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对建筑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对建筑的影响

摘要:本文围绕着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并对宗教建筑的形成与独特风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研究,通过对宗教、宗教建筑部分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对宗教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关键词:宗教宗教建筑基督教建筑哥特式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包括了符号意义、信仰、叙事体的故事,还有应该给予修行者生命体验的宗教实践。无论宗教的中心意义体现在任一神性或众多神灵上,抑或是根本真理,宗教的普遍特征是由修行者的祈祷、仪轨、冥思、音乐和艺术形式所表现,除此以外,宗教还和社会及政治常常相互交织。宗教建筑为信仰者提供了祈祷,冥想,敬畏及崇拜大自然甚至超自然力量的场所。宗教建筑最后甚至发展成人类社会精神与生活的中心。以下简单介绍基督教的形成发展对建筑的影响。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西欧社会在外族入侵下陷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直到800年,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西欧社会开始逐渐地恢复了元气,并且曾一度出现了所谓的“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尽管如此,这种文艺复兴仍然可以被当作一个试图超出中世纪早期的野蛮状态的良好开端,它意味着在经历了一段蒙昧的黑暗时期之后,“日耳曼的君主制度终于与古典——基督宗教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了。这种最初的文化复兴工作虽然是由查理曼帝国的统治者推动的,但是使欧洲文化免于湮灭的主要功劳还是应当归于基督教会,正是由于基督教会在普遍蒙昧的中世纪早期保存了古典文化的火种(即使是以一种歪曲的方式保存的),才使得外族统治者的文明化教养成为可能。

然而中世纪基督教的最杰出的文化成就还不是骑士文学,而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Gothic)一词最初源于哥特人,中世纪初期的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切野蛮、陈旧和丑恶的东西。然而到了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建筑中——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现今在西方仍然屹立着的许多气势恢弘的大教堂,如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兰斯大教堂等等,都是哥特式艺术的杰作。哥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最充分地体现了精神对物质、基督教唯灵主义对粗野的外族文化的制服过程,它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缕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

(Romanesque)中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却与罗马式建筑有着巨大的形式上的差别,而且二者代表着全然不同的精神基质。罗马建筑款式的教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即“黑暗时代”,盛行于11世纪和12世纪初期,它的前身是古典的罗马长方形会堂建筑(basilica),即一种有着圆顶大厅和圆形拱门的建筑物。罗马式教堂的建筑构件以圆拱为主,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于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中蕴涵着庄重肃穆的神圣感,显示出一种凝重威严的精神气质。到了12世纪以后的时代里,哥特式建筑不仅以肋弓拱顶和尖形拱门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圆形拱顶和拱门,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笨重厚实的石头护墙、呆板僵硬的平直结构、单调朴素的回廊装饰和阴暗压抑的室内气氛,而且更以一种大胆而怪诞的浪漫风格和疯狂而病态的诗意想象力,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严谨而凝重的实用风格。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风格、色彩配置和内部雕镂,都是为了烘托一个基本思想,这就是空灵幽邃的天国意识;都是为了激发一种感受,这就是深沉痛悔的罪孽感。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旦当他走进这种按照十字架模式和基督教精神而设计的巨大建筑物中,他的灵魂立即就会被这唯灵主义的精巧躯壳所震慑。从丹纳《艺术哲学》一书中我们读到:走进教堂的人心里都很凄惨,到这儿来求的也无非是痛苦的思想。他们想着灾难深重,被火坑包围的生活,想着地狱里无边无际,无休无歇的刑罚,想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想着殉道的圣徒被毒刑折磨。他们受过这些宗教教育,心中存着个人的恐惧,受不了白日的明朗与美丽的风光;他们不让明亮与健康的日光射进屋子。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做血红的颜色,变做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

如此纤巧与过敏的想象力绝对不会满足于普通的形式。先是对形式本身不感兴趣;一定要形式成为一种象征,暗示庄严神秘的东西。正堂与耳堂的交叉代表基督死难的十字架;玫瑰花窗连同它钻石形的花瓣代表久恒的玫瑰(玫瑰象征着天国中极乐的灵魂——引者);叶子代表一切得救的灵魂;各个部分的尺寸都相当于圣数。另一方面,形式的富丽,怪异,大胆,纤巧,庞大,正好投合病态的幻想所产生的夸张的情绪与好奇心。这一类的心灵需要强烈,复杂,古怪,过火,变化多端的刺激。他们排斥圆柱,圆拱,平放的横梁,总之排斥古代建筑的稳固的基础,匀称的比例,朴素的美。这种具有极其强烈的宗教寓意和象征特点的建筑风格到中世纪后期越来越疯狂地朝着单纯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教堂由于片面地追求装饰的精美华艳和外观的纤巧怪异,完全不顾结构的坚固。这种一味讲究形式的做法导致了所谓“火舌式”建筑的出现,如斯特拉斯堡、米兰、纽伦堡和勃罗等地的教堂。这些教堂从整体造型到局部装饰都力图表现一种向上升腾的意境,犹如熊熊燃烧的火舌,象征着焦灼不安的灵魂企图超越苦难的现实生活而趋向光辉灿烂的彼岸世界的强烈愿望。哥特式建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骑士文学一样宣泄着一种虚饰浮夸和矫揉造作的病态情绪。这种娇艳而又怪诞的病态情绪,一方面抒发着痛苦的呻吟,另一方面则昭示着光明的理想。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惊世骇俗的强烈反差、奔涌狂放的奇思异想,以及朦胧迷离的梦幻神韵,则由于时代的距离感和夸大作用而变得美妙无比,竟成为近代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灵感源泉。当施莱格尔兄弟等19世纪的德国浪漫派在诗歌中呼唤着“中世纪月光朦胧的魔夜”和日耳曼式的阴森可怖的古堡幽灵时,他们正是从哥特式建筑和骑士文学所表现的诡异神秘的中世纪艺术风格中汲取精神养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