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布斯在权利的转换意义上使用“异化”。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未产生之前,人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下,“人对人象狼一样”,人与人之间进行着残酷的斗争,如果人们的自然权利毫无限制地使用下去,人们互相损害,人类社会将无法延续。

这样,就产生了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组成国家的必要性。

通过缔结社会契约,人们自愿地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把它转让给君主或少数人所组成的国家,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证大家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国家的权力就是个人自然权利的异化,或者说国家使公民的权利和意志发生异化。

在霍布斯这里,异化概念的含义主要是指“转让”。

他并不了解异化的对抗性质,不能科学地阐明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实质,他幻想通过国家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异化的后果不是反过来与主体对立,而是与主体协调一致,保证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是对主体有利的。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关于政治异化的理论。

他认为社会契约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找出一种联合的方式,以共同力量来保卫个人的人身和财产,这种转让不应该是自由的丧失,而应该使每个人的自由得到保证。

这种转让是自愿的、无保留的。

国家就是通过这样的转让形式形成的。

然而,国家形成之后,并没有实现社会平等,并没有给人民自由,相反,它成了独裁者专制统治的工具。

这是对
社会契约的否定,使社会不平等发展到了极端。

这就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异化。

卢梭的这一思想强化了异化概念的否定含义,增加了批判的革命色彩,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首先确定了异化的哲学涵义。

他哲学中的三个著名原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和“自我在自我之中对设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与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讲的就是“自我”的异化与扬弃异化。

他使异化摆脱政治、经济的具体规定,而具有了普遍和抽象的思辨意义,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异化的基本涵义是代表主客体的一种关系,即主体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而与主体对立,控制主体。

马克思认为:“在国民经济学家定的状态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已经从人的解放力量转变成对人的控制力量。

马尔库塞说:“连续不停的技术进步的动态,已经充满了政治内容,技术的逻各斯已经成为继续奴役的逻各斯。

技术的解放力量——物的工具化——变成自由的枷锁:人的工具化”。

在技术理性所形成的新的统治体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异化与物化的生存方式。

这种异化一方面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工人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劳动异化有很大不同,技术异化是人的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化活动。

人丧失了内在的批评性,沉溺于虚假的需要和虚假的幸福之中,只有对现存秩序的无意识的认同和肯定。

另一方面又有相同之处,这就是“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因为人依然处在物的境地。

黑格尔人道主义精神,是马尔库塞整个理论体系的发端。

把黑格尔的理性原则作为哲学的基础,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
物,重视人的本质的完善。

他认为自然界、感性的物质世界是从属于人的活动的内在要素,把自然及物质消溶到人的实践中,看成是人及其精神活动的产物,这显然是黑格尔绝对精神辩证运动的翻版。

他强调马克思的思想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直接联系,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方面他把人的主观意识看成历史发展的首要因素,认为人道主义精神是马克思所有著作的中心课题,从而以人性和人道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将唯物主义改造成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马尔库塞以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依据,着重研究人的异化和人性的复归的问题。

他说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地活动—劳动”,并以劳动是否己成为人的本质的实现作为标准,衡量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这一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正是对黑格尔有关劳动和异化思想的继承,其真实用意在于揭示“人的本质的异化。

”他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异化现象不仅仅是经济事实,而且是整个人的存在的现实。

”网他按照人道主义标准,把马克思揭示的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现象的异化,转化成根源于人的本质内冲突的必然现象,他论证说“人的表现首先趋向于异化,他的对象化趋向于物化。

所以,他只能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一个普遍的和自由的实在通过废除他的异化而从他的外化中返回。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理解显然是向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回归。

马尔库塞追随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不仅把异化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且把异化的根源设定在人的本质中。

他认为马克思把人定义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就是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

他说马克思试图把对象化和其中出现的冲突更深地植根到人的定义中去,他为此辩解道“在关于人的本质定义中,对象化总是带来一种物化的趋向,劳动总是带来一种异化趋向,所以物化和异化并不仅仅是偶然的历史事实。

”这充分体现出马尔库塞把异化看作是和人的存在不可分割的要素,使他的异化理论滑向存在主义。

马尔库塞感到马克思的哲学虽然从社会关系中探索人性,通过废除私有制来达到人性解放,这仅仅是停留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批判,缺少社会心理分析。

同时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向人们揭示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

马尔库塞后期转向弗洛伊德主义,试图把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揉合弗洛伊德的人性理论,来作为其异化理论的有机构件。

因此后来他从人性论的视角来洞察人类社会的变化,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纳入心理分析的机制中,企图探寻异化的心理根源,这实际上使异化问题神秘化。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其批判的核心是异化,并以人性的复归作为克服异化的根本途径。

可见,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实际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而走向人本主义。

要想更透彻地理解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我们就必须了解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内容。

马尔库塞认为:“我们的社会的特点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在技术理性的同化与整合之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全面异化。

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谓的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概括地说就是在技术的整合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一体化,在这种情形下,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是指人作为一种自由
的存在者成为失去超越维度和批判维度的人。

马尔库塞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发展过来的,但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这样一个经济事实出发,分析出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即人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人同人自己的本质相异化和人同人相异化。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的第二方面,即劳动的异化与经过他的改造后的弗洛伊德的“性欲冲动论”相结合,建立了他的“劳动异化”说。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的加强,导致人成了工具,成了机器的零件。

他说“整个的人——肉体和灵魂一一都变成了一部机器,或者只是机器的一部分,不是积极地,就是消极地不是生产性的,就是接受性的,在他的工作时间里为这一制度效力。

技术上的劳动分工使人本身只起着一部分操作功能,而这一部分功能则受着资本主义过程的协调器的协调。

”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了这种劳动分工是与人的“爱欲”相对立的,人的爱欲遭到了压抑,人成了劳动分工的奴隶,人的全面发展完全被扼杀,人只是从事着“单调而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人的主体性受到根本制约,人的创造性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劳动分工从本质讲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分工,因而这种劳动分工所决定的劳动也必然是一种异化劳动。

因为这种分工的性质是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劳动者只是履行着一种预定的功能。

这种劳动是压抑人的爱欲的,必然是一种异化劳动形式,因此,人们不是把劳动视为“目的”,即发泄爱欲的自发自觉的活动,而是将其视为“手段”,也就是人的欲望、需求的异化,这就导致人的存在也根本异化了。

马尔库塞认为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满足劳动以外其他的各种需要的手段。

人们都力图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舒适而有新奇的什么这样一种愿望所推动。

通过这种途径,人们全身心地追逐高消费的物质产品,追逐豪华小车、高级家私和精美的住宅等,这样就导致人的劳动动机的异化,从而也使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在消费领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

消费者个人在大众传媒的包围改造下,日益失去自己的头脑和判断能力,成为纯粹被动的文化受众和消费者,人们的消费行为成为人们补偿其令人厌烦的、毫无创造性可言的劳动方式。

生产的专业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探析化、自动化、集中化使人们在单调乏味的劳动中无法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文化工业的先进手段使得“那些为了某种特殊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个人的需求”不断大量地生产出来。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生产和消费都是为社会统治的服务与着想的,其意识形态的根据是,生产和消费在生产着统治,并为其辩护。

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的“人们好象是为了他们的商品而生活,他们把汽车、高清晰度录象机、两层双向宽敞阳台住宅、厨房设备作为他们生活的灵魂。

”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思想,也剥夺了他们的感情和主体意识,使他成为一个和主体的本质相背离的物化存在。

关于自由,马尔库塞指出它“曾在本质上是批判的观念”,可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失去了他们传统的存在理由和概念内涵,己被制度化地融入了社会机体中,成为整体统治的工具,己成为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表现。

在现代资本
主义中,人们不仅没能认识到自由的本质,反而在当下这种被给予、被限制的“自由”中“享受”着它的存在。

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中,表面上有着市场经济经营与择业的自由,实际上“企业活动的自由经营一开始就不是一件幸事。

不是工作的自由便是挨饿的自由,它给绝大多数人带来艰辛、不安和焦虑”。

这实质上是一种被给予、被压制的自由,是不合理的社会为了标榜自身之合理统治的幌子和手段。

马尔库塞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自由的种种表现,指出所谓的自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自由的一种异化,自由是发达工业社会强化统治下的一种社会控制。

在这种社会控制下,尽管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似乎存在许多自由,但这些自由的现存形式与自由目标存在明显的矛盾,“自由选举主人并没有使主人和奴隶归于消失。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军事动员及其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它使人们变得冷酷无情、黑白颠倒、是非不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责任、良心、过失感和内疚的削弱,这些都可以从人们对待战争、灾难以及是非的态度中可见一斑。

为了继续稳定和巩固一个受到它自身的不合理性的制度,所谓敌人的面目被歪曲了,和现实不成比例地被歪曲了,甚至可以说是被刻意而又恶意地歪曲了。

由此可见,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军事化动员及其舆论宣传的结果就是人们理性的麻木、良知的丧失以及有罪感的减弱。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进步本应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进而更好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然而,实际情形恰恰相反,科技进步同西方社会的片面发展、同人受控制的程度恰恰呈正比例关系。

科技已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科技的进步导致人为物役,遏制社会发生剧变。

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病态或畸形的社会。

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既表现为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表现为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压抑人,操纵人,并且这种功能空前加强。

在这个社会里,在人们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成为合理性的准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复杂化、精确化,人们必须以科学理论和技术规则作为自己活动的基点,掌握、应用、服从它们,这无疑导致了它们对人的奴役和控制力量的增强,人日益沦为被机器操纵的对象,而统治阶级则利用技术的进步及其效率的合理性,加强对人的奴役。

科学技术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渗透、融合进社会的控制体系,对人们施加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集权主义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

它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和操纵了社会物质的一切过程,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意识、思维也被操纵了,这个社会成功地压抑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该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丧失了批判性、超越性的能力,成了单向度的人。

一是在政治领域,发达的工业社会成功地实现了政治对立派别的一致或趋同,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在发达工业社会是被排斥的,过时的。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站到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同的立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因素。

先进工业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与资本主义世界同化了,他们成为资本主义统治的拥护者而不是反抗者。

二是在生活领域,“发达工业社会”使人的生活方式同化。

由于下
层人民需求得到了现存制度的满足,使以往在自由、平等名义下提出抗议的生活基础己不存在。

三是在文化领域,表现在文化与现实统一起来。

高层文化本来与现实相疏远,这种疏远化的特征正是高层文化能够保持对现实的批判否定的向度。

作为表达理想的高级文化本是超越现实的,而现在理想己被现实所超越,理想被物质化,高级文化成了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高级文化中对现实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被消除,变为与大众文化相一致,从而高级文化不能再提供与现实相区别的另一向度。

四是在思想领域,哲学不触及现实,反对超越,语言哲学仅从日常语言在实际言论中所揭示的内容中进行抽象,而日常语言都是被广告、新闻媒介所控制,因而与它们相一致。

这样哲学思维的语言就丧失了对既定事实的解决乃至于颠覆,同日常思维语言、新闻广告用语相一致,从而把多向度的语言变成单向度的语言。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具有麻痹批判意识、遏制社会发生剧变的作用,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工人阶级在这个社会中都失去了批判性。

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同统治者的和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科学技术进步扩展到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力形式。

这些形式调和与这个系统对立的力量,击败或驳倒为摆脱奴役和控制而提出的所有抗议。

与这种同化相适应的后果是消除物质匿乏的同时,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统治力量在加强,一旦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似乎也就失去了抗议的自由,进而成为被现存制度所驯服的工具。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改进同化了控制体系的否定方面和否定力量,使为了摆脱这个体系的控制所做的一切努力均归于失败,一切反抗力量均被科学技术合理性所驯服。

这个社会用科学技术而不是用恐怖手段征服社会的离心力量。

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已被一体化,消除了对立的、批判的倾向。

统治阶级利用科学技术的合理性,使社会的否定力量丧失斗志和反抗的能力,消除了危害现存制度的政治派别,达到了维护政治统治的合理性的目的,人和社会失去最宝贵的一面即否定和批判的精神,社会发生质变的动力就被削弱。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有资本主义制度下,意识形态的一切方面都变成了纯粹压抑的管理机器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统治力量和操纵力量,一种扼杀人的自由和自主性的异化力量,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大众文化手段来操纵人们的生活,从而消除人对现存世界的超越维度。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结果,意识形态已经完全异化。

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持异议和抗议的理由就被消除,他们就丧失了批判思维的能力,变成了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

马尔库塞所阐述的这种肯定文化实质是使人们认同于现存的文化秩序,并沉溺于不同于实然世界的幻想中,在一种虚假的满足中来实现自身的欲望。

到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文化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维护现存秩序的意识形态。

早期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如何转变其自身否定性质的,马尔库塞认为是由于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使肯定的文化从一种属于人的灵魂中美的表达的神圣仪式在商品经济中堕落了。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己经丧失了文化的本质属性成为商品,它们的生产和销售被纳入了市场交换的轨道,一切以交换价值为主。

文学艺术作品的商业化是马尔库塞极力批判的,因为他强烈地感受到在商品化和市场化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作品丧失了它们对现实批判、否定、超越的本性。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本应具有解放人的意识的功能,但在文化工业的操纵下,它也被异化,成了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和意义的权利符号。

技术合理化的社会培养了人们一种幸福意识,这种幸福意识对社会只有顺从没有反抗,同样文化工业在语言领域的渗透塑造了单向度的行为表达的语言模式。

马尔库塞认为,话语领域里对立面是通过各种语言方式被调和起来,而其所使用的语言与其他控制方式一样具有一种压抑性的特征。

马尔库塞是在指责在大众传播中对语言进行这样的运用,语言势必会丧失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最终会被统治者利用为统治大众的工具,它们的意义被限制在一定的领域里面,人们对它们也不再做任何思考,单向度的思想由此产生。

总之,马尔库塞认为在顺从性的极权主义社会里,无论语言传播以何种方式进行,它们本身已经成了一种控制的手段。

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使得技术能把所有的对立整合起来,技术具有了意识形态统治的功能。

这种技术不仅导致了生产技术的变化,而且导致了统治形式的变化,在理性的名义下完善了社会控制。

然而这种新的统治即技术理性的统治也是一种极权主义的统治,它使技术从人的解放力量转变成人的解放的桎梏。

在这种状态中,技术理性异化的主要原因就是: 理性的主导性价值取向从否定向肯定的转变; 其要害在于否定理性为肯定理性所取代,或者说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压倒。

正是因为技术理性的膨胀,导致它将自己的触角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不但由生活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而且早已渗透到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当中,并实现了技术理性与意识形态的结合。

这样,社会可以借助最新的“意识工业”手段来加强对人们心理的控制与操纵,使它的压制作用达到每个人的意识,甚至“潜化”到无意识,把确定的思维和行动的模式强加给每个人,使人丧失“内心自由”。

从形式上看,从前否定和超越的社会力量与既定制度结合,似乎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其结果是技术体系或社会组织机制从根本上消解了社会内在的否定和超越的维度。

所以,理性的主导性价值取向从否定转变为肯定,换句话说就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联系断裂,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扩张,造就了技术理性的统治地位,这就是技术异化的主要根源。

对价值理性做出重新认识与评判,必须重新建立起科学技术与价值观念的和谐统一。

这种理性的核心就是将价值要素纳入技术理性之中,并使之成为理性的灵魂。

这种新理性是包含价值艺术等人文要素的理性在价值要素中,马尔库塞很重视艺术的作用。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或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比较集中表现出人的创造性本质。

如果我们能够将价值与艺术整合到科学和技术之中,并作为科学技术的内在要素,实现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同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我们就可以扬弃技术的异化。

“技术转变同时也是政治的转变,但政治的变化只有当它能改变技术进步的方向,即发展一种新技术时,才会转化为社会的质变化。

”在技术转变后,新技术就可以对理性的自由的不成熟状况提供历史的矫正。

就可以超越现实的羁绊,发挥其优势的一面。

个人也将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成为新技术社会的终极价值取向。

扬弃技术异化的目的是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自然的解放就是实现人的解放。

这种解放是把人和自然都从破坏性地滥用科学技术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种意义上的解放才是人自身的真正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