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

江西省九江市外国语学校朱水景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秋季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解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本课内容设计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根据问题情境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够分析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数学思考:本节课提取学生切身体会的例子,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在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师生情感.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诠释方可得到学生的认可,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列算式解应用题.本节课在学生没有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之前,只能通过比较算式法与方程解法的优劣来引出方程建模思想,提升学生运用方程建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策略分析

1、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一方面要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个人学习到

合作交流、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

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把握.本着这种新理念,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情趣,快乐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挑战自我,拓展学习

(四)归纳总结,收获学习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

I .激发情趣,快乐学习

通过刘谦变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师生合作游戏:

1.一位同学从牌中抽出一张牌,展示给全班看,并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报出得数, 教师从中找出牌来.

2.(课件展示)教师从牌中抽出一张牌,也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得27,学生猜出牌面数字是“11” .

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回答:方法1:(275)211-÷=;

学生回答:方法2:设牌面数字为x ,则2527x +=,得到11x =.

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指出判断方程应具备的两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

引入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

【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问题:刚才得出牌面数字是11,把11x =代入方程2527x +=,左边的值与右边的值

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

师生共同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设计抢答题:①2x =是方程24x =的解吗?

②3x =是方程218x +=的解吗?

【设计意图】:加深“方程的解”定义的理解,为今后解方程检验起到铺垫作用,同时

抢答能活跃气氛.

II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件展示)情境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

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只列方程)

问题: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已知量:数苗开始的高度、将来的高度、每周长高的高度。

未知量:周数(长高的高度)

等量关系: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

问题:等量关系中有已知量、未知量,未知量用什么表示呢?

学生回答:字母x 表示,即设x 周后达到1米,则可列出方程: 4015100x +=

问题:根据情境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此问题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到,教师引导回答,这是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的关键及一般步骤.

(课件展示)情境二:某种足球现价200元,比原价上涨了15%,请问原价为多少元?

(只列方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在学案上做出答案.

解答:设原价为x 元,由题意得:(115%)200x +=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该题,让学生熟练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课件展示)情境三: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2

m ,长和宽之差为25m ,这个操

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只列方程).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 ,那么长为(25)x +m ,由此可得到方程: (25)5850x x +=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在学案上.

(课件展示)情境四:甲、乙两地相距22km ,小明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

多行走1km ,因此提前12min 到达乙地,小明原计划每小时行走多

少千米?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并写在学案上,同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板.

解答:设原计划每小时行走x 千米,则:2222115

x x -=+ (课件展示)议一议:

1、以上情境中,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

关键:找等量关系

一般步骤:①找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③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的关键与一般步骤,不仅解决了本节的难点,也为

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几个情境得到方程:2527x += 4015100x +=

(115%)200x += (25)5850x x += 2222115

x x -=+ 前面哪几个方程有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

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不仅能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

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至此也解决

了本节课的重点.

III .挑战自我,拓展学习

一.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