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传播在中国2
•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 的历史阶段。中国电视业的运作方式也发生深 刻变化。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 一则1.5分钟《参桂补酒》的广告。这是中国 电视发展史上的第一条广告,意味着市场经济 力量开始进入一直被看作“党和政府喉舌”的 电视运作之中。电视节目制作在政府资金以外 获得了新的资金渠道,电视也开始受到政府以 外的市场力量的制约和影响。
电视媒体基本特征1:日常性
• 曾经有专门研究收视行为的学者对一定范围内的城市 居民做过一个调查:你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干什么? 回答是千奇百怪的,但其中40%以上的人在第一个答 案中选择了“打开电视”;75%以上的人在前3个答案 中选择了:“打开电视”。由此可见,“看电视”已 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是人们在家中的一个 “标志性行为”。一旦把电视媒体理解为家用媒体, 我们随之应当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就是传播态度和传播 观念。观众是舒服地歪在自家客厅里、或者是靠在床 头上看电视,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下,难道有人会愿 意请一个"家庭德育教师",站在自家客厅里、甚至是站 在自己的床前来教训自己吗?
电视媒体基本特征2:主持人扮演重要角色
• 如果我们认同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就应 该认同另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电视同时 还是“主持人媒体”。电视是在家中轻松收看 的,是用来娱乐与交流的,所以它需要主持人, 需要通过主持人对观众的吸引力、亲和力来实 现电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谁在说话?对于 舒舒服服坐在家中看电视的观众而言,不是 “电视台”、“电视机”或抽象的“电视节 目”,而是电视中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人。
娱讯1
• 在商品逻辑及收视率的强大作用下,西方文化 生产出现了一系列的“内爆”。例如新闻与娱 乐的界限消失了,以致西方出现了一个新的概 念——infortainment,这个词是由 information (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 合成,它预示了电视在收视率诱导下的发展趋 向:娱讯。在20世纪70年代,电视新闻在美国 和其它西方国家都有飞速发展,为电视台创下 了高收视率。例如,说新闻开始盛行,使新闻 中许多严肃的问题变得轻松活泼,新闻娱乐化 的风气由此形成。
报纸的优势和局限
• 优点: • 1)制作简便,费用低廉 • 2)反应及时,信息量大 • 3)阅读自由,选择性强 • 缺点: • 1)保存 • 2)庞杂
当代中国阅读书籍现状
• 在今天的中国,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生 活内容的日益丰富,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 正变得越来越少。不少有识之士警告,如果任 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书虫”将成为未来中 国一个新的“濒危物种”。据媒体报道,中国 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 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 了8.7%。一项调查表明,虽然公众闲暇时间整 体上在增加,但是学习、阅读的时间却有所减 少。相反,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却比5年前增加 了1个小时以上。
电视传播在中国3
• 1980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9集《敌营十八 年》具有一种标志性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 续剧,这部电视剧突出了情节性、戏剧性、惊险性、 离奇性,已具备娱乐性作品的基本特征。1979年底, 日本儿童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开始在中央电视 台播出,不久,美国电视节目如科幻电视剧《大西洋 底来的人》、惊险动作剧《加里森敢死队》等也相继 在中国播出,这些节目为过去主要只观看单集电视剧 的中国观众展示了“连续剧”的魅力,而且也展示了 通俗电视情节剧的娱乐魅力。这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 传播的政治意义开始淡化,其消费意义被得以重视。
3、文化传承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遗产传 递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 使得社会成员拥有共享的价值观、社会规范。
• 赫尔岑:“书籍——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在精 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 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即使种族、人群、 国家消失了,书籍将永存下去。”
娱讯2
• 娱讯编播风格在中国的一些名牌电视栏 目中也有所体现,如元元主持《第7日》 创造了北京电视台周日中午时段的收视 新高点。元元的成功在于她不是居高临 下地播新闻,而是用充满幽默感的老百 姓日常语言表述新闻事件,传达新闻观 点。
娱讯3
• 元元在捕捉北京市全城动员灭蟑螂周这一新闻 热点时,就显得很有创意。元元不重复已有的 宣传,而是大胆采用拟人化手法,以蟑螂口吻 自述的方式,模拟蟑螂低视角平拍还借来科影 厂有关蟑螂的资料片,巧妙提高了观众的收视 兴趣。这里摘录部分解说词,其特点便可一目 了然:
六大媒介概述
• 1)报纸 • 2)杂志 • 3)书籍 • 4)广播 • 5)电影 • 6)电视
廉价报纸,(Cheap Papers),也称“大 众化报纸”(Popular Papers)
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一般认为它有这些特征:1、面向社会中下层, 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2、政治上 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 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4、内容上,除了少 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 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 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5、文字简短通俗, 编排活泼花哨。
电影
• 与广播、电视通过电波传输信号的方式来传递 信息不同,电影其实是将一系列静止的照片飞 快地放映在银幕上。人们观看电影时,由于 “视觉滞差”或者说“视觉暂留”的作用,就 看到了一种活动的画面。所谓“视觉暂留”, 就是当一个物体已从眼前消失以后,大脑仍然 暂时保持看见这个物体的印象。所以当一系列 静止的照片快速放映在银幕上的时候,观众就 产生了照片在均匀栘动的幻觉。因此,从技术 上说,电影的产生与照相息息相关。
• 3)麻醉大众精神,“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 停留在表面,他们只是阅读、收听和思考,却 以为可以代替决断和行动。”
“媒体病毒”
• 还有学者指出:SARS疫情的国内外媒体 报道均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以致有“媒 体病毒”之嫌。媒体通过非典报道,把 人对公共健康的恐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媒体对病毒危险的扭曲、放大, 致使恐惧本身成了“另一种公害”。
2、社会协调功能
• 大众传播并非单纯的“告知”活动,它 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 释,并提示人们应采取何种行动反应。 例如社论或评论都是有明确意图的说服 或动员活动。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 构与功能》
• 这篇文章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 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这三种功能是: 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
• 1959年,查尔斯·赖特为其补充了“娱乐” 功能。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的大众传 播“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守望功能)
• 有学者指出:4月20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 之后,媒体在报道中时有出现“失 度”—过分渲染和煽情。4月20日之后, 随便打开电视或一张报纸,“战争”、 “应急保卫战”、“舍生忘死”、“筑 起铜墙铁壁”、“勇闯非典病区”、 “围追堵截”、“火线入党”等等,比 比皆是。这种比喻性说法无疑会引起紧 张和焦虑。SARS报道中从早期的“失语、 失真”走向后来的“失度”。
电影的优势与局限
• 优点: • 1)影像清晰,形象逼真 • 2)银幕宽大,表现力强 • 3)投资巨大,制作精细 • 4)影院效应,参与性强 • 缺点: • 1)信息量较低 • 2)观众较少
大众媒介的性质
•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消遣娱悦的信息所 占的比例正呈日益上升趋势。它适应了 世界各国工作时间日益缩短、闲暇时间 日益增长后对娱乐性信息的需求。斯蒂 芬森在《传播游戏论》(1967)一书中早就 看到,大众传播中“几乎全部内容,都 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娱乐的功能。” 新闻媒介也正日益成为新闻与娱乐的媒 介。
广播的优势
• 优势: • 1)渗透性 • 2)时效性 • 3)灵活性 • 4)通俗性 • 局限性: • 流失性快
电视传播在中国1
•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 后来的中央电视台)开始首播。1个多月以后,中国第 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当时的电视剧主要 是用戏剧化的叙述来阐释国家政策,如《一口菜饼子》 通过剧中人物的倒叙,回忆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以前“旧中国”人民缺衣少食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 是剧中的姐姐用来教育弟弟珍惜粮食的政治教材。显 然,这部电视剧是为了配合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忆 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而制作的。应该 说,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多数都像《一口菜饼子》一样, 具有明确的政治教育主题。当时,中国仅有一座电视 台,电视覆盖面小,全国电视机拥有量一开始仅仅数 百台,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数万台,除极少数政府领 导和高级知识分子,一般中国观众看不到电视。
• • 我是蟑螂,用我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这样,
什么什么都很高大,前些年总听有人唱:
娱讯4
• 我们是害虫,还有什么杀死,杀死。我就是那歌里唱 的害虫,我觉得没招谁没惹谁,可人们就是讨厌我, 大概是因为我什么都吃,而且哪儿哪儿都去,繁殖速 度也快,十几天都能当上爷爷。我们生生不息,所以 人们可能也挺佩服的,要不然怎么一见到我们就激动 得大呼小叫的,不信我躲到抽屉里,你看着啊:(同 期:小姑娘开抽屉,尖叫)
• 我还有一绝活,就是有‘第六感觉’,什么风声、雨 声、脚步声,一点风吹草动我就能感觉到。想灭我, 哪儿那么容易呀?
• ……啊,怎么超市里也全是我们的名字,灭蟑药,居 然摆了两层货架,一种,两种,三种,四种,哎哟,
数不过来了,十几种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娱讯5
• 您瞧瞧,有设机关的,有下毒药的,还有放毒气的, 真是没活路了,要封门了,快逃出去。
4、提供娱乐功能
• 大众传播的内容并非都是务实的,其中 相当一部分是消遣性的。
拉扎斯菲尔德、莫顿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 1)媒介使大众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 降
• 2)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 自由时间,“多少代以来,人们为争取更多的 自由时间而进行斗争,但是现在他们在自由时 间里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打交道,而不 是跟哥伦比亚大学打交道。”
• ……真是悲惨世界呀!惨啊,看来,我是躲得过初一,
躲不过十五了。还是回大本营吧。啊,蟑螂药。赶快 跑。啊,这儿也有药,怎么到处是药!没处躲了,怎 么办哪,啊!
• 主持人:
• 这蟑螂是我装的,真正的蟑螂没这么聪明,否则灭起 来就更困难了。不招人待见的蟑螂倒有个好听的别名: 叫富贵虫。正是因为好吃的多了,蟑螂有了口福;高 楼多了,就有了蟑螂喜欢栖身的管道;再有就是旅游 的人多了,把蟑螂从这儿带到哪儿,又从那儿带到这 儿。所以,灭蟑螂的要点是一起动手,不留死角。人 心齐,泰山移,何况小小蟑螂呢。
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
• 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包括报纸、 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
• 谁(who) • 说什么(says what) •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 对谁说(to whom) •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媒介分析主要研究传播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