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流程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一、取样和固定1. 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取得所需样本,并尽快进行处理,以避免样本的降解。
2. 将样本放入适当的缓冲液中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包括4%的中性缓冲甲醛和70%的乙醇。
固定时间视样本大小和类型而定,通常为24小时。
二、包埋和切片1. 固定后,将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进行脱水。
脱水过程中,需逐渐用浓度递增的乙醇替换固定液,使组织逐渐脱水。
2. 在脱水完成后,将样本置于透明剂(如苯胶)中浸泡,使其透明化。
3. 将透明化后的样本置于熔蜡中,使其浸透于蜡中。
4. 将浸透于蜡中的样本置于组织芯片中,使其与蜡块紧密结合。
5. 利用组织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3-5微米。
三、抗原修复和抗体染色1. 将蜡块上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解蜡或酶解蜡来完成。
2. 在抗原修复完成后,使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或TBST(三丁基甲酸盐缓冲盐溶液)进行洗涤,去除残留的蜡块和其他污染物。
3. 在洗涤完成后,将抗体溶液加到载玻片上,与待测蛋白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抗体可以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4. 将载玻片置于湿润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的结合反应。
反应时间视抗体和待测蛋白质的特异性而定,通常为1-2小时。
四、酶标记和显色1. 在抗体与待测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完成后,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2. 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多抗,与第一次结合的抗体发生反应。
常用的酶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
3. 经过二次抗体的结合反应后,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4. 加入显色底物,使酶标记物发生显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底物有DAB(二氨基联苯胺)和BCIP/NBT(硝基蓝四唑/硝基蓝硝酮)。
五、结果分析和观察1. 经过显色反应后,用清水冲洗载玻片,停止显色反应。
2. 将载玻片进行脱水,并用透明剂进行封片。
3. 使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切片,观察待测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流程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流程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的抗体来定位抗原的生物学技术。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一、实验准备组织样本处理:获取的组织样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和浸蜡等处理步骤,以便于切片和后续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抗体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抗体,确保抗体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强,并且与抗原的结合效果好。
实验试剂准备:准备好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所需的抗体、二抗、底物、DAB染色剂等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切片制作将经过处理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厚度一般为3-5微米。
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蜡滴。
在切片上滴加适量的抗体,使其与抗原充分结合。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切片上加入适量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入底物溶液,使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用DAB染色剂对有色产物进行染色,使其呈现明显的颜色。
四、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根据抗原的分布和染色强度进行记录。
可以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抗原的表达情况。
五、结果分析根据染色结果,分析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判断其与疾病的关系。
将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体的质量、抗原的特异性、组织处理的方法等。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背景和实验室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出现误判或漏诊的情况。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
免疫组化操作方法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
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生化学的原则和技术,可以提供对细胞或组织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特征、活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操作方法,包括材料和试剂的准备、标本的制备和固定、抗原检测和可视化等步骤。
材料和试剂的准备1.活体或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标本。
2.组织培养基和适当的培养器具。
3.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或其他细胞/组织冲洗缓冲溶液。
4.组织切片刀、显微刀片、显微镊子、镊子等操作工具。
5.细胞/组织固定剂,如乙醛、甲醛、乙酸乙酯等。
6.可溶性和固相抗原检测试剂,如抗体、蛋白质等。
7.染色试剂,如荧光染料、酶底物等。
8.实验室耗材和设备。
标本的制备和固定1.如果使用活体标本,如细胞培养物,应先将其转移到无菌培养器皿中,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至合适的生长期。
2.对于组织标本,可以通过切片或切块的方式进行制备。
切片时要求切片薄而均匀,一般为5-10μm。
切块时要求尽量保持组织完整性。
3.制备好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需要尽快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态和蛋白质的天然状态。
常用的细胞/组织固定剂有乙醛、甲醛和乙酸乙酯。
不同的固定剂选用方法有一定差异,具体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文献建议进行选择。
抗原检测和可视化1.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以便于抗原检测的进行。
可以使用乙醇或队列进行脱水处理,然后用透明化溶剂进行透明化处理。
2.抗原检测需要使用抗体识别目标蛋白质。
对于免疫组织化学,常用的抗体类型包括一抗和二抗。
一抗为直接与目标抗原反应的抗体,二抗为与一抗结合并由可视化标记物进行信号产生的抗体。
一抗和二抗的选择应根据目标抗原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3.免疫染色前,可进行一些前处理步骤以增强染色效果,如抗体预处理、抗原修复、背景消除等。
4.免疫染色操作中,需要逐层进行抗体处理、洗涤和可视化标记物处理。
一般步骤包括:一抗与标本结合、一次洗涤、二抗与一抗结合、二次洗涤、可视化标记物与二抗结合、最终洗涤。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的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及操作规程。
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在免疫组化中,通常将目标抗原(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作为待检测物,通过特定的抗体与之结合,再利用标记技术使抗体可视化,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
免疫组化的标记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将标记物(如荧光素、酶等)直接标记在抗体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后直接显色。
间接法则是利用未标记的抗体(一抗)先与目标抗原结合,然后再通过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一抗结合,最终实现显色。
间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灵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二、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处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标本,并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抗原丢失;脱水则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便于后续操作;包埋则是将组织块包裹在支持物(如石蜡)中,便于切片。
2. 抗原修复:由于固定和脱水等处理过程可能导致抗原表位的遮蔽或改变,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前,需要对抗原进行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热修复、酶修复和酸修复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原性质进行选择。
3. 阻断内源性酶活性:为了避免组织内源性酶对后续显色反应的干扰,需要使用相应的阻断剂(如过氧化氢)对内源性酶活性进行阻断。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 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 4.3mmol/L, 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 加水1000ml。
5. 酶消化液:a.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 风裱剂:a.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 b 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a 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在浸泡10分钟b 无水乙醇中浸泡五分钟c 9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d 7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A 抗原热修复a 高压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盖上不锈钢锅盖,但不能锁定。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一、实验前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试验设备,包括抗体、缓冲液、加标物、显色剂等。
2.检查免疫组化试剂的有效期,确保试剂的质量。
二、标本处理1.收集组织标本,如活检样本或动物组织。
2.快速处理标本,迅速取出,并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固定、包埋等。
3.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标本的冻融、干燥等。
三、抗原回复1.对于经过固定的组织标本,使用抗原回复方法来恢复组织标本中的抗原活性。
2.选择适当的抗原回复方法,如热处理、酶解等。
四、非特异性结合阻断1.使用非特异性抗血清或蛋白质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2.使非特异结合抗体活性降低,减少假阳性结果。
五、抗体处理2.优化抗体浓度,确保抗体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
3.对于特定抗体,可以进行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等。
六、免疫组织染色1.用适当的缓冲液稀释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组织标本上。
2.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3.利用显色剂或荧光显像剂对标本进行染色。
七、显微镜观察与分析1.将染色后的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增强荧光信号方法。
2.结合相关的正对照和负对照进行结果分析,确定一些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分析结果并记录数据。
八、结果分析与报告1.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样本中目标抗原的表达情况。
2.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九、实验后处理1.清洗使用过的实验工具和材料,避免交叉污染。
2.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化学品,根据实验室内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免疫组织化学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步骤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
它可以用于研究疾病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疾病、研究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织化学的步骤。
第一步:取材和固定免疫组织化学的第一步是从病理标本中取材。
常见的标本类型包括组织切片、细胞涂片等。
取材时要保证样本质量和完整性,以免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取材完成后,将标本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等。
第二步:脱水和清蜡固定后的标本一般需要去除水分,并使标本透明度变佳,便于后续工作。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脱水和清蜡来实现。
脱水是指逐渐将标本中的水分转化为有机溶剂,如乙醇。
清蜡是指将脱水后的标本置于熔化的蜡中,使蜡渗透到标本中,完成固定。
第三步:切片和贴片清蜡后的标本需要进行切片,一般使用切片机将标本切成5-10微米厚的切片。
切片完成后,将切片剥离并贴到载玻片上,以供后续染色使用。
第四步: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恢复由于固定和清蜡处理导致的抗原结构的变性和损伤。
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诱导抗原修复、酶诱导抗原修复和化学诱导抗原修复等。
热诱导抗原修复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高压蒸汽或微波加热来实现抗原修复。
第五步:特异性抗体标记在免疫组织化学中,我们需要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在这个步骤中,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切片上,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孵育,使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的目标蛋白质结合。
特异性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标记,如荧光素标记和酶标记等。
第六步:反应检测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需要进行反应检测来可视化标记物。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中的荧光信号,也可以通过酶和底物的反应生成染色产物来观察标本中的颜色变化。
常用的反应检测方法包括酶标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等。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4."3mmol/L, KH2PO41."4mmol/L.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 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 8."0,加水1000ml。
5.酶消化液:a.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风裱剂:a.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b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免疫组织化学的一般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用于研究组织中特定抗原或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下面是免疫组织化学的一般步骤:
取材和固定:从感兴趣的组织或细胞中取材,常用方法包括活体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
然后将取得的样本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和乙醛等。
抗原解露:将固定的样本进行抗原解露处理,以增强目标抗原的可见性。
常用的解露方法包括热解露、酶解露和抗原修复等。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在进行免疫染色前,需要使用适当的阻断剂或血清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抗体染色:将适当的一抗(特异性抗体)加入样本中,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一抗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通常会在该步骤中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二抗染色:添加与一抗宿主动物种类不同的二抗(标记有特定染色剂的抗体),使其与一抗结合。
二抗的标记剂可以是酶、荧光染料或金颗粒等,用于可视化免疫反应结果。
可视化:根据标记剂的性质,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免疫反应结果进行可视化。
例如,使用底物来检测酶标记的二抗,或者直接观察荧光染料的发光信号。
染色和显微观察:在免疫反应完成后,可以对样本进行染色以增强对组织结构的观察。
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操作顺序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和操作步骤一、免疫组织化学原理免疫组织化学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性物质的一种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以标记的一抗孵育标本以检测其中的抗原成分;间接法则先后加入一抗和二抗,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体以达到检测该抗原的目的,该法因二抗的放大作用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间接法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法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PAP法一抗和二抗均不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抗体活性的影响,但需要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抗体,与适量过氧化物酶混合形成PAP复合物含3个酶分子和2个抗体分子,染色时依次加入一抗、二抗、PAP复合物孵育标本,最后用H2O2和二氨基联苯DAB为底物显示过氧化物酶,即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成分.生物素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可通过其羧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从而标记抗体和酶.亲合素又称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有很高的亲合力,1分子亲合素可结合4分子生物素,ABC法即在此基础上建立.ABC法与PAP法相似,一抗不标记,二抗用生物素标记,染色前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混合,制成ABC复合物,并使亲合素分子上至少空出一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再加入ABC复合物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进行显色.ABC法的敏感性较PAP法更高.图1.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示意图引自八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SP法与ABC法相似,其不同于ABC法之处在于用生物学特性与亲和素相似的链亲和素标记过氧化物酶.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加入链亲和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进行显色.与亲和素相比,链酶亲和素的结合力与亲和素相似而非特异性结合较亲和素低.SP法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也减少了非特异性背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绥化染色技术.二、实验准备:1.标本准备①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②冰冻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③细胞爬片:将无菌盖玻片置于六孔板中,接种细胞,待细胞生长达到60%以上后取出玻片,4%多聚甲醛固定2h.2.试剂准备①抗体选择单克隆抗体针对单一表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该表位破坏后将得不到阳性结果;多克隆抗体表位针对多个表位,可避免单克隆抗体的缺点,但是可能出现非特异性杂交.因此,不论选择单克隆还是多克隆抗体,最好同时购买两个货号的抗体,购买抗体时一定要明确是能够做IHC的抗体,抗体说明书上必须有IHC测试结果.如果该分子文献报道较多,可选择文献上常用的经典抗体.②二抗试剂盒目前本实验室所用二抗试剂盒为LifeTechnologiesHistostain-PlusKitHRP,BroadSpectrum,货号85-9043,一抗反应性有小鼠、大鼠、兔和豚鼠.③DAB试剂盒目前本实验室所用为加强型DAB显色试剂盒,货号DAB-2032.④其他试剂二甲苯、无水乙醇、苏木素、中性封片树脂、柠檬酸钠、APES胶3.抗体特异性验证所有免疫组化抗体均须Westernblot验证抗体特异性,并需免疫荧光实验验证抗原定位.4.耗材准备免疫组化笔或者蜡笔、盖玻片、载玻片5.溶液配制①磷酸盐缓冲液PBS10×PBS母液配制NaCl 72gNa2HPO4·12H2O 37.3gKH2PO44.3g加蒸馏水至1000ml,充分混匀贮存.使用时用蒸馏水10倍稀释,调整pH值至7.3—7.4.②柠檬酸抗原修复液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配方如下:称取柠檬酸10.5g,溶于500ml蒸馏水;称取Na2HPO4·12H2O57.3g,溶于800ml蒸馏水.分别量取358ml柠檬酸溶液和642mlNa2HPO4溶液,充分混匀后调整pH值至6.0,即得2×母液,贮存备用.③1%盐酸酒精浓盐酸与75%酒精按照1:99比例混合,充分混匀.三、免疫组化操作步骤1.组织片脱蜡水化①将组织片依次放入3个装有二甲苯溶液的玻璃缸中浸泡,每缸15min.②依次放入2个装有无水乙醇的玻璃缸,每缸5min.③依次放入2个装有95%乙醇的玻璃缸,每缸5min.④依次放入90%乙醇、85%乙醇、75%乙醇的玻璃缸,每缸2min,取出.⑤放入自来水、蒸馏水的玻璃缸中清洗,重复3次.2.抗原修复将切片浸入1×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高压煮沸后继续加热2min,然后停止加热让切片自然冷却.注意:抗原修复过度或不足,均会影响最终染色结果.切片骤冷可致脱片,必须自然冷却3.封闭内源性过氧化氢酶①放入3%H2O2溶液的玻璃缸中,浸泡15min.②放入蒸馏水的玻璃缸中清洗,重复3次.③放入PBS缓冲液的玻璃缸中,浸泡5min.4.抗体杂交①甩去PBS余液,将组织片平辅在湿盒中,加正常山羊血清1滴20μl试剂盒中的A液,根据组织大小调整用量,28℃放置20min,甩干.②加稀释好的一抗1滴20~50μl,根据组织块大小进行调整,置于湿盒4℃过夜.③置PBS缓冲液的玻璃缸中,缓慢振荡清洗5min,更换PBS缓冲液,同法操作4次,甩干.④加入生物素偶联的二抗20~50μl试剂盒中的B液,根据组织块大小进行调整,放置湿盒,37℃放置20min.⑤置PBS缓冲液的玻璃缸中,缓慢振荡清洗5min,更换PBS缓冲液,同法操作3次,甩干.5.显色①加链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20~50μl试剂盒中的C液,根据组织块大小进行调整,湿盒内28℃放置5~20min,甩干.②置PBS缓冲液的玻璃缸中,缓慢振荡清洗5min,更换PBS缓冲液,同法操作3次,甩干.③滴加新鲜配制的DAB工作液100μl以覆盖组织为宜,放置观察反应部位呈现黄褐色时3~5min,置装有自来水玻璃缸中涮洗3次;6.复染浸入苏木精溶液中复染,放置5min后,用自来水反复涮洗至水不变色,再用1%盐酸酒精分化1—2s后,自来水冲洗后,反蓝水洗2min.7.脱水、透明和封片①依次放入95%、95%乙醇溶液的玻璃缸中,每缸浸泡5min,取出;②依次放入2个无水乙醇的玻璃缸中,每缸浸泡5min,取出.③依次放入2个装有二甲苯的玻璃缸中,每缸浸泡5min,取出.④滴加适量中性树胶,封片,晾干.8.注意事项①整个染色过程中组织块要保持湿润,不能干片,否则会导致非特异性染色.②组织切片边缘易干,因此抗体、封闭液、显色液等试剂要充分覆盖组织块,避免干片.四、结果判定1.阳性细胞判断DAB显色呈黄色.每批染色都要有特异性阳性和阴性对照为基础,才能对染色结果作出判断.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对于临床诊断来说,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人为因素所致,不能视为阳性.2.抗原表达评价免疫显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密度是定性定量指标,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强度和密度结合的方法综合计量,我们常用的免疫组化评分方法如下:细胞染色强度评分:0无染色,1弱染色,2中染色,3强染色肿瘤细胞阳性率评分:00~9%,110%~25%,226%~50%,351%~75%,476%~100%将染色强度评分和阳性细胞率评分的乘积作为该切片评分值.。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的抗原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关于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信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之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试剂是必要的:1. 抗体:选择特异性强、经过验证的一抗,可以有多种来源如商业供应商或自制。
2. 血液清晰剂:例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牛血浆等。
3. 缓冲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Tris缓冲液等。
4. 清洗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液、Tween-20等。
5. 可可粉末或3,3'-二氨基联萘(DAB)显色底物。
6. 高质量的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和封片剂。
二、步骤以下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通用步骤:1. 组织样本准备:采集病理标本并固定在适当的组织固定剂中,如4%的中性缓冲甲醛。
确保标本大小适宜,以便于透明度好和抗体能够充分作用。
2. 标本处理: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去水和石蜡包埋等处理。
3. 反应抗原修复:使用热蒸汽或酶解剂(例如胰蛋白酶)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活性。
根据不同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4. 抗体染色:将组织样本与目标抗体进行孵育。
将抗体稀释到推荐浓度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孵育。
5. 清洗: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二抗处理:加入适用于一抗的二抗,例如抗IgG。
二抗通常与标记物(如酶或荧光染料)结合,以便于检测。
7. 清洗:再次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 显色:接下来加入可可粉末或DAB等显色底物,观察标本是否出现所需的显色反应。
9. 染色修复:在显色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执行染色修复以增强显色效果。
10. 去水和挂片:用梯度酒精进行去水,然后将样本挂片,以便于后续显微镜观察。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室安全: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到可能有害的试剂和组织样本。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技术,其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标准化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供参考:
1. 样本处理:将组织标本固定在适当的条件下,然后进行蜡包埋并切片。
注意保护好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2. 抗原修复:对标本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或酶处理,以修复由于固定等步骤导致的抗原构象变化。
3. 抗体选择:选择适当的一抗和二抗,确保一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二抗的来源和标记物的稳定性。
4. 标本处理:将切片标本进行脱脂、脱水和透明化处理,确保标本的透明度和形态保持完好。
5. 抗体染色:将标本与一抗和二抗分别反应,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来检测靶标记的位置和强度。
6. 阅读结果:采用专业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
7. 结果验证:通过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进行染色结果的验证,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
8. 结果分析:根据染色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以上是一份免疫组化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室条件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化。
希望这份规程能为从事免疫组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流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流程
1.组织固定处理:首先,需要收集需要检测的组织样品,并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这个步骤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其中冷冻切片适用于细胞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的快速检测,而石蜡切片适用于长期保存和形态学研究。
2.抗原修饰:对于固定的组织样品,需要进行抗原的修饰处理来增强抗原的可检测性。
这通常包括蛋白酶的消化和抗原恢复等处理。
3.抗体染色: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使用特异性的一抗体来识别和检测感兴趣的蛋白质。
这些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具体选择要根据实验需求来决定。
一抗染色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其中间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使用辅助抗体来扩大信号。
4.信号检测:在抗体染色后,需要对信号进行检测。
这包括使用化学染色,如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辐射放射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荧光染色,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多色信号的能力。
5.显微镜观察:最后一步是对染色结果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并可以进一步进行信号定量分析和数据处理。
总的来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虽然这个技术在整个操作流程中需要一些特定的试剂和设备,但它的结果可以为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技术。
它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和其他生化分子。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1.样本处理:a.固定:将待检测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保留组织内的抗原。
b.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非常薄的切片(通常为3-5微米厚),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抗原解蓝(抗原恢复):a.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样本,选择适当的抗原解蓝方法。
b.抗原解蓝可以通过加热、酶解或其他方法来恢复组织样本中的抗原。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a. 使用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质来阻断载玻片上未特异性结合的位点,例如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或小鼠免疫球蛋白(Mouse IgG)。
b.加入适当浓度的阻断剂,并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主抗体孵育:a.加入含有特定抗原的主抗体溶液,其可以与组织样本中特定的抗原结合。
b.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使主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
5.洗涤:a.用缓冲液或PBS等洗涤溶液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主抗体。
6.二抗孵育:b.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使辅助抗体与主抗体结合。
7.洗涤:a.再次用缓冲液或PBS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辅助抗体。
8.信号放大:a.可根据需要,使用染色剂或底物来增强或显色识别待检测抗原的结合位置。
b.例如,使用荧光染料或酶底物,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光镜观察,可使抗原可视化。
9.洗涤:a.最后一次用缓冲液或PBS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染色剂或底物。
10.封片:a.加入适当的封片剂,如富含丙酮的溶液,将载玻片上的切片封装起来,以保护切片和保存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复杂的实验技术,需要仔细的操作和精确的控制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利用抗体-抗原反应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常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细胞浸润和病毒感染等。
I.免疫组化操作规程1.样本处理a.组织固定: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一般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b.去脂化:对于脂肪较多的组织,需要将其进行去脂处理,可使用二甲苯或其他去脂剂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2.抗原恢复a.热诱导抗原恢复:将固定的组织样本放入蒸汽气锅中,用缓冲液浸泡标本,加热至高压下,进行抗原恢复处理。
具体温度和时间根据样本类型和抗体要求而定。
b.酶诱导抗原恢复:对于抗原蛋白固定后被交联、无法热诱导恢复的样本,可使用酶解剂(如胰蛋白酶)进行抗原恢复。
3.阻断非特异结合a.使用非特异结合阻断剂:在进行免疫染色之前,需要将非特异结合位点进行阻断,可使用蛋白质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BSA)或鱼凝胶蛋白(FSG)等,在阻断液中孵育样本。
4.抗体反应a.一抗孵育:将目标抗体(一抗)稀释后,滴加于待检样本上,进行孵育,一般时间为1-2小时。
b.二抗孵育:选择免疫印迹试剂盒中对应一抗的二抗,将其稀释后,滴加于待检样本上,进行孵育,一般时间为30-60分钟。
5.染色和显色a.底物酶标:使用底物和酶的复合物,进行染色和显色反应。
常用的底物有DAB(二氨基苯),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等,反应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b.荧光染色:若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需进行相应波长的激发光照射,观察荧光信号。
6.降解和清理a.用超纯水洗涤:使用超纯水进行标本洗涤,彻底清除底物和底物残留物。
b.孵育升级脱位溶液:将样本浸泡在脱位溶液中,使特异结合的抗体与抗原分离。
c.用盖玻片封装:涂上透明胶和玻片,使其固定在盖玻片上,并封住。
免疫组化流程
免疫组化流程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蛋白的存在和定位的技术。
它在病理诊断、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流程主要包括标本处理、抗原修复、抗体染色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首先,标本处理是免疫组化流程中的第一步。
组织标本通常是从病理切片或细胞培养物中获取的。
标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化等处理,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抗原的完整性。
固定可以使用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脱水则是将组织中的水分逐渐置换为透明剂,如醇和二甲苯。
透明化后,标本被包埋在蜡块中,使其能够被切片。
接下来是抗原修复步骤。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抗原可能会因为固定和包埋的影响而发生变性或者掩盖。
因此,需要通过加热或酶处理等方法来修复抗原。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诱导抗原修复(heat-induced epitope retrieval, HIER)和酶诱导抗原修复(enzyme-induced epitope retrieval, EIER)。
这些方法可以使抗原重新暴露,提高抗体的结合效率。
随后是抗体染色步骤。
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是关键。
一抗是指直接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而二抗则是与一抗结合的抗体。
在染色过程中,一抗首先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然后通过二抗与标记物(如酶、荧光物质)结合,形成可见的染色产物。
常用的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染色后,标本需要经过反染、脱水、透明化等步骤,最终被封片封存。
最后是结果分析步骤。
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标本,评估抗原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根据染色的强度、范围和细胞定位等信息,对标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分析还需要结合临床和病理信息,最终得出诊断或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免疫组化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规范的操作下,免疫组化技术才能发挥其在疾病诊断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一系列步骤,如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抑制、免疫原和次级抗体处理、显色/荧光染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及配方。
1.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因组织固定而引起的抗原性损失。
一般使用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
-高温方法:将组织切片置于高温缓冲液中加热,一般在95°C下加热15-20分钟。
-酶解方法:如胰酶消化、蛋白酶消化等。
例如,可以使用0.1%胰酶在37°C下进行酶解。
2.非特异性结合抑制:非特异性结合抑制是为了防止免疫试剂(如次级抗体)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降低假阳性结果。
一般使用正常动物血清或胶体等进行非特异性结合抑制。
-正常动物血清:根据动物源种类(如小鼠、兔子等)选择相应的正常动物血清。
-胶体:如牛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
可以在最终稀释液中加入1-2%的胶体。
3.免疫原处理:免疫原处理是为了增强目标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效率,一般通过与次级抗体或酵素结合。
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可以选择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免疫原处理。
-荧光标记:如荧光素等。
-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金标记:如胶体金、纳米金等。
4.次级抗体处理:次级抗体处理是为了增强免疫原与目标抗原之间的结合效应。
一般使用来自其他物种的抗体作为次级抗体。
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与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结合的次级抗体。
-荧光标记:如青蒿素标记的抗兔荧光标记抗体等。
-酶标记:如HRP标记抗体、AP标记抗体等。
-金标记:如碳标记抗体、金标记抗体等。
5.显色/荧光染色:显色/荧光染色是为了可视化目标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根据不同的免疫标记试剂,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
-显色:如DAB(3,3'-二氨基联苯)染色。
-荧光染色:根据使用的荧光标记试剂选择相应的染色方法,如DAPI 染色、FITC染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的流程多聚赖氨酸溶液(Poly-L-Lysine Solution)Cat.No.: SGP8920 Size: 10mlConc.: 0.1% w/v, in water Storage: 18-26℃Thimerosal, 0.01%, added as preservative多聚赖氨酸溶液是广泛应用的组织切片与玻片黏合剂,该多聚阳离子分子与组织切片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强的黏合力。
适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原位杂交等使用的玻片的防脱片处理,以防实验操作过程中组织掉片。
也可用于细胞培养,增加细胞贴壁能力。
[使用说明]免疫学操作步骤(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1.灭菌的ddH2O 1:10稀释该多聚赖氨酸溶液。
2.用之前将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放在室内,使其温度到室温18-26℃3.将玻片浸在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5分钟。
注意增加时间不会提高包被效果。
4.在60℃烘箱1小时干燥,或室温18-26℃过夜干燥待用。
[注意]1.每100mL已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包被的玻片40-90张,超过90张片子将影响其黏合力。
2.用之前的玻片必须保持清洁。
必要时用含1% HCl的70%乙醇溶液来清洗。
4.释过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放在2-8℃,至少在3个月内是稳定的。
5.用过的稀释液要过滤,若出现浑浊或长菌要丢弃。
[订货信息]¥100 / 10ml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1)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医用微波炉;2)水浴锅(二)、试剂1)PBS缓冲液(pH7.2~7.4):NaCl 137mmol/L,KCl 2.7mmol/L,Na2HPO4 4.3mmol/L,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 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EDTA·2H2O,用10 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
4)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
5)酶消化液:a、0.1%胰蛋白酶液:用0.1%CaCl2(pH7.8) 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
7)封裱剂:a、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b、油和TBS(或PBS)配制。
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显微镜标本;pH7.0~7.4适合于光学显微镜标本。
(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1)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再浸泡10分钟;2)无水乙醇中浸泡5分钟;3)95%乙醇中浸泡5分钟;4)70%乙醇中浸泡5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
1)抗原热修复(1)高压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
盖上不锈钢高压锅的盖子,但不进行锁定。
将玻片置于金属染色架上,缓慢加压,使玻片在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将盖子锁定,小阀门将会升起来。
10分钟后,去除热源,置入凉水中,当小阀门沉下去后打开盖子。
本方法适用于较难检测或核抗原的抗原修复。
(2)煮沸热修复电炉或者水浴锅加热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至95℃左右,放入组织芯片加热10~15分钟。
(3)微波热修复在微波炉里加热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至沸腾后将组织芯片放入,断电,间隔5~10分钟,反复1-2次。
适用的抗原有:AR,Bax,Bcl-2,C-fos,X-jun,C-kit,C-myc,E-cadherin,Chromogranin A,Cyclin,ER,Heat shock protein,HPV,Ki-67,MDMZ,p53,p34,p16,p15,P-glycoprotein,PKC,PR,PCNA,ras,Rb,Topoismerase Ⅱ等。
是以高温,高压对常规固定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或复原的一种非蛋白酶消化以提高抗原抗体阳性检测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甲醛和蛋白水解交联过程中氨基酸侧链上的某些基团(抗原决定簇)如咪唑、吲哚等基团受到影响,通过120℃高温或强碱处理后,可使交联打开。
2)酶消化方法常用0.1%胰蛋白酶和0.4%胃蛋白酶液。
胰蛋白酶使用前预热至37℃,切片也预热至37℃,消化时间约为5~30分钟;胃蛋白酶消化37℃时间为30分钟。
适用于被固定遮避的抗原,其中有:Collagen,Complement,Cytokeratin,C-erB-2,GFAP,LCA,LN等。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1)脱蜡、水化;2)PBS洗2~3次各5分钟;3)3%H2O2(80%甲醇)滴加在TMA上,室温静置10分钟;4)PBS洗2~3次各5分钟;5)抗原修复;6)PBS洗2~3次各5分钟;7)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分钟。
甩去多余液体。
8)滴加Ⅰ抗50μl,室温静置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
9)4℃过夜后需在37℃复温45分钟。
10)PBS洗3次各5分钟;11)滴加Ⅱ抗40~50μl,室温静置,或37℃1小时;12)II抗中可加入0.05%的tween-20。
13)PBS洗3次各5分钟;14)DAB显色5~10分钟,在显微镜下掌握染色程度;15)PBS或自来水冲洗10分钟;16)苏木精复染2分钟,盐酸酒精分化;17)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18)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SABC法1)脱蜡、水化。
2)PBS洗两次各5分钟。
3)用蒸馏水或PBS配置新鲜的3%H2O2,室温封闭5~10分钟,蒸馏水洗3次。
4)抗原修复。
5)PBS洗5分钟。
6)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分钟。
甩去多余液体。
7)滴加Ⅰ抗,室温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4℃过夜后在37℃复温45分钟)。
8)PBS洗三次每次2分钟。
9)滴加生物素化二抗,20℃~37℃20分钟。
10)PBC洗3次每次2分钟。
11)滴加试剂SABC,20℃~37℃20分钟。
12)PBS洗4次每次5分钟。
13)DAB显色:DAB显色试剂盒或者自配显色剂显色(镜下掌握显色程度)。
14)蒸馏水洗。
苏木素复染2分钟、盐酸酒精分化。
15)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免疫组化实验过程中的要点和技巧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
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定损害,且组织收缩明显,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PLP液:即高碘酸钠-赖氨酸-多聚甲醛,适于固定石蜡切片。
适于富含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2.组织脱水,透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切不完整。
3.切片时展片: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
℃分钟或37℃过夜,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抗原容易丢失。
4.烤片:60 305.蜡块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4℃保存6.脱片问题: 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6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适合于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
如不行,可用双重处理(APES和Poly-L-Lysine)的切片。
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切片在脱蜡前,放在APES 1:50 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
7.灭活内源性酶:HRP系统:3%双氧水灭活;AP系统:3%HAc灭活。
8.暴露抗原: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时,必须采用高温加热抗原修复,这将有助于暴露抗原决定簇,从而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不同抗体的最佳修复液请参阅抗体说明书)。
对于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抗原,不同的抗体,所采用的方法应不一样,可进行热修复、胰酶消化、既不修复也不消化。
胶原还可以用胃蛋白酶消化等。
9.封闭:在山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染色仍然较强时,可延长封闭时间或用浓缩血清封闭10.抗体稀释: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对于PBS稀释的抗体一定要当天使用。
11.背景高:在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合适的条件下,如果背景依旧高,可采用含1‰ Tween20的PBS洗,特别是在显色之前要多洗。
12.返蓝:在苏木素复染后,可用碱性缓冲液(如PBS)或Na2HPO4的饱和溶液返蓝。
13.显色: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控制背景。
DAB法显示过氧化物酶〔原理〕过氧化物酶分解H2O2的过程中,下面反应不直接发生:AH2(供氢体)+H2O2→A(供氢体的氧化物)+2H2O2实验可知,有称为复合物Ⅰ、Ⅱ、Ⅲ、的酶——底物(受氢体)复合体生成,在复合体最后分解为酶和水时,游离的原子氧使供氢体氧化而显色。
酶组织化学中所使用的供氢体应是含有色原性基团的发色物质,如奈酚和联苯胺。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以ABC法为例)溶液的配置:1. 0.1M PBS 2000ml:NaCL 18g, NaH2PO4·2H2O 0.8g, Na2HPO4·12H2O 12g. 共六份2. 柠檬酸盐缓冲液:贮存液:0.1M柠檬酸溶液(A):21.01g 柠檬酸 + 1L 蒸馏水0.1M柠檬酸三钠溶液(B):29.41g 柠檬酸三钠 + 1L 蒸馏水工作液:9ml A液+41ml B液+450ml 蒸馏水→0.01M柠檬酸盐缓冲液3. 0.03% H2O2-甲醇:30% H2O2 0.4ml + 400ml 纯甲醇→充分混匀4. 20% 甘油:80ml 纯甘油 + 320ml 蒸馏水5. 稀释抗体:1︰300 ,1︰400 ,1︰600 (临用前配)6. 酒精的配置染色步骤:一步法1. 载玻片烤箱中 60℃ 40′。
2. 二甲苯Ⅰ,60℃ 20′(水浴箱中),二甲苯Ⅱ,室温 15′。
3. 脱水,100%→95%→85%→75%酒精,每级均为3′。
4. 蒸馏水冲洗,PBS 5′﹡15. 微波炉修复抗原:0.01M 柠檬酸盐缓冲液,99℃肺 20′,心肾 12′6. PBS 3′*37. 0.03% H2O2-甲醇,室温20′8. PBS冲洗,PBS 3′*3,甩干或纸巾吸去多余液体(勿碰到组织),PAP Pen划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