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学》小议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通常被看作文艺理论或者是美学的名著,是古希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美学和文论专著,也是西方第一部这样的专著。
本文拟从它的创作背景﹑悲剧论和影响三个方面来小议《诗学》。
关键词:《诗学》,创作背景,悲剧论,影响
一.创作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主要是学和教的一生。
他的生平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称之为“第一次雅典时期”:17岁的时候就进入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在那里呆了二十年。
不是说读书整整读了二十年,他属于品学兼优,很快就留校,然后升讲师﹑副教授,当了柏拉图的助理。
柏拉图死后他就离开了雅典,在外面晃荡了十三年,干了很多事情,包括当太保。
然后再回到雅典,自己办学教书,教书的时间二十年。
因此他的作品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学院时期和后学院时期。
《诗学》通常被断定为后学院时期的作品,就是他第二次回到雅典写的东西了,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
《诗学》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处于奴隶制度的古希腊。
那个时候的希腊哲学家用研究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文学艺术和美学,他们认为文学艺术只是被动的模仿,因此离真理甚远。
《诗学》就是针对这一观点而展开讨论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不仅是模仿,它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诗人必须把行动变换为语言:雕刻家必须把人体和人的表情用泥或石头表现出来。
《诗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悲剧辩护。
在那时的希腊,柏拉图等哲学家认为史诗比悲剧更高贵,原因在于史诗更接近抽象思维。
柏拉图认为如果在他的理想国里上演悲剧,会败坏公民的道德,所以他将悲剧诗人驱逐出理想国防止他们把公民教导成脆弱﹑畏惧和怯懦的人。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深入研究,并写成了《诗学》为诗人辩护。
二.悲剧论
《诗学》作为西方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美学﹑文学艺术理论专著,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
全书课分为五个部分:1至5章综述艺术分类的原则:6至22章集中论述悲剧:23至24章阐述史诗:25章是批评论:26章对史诗与悲剧进行比较。
所以说《诗学》的着眼点是悲剧。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创作实践的总结。
亚里士多德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它的媒介是通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
从悲剧定义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与史诗、喜剧的比较界定悲剧,并且揭示悲剧、悲剧性的审美内涵。
⒈ 从悲剧与史诗的区别来看
首先,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而且是对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
事件的组合即情节才是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效果主要靠它产生。
而史诗则不是对行动的摹仿,它是通过叙述,诗人用语言来摹仿事物和人。
亚里士多德比较了悲剧与史诗,肯定了悲剧情节完整,故事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整个事件按因果关系有机地集中在一起,不旁逸斜出,也不可删削或挪动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能在较短的篇幅内达到摹仿的目的,这种集中的表现给人的快感比史诗费时的、冲淡的表现给人的快感要强烈得多。
因此,悲剧比史诗更美。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七章提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任和节奏。
悲剧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人物的行动何由
部分组成的整体都符合这两个条件。
一个完整划一,并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的悲剧具有整一美,而史诗诗人的摹仿“在整一性方面欠完美”。
这里亚里士多德是对悲剧和史诗的形式做了比较,比较的目的不在于区分二者孰贵孰贱,而是关注二者谁更符合美的标准,很显然悲剧的形式具有整一美。
另外,悲剧与史诗不同之处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诗采用诗人叙述方式,只用六音步长短短格韵律;悲剧用演员、歌队的对话、动作表演故事,采用短长格韵律表现对话,歌队的“合唱琴歌”有多种曲调,各有不同的行数、音步和节奏。
悲剧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人物的行动是立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演员把思想感情表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通过视觉、听觉的感觉刺激,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比史诗更多的艺术成分,作为综合艺术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悲剧的戏景、音乐、情节结构、扮相等等都能给人快感。
史诗的成分悲剧皆有,而悲剧的成分,史诗却不一定具备。
所以,从审美角度来看,悲剧优于史诗。
⒉悲剧与喜剧相区别。
悲剧是严肃的,用韵律语言模仿严肃行为,悲剧必须有苦难,模仿的对象是“比今天的人好的人”,产生的效果是“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而喜剧则是滑稽的,“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
模仿低劣的人,喜剧的目的在于通过滑稽的表演和情景逗人发笑而使情感得以疏泄。
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中突现了悲剧性的审美特质。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性质和目的的阐述切当地概括了悲剧性的主要特征,这就是:它的主人公是高尚的,比一般人好的人,它的行动是可怕的和可怜的行动;它所给人的快感是恐惧与怜悯。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意识到了“悲剧性”具有运动生成的特性。
《诗学》第 6章指出“一部悲剧,即使不通过演出和演员的表演,也不会失去它的潜力。
”第26 章也同样提到“悲剧即使不借助动作也能产生它的效果,因为人们只要仅凭阅读,便可清楚地看出它的性质。
”表面看来这似乎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有些矛盾,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而这里又说不借助动作和表演也能产生悲剧效果。
事实上这并不冲突,亚里士多德较早地认识到了悲剧作为戏剧艺术通过观众的观赏可以产生悲剧效果,而悲剧剧本却能够通过读者的阅读使悲剧性得以生成实现。
因此,观众和读者的审美能动作用不仅不可忽视,对于悲剧性的生成实现具有决定作用。
众所周知如果悲剧不演出,那么,也就无法通过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疏泄之,悲剧的效果和快感就无从谈起。
悲剧剧本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它永远也只是一个悲剧“文本”而已,悲剧的潜力不会失去,但永远是潜力而不会具有悲剧性。
因此,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性的界定应该是,悲剧性即悲剧的审美的特性,悲剧通过对行动的摹仿以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产生审美快感。
悲剧性还可以不借助动作(即演员的表演),读者通过悲剧剧本的阅读也能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情绪,悲剧性得以实现。
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唱段和戏景,其中,“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
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
”在此基础上,他对悲剧的情节、悲剧的冲突问题、悲剧人物、悲剧的效用展开了进一步阐释。
⒈ 悲剧的情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几个家族的故事。
”这些家族都是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只有这样的艺术题材才能既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亚里士多德又说:“当惨痛事件发生在近亲之间,比如发生了兄弟杀死或企图杀死兄弟,儿子杀死或企图杀死父亲,母亲杀死或企图杀死儿子,儿子杀死或企图杀死母亲或诸如此类的可怕事例,情况就不同了。
”
悲剧情节的结构是构成节奏紧凑、冲突激烈的戏剧情节饿一个关键因素。
为了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情节的描述以及人物刻画上需要借助一些艺术技巧。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重
要的技巧是突转和发现。
他在《诗学》第11章分别对“突转”和“发现”下了定义。
他认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由一个方向转向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
” “发现,如该词本身所示,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最佳的突转和发现是同时发生的。
⒉ 悲剧的冲突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效用是引起我们的怜悯,从而是心灵得到净化。
最完美的悲剧取材于少数家庭的故事。
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剧中人物的品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
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都取决于他们的行动。
悲剧人物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们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们犯了错误。
我们可以看出,最完美的悲剧冲突是发生在“亲属之间”或“家庭之中”,并且是由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过失”造成的,这种悲剧冲突可以理解为“内部冲突”,悲剧人物产生于“自己人”的相互残杀和自身各种行动的矛盾对立之中。
⒊ 悲剧人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悲剧人物性格的刻画应该做到四点:“第一,性格应该好;第二,性格应该适宜;第三,性格应该相适;第四,性格应该一致。
”。
也就是说性格应该复合人物的身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似,性格应该前后一致,也应做到“寓一致于不一致中”即人物的“性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突出强调了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好的人,这种好应该超出一般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当是介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人,即犯过失的好人。
“这些人不具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
”
⒋ 悲剧的效用
亚里士多德提出著名的“宣泄说”。
他强调悲剧应当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宣泄,引起怜悯与恐惧,是悲剧独特的快感,是“无痛的快感”。
它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与疏泄,产生好的影响和作用,使人身心健康,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诗学》的地位和影响
1、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柏拉是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大代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则代表着唯物主义文艺思想的最高成就。
文艺的真实性,认为摹仿必须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存本质和规律,强调有机整体概念;社会作用,指出创作的心理概要降理智过程,破除神秘的命运观。
2、他的理论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的根据。
《诗学》总结了最高成就,建立了具有规范作用的理论,在西方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椐,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以前,主要美学概念的根据,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西方文艺思想的万流之源。
《诗学》在欧洲产生大约起于15世纪末叶。
十六世纪,《诗学》在意大利流行。
参考书目
⑴ 丁霞李若岚管窥中西戏剧之差异广州:1999
⑵ 叶毓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述评甘肃:2004
⑶ 阎国忠古希腊罗马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⑷ 张中载赵国新西方古典文论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⑸ 张赣生戏剧美学随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