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2011-01-19 16:28:45 来自: 中湳海煙洃(离开了白驼山之后我去了这个沙漠)

探析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青年记者●杨艺蓓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它所主张的客观、公正和平衡的报道原则成为所有新闻记者崇尚的职业规范和理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使得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在网络时代新的媒体格局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力图从媒介观、新闻观、记者观、受众观四个维度来考察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新时期继续发展的实践操作性。

媒介观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媒介必须摆脱外界干涉,不受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和限制,服务于公众利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独立媒介观。从现实的角度看,新闻媒介受制于国家和统治集团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集团和商业主义的影响。独立媒介观的悖论在网络时代面临着新的解读。

一方面,互联网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向公众发布信息的传播者。面对繁杂庞大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无论政治因素还是商业因素都更难控制和影响传媒。

2008年,一名记者通过博客发表文章揭露了山西煤矿向记者分发“封口费”隐瞒矿难的事实,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如果是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和商业利益集团对媒体的管控和利诱可能会很成功。但是,在网络传播的新环境中,任何阻断事实传播的企图都不能确保实现,多元的传播源是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的新依托。

但另一方面,因为网络信息的数量远比传统媒体能容纳的庞大,一旦控制着网络传播入口的重要门户网站丧失了新闻专业主义操守,和一些利益集团联合起来垄断信息,操纵传播,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

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网民揭露多家门户网站都曾屏蔽过三鹿问题奶粉的相关信息。这也引起了我们对网络媒体的反思。一旦信息内容供应商和信息流通系统“把关人”因为利益结为同盟,操控舆论,公众从新媒体中收益的话语权民主权就成了泡沫,公共服务也成了这些利益集团欺骗公众的幌子。

新闻观

客观新闻学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客观性意味着脱离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也就是说,“新闻媒介是观点的报道者,而不是意见的鼓吹者,新闻事业的客观性是通向‘合法’和‘可信’的途径。”①但是因为“新闻生产背后有意无意深藏着种种‘主观’因子”,②绝对的客观公正不可能达到,而在网络时代里,特殊的传播机制使得客观性的推论显得更

加复杂。

首先,信息的传播者增多,视角也相应增多,被报道的事实会通过各个角度得到全面完整地呈现,真理便会从争论中脱颖而出,客观报道的可能性变大。受众不必被一家之言所蒙蔽,可以通过在海量信息中甄别判断,找到真相。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中,“打虎派”和“挺虎派”在网上针锋相对,随着观点争锋的日益激烈,“挺虎派”纷纷弃暗投明,真相也呼之欲出。这充分说明,网络这种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和独立性,有利于通过话语权的公平博弈,助推报道客观性的实现。

其次,互联网的匿名化使得传播者对于传播内容的责任意识降低,网络传播的任何一个信息都有可能遭到主观意识的折射和歪曲。“由于无边无际的信息出口选择,公众很可能被埋没在信息垃圾,甚至谣言和谎言的汪洋大海里。”③2008年10月,CNN公民新闻站点的一则有关苹果公司掌门人乔布斯患上心脏病的假新闻引发了苹果公司股价暴跌,这一事件让我们证实了网络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客观性的脆弱面。

记者观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以公众利益为目标,勇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带领公众探求真理,代替公众行使正义。

网络时代里,公民记者的诞生让“人人都是报道者”成为可能。公民记者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扎根于现实生活,有能力接触到最真实的一手新闻素材,有机会目击最及时的突发性事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全面地记录和传播传统媒体没有报道、来不及报道、甚至不敢报道的社会真相。他们与职业记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将触角最大程度地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共同去挖掘真相,行使正义。

“3·14事件”中,针对CNN、BBC等外媒对我国的失实报道,我国网民自发地迅速开展行动,通过BBS、博客、网站,甚至注册创建了专门的网站Anti-CNN,提供多方事实凭据,全面客观地揭露事实真相。这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是不能想象的。

而公民记者毕竟不能等同于经过媒体专业培训的记者。一名揭露过诸多社会公共事件的“公民记者”称自己“做这些是为了能在虚拟世界中出名,然后能以此赚钱”。这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下“记者追求公共利益”的职业操守大相径庭。因为公民记者对于新闻传播的认识和思考都与职业记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报道往往缺乏深度分析,带有情感化、功利化的色彩,这些都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出了挑战。

受众观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在传统媒体时期,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传播内容,无法自主挑选和自由反馈,因此,“为公众服务”的目标也变得空洞无力。

网络时代里,受众成为了真正的传者,公众的知晓权也就更加具有保障性。落实“为公众服务”的目标看起来更加具有可行性。“躲猫猫”事件中,众多网民的质疑,促成了政府对事件真相展开调查。之后,宣传部门更是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参与调查。受众不仅直接参与了

信息传播,更是获得了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为公众服务”的目标因为受众的参与而得以实现。

而在这个“受众为王”的时代里,也要谨防网络舆论引起的媒体审判的危害。

2009年的“深圳梁丽案”、“杭州飙车案”、“湖北邓玉娇案”等诸多司法个案,都在网络上掀起了质疑、批评、指责的舆论狂潮,影响了媒体的客观报道,给案件审理施加了无形的压力,甚至影响了案件的最终处理。在受众地位和角色发生改变的网络时代里,网民情绪化、个人化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不仅要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的干涉,甚至也要摆脱公众的干涉。④如果网民不理性的声音使得舆论形成“沉默的螺旋”,影响媒体的独立报道,新闻专业主义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小结:在媒体新格局中寻求发展新闻专业主义的新支点

“公民记者”、信息流通机制新型“把关人”等新的新闻传播者为公众话语权、民主权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却也使网络舆论暴力、新的媒体垄断成为可能。新闻专业主义坚守的原则在网络时代里陷入了更大的悖论中。

在这样的传播格局中,媒介自律仍然是新闻专业主义得以继承和发扬的根基。内容媒体要提高自己的内容价值,专业媒介应担负起对“公民记者”带来的信息内容进行把关的职责,使公众在全面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学会独立思考,更好地实现知晓权和参与权。

只有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新闻内容制作者和信息流通把关人都能自觉遵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互补互融,公众的利益维护也才能得到最大化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