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企改制背景下如何保障图书出版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企改制背景下如何保障图书出版质量

施东毅肖向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摘要】随着我国图书出版单位纷纷转企改制,出版社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出版单位普遍出现忽视图书质量的现象,图书质量持续下滑。本文通过分析图书出版质量现状,剖析图书质量下滑成因,思考在转企改制背景下如何保障图书质量。

【关键词】转企改制保障图书出版质量近年来,在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出版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国外出版机构纷纷进驻的背景下,不少图书出版企业为了生存,盲目追求规模扩大,追逐眼前利益,漠视出版工作规律,忽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整个行业弥漫出一种浮躁、功利的心态。这样的背景之下,图书质量持续下滑,境况堪忧。

一、图书出版质量现状分析图书质量状况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图书质量包含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大要素,任何一个要素质量不合格,图书产品均不合格。在图书质量的四大要素中,每一个要素的质量状况均不尽如人意。

1.内容质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不少出版企业往往表现出漠视内容质量的心态,图书不重视内容导向,时有诲淫诲盗的图书作品出版,有些图书甚至还宣扬不利于国家主权完整、民族团结、宗教团结等的言论,对社会风气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基于追逐短期利润的考虑,很多出版社盲目跟风,上选题随意、盲目,图书缺乏创新,内容雷同,互相抄袭,选题低水平重复现象非常严重。

2.编校质量。图书的编校质量一直被视为出版行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但编校质量恰恰是对读者的阅读心理影响最大的质量因素。一本内容再好、设计再精美、印制再精致的图书,一翻开通篇不是错别字就是语法错误,读者是万万无法接受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7年12月14日发布《关于2007年教辅读物专项质量检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我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组织专家随机对全国91家出版单位出版的138种教辅读物进行编校质量检查,其中合格图书117种。

不合格图书21种,不合格率为15.3%。”3.设计质量。出版质量管理四大要素中,设计质量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但是,一本质量优秀、品质上乘的图书,设计质量恰恰是不能忽视的。设计就是一本书的“脸面”,但当今市面上的图书呈现出设计质量良莠不齐现象,有些图书为了制造噱头、寻找卖点,故弄玄虚,图书封面设计得花里胡哨,体现了急功近利的出版心态。

4.印制质量。图书的印制质量是图书作为商品属性的最为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图书出版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图书产品同质化严重,图书企业的库存压力很大。企业之间大打折扣战,为了节约成本,不少出版社在图书的用纸用料上做文章,偷工减料,使用暗淡发黄的库存纸。图书的印制质量问题,在教材上体现得最为显著,因为教材往往印量较大,用纸较多,用克数不够、质量不合格的纸张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二、图书质量问题成因剖析1.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图

书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后,出版企业失去国家体制的庇护,不得不作为经营主体独自面对市场。图书出版企业为了生存,往往是互拼折扣、互拼码洋,市场竞争异常惨烈。有些企业为了生存,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在目前的环境下,生存成了图书出版企业的第一要务。为了眼前的生存,很多企业将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生产经营上,忽视质量问题,漠视质量管理。图书出版企业是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者,企业不重视质量管理,忽视质量监管,图书质量持续下滑是必然的。

2.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版行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出版的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从业人员的素质鱼龙混杂。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感。图书出质量问题,除从业人员自身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很多时候是缺乏责任心造成的。但图书面向广大读者,肩负着传承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因此出版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重大。

3.质量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出版行业尽管已经转企改制,但是由于长期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__________出版企业的管理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图书出版企业对质量的监管,缺乏全局性的考虑,缺少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每一个出版环节的责任虽然由专人负责,但是基本上属于“马路警察,各管一段”,对图书质量的控制被划分为不同的点位,每个责任人既不往前看,也不往后移。出了质量问题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规划。出版企业对图书质

量的管理,基本还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书稿清样出片下厂前的质量检查,还属于“事前补救”;至于成书检查,则完全属于“事后把关”。

三、应对举措1.加强质检工作建设。

1.1质检工作专门化。为了应对图书质量持续下滑的局面,必须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图书质量管理水平。图书出版企业需设置专门的图书质检机构,使图书质检工作专门化。图书质检机构除了日常的图书印前检查和成书检查外,还要负责对图书质控流程进行监督,完善图书出版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为企业的编辑人员提供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不定期培训编校人员等。

1.2质检人员专职化。质检人员是图书出版企业中进行质量检查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在企业的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图书出版企业的质检部门应该配备专职人员,而不能由其他编辑人员临时兼任。出版企业要明确质检人员的工作职责,赋予质检人员相应的工作职权,并且需定期送质检人员赴外培训学习。

1.3质检工作制度化。图书出版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质检工作制度,细化质检工作条款,明确质量检查标准,确定质检工作流程,为质检在企业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质检工作制度要灵活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宽严相济,明确责任,明确赏罚。真正做到图书质量建设工作齐抓共管,质检人员想管、敢管、爱管,质量管理工作相关责任人达成共识,共同遵守。

2.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出版行业是一个创意产业,人是出版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要加强图书出版企业的质量管理,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至关重要。

2.1职业道德培训。图书出版行业是一项精神文化产业,出版企业把关不严或者有意出版质量低劣的图书,其对人的影响是精神层面的。

比其他低质商品对人的影响更为恶劣和持久。可以说,图书出版是一项与心灵有关的职业,需要从业人员坚持做人的操守,不能因为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对图书质量漠然视之,不加选择,不加甄别,将趣味低下、内容低俗的图书推向市场。

2.2责任意识培训。图书出版的工作流程非常繁琐、零碎,但是每一个环节都与上游、下游的工作直接关联,只有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抓好了,责任落实到专人头上,才有可能把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让责任意识灌注到图书出版工作的每一环节中。

2.3业务技能培训。图书出版企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由具体的员工来完成的,如果某一个工作环节上的人员业务不熟,极有可能就会产生质量问题,导致质量事故,生产出次品书、废品书。员工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图书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图书出版企业应该经常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员工的基本功训练。

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身份的转变、竞争的加剧,对出版企业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