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03-2005 教育与研究改革项目报告《 德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德语系

同济大学德语系
新编大学德语 其它
2021/4/8
6
编排
构词关联
reißen - Riss - abreißen - zerreißen
词义(情景)关联
Verkehr - ... - Autobahn - ... - Kreuzung ...
词形关联
üblich - übrig
搭配关联
ausüben - Einfluss
题型:以写为主、选择为辅 选词填空 缺词填空 根据构词法写词 选择题
2021/4/8
9
查阅
总词汇表 按字母顺序排列 词→课
介词搭配表 动词与介词搭配 以介词为主线
词组短语表 动词(+名词)、介词(+名词) 、副词
不规则动词表
2021/4/8
10
谢 谢!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语法因素
第二分词、形容词名词化-弱变化名词
外来词
2021/4/8
7
例句
给每个义项配例句 避免超纲词 简短:不求地道、只求清晰 突出用法和搭配
斜、粗:本词、短语
下划线:介词搭配、反身代词 不配中文翻译,锻炼能力
2021/4/8
8
重复
课后练习(Übungen)
复习前课(Wiederholung)
2021/4/8
4
编写原则与思路
选词:覆盖大纲,适度扩展 2600+词 300+短语
编排:以词的关联为主要线索 例句:尽量简单易懂 重复:练习与复习 查阅:方便读者查找单词
2021/4/8
5
选词
大纲四级要求 部分大纲六级要求
与四级词构词相关:geheim - Geheimnis 与四级词意义相关:Organ - Gehirn

同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同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戴慎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戴慎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手册》,戴慎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城市对外交通》,同济大学编,建工出版社,1982 《道路工程》,徐家钰,程家驹,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讲解材料(GB50220-95),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徐循初,汤宇卿,建工出版社,2005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1995 年后有关论文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622 法学综合一
623 政治学原理
624 社会学理论
6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01 卫生综合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法侓出版社,2007; 《宪法》(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普通化学》(第 1 版),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 全国统编教材及相关参考书
《口腔生物学》第 3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 6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修复学》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牙体牙髓病学》第 3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牙周病学》第 3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上均是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大学本科相关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目
(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二版,修订版),黄杏元、马劲松、汤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一版),胡鹏、黄杏元、华一新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材料力学》, 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部分),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精品课程申报表-同济大学

精品课程申报表-同济大学

精品课程申报表
申请学校同济大学是否部属□√
是否已获市级精品课程□否获奖年度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力学类
课程负责人徐鉴
申报日期2008.5.16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主讲教师情况⑵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⑷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2009-2010总结报告中德工程学院在中国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2009-2010总结报告中德工程学院在中国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2009-2010年度总结报告中德工程学院在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科部共同倡议和资助下,同济大学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联合会(CDHAW-Hochschulkonsortium)合作协议的框架内,于2004年成立的。

学院设有1)汽车服务工程,2)建筑设施智能技术,3)机械电子工程,以及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共建的4)经济工程方向4.1)物流管理、4.2)物流工程和4.3)工业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6个专业。

学院按同济大学入取标准招收一本学生和已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联合会25所成员高校入学的来华交流、双学位生。

2010年,学院招收中国学生165名,在学院就读学生共766,其中德国留学生33人,赴德攻读双学位中国学生128人。

毕业学生122名。

学院对德合作的宗旨是:发挥中德高校各自的优势,将工程师教育环节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机密结合,采用3(年本国学习)+1(年出国学习)国际合作模式培养中德两国学生,为中德两国经济界、工业界输送卓越工程师。

同时,借鉴德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引进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其付诸于学院的教学实践,推动工程教育改革。

学院现有中国专业理论和实验室教学人员23人(博导、教授5人,硕导、副教授3人,博士、讲师8人,高工1人,工程师3人,高级技工、助理工程师3人),教务、学工、外事和行政人员9人,定期来华授课德国25所应用科技大学教授30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在德国25所合作高校每年为学院赴德完成双学位中国学生授课教授100多名。

1、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计划实施学院的教学计划由中德方合作高校的专家、教授共同设计、制定。

教学计划中既考虑了现行同济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框架,也考虑了德国高校本科教育的特色,尤其是工程教育中的工业、企业实践环节和国际化办学模式,并在课程设置上,尤其是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和毕业实践环节上得以体现。

教学计划由中德两国教师结合学院中德两地办学模式共同实施,在第8学期企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大量德国企业工程师也参与教学计划的实施。

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评述

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评述

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评述作者:吴昊龙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1期内容摘要:本文以知网、万方和维普三个数据库中德语翻译教学方面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比较揭示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不同时期的特点,指出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德语翻译教学成就与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与德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日益密切,德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因此,对于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德语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早在1965年,德语系前辈高年生老师就在其论文《改进翻译教学》中提出了他对于德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两点主张:即高年级必须加强翻译训练和翻译课应该以实践领先。

[1]改革开放后,德语翻译教学研究越来越得到各个高校德语专业的重视。

据笔者统计,从1985-2015年的三十年时间内,该领域共有64篇论文发表(论文来源:知网、万方、维普),根据年份划分如下:一.我国德语专业翻译教学所走过的三个阶段:1.1985-1995年德语翻译教学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全国德语教学单位已经达到21所[2],主要分布在专业外国语学院和综合性大学。

起步阶段的德语翻译教学研究尤为重视对德国高校翻译机构教学模式的参考和借鉴。

《联邦德国如何培养翻译人才》一文[3]介绍了海德堡大学翻译教学的特点和模式,指出了我国翻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缺乏、口笔译脱节等问题和我国与德国翻译教学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德语翻译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摒弃了“重笔译、轻口译”的观念,非常重视德汉口译人才的培养。

贾一诚《高年级口译教学刍议》[4]一文以“口译三部曲”,即理解、分析与表达入手,探讨了口译教学材料的选择、口译员应有的素质以及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

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同德国展开了翻译教学方面的交流,如1992-1995年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举办的高级口译培训班[5]。

该口译班的口译教学模式对我国德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同济大学德语系

同济大学德语系

同济大学德语系
佚名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16)5
【摘要】德语教学是同济大学的一大特色。

同济大学德语系下设德语本科、大学德语以及研究生德语共三个教研室。

在编教师共4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2名,讲师19名,助教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同济大学;语系;德语教学;青年教师;大学德语;硕士学位;副教授;教研室;研究生;本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全国德语系巡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J],
2.全国德语系巡礼复旦大学德语系 [J],
3.德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的SWOT分析——以南京大学德语系1982-2016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J], 朱星妍;沙青颐;罗曼源;王贺宁
4.“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德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后疫情时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德语系教学实践为例 [J], 李硕
5.同济大学德语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03年度上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03年度上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03年度上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中等教育【发文字号】沪教委高[2003]42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03.10.17【实施日期】2003.10.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03年度上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03]42号)各高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3年度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03]32号)的精神,2003年度上海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已经结束。

这项工作得到全市高校的普遍重视,各高校相继启动了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共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500余门。

在此基础上,经学校按比例推荐,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评审和我委审定,共评出复旦大学《数学模型系列课程》等79门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现将课程名单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建设成果将作为高校教学评估和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委将在市教委网站公布这些课程名单并授予“市级精品课程”荣誉证书。

二、学校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应从事业费拨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并对市级获奖的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对入选的市级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逐步上网并免费开放。

在适当的时间组织现场交流会进行交流和研讨。

四、对2003年度市级精品课程,我委将于明年根据精品课程的各项指标组织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市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且不能重新申报市级精品课程和申报优秀教学成果奖。

被取消“市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两年内可以申请一次复查,复查合格的课程可以恢复“市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

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

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指南(2013-2014)同济大学教务处2012年12月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指南(2013-2014)面对国家的发展和挑战,面对学校卓越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的要求,学校坚持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根据上一轮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要求,制定同济大学2013-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指南。

以此作为我校2013-2014年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的依据。

一、目标和宗旨在已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通过学校和各学院(系)精心规划,对我校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卓越生源、卓越师资、卓越环境、卓越课程、卓越实践、卓越管理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此基础上,固化为有实质性突破的教学成果,形成一批上海市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各类教学成果奖。

同时,通过立项,鼓励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和各项教学建设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学校、学院(系)的系统规划为指南,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同济大学“十二五”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为核心,以建设卓越师资队伍、卓越专业和卓越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一流的教学成果为目标。

2、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要对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形成一批创新性明显和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教学成果,同时发表一批能反映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著作和论文。

3、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于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着重于已有改革成果的继承创新,努力突出同济特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同济大学与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考研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与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考研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与上外德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介绍今天为筒子们详细对比介绍同济大学和上外它们的德语语言文字专业情况,了解它们各自特点,对你们择校、择专业考研会有所帮助。

一、所属院系►上外英语语言文学德语系:050202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复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学院: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二、专业及所属院系介绍►上外德语语言文学上外MA德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所属学院是上外德语系。

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设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

1999年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办学,成功开设“德语与经济学专业”。

上外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9位中国专业教师,其中有教授5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6人。

所有教师均具有长期或较长时期在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此外还聘有外教若干名。

►同济德语语言文学:同济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外语专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德语语言文学学科正在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国情研究(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及中外比较研究方向拓展。

本学科点早在1983年建立专门用途德语(科技德语)以来,就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联系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或其他学科来研究语言。

德语文学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德意志经典作家、现当代文学的流派和作家,以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德意志文化,同时强调对研究生在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

在德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0余部,发表5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

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专业图书馆资料丰富,有关德语语言文学的藏书逾万册、重要和主要德语专业期刊和报刊杂志二十余种,并配备先进的外语教学科研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三、报考条件►上外德语语言文学: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还须加试两门课)3、高职高专学历学生(须毕业2年以上,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

同济大学 德语笔译 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 德语笔译 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外语专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德语语言文学学科正在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国情研究(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及中外比较研究方向拓展。

本学科点早在1983年建立专门用途德语(科技德语)以来,就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联系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或其他学科来研究语言。

德语文学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德意志经典作家、现当代文学的流派和作家,以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德意志文化,同时强调对研究生在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

在德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0余部,发表5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

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专业图书馆资料丰富,有关德语语言文学的藏书逾万册、重要和主要德语专业期刊和报刊杂志二十余种,并配备先进的外语教学科研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 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性、人格健全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严谨求实。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过硬的德语使用能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领域的翻译能力,以及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开展本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技术。

二、研究方向1. 德语文学2. 德语语言学3. 中德翻译学4. 中德跨文化交际5. 德国国情学与文化学三、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为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

硕士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1.5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1.基础德语I II

1.基础德语I II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德语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德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养学生清晰的发音,具备敏锐的语音感知力、辨别力以及良好的模仿能力,建立完善的德语语音知识;通过对德语基础词汇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词法,通过讲授与练习,使学生掌握德语的表达方式和基本句法,并熟练运用德语进行日常会话;了解德语常见语篇类型的特点,不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德语书面材料,并能正确理解和翻译。

在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进行全面、严格的训练,为进入高年级打好基础。

内容安排的宗旨是:在语言情境、交际意向、题材和体裁等语用范围层面上,把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有效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内容的确定、安排和选择上,充分考虑德语国家的国情、文化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互动性讲授为中心,采用以- 1 -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形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学生做课堂报告、课堂编对话和课外编短剧等多种口语练习形式、语言和知识竞赛等教学手段的综合教学方式。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德语基础I”无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德语II”要求学生先修过“德语基础I”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德语基础I、II》作为德语专业低年级的学科基础选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教材《当代大学德语1,2》为中心,补充结合其他教材、文本、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料,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语音:熟练掌握德语的发音规则,发音清楚正确,语调符合语境,能流畅地朗读德语资料。

同济大学与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考研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与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考研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与上外德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介绍今天为筒子们详细对比介绍同济大学和上外它们的德语语言文字专业情况,了解它们各自特点,对你们择校、择专业考研会有所帮助。

一、所属院系►上外英语语言文学德语系:050202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复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学院: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二、专业及所属院系介绍►上外德语语言文学上外MA德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所属学院是上外德语系。

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设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

1999年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办学,成功开设“德语与经济学专业”。

上外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9位中国专业教师,其中有教授5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6人。

所有教师均具有长期或较长时期在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此外还聘有外教若干名。

►同济德语语言文学:同济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外语专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德语语言文学学科正在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国情研究(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及中外比较研究方向拓展。

本学科点早在1983年建立专门用途德语(科技德语)以来,就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联系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或其他学科来研究语言。

德语文学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德意志经典作家、现当代文学的流派和作家,以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德意志文化,同时强调对研究生在中国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

在德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0余部,发表55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

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专业图书馆资料丰富,有关德语语言文学的藏书逾万册、重要和主要德语专业期刊和报刊杂志二十余种,并配备先进的外语教学科研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三、报考条件►上外德语语言文学: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还须加试两门课)3、高职高专学历学生(须毕业2年以上,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篇一:德语专业参考书目与资源汇总!!!德语专业参考书目与资源汇总一、德语语音《德语语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发音与纠音》,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德语语音学》,北京出版社;德语语音练习教程(上下)视频;二、自学与培训类教程《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走遍德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目标强化德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速成》(修订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300小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无师自通德语50课;三、非德语专业大学教材《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大学德语》(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编大学德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四、德语专业大学教材《基础德语》(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德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德语》,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德语教程》(四年级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五、德语专业高年级参考书目《德国概况》,同济大学出版社; 《德语语言学教程》王京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六、德语听力《德语初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中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高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德语听力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德语慢速听力 MP3 + 文本;《循序渐进德语听力》;德语听力教程100课时(mp3+文本);[谈遍欧洲.阿斯泰里克斯学德语.听力朗读练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全套电子书及Mp3(带语音教程);(首发)德国总理2009年新年讲话mp3(含听力原文); 自己整理今年下半年德国之声文章和听力;大学德语四级1995-2000年听力MP3;七、德语口语《德汉口语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初级德语口语教程;标准德语口语表达;德语语交际口语;最新口语书《商务德语300句》;德语口语手册;德语口语《生活德语脱口说》;八、德语词汇TestDaf德福考试必备10000词;TestDaf德福考试必备基础词汇全书下载;Langenscheidt Vokabeltrainer Englisch Deutsch 3.0 朗氏英语德语词汇教练3.0;同济大学德福班TestDaf德福考试基础词汇全书下载(带例句);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下载附四六级词汇表;九、德语语法《实用德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德语实用语法》,同济大学出版社;《现代德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编德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德语语法表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语语法重点与难点(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德语语法学练与指导,上海译文出版社; 《德语语法》(德文版),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小小德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初级德语语法》;英语原版学德语语法Schaum's Outline of GermanGrammar, 4 ed; 用口诀巧学德语语法;德语语法手册;德语语法表解;德语语法大全;德语语法总结;标准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十、德语阅读《大学德语阅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德语报刊阅读;十一、德语写作[应用文写作]德语书信写作模板;十二、德语翻译《德语翻译学导论》;十三、德语考试《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试卷题解和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德国高校入学德语考试DSH试卷分析和试题集锦;2007年04月TestDaf考试口语真题下载;TestDaf德福考试历年口语真题合集;德语“达福”考试指南与模拟试题PDF;十四、德语词典《外研社?现代德汉汉德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新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汉德大词典》,外文出版社;《德语学习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纠错词典》,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德汉袖珍词典》,外文出版社;十五、德语视听德语视听-3个有配套音频及文本的童话故事;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中级第三版教学参考书pdf篇二: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初级 I《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初级 I》一(时间:200课时,45分钟/课时,8课时/天(上午4课时,下午4课时) 200/8=25天,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二(主教材内容:本书14单元=1语音单元+11正文单元+2复习单元(Lektion8,14) 附录1:语法知识回顾附录2:语法术语德汉对照表三(教材体系主教材:《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初级I》学生配套:《初级I词汇练习册》+《新求精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涵盖初级两册内容)+《初级测试题》(涵盖初级两册内容) 教师参考:《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初级教学参考书》四(教材使用课堂讲解:主教材+《语法精解与练习》家庭作业:以《词汇练习册》和《初级测试题》为主,辅之以《语法精解与练习》五(教学设计基本原则: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布莱希特、格拉斯等,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中国尚未获得足够重视的德语大家 如克莱斯特、毕希纳等;兼顾德瑞奥三个德语国家,尤其是瑞士作家迪伦马特、 奥地利作家本恩哈德以及一系列优秀移民作家等;也考虑到作家的性别平衡,尤 其像重要女作豕如Annette von Droste-HuIshoff、lngeborg Bachmann Elfriede Jeli nek等。在选取作品时会兼顾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授课形 式主要是老师启发式提问、讲解、点评,学生课后阅读、课堂报告、共冋研讨。
课前查找和整理文献学习理论,课上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带着问题意识学习文 献中的理论应用方法,逐步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的科研习惯,形成适应德语语言学 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思路。
德语文学导论
050204C02
张辛仪、外教
3
转型期课程
本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德语文学研究的基本框 架,掌握德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专业术语与概念,了解 德语文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在教授文学研究基本理论知识以外,通过对各 类文学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冋文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之进行分析的 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研究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 今后从事德语文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可分为几大模块:诗歌、戏剧、
品为例,从而不仅对翻译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有所学习,也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研 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介绍翻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参 与者将选择相关研究方向和兴趣点,进行文献搜集和整理,并根据相关翻译和译 介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对跨文化研究和翻译学有所了解和研究。教学方式为 每周一次课,每次二个课时,由双学位中德研二学生和其他方向研一学生组成, 学生选择相关课题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老师及其他冋 学展开研讨。

同济中德工程培养方案

同济中德工程培养方案

同济中德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同济中德工程项目是由同济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的一项国际化工程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工程人才。

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德工程交流和合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德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工程领域的竞争和发展。

二、培养模式同济中德工程项目采用“2+2+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同济大学学习两年,然后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两年,最后在柏林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一年。

这种培养模式既充分融合了中德两国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学习和发展空间。

1. 在同济大学学习阶段在同济大学学习的两年里,学生将主要学习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德语和德国文化课程,为赴德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的两年中,将深入学习工程专业课程和德语语言文化课程,接受德国工程教育的熏陶和训练。

学生可以选择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参与德国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德国工程学位,并且具备良好的德语水平和德国文化素养。

3. 在柏林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在最后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将到德国实习一年,并完成毕业设计。

学生将有机会在德国知名跨国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接触国际化工程项目和团队,学习德国工程管理和实践经验。

同时,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为毕业论文答辩做准备。

通过这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将获得德国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同济中德工程项目的课程设置旨在提供学生全面的工程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跨文化交流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2003-2005教育与研究改革项目报告《德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黄克琴项目组成员:赵劲邓白桦张克芸项目参与者:德语2002、2003级全体学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中期小结2000年9月-2002年年底,本人曾担任同济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德语项目教学探索》的负责人,该项目以专业德语本科、德语职教班、大学德语强化班为研究者,结题后在学校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专家组的普遍好评,专家组同时还希望象类似这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项目能继续开展。

基于这个前提,本人于2003年申请了教务处教改项目《专业德语基础阶段主干课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于2003年立项,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指导教师均为一、二年级主干课任课教师。

在上一学年度中,项目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实践和学生成果方面,即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成立了多个学习小组,首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然后分小组进行两个子项目。

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把《从英德语言对比的角度探索德语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分三个小组从德语和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写出了研究结果并在班上开展讨论,经过教师的修改后,该研究成果已整理成册。

另一个班的学生主要从事《德国文化一览》的研究。

由学生自行拟定小专题,围绕德国国情展开研究,该子项目也基本完成,成果正在汇总中。

本科二年级31位学生分两个班每人在班上做了一个论文小报告,过程是:自行选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公开报告-学生评价-教师讲评-师生评分,经过这几个环节后,最后将论文成绩计入学期考试成绩总分。

同时由学生自己修改和编辑的论文报告集已完成。

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承担编辑任务的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20日“全国专业德语指导委员会年会即基础阶段的教与学研讨会”上,本人就这一专题作了报告并展示了我校学生的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不少学校还主动取经,索要我校学生的成果,该项目成果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也为同济大学的教学改革争得了荣誉。

针对二年级学生所作的论文报告,赵劲老师已完成1篇论文,尚未正式发表,本人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了一个专题报告,另3篇论文正在积极撰写之中。

预计明年上半年交出论文稿,明年下半年争取4篇论文全部发表,以期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负责人:黄克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结题报告项目负责人:黄克琴项目组成员:赵劲张克芸邓白桦德语专业03级、04级全体学生2000年9月-2002年年底,本人曾担任同济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德语项目教学探索》的负责人,该项目以专业德语本科、德语职教班、大学德语强化班为研究者,结题后在学校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专家组的普遍好评,专家组同时还希望象类似这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项目能继续开展。

基于这个前提,本人于2003年申请了教务处教改项目《专业德语基础阶段主干课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于2003年立项,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指导教师均为一、二年级主干课任课教师。

在上一学年度中,项目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实践和学生成果方面,即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成立了多个学习小组,首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然后分小组进行两个子项目。

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把《从英德语言对比的角度探索德语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分三个小组从德语和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写出了研究结果并在班上开展讨论,经过教师的修改后,该研究成果已整理成册。

另一个班的学生主要从事《德国文化一览》的研究。

由学生自行拟定小专题,围绕德国国情展开研究,该子项目已完成并整理成册。

本科二年级31位学生分两个班每人在班上做了一个论文小报告,过程是:自行选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公开报告-学生评价-教师讲评-师生评分。

经过这几个环节后,最后将论文成绩计入学期考试成绩总分。

同时由学生自己修改和编辑的论文报告集已完成。

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承担编辑任务的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20日“全国专业德语指导委员会年会即基础阶段的教与学研讨会”上,本人就这一专题作了报告并展示了我校学生的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不少学校还主动取经,索要我校学生的成果,该项目成果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也为同济大学的教学改革争得了荣誉。

第二学年的研究主要定位在教师对学生实施项目这一过程的研究上。

针对二年级学生所作的论文报告,赵劲老师已完成1篇论文,本人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了一个专题报告,并撰写论文1篇,邓白桦老师完成论文1篇,张克芸老师完成项目总结报告1篇。

目前4篇论文已分别送往《德国研究》和《同济教育研究》,将于近期发表。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从中得出结论: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德语基础学习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教学和课题研究,给教学对象恰当的科研课题,以课外“项目”带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亦是值得我们推荐的一种外语学习方法。

“以教助学”和以“学”为中心:从外语教学理念的演变来研究德语教学方法赵劲摘要: 现代外语教学要求以“学”为中心,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科学工作的方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通过介绍德语教学理念的演变来探讨教学法的发展变化,并研究了“以教助学”这一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中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符合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要求,并能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德语教学;教学方法;主动学习1.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演变1在外语教学发展史上,由于对外语的功能和外语教学的目的等看法的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在欧洲,“新外语”(指法语、英语、德语等)的中学教学始于十九世纪,但那时沿袭的仍然是“老外语”(指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授方法,即通过详尽细致的语法讲解以及母语与外语之间的交互翻译等方法来达到掌握外语语言知识的目的。

教学的具体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Frontalunterricht)。

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语法翻译法”(Grammatik-Übersetzungsmethode)。

在当时,外语教学并没有普及、其对象仅仅是少数社会精英分子,而外语教学也只是培养精神品质和完善品性人格的一种工具。

因而,学生只是学习语言的内在逻辑和结构以训练思维、阅读外语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

这种学习“死语言“(tote Sprache)的方法在十九世纪末就遭到了激烈的批评。

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的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Reformbewegung)则促使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直接教学法”(die direkte Methode)逐步替代了“语法翻译法”,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视听教学法”(die audiolinguale und die audiovisuelle Methode)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作好了教学理念上的准备。

这三种方法把教学的重点从僵硬的语法教学转移到了生动的语言教学、从书面语言到了口头语言、从双语互译到了单语(外语)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培训学生的语言技能。

“视听教学法”则进一步在结构主义语言学(die strukturelle Linguistik)和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die behavioristische Lernpsychologie)的理论基础上、利用语言实验室(Sprachlabor)的视听设备(如录、放音设备和放像设施等)帮助学生掌握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句型结构(pattern1本节内容主要参考Gerhard Neuner 和Hans Hunfeld 1993年编写的Methoden des fremdsprachlichen Deutschunterrichts.drill)。

由此,外语教学逐步脱离了形式性的教学目的而确立了其实用性的宗旨(pragmatische Ziele)。

到了七十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和新的交际工具(如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等)在德国的普及,外语教学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学生,而是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次。

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作为“视听教学法”理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仍以描述语言的形式为己任,因而“视听教学法”中用以语言教学的日常生活对话(Dialoge)通常是为练习某些语法现象而特意编写的,语言机械而不自然。

这一实用性教学目的和其理论指导的偏离终于通过应用产生于六十年代的语言交际行为理论(Sprechakttheorie)而得以克服,使“交际教学法”(die kommunikative Didaktik)的全面实施成为可能。

语言交际行为理论不再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形式的系统,而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方式、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因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面对一定的交际对象、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而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向。

整个“交际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的“实用功能”阶段和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跨文化交际”阶段,前者要求课堂上所学的外语能尽快和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去,而后者讨论的是如何针对外语学习者的自身文化特点和生活环境教授外语、培养其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交际教学法”的框架下,产生了多种外语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游戏教学”(Spiele)、“角色扮演”(Rollenspiel)等等。

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多讲、多听、多读和多写。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外语教学在交际语用的前提下更重视的是对“教”和“学”过程的研究(Sprachlehr- und –lernforschung),其理念逐渐从“指令主义”(Instruktismus)转变为“建构主义”(Konstruktismus),即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欧洲德语界,也先后提出了如“学习自主”(Lernautonomie)、“学生中心”(Lernerzentrierung)、“学习学习的方法”(Lernen lernen)、“发现学习”(entdeckendes Lernen)等口号。

究其竟,无外乎两点:一是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做学习的主人,二是要求学生学习“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知识的方法”。

然而,如何把这一先进的教学观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目前尚缺乏方法学上的研究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