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技术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跳跃项目技术教学方法-PPT课件.ppt

跳跃项目技术教学方法-PPT课件.ppt

(3)6—8步助跑起跳上海绵坑练习。大致确定一 条助跑曲线,让学生沿着画出的助跑路线做68步助跑起跳,跳起后以摆动腿或起跳腿踩上 海绵台,海绵台高约40-60厘米。 ④6-8步助跑起跳,用头、手或摆动腿的膝做 “触高”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助跑与起跳相 结合的技术以后,逐步要求增加跳起的高度, 用吊球或其他物体做标志物,要求学生用头、 手或摆动腿的膝触及标志物,从而提高练习的 难度(强度).
2.起跳后过早倒体
(1)产生原因: ①有急于过杆的心理,在起跳时增加了向横
杆方向的用力。 ②在沿弧线跑进时,没有很好地控制身体逐
步地加大内倾或者由于最后两步跑成直线,在 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加快了上体倒向横杆。
③在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过渡阶段,由于 没有获得“牢固”的支撑和保持身体内倾姿势 踏向起跳点,造成过早倒向横杆。
4.学习过杆技术
(1)教学方法: ①原地倒肩挺髋练习。背对30-40厘米高 的海绵垫站立,练习时向后倒体,以上 背部支撑于海绵垫,同时屈膝挺髋 ,模 仿过杆时的身体姿势。
②原地做起跳倒肩挺髋模仿练习。侧对 海绵垫站立,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 (摆动腿一侧靠近海绵垫)。练习时,摆动 腿积极蹬地,以髋带腿,大小腿折叠屈 腿上摆,与两臂上摆相配合使身体转向 背对海绵垫。然后向后倒体和下放摆动 腿,同时屈膝挺髋成过杆时的身体姿势。
一.跳跃项目技术教学的共性
1.跳跃技术和技术教学的关键是起跳,难 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2.起跳中起跳腿都经过支撑.缓冲(退让). 蹬伸三个阶段, 其用力顺序都是从髋部 发力, 充分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同时还 须用上蹠趾关节的未节用力。
3.都须注意蹬摆配合,包括摆腿 和摆臂。 4.空中动作的教学应运用相向和 旋转补偿原理。 5. 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技术和选 用哪几种教法,应视学生的基础 水平与场地器材条件。

跳跃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技术原理

二.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二.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从H 1 来看,身高和腿长无法改变,但在技术方面,如能在起跳离地 时充分伸直起腿的髋、膝、踝三关节,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摆起,身 体充分向上伸展,就能提高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的高度,有效地增在H 1H=V0 ·sin a/2g值。
从H 2来看,根据抛射运动物体上升高度公式: (H)为被抛射物体的上升高度,V0为腾初速度,a为 腾起角,g为重力加速度)得知,在跳高中,人体重心上升的高度,主
内倾斜状态,在垂直用过程中,上体与下肢各运动环节重心产生 加速运动的方向不一致而获得腾空后的旋转力。另外,在腾空过杆时, 借助人体自身各坏节的动作,调整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位置,使身体 相应的其他部位产生补偿性的位移或加快旋转的速度,这样不仅能使 身体各部位依次和顺利地越过横杆,而且在俯卧式跳高中还能减小偏 心起跳,从而减少垂直速度的损失。图2—6 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 示意图。
二.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图2—8 是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示意图 L3的值是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合理性来决定的,但着地动作
又与空中姿LL1L2L3踏跳准确性身高、腿长起跳离地时身体姿势起跳离 地时重心高度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着地时的身体姿势落地动 作的合理性 势和空中姿势和空中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密切联系。在起跳时,由于 起跳脚踏跳着地受阻产生的上体环节重心水平速度大于下肢环节重心水 平速度,会造成腾空后身体向前旋转。另外,上体在前的空中姿势不仅 会限制落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距离,还会造成落地过早而影响腾空 距离,所以,腾空后应做出一定的姿势和动作来抑制上体前旋或减缓上 体前旋的速度。合理的空中姿势和动作不仅能维持平衡,延缓落地时间, 而且还可以通过抑制前旋,使上体处于稍靠后的位置,从而为下落着地 时把两脚伸得更远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为了加大L3的值,必须首先做 好跳远的空中姿势和动作,着地前两腿要尽量上举和前伸,着地后,要 依靠屈膝缓冲和两臂迅速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的上方,或 采用侧倒等技术来避免身体后倒或坐在脚着地点的后面,从而使 L3的值 不会受到影响。图2—8 是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示意图。

跳的技术原理

跳的技术原理

(二) 跳跃远度的构成
• 跳跃的远度项目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运动 成绩的。由于人体的重心与落地点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因 此在准确踏板的前提下,运动成绩可以视做由身体重心腾 越的各段距离之和所构成。 在跳远项目中,S1和S3的距离,取决于踏板的准确性和 起跳与落坑技术的合理性。与之相比,增大身体重心腾空 的远度S2的距离具有更大的意义,它与高度项目一样,同 样也是可以随着技术的改进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 此,不断增大S2的距离是提高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方向。 在三级跳远项目中,三跳远度的总和构成三级跳远的 总成绩,其中身体重心在三跳中腾越的距离是组成运动成 绩的主要部分。因此,与跳远项目相似,增大跳的腾越距 离是三级跳远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 跳跃起跳的力学机制
• 起跳,对运动员获得最有效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 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 起跳中水平速度的变化及垂直速度的产生 跳跃中的水平速度,主要是在助跑中获得的。 在起跳时,由于一开始身体身体尚处于支撑点后 上方,它所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与人体运动的方 向相反,因此,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起 跳中会有所损失。合理的起跳技术应使这一损失 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 跳跃高度和远度的构成
• 跳跃是克服障碍的一种运动形式,目的是 腾越尽可能高的高度和尽可能远的远 由于跳跃项目不同,它们的高度和远度的 构成也不同,因此了解影响高度和远度值 的各种因素,对取得优异成绩是十分重要 的。
(一) 跳跃高度的构成
• 在跳高项目中,H1为起跳结束瞬间身体重心离地 面的高度,它的值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条 件和起跳结束瞬间的身体位置,以及完成起跳动 作的充分程度。H3为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的距 离,它的值与运动员过杆的身体姿势和补偿动作 的合理性有关。H2为身体重心实际腾起的高度, 它的值的大小,对于跳高总高度的构成具有更重 要的意义。由于它是随着技术的改进和身体素质 的提高而提高,即可以通过训练使其有较大幅度 的增加,所以加大H2值是提高跳高运动成绩的主 要方向。

二年级体育课件-跳跃——单跳双落 全国通用

二年级体育课件-跳跃——单跳双落 全国通用

技能提升、巩固拓展阶段
1.设置红色黄色蓝色线,让孩子们尝试跳远。意为为解决这 节课重点,单脚起跳要用力。
2.加上小栏架这个障碍,让孩子们尝试跳高,意为解决本课 难点双腿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
3.连续跳两组,三组脚印,意在解决本课难点,连续踏跳。 4.《极限挑战游戏》这个接力是对本课内容的拓展提升。
魅力春游
《跳跃——单跳双落》
一、教材分析
1.跳跃是人体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之一,更是小学生锻炼身体的的重点教 材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单跳双落这是一项发展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 能力的练习,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方法。能发展 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促进身体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为 以后学习跳远、跳高打下初步基础, 2.站在起跳线后,一脚踏上并用力起跳,双脚同时落入前面双点。前脚 掌单跳双落,屈膝缓冲连续踏跳,轻巧落地。 3.单跳双落是学生熟悉,也喜欢的一项内容,是学生在单双脚跳的基础 上和蹲踞式跳远动作之间的一个衔接的动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 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不同内容的情境式、合作式、启 发式等教学方法,多运用模仿性、活动性游戏的练习方式,使学生真正 感受到跳跃的乐趣。
恢复身心阶段
1、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做放松操。 2、组织互评并总结。 3、布置归还器材学流程
1、调动情绪阶段 2、合作热身阶段 3、自主尝试阶段 4、学习本领阶段 5、技能提升阶段 6、巩固拓展阶段 7、恢复身心阶段
调动情绪、合作热身阶段
1、课堂常规
由体育委员整队集合, 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教师宣布课堂内容以及 教学流程。
2、热身运动
(1)集合完毕,跟老师一起去秘密花园去春游,热身跑,音乐停,摆出各 种各样的动作。 (2)做自编健身操(配合音乐) 教师配合音乐带领大家做自编操,并且边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在教师的带 领下,采用印象和模仿学习方法进行自编操练习。 要求:准备部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全身关 节、肌肉活动开,提高大脑的兴奋性,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3~4年级全一册 4.2 跳跃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3~4年级全一册 4.2  跳跃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小学体育课件《立定跳远》
三年级-----水平二
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 课主要是在学习双脚跳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初三体育 中考跳远项目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 还能有效发展 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 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 和一些辅助练习,是因为:一来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 本原则,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 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 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 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 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基本部分
➢ 大约用时25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 我准备分两步完成,一是利用辅助练习跳台阶和立定多级跳远来提 高学生兴趣和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要领。二是在立定跳远中增加一 块或二块小垫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跳跃有一定 高度的小垫子,先做基本的体验,然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 做适当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只有快速有力的起跳才能保证 起跳的高度,并提出问题:“有了高度,如何跳得更远呢?”,然 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度,并让其带着问题进行第二个 游戏“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分别跳跃有一 定高度和远度的小垫子,最后,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优生 分别示范并讲明理由,得出结论:要想跳得远既要保证起跳快速有 力,又要保证身体的充分伸展。然后进入第二个游戏,让学生齐心 协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 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 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

体育与健康(3-4年级)第2节《跳跃》ppt课件1

体育与健康(3-4年级)第2节《跳跃》ppt课件1

跳跃一一体验弹跳课的设计与说明一、指导思想以实施课程标准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有效的教学与自主合作学习来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脚蹬地起跳,越过一定的高度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使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一脚蹬地起跳,越过一定的高度”是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跳跃一一体验弹跳单元第5课时内容。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助跑几步后一脚起跳后屈膝腾跃一定高度或双腿前伸越过一定高度横绳并轻巧双脚落地的意识及能力。

通过本教材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的灵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弹跳能力。

通过本教材及本单元前面几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对下学期学好蹲踞式跳远充满信心。

三、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二学段,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运动技巧,表现欲望比较强。

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安排多样的跳法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饭,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学练,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

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

同时让学生组合在团队,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培养合作意识,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

让他们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更多的掌握有关跳跃的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

四、教学目标1. 通过学练让学生基本掌握单跳双落的动作技能。

2. 培养助跑几步一脚起跳后屈膝腾空越过一定高度横绳并轻巧双脚落地的意识及能力。

3. 提高跑、跳动作的协调性、灵巧性,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弹跳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并在练习和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1. 跳跃:一脚蹬地起跳,越过一定的高度。

科学版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跳跃:立定跳远》(一等奖课件)

科学版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跳跃:立定跳远》(一等奖课件)
界牌中心校 王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立定跳远的方法要领, 并学会游戏的方法 2.帮助学生能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发展学生 上下肢力量及灵敏、协调能力 3.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动作协调配合。
难点:蹬摆配合、动作连贯、双脚轻巧落地
动作图解
基本部分
2、游戏
游戏一:跳过绳子 游戏二:小青蛙捉虫子 游戏三:向上丢绳子
游 戏 一
游 戏 二
3 2
4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2
4
3

3
4


2
5


5
2
4
3
3
4
2
5
5
4
2 3
游 戏 三
结束部分
1、集合队伍 2、放松练习 3、课堂小结 4、课后作业(1.练习立定跳远4-6组 2.跳给父母看并请父母点评) 5、下课
教学效果预计
练习密度:30%---45% 练习强度:中等 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场地器材
1、扩音器 2、短绳(每人一根)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1)、集合队伍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内容、目标 2、准备活动 (1)小游戏: “石头 剪刀 布”
(2)教师带领学生慢跑(前踢腿跑,后踢腿跑); 徒手操练习( 振 臂运动,腿部运动,踝关节运动等)
基本部分
1、学习立定跳远
1.教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 2.教师分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 3.教师组织学生跟着口令一起做原地动作练习 4.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向高处跳练习 5.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双脚夹跳绳练习,双脚同时落地 6.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跳绳进行立定跳远的远度练习

跳跃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技术原理

体育跳跃的技术原理作者单位:庙前镇中学作者姓名:李永武跳跃是通过自身的能力按所需的方向,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越过尽可能高的横杆或跳过尽可能远的距离。

一、跳跃运动的共性与其各自的特点:1、跳跃运动的共性:跳跃的各个项目,虽然其运动形式和要求各不相同,但就人体运动的总趋向来说,都是从静止开始水平位移,而后转变为抛射运动,各个项目水平运动的距离不同,抛射的角度和次数不同,但它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可以分为四个紧密相连的运动阶段:(1)人体的水平位移阶段,即助跑(2)从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阶段:起跳(3)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腾空(4)人体抛射后的落地2、尽管不同的跳跃项目都具有以上的共性,但高度项目和速度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1)高度项目:通过水平位移获得适当的水平速度,以制动性起跳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空中用的合理的补偿动作,沿大于45度角腾起,克服垂直障碍。

使人体越过尽可能高的横杆。

(2)速度项目:通过助跑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以积极起跳获得适当的垂直速度,沿小于45度角腾起,空中以合理的补偿动作,克服水平障碍,使人体越过尽可能远的距离。

二、跳跃运动的技术原理:1、跳跃运动通常是以抛身运动的规律作为力学基础的人体腾起的初速度,是决定跳的高度或远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是由助跑,起跳产生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合成的,是由人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由于人体的身体能力及肌肉负荷能力等因素,在跳跃项目的跑进中向上跳起的垂直速度不能达到平跑所达到的水平速度,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和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控制或发挥不同的方向速度,形成符合不同项目所需要的抛射角。

抛射运动规律中,抛射的初速度固定,其抛射角以45度射程最远,但在跳跃运动实践中,如跳远,人体向前跑进速度可达10米每秒以上,而垂直速度却只能达到4.5米每秒,如果追求45度这个最佳值,而降低水平速度,则会使跳的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不能纯粹追求45度角,而是要尽量增加水平速度,并达到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在这种对比关系形成的腾空起角的情况下来增加跳的速度。

【体育课件】跑,跳的技术原理

【体育课件】跑,跳的技术原理

课次: 1 日期:第四章:跑的技术原理第五章:跳跃技术原理1
教学任务:1.掌握影响跑速的因素;
2.掌握跑的技术构成
3.掌握影响跳跃成绩的因素;
重点:影响跑的力、影响跳跃成绩的因素
难点:步长与步频的关系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需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作业)题:
1、影响跑的力有哪些?
2、决定跑的速度是什么?
3、跑的动作周期是如何划分的?
4、充分理解跳跃高度和远度公式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小结:
课次: 2日期:
第五章:跳跃技术原理2 第六章:投掷技术原理
教学任务:1.掌握跳跃运动的力学原理;明确跳跃运动的技术构成。

2.讲解影响投掷成绩的因素;介绍投掷运动的技术构成;
3.介绍投掷运动的力学原理
重点:投掷远度公式
难点: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影响最后用力效果的因素
需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作业)题:
1、跳跃项目起跳的动力学机制是什么?
2、影响投掷远度的运动学因素有哪些?
3、投掷项目有那些共同的技术特点?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7
跳跃技术各阶段技术要领
• 腾空阶段
h
8
跳跃技术各阶段技术要领
• 下落着地 • 在田径跳跃高度项目中,下落着地动作的主
耗。 远度项目的下落着地动作对运动成绩仍起作用。 因此,在人体即将着地前,两腿要上举和前伸, 两臂后摆,上体向前屈。着地时,要迅速屈膝、 团身、两臂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 也可采用侧倒或向前滑倒在落地点前面的动作, 避免身体后倒或坐入沙坑而影响成绩。
h
9
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h
10
跳高
•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 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 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 的横杆。跳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 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 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 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 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 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
h
5
跳跃技术各阶段技术要领
• 助跑 • 田径跳跃项目助跑的任务是取得必要的水
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 不同的跳跃项目助跑虽有差异,但助跑技术的 共同要求是:全部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 移动平稳,便于在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 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 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板;助跑 的最后几步加速节奏明显,适当降低身体重心, 为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
跳跃技术原理
授课人:李广文
h
1
跳跃的技术原理
• 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 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h
2
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 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 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 远度的运动。
h
3
跳跃项目的本质特征
• 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
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各跳跃 项目虽然运动形式和要求不同,但它们 都是从人体的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 都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 段:
h
4
• 助跑阶段: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 起跳阶段: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
的转变阶段
• 腾空阶段: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 落地阶段: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
h
11
跳高技术原理公式
• 跳高时,人体的跳跃高度是由三个垂直距离的 总合所决定的,这就是跳高理论中的重要公式: (见图1)
• H=H1+H2±H3 • H——能够跳过的横杆高度
• H1 ——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 H2 ——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 H3 ——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
h
18
跳远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 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 (L1)。它取决于踏跳的正确性、身高、腿长以 及腾空前的身体姿势。二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 行的水平距离(L2)。它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 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 空气作用力等,这一阶段距离还可以分解为S1 和S2两个部分。三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 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3)。它取决于下落时 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与时机。因此,跳远的成绩 可以用L=L1+L2+L3公式来表示。
h
15
公式分析
• 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 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 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 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 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 中的关键。
h
16
跳高成绩的决定因素
• 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尽管腾起 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但重心轨迹仍按 抛物线运动,从垂直上抛运动公式: H=V02sin2a/2g 可以看出,决定重心腾 起高度的唯一因素是起跳瞬间的垂直速 度。
h
17
力学原理
• 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 赖于自然弹跳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 起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 快,转换得越好,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速度 的转换是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而 且在一定的生理学范围内,加快助跑速度,促 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 的速度加快,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 频率相应地增高,从而有利于速度的转换,获 得更大的垂直速度。
h
14
公式分析
• 一般来说,跳高时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是在 杆上,因此,这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当然,过 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 理想的,而且从理论上讲也是成立的,但在运动 实践中尚未有先例,那么实现H3的理想条件是什 么呢?这主要取决于过杆动作和身体处于杆上的 姿势。跳高技术的发展,过杆动作演化的趋向, 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 的横杆。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时身 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所以说H3是衡量过 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h
6
跳跃技术各阶段技术要领
• 起跳 • 起跳是正确运用助跑取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动
作,使人体向预定方向腾起的过程。起跳的任务是取 得必要或更大的垂直速度,已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 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包括放脚、缓冲和蹬伸三个动 作过程。不同的跳跃项目采用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共 同的要求是: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应以脚跟 接触地面后迅速滚动到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时膝关 节弯曲要适度,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减小制动作 用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蹬伸动作要快 速、有力、充分,要使蹬伸动作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地 通过身体重心;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要积极、迅速、 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个身体在离地 前的伸展。
h
12
技术原理图解
• 技术原理图解
h
13
公式分析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与跳高成绩直接相关的三 个条件。H1,即起跳瞬间人体重心高度,它取 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身材高,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重心也高,这 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 体姿势。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身体 重心的变化,如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 上高摆、提肩、拔腰,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 起跳腿的膝踝关节充分蹬直,这会显著提高身 体重心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