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其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其启示》探究活动课教学实
录
做课: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王俊昌
点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
本节课是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习结束后安排的一节探究活动课。【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自己结合课内外资料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其启示,让学生自愿组合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得出历史启示。
2.教师搜集编印以下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材料1:(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无如也。及宾客僚属谒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安石行文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引自《宋史·孙固传》)
材料2:(元老重臣韩琦说)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引自《宋史·韩琦传》)
材料3:(吕诲对司马光说)安石虽有时名,上意所向,然好执偏见,不通物情,轻信难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若在侍从,犹或可容,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引自《宋史·吕诲传》)材料4:从熙宁二年(1069)七月六路均输法开始,到熙宁六年(1073)六月的短短四年间,共颁布了大小十一项新的立法,其中像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等等,在宋王朝统治区全面推开。
材料5:(枢密院梁焘)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引自《宋史·梁焘传》)材料6: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7:青苗法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8:熙宁七年(1074年)春,也就是王安石变法的第六年,因久旱不雨,百姓颠沛流离:“东北流民,每风沙霾噎,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并城民买麻籸麦麸,合米为糜;或茹木实草根。至身被锁械而负瓦揭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 (引自《宋史·郑侠传》)材料9:时主新法者皆谓吏禄既厚,则人知自重,不敢冒法,可以省刑。然良吏实寡,赇取如故,往往陷重辟,议者不以为善。(引自《宋史·食货志·下一》)
材料10:所擢升数十人者,多有口才,而无实行。恐日浸月长,汇征蘠进,充满朝廷之上,则贤人日远,其为患祸,尚可以一二言之哉。(引自《宋史·孙觉传》)
材料11:御史假之则重,略之则轻。(引自《宋史·朱京传》)材料12:(青苗法实施过程中)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13:由变法而形成的两大阵营
变法派
传统派
【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师: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王朝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也是一段十分值得研析的历史。虽然之前,名臣范仲淹面对危局,力主改革,出现了所谓的“庆历新政”,但毕竟只是昙花一现,北宋社会的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王安石以大无畏的精神、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功败垂成,让人扼腕叹息。今天,我们来共同梳理当年的史实,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我们布置同学们先自己结合课内外资料,分析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写出分析材料来,现在请拿出你们的分析材料来,前后左右小范围交流一下。
(生相互之间交流、议论)
师:现在我们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一下。同学们就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每一个人只能谈一条,但要求有观点有依据,史论结合。好,现在开始。
生1: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社会危机。……
生2:王安石变法危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
生3:变法派内部的分化。……
生4:变法急于求成,没有稳步推进。……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归纳总结,写在了黑板上。共有9位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现在请打开你手中的阅读材料,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全面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师:请阅读材料1、2、3,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王安石的性格特征。
生:刚愎自用、不能容人、固执己见……
师:过去在谈到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时,许多人认为这是这些人为了反对变法对王安石的污蔑,是不实之词。是不是这样呢?司马光为官清正,胸怀坦荡,忧国忧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他所著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被历代史学家奉为信史。我们应该承认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有道理的。韩琦是王安石的老师,有名的老实人和直谏大臣。吕诲也是有名的敢谏大臣,因弹劾大臣三次而被罢官。我们也应该承认韩琦和吕诲对王安石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根据司马光、韩琦、吕诲的评价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王安石在性格上的不足,冯梦龙称王安石为“拗相公”,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拗”,有这样一个故事: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看到了王安石没有完成的诗“昨夜
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秋天哪里的花儿满地呢?就随意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结果苏轼因此被贬到黄州去看秋天的黄菊了。这充分说明了王安石在人格上的不完善。同学们想一想,这样一个性格和人格不完善的人如何去管理国家呢?王安石在性格和人格上的不完善表现在改革中一意孤行,不懂及时反省和调整;运用手中的权利打击和排除异己,不能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王安石恐怕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老师和把自己推荐给皇帝的人为什么走
向自己的对立面,范纯仁、苏轼、欧阳修这些曾力主改革的人,为什么自己进行改革他们就反对呢?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究结论一:王安石的性格和人格上的不足。
师:阅读材料4,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生:改革措施不能循序渐进,不能稳步推行,急于求成。
师:毛泽东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曾说:“卒以失败者,无通识,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不分轻重缓急,不了解改革推进中面临的复杂因素,急于求成,各级政府难以有效应对和实施,实效大打折扣。
探究结论二:改革政策过激,急于求成。
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5、6、7、8,指出王安石变法措施的推行带来了什么结果?
生:各项变法措施所带来的负担使老百姓难以承受;
官吏逼债,农户破产;
青苗法征收的利息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