唑莫 V
林、 匹 唑呋哌 美 啉辛酮 西 林
霉巴优
素坦立
单
新
环
第一节 共
一、化学结构
性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为7-氨基头孢烷酸
7-ACA
B
A
CH2 R2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二、有交叉过敏反应
完全交叉过敏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三、抗菌机制
1.抑制胞壁粘肽合成:PBPs(胞浆膜)
细菌细胞壁合成共分为3个阶段
胞浆内:形成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
酸五肽;如磷霉素与环丝氨酸
胞浆膜:两者形成双金糖葡五菌肽、,大并肠连杆接菌五沙个甘
氨酸形成十肽二糖聚雷合菌物、;志如贺万菌古、霉绿素脓与杆
菌肽
杆菌、肺炎杆菌、产
胞浆外:十肽二糖聚气合杆物菌在转肽酶作用下,
形成交叉联结;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11.抗菌后效应(PAE):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 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抗菌 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仍不能恢复正 常生长繁殖。将抗菌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 间依赖性。
具有浓度依赖性及PAE——氨基糖苷类、喹 诺酮类。特点是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 相应增加;使用时可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采 用顿服法。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化疗)
化疗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 所至疾病的药物治疗称为化学治疗。
化疗药 抗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抗菌药物概论
机体
病原微生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注意:充分调动机体的抗病力,发挥药物的作 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病原体的耐药性。
具有耐酶特性或易透入菌体内。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繁殖期杀菌药)
时间依赖性
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酶复 其抑方 他制制
药剂
窄 耐 广 绿脓 G- 一 二 三 四 青 棒 氨
谱 酶 谱 杆菌 代 代 代 代 霉 酸 菌
青 甲 氨 羧苄 美 氨 克 克 匹 烯
灵Fra Baidu bibliotek
霉 氧 苄 哌拉 西 苄 洛 肟 罗 头 舒
2.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特点: 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小; 对处于繁殖期细菌的作用强(由于其对已
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
H2O
H2O 自溶酶 H2O
C N PBPs
O
H2O
H2O
H2O
1.大分子量:有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参与细 胞壁合成
2.小分子量:有羧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 维持形态有关
可分为窄谱与广谱。 3.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4.抑菌药:只有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而无
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5.杀菌药:不仅能够抑制而且能够杀灭细菌 的药物称杀菌药。
6.最低抑菌浓度(MIC):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 -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 浓度。
7.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 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b-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类
喹诺酮类(抑制DNA合成)多两粘性菌霉素素B
杆菌肽类
制霉菌素
(抑制胞壁合成)
(胞浆膜通透性)
TMP
磺胺类 (干扰 叶酸代
谢)
FH4 酶
二氢蝶酸 50 50 50 酶 30 30 30
利福 霉素 (抑制
RNA 合成)
PABA
四环素 氯霉素 氨基糖苷 大环内酯 (影响蛋白合成)
8.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 9.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 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10.首次接触效应: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 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 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 效应,需要间隔一定时间以后(如数小时), 才会再起作用。
四、耐药机制
产生b内酰胺酶
牵制机制:非水b解内机酰制胺酶抑制剂,减 PBPs的改变 少耐药性的产生。 改变细菌的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 增强药物的外排
缺乏自溶酶
第二节 青霉素类
一、窄谱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苄青霉素): 1.体内过程 肌注,分布于细胞外液,脑膜炎时可透入
脑脊液;肾(90%由肾小管主动分泌,10%由 肾小球滤过);t1/2短。
具有时间依赖性及极短PAE——β-内酰胺类。 特点是当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率 已处于饱和,再增高药物浓度并不能更多更快 地杀灭细菌;使用时需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按 照t1/2给药或持续静脉点滴(药物稳定性)。
具有时间依赖性及PAE——大环内酯类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二、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抑制核酸代谢 五、影响叶酸代谢
钝化酶:乙酰、磷酸转移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降低靶蛋白的亲 和力;产生新的靶蛋白;增加靶蛋白的数量。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细菌通过改变通道蛋 白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外膜通透性。 4.增强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活性 5.改变代谢途径
三、耐药基因的转移:平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 转移而来;也可垂直传给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