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导致整个社会的堕落
世俗功利之风不可长
世俗功利之风不可长在当今社会,世俗功利之风盛行,人们往往以功利为导向,追逐物质利益,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精神追求。
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世俗功利之风的弊端,寻求一种更加平衡、全面的人生观。
首先,世俗功利之风导致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
在现代社会,金钱和物质成为了人们评价一切的标准,而忽视了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满足。
人们为了追逐物质财富,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健康和家庭关系。
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社会变得冷漠和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虚伪。
因此,我们应该摆脱功利的束缚,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寻求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
其次,世俗功利之风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功利化。
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获取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的手段,而非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
学生们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断地进行机械的记忆和应试训练,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们变得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会机械地重复和模仿。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自信。
再次,世俗功利之风导致了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功利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只关心能否从他人身上获取利益,而忽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
人们往往只在需要帮助时才与他人联系,而忽视了与他人的真正沟通和理解。
这种功利主义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的心灵变得孤独和空虚,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培养真挚的友谊和亲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最后,世俗功利之风导致了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们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功利主义的行为使得我们的地球变得污染和不可持续,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遗产。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美丽的环境中。
为什么存在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的问题?
为什么存在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的问题?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们的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其中,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的问题越来越引人注意。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精神信仰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理念,而这种理念往往伴随着无知、浮躁、功利主义等问题。
这种改变是导致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而言,在现代社会中,金钱和物质的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到整个世界的贡献都被放在了次要地位,而这种思想的蔓延往往导致人们的世俗化倾向,使一些道德观念逐渐淡化。
二、传统文化的缺失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能导致新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层出不穷,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可能会被放弃或淡忘,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这个时代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只增不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它能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建设一个健康的、具有高度文明素质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失去文化传承,人们可能会失去方向感和道德约束,出现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等问题。
三、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深陷于网络世界的人们常常会忽略真正的社会活动和亲身经历,这使人们更加倾向于享受短暂的愉悦,而忽略了长期和复杂的人生价值。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
人们很容易陷入某些虚假信息的误导之中,而这些虚假信息往往违反了现实价值观,它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语文化衰落、世俗化和人性堕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彻底消除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推进社会生活的改革和发展,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引领人们适应好网络时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的困境和挑战。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摘要:功利主义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过穆勒、边沁的发展功利主义的思想才得以形成。
功利主义的产生有着社会历史意义,但功利主义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和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当前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得与失,以及辨析“义”与“利”的正确关系,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功利主义;公平正义;“义”与“利”当我们考察道德的起源时,可以发现一切道德都是根据行为事实的某种效用制定出来的。
哈逊湾原始部落有一条匪夷所思的道德规定,要求“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
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儿女们为父母挖好坟墓,在一顿饱餐以后用腰带勒死父母,然后掩埋入土。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残忍的道德规范呢?原来,哈逊湾原始部落,生产力落后粮食不足,即是平均分配食物也难以支撑所有人口的生命。
因此年轻人只有勒死自己的父母,才能保证下一代甚至是整个部落的传承延续。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道德的目的是增加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而如何区分道德规范的优劣之分,功利主义学家们给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答案,作为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的道德终极标准。
功利是与最大幸福原理相等同的概念,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说道:“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要清楚地揭示这个理论所建立的道德标准,还有很多东西要说,特别是要说明,痛苦和快乐的观念究竟包含了那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这是个未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补充说明并不影响到这种道德理论所根据的人生理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们在功利主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伦理学理论)(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主要概念: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发展历程: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
公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
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以及休谟(Hume)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
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功利主义造成污染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造成污染边沁的功利主义:读后感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读书报告读了密尔的《功利主义》,似乎觉得这本书比他的《论自由》更加好懂一些,可能是因为对我来说自由有些抽象了,功利具体一些。
第一次看到“功利主义”这四个字,脑子中的第一反应就是现实主义,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一切往往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私利,人们一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所以呢我就郁闷了,在我看来功利主义说白了就是财富,名利至上,那么为什么如此浅薄的伦理道德观念会在西方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呢。
于是我迫不及待得读起《功利主义》来,读后才发现真的是一叶障目啊。
在《功利主义》中,密尔所指的“功利”并不是我们世俗地对功利的理解,即“狭隘的仅仅存在于口语中的意义上使用的一词,将其看作快乐的对立面”抑或是“把一切都交给快乐来处理,而且是交给最粗俗的快乐”。
书中密尔认为:“功利主义的标准不是指行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指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功利主义”四个字去肤浅地理解《功利主义》,否则很可能误解和曲解,庸俗地认为功利主义仅仅是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
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矛盾,包括信仰缺失、贫富差异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各地的雾霾频发不断)、道德底线不断被践踏……面对这种种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公知往往谈及这些问题时说,这些矛盾就是由主张功利主义的思想导致,急功近利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不协调的发展,导致社会出现裂痕,最终只是恶性循环。
我不能否定他们的观点,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在这里说的功利只能说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并不是密尔书中所指的功利主义。
这种用功利主义批评功利主义的情形屡见不鲜,说明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将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混淆,同时也说明人们这种典型功利主义已经根深蒂固,只要一提起功利主义人们潜意识里就将它与典型功利主义等同起来。
无独有偶,一些人针对密尔的“最大幸福原理”: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人员的最大幸福。
论功利主义是否必然导致非正义
论功利主义是否必然导致非正义齐爽自19世纪以来,功利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到了20世纪60年代,功利主义的统治达到了这种程度:除非一种道德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功利主义的,否则道德哲学家不会把它看作一种‘道德体系’”,可见功利主义对当时的西方社会影响之深。
但与功利主义的深远影响一同伴随而生的还有人们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甚至一些人认为功利主义必然会导致非正义发生。
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功利主义是否必然会导致非正义的发生进行论证。
本文先概述了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借此表明笔者观点,即功利主义有可能会导致非正义发生的,但不是必然会导致,而且依照功利主义原则判断具体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义的。
一、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功利主义诞生后,一直被许多人所批判。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更是对于功利主义正义观作出了强烈的批判。
在罗尔斯看来,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不确定的。
功利主义的主旨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追求目标,密尔指出“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幸福是指快乐或免除痛苦;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但在罗尔斯看来,实际上这一幸福、快乐是不确定的,幸福和快乐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很难精确计算,而且衡量幸福与快乐的主体是人,不同的人很难把握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功利主义所追求的目标是不确定的。
第二,功利主义在实现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人的个人权利造成侵犯。
在功利主义看来,只要能够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一些个人的牺牲或个人权利的侵犯就是允许的,这样的行为就被视为是正义的行为。
相反,如果因为少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掉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行为就要受到功利主义的批判,就要被指责为是非正义的。
罗尔斯极力反对功利主义的这一观点,罗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功利主义思想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功利主义思想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人人生活在利益的世界中”,该文的意思是指,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利益的世界,通过利益交易换取利益,通过某些补偿获取利益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由我们人的能力与欲望“特色”决定的,由于我们的所有“个体”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个体进行分工,以便社会良性运行。
),但是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所以,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出来了,现在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是功利化的制度。
一、功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而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
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
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
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以及休谟(Hume)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
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读后感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读后感《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是一部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古贺的男人在一个充满功利主义的社会中,通过各种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备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对人性、社会现实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功利主义社会的描绘让我深感震撼。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不择手段,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这种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让人感到心寒,也让人深思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失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良心,这种现象让人深感忧虑。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揭示让我深感触动。
古贺这个角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冷酷无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对爱情和友情的渴望。
他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对爱和温暖的渴望,但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因为功利主义的影响而变得冷漠和自私。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让我深感触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最后,小说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让我深思。
古贺这个角色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但最终却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罗网中。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虽然能够让一些人获得短暂的利益,但最终却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失衡和不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导致整个社会的失衡和不公。
这种社会现实的揭示让我深思,也让我更加珍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之,通过阅读《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我对人性、社会现实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在社会寓意和人性揭示上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也会更加关注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道德修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道德修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道德修养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观念淡薄。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被忽视或淡化,导致人们对道德行为不够重视。
2. 道德规范缺失。
社会中缺乏明确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导致道德行为的标准不明确,人们容易对道德问题产生模糊的认知。
3. 道德下沉现象。
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用不道德的手段,道德观念失去了约束力,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等社会机构应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道德规范,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处。
3. 增加道德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对个人和组织的道德评价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和推动道德行为的提高。
4.提升道德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提升社会各界对道德的重视程度。
5. 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曝光和批评,通过舆论监督来推动道德行为的改善。
总之,道德修养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提升道德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
”功利”是否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功利”是否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一、功利概述
- 功利是一种个人利益追求的行为,强调以实际利益为导向,追求最
大化的个人利益。
- 带有功利主义倾向的行为往往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可能
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二、功利的个人利益导向
- 以功利为导向的个人追求常常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
- 过分追求功利可能使个人目标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产生冲突。
三、功利与社会利益的矛盾
- 过于功利导向的行为可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
- 过度追求功利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增加了社会的紧张和矛盾。
四、个人与社会共融的解决方法
- 个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 社会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规范和引导个人行为。
五、个人与社会共融的实践案例
- 某物业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在维修和保养公共设施方面敷
衍塞责,导致社区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活。
解决方法:物业公司加强监管,增加社会责任感,注重居民权益,提供优质服务。
- 某企业以追求短期利益为导向,不合规生产、污染环境,损害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解决方法: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员工和社区的权益。
六、结语
“功利”作为一种个人利益追求的行为,如果过于强调以实际利益为导向,不顾及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很可能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个人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兼顾社会和个人利益,而社会也应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引导和规范个人行为,促进个人与社会共融的发展。
只有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功利主义的发展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
.
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 价一种 行为 的道德价 值 ,而这 种判断 必 须以具体 隋况下个人行为所达到的效果为标准,而不应以某种道德 准则为标准。从总体上看 ,行为功利主义是对边沁、密尔功利主义 的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复述与维护。
1 . 边 沁 、 密 尔的 功 利 主 义
二. 功 利 主 义 的 局 限性
功利主义伦理 学虽有 复兴之 势 ,却无法 实现 再度辉 煌 。首 功利 ,而其 中的背离 幸福 的倾 向都可 以称为祸 害。功利 主义是 先 ,功利主义 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最终是个 人 主义 。功利 主义者 以行为 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 的学说 ,被称为 “目的论 ” 虽然不像利 己主义者那 样一 味主张个 人利益 优先 ,但 是 ,功利 或者 “ 效果论 ” 。边沁提出了快乐 主义理论 ,密尔作 了修 正转化 主义并没有改变个人 主义 的基本立 场 ,因而 它并没 有真正 协调 为幸福主义理论 ,它包含 了除简单 的快乐体 验 以外 许多其 它 的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能力 ,因此无 论怎样谈 论追 求最大 多数 追求。他们都把趋乐 避苦作 为其论 证功利 主义 原理 的根据 。在 人 的最大幸福 ,只要 把个人 是否快 乐作 为追求利 益 的基础 ,功 边沁、密尔看来 ,只有 能够给 人带来 快乐 的行为才 是善 和道德 利主义在本质上仍 然是 利 已主义。其 次 ,功利 主义是 狭 隘的 目 的 ,相反就是恶和不 道德 的。边沁提 出 了 7个 计算 快乐数 量 的 的论或效果论 。功利 主义认 为只有 一种行 为取得 好 的效 果 ,这 标准 :强度 、持续性 、确定 性 、远 近性 、繁殖 性、纯 洁性 和广 种行为才是道德的 ,他们 毫不关 心人们做事 的动机 和中间过程 , 延 性。这些因子可 以计算 出快乐 的总量 ,并作 为判 断行为 的善 这必然会阻碍人们对真 正道德 的追求 ,混淆人 们对道 德 的正确 与恶的标准。密尔不 仅从数 量上来计 算快 乐 ,更指 出快乐 也存 认识 ,打击人们追求 真正道德 的积极性 ,甚至否定所谓的道德 。
利己主义盛行对社会的影响
三、增加社会矛盾
利己主义的盛行还会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这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从而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抗议。
利己主义盛行对社会的影响
利己主义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并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的行为。利己主义的盛行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助长道德沦丧
利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个人利益被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这种行为导致了道德的沦丧,社会的道德水平降低,人们更加倾向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例如,在经济领域,利
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的增加。此外,在政治领域,利己主义的盛行也会导致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从而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抗议。
四、削弱社会信任
利己主义的盛行还会削弱社会的信任。社会信任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信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利己主义的盛行导致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这会导致社会信任的破裂和降低,进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六、如何应对利己主义的盛行
针对利己主义的盛行,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倡导公益意识
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等应该积极倡导公益意识,加强对社会公益和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功利主义浅析
功利主义浅析1000字
功利主义是哲学中的一种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最大化幸福,最小化苦痛”。
具体来说,就是在做出决策时,应该根据行动的结果所带来的后果来衡量其价值和优劣,以达到最大化幸福的目的。
下面对功利主义做一个浅析。
首先,功利主义的优点在于其重视人民的利益,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决策。
在处理社会问题的同时尊重人的意愿和意见是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考虑的不只是少数群体的利益,而是考虑以最全面、公正的方式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幸福。
这是一种旨在建设更好社会的理念,在很多实现民主权力的国家得以应用。
其次,功利主义的缺点也是很显著的。
功利主义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只关注行动带来的后果,很少顾及行动本身的正当性和道德性。
这会导致一些只考虑结果而不管手段的行为,可能会在逻辑上偏离道德规范,违反一些常识常法。
同时,功利主义的标准也非常主观,很难确定确切的尺度或指标来量化幸福或痛苦的程度,这在实施中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功利主义可能会产生某些副作用。
功利主义的出发点是追求大众利益,但对于少数人的利益却未必有所考虑,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剥夺等现象。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功利主义在一些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兼顾考虑各种要素,不可把重点仅仅放在最终结果上,更应该看重实现的过程和方法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别忽视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也是道德、法律、公共秩序等方面共同精神的追求。
功利主义的时代病功利主义有何时代病
功利主义的时代病_功利主义有何时代病*导读:功利主义的时代病,我们认为,学习焦虑、成功焦虑、爱的焦虑、公共焦虑是这个时代谁都无法逃脱的时代病,功利主义的时代病,人们身心俱疲,却找不到一种好的方法来应对它。
1、学习焦虑托现代技术之福,人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并且快速更新,以至于很多人花掉大量时间,但还没有看完头天的信息,第二天信息又汹涌而至,但是如果你不去管那些信息,你就OUT了,谁愿意做那个落伍的人呢?而且,在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里,要是停止了学习,很多人的焦虑会加倍升级,因为只有懂得更多,才能保住工作、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焦虑,一天不学习,不看点什么就心慌、焦虑、不安,总担心因为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而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爱买书,但总是为没看书而懊恼的原因,但买书这一行动,至少从形式上缓解了人们的学习焦虑。
2、成功焦虑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
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中进行强化,从此,一个人的人生观便被彻底地绑上了追逐成功的战车。
当前社会风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
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人们失去了平和、中正之心,穿上那双据说能带来奇迹的红舞鞋,不停地跳,但一旦奇迹没有出现,心理便开始严重失衡。
当代青年多有成功焦虑,是社会巨变在他们身上的折射。
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观念、基于狭隘的成功标准,普通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显得困难重重,民众心理上存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感。
同时,一个社会当中,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多向强者积聚,普通人就会有一种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就迫使他们更急切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3、爱的焦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感情日渐淡漠了。
就连谈恋爱,很多人也无法好好的去爱,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爱,爱无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又一个典型神经症之一。
文化“两创”中创新价值取向偏差的表现
文化“两创”中创新价值取向偏差的表现[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但当今社会,文化“两创”存在着文化创新价值取向偏差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功利主义以及文化实用主义。
[关键词]文化创新价值取向;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功利主义;文化实用主义一、文化消费主义随着文化消费主义的蔓延和渗透,其现实危害也日益浮现,不容小觑。
(一)文化消费主义的首要危害是消解主流价值。
一方面,文化消费主义否定主流价值的合法地位。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文化消费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霸权,它通常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输出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
现如今西方国家往往通过学术、文艺作品和生活方式等手段推销本国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宣称其价值理念的至上性和唯一合理性,达到弱化乃至否定其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
另一方面,文化消费主义削弱人们的主流价值认同。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主流价值能够起到凝聚各族人民的作用。
而当前文化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理层面,通过文化产品的话语表达和内容选择两个方面结构主流价值、弱化其认同。
(二)文化虚无主义会导致文化价值缺失。
第一,文化消费主义的娱乐化导致文化枯萎化。
当前在我国文化消费市场上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了迎合大众趣味,一部分文化生产者创作的文化产品趋向于娱乐、享受,拒绝理性的推理、有效的创新,这使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陷入瓶颈,呈现出停滞甚至枯萎状态。
第二,文化消费主义的功利化致使文化肤浅化。
文化产品只关注商业价值,而忽视个人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文化产品的原创性逐渐式微,剥离了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为更好吸引消费者,文化产品过分注重包装、宣传和推广等外在形式,忽略了文化产品应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使文化产品成为“徒有其表”的复制品。
第三,文化消费主义的碎片化引发文化虚无化。
文化消费主义通过断章取义的做法,随意篡改经典人物和历史史实,放弃了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和整体性原则,这导致文化传承出现断裂,使文化作品成为没有精神内涵的单纯消费品,否定了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极容易引发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对功利主义的认识
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一、引言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强调行动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的功利性。
它主张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作为行动的根本准则。
本文旨在探讨功利主义的核心概念、优点和缺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二、功利主义的核心概念1. 最大化幸福:功利主义认为幸福是最高价值,行动的目标应当是最大化社会总体幸福感。
它关注的是整体利益而非个体利益。
2. 最小化痛苦:功利主义追求最小化痛苦,认为痛苦是需要避免的。
它主张通过行动的结果来评判其道德性,即通过最小化痛苦来达到最大化幸福的目标。
三、功利主义的优点1. 简洁明确:功利主义提供了一个简洁明确的道德准则,即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
这使得人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作出决策,并评估其道德性。
2. 社会导向:功利主义关注整体社会的利益,强调追求社会的最大幸福。
它鼓励人们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
3. 实用性:功利主义注重行动的结果,强调实际效果。
这使得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追求最大化利益。
四、功利主义的缺点1. 忽视个体权利:功利主义关注整体利益,有时可能忽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它可能导致对某些个体的剥夺或牺牲,从而引发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2. 难以衡量:功利主义追求幸福感的最大化,但如何衡量幸福感是一个难题。
幸福感是主观的,不同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和评估也不同,这给实践带来了困难。
3. 结果导向:功利主义过于关注行动的结果,可能忽视了行动本身的道德性。
如果某个行动的结果是好的,却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达到,这是否符合道德准则仍然是个问题。
五、对功利主义的评价和思考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它提供了一种简洁明确的道德准则,强调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
然而,功利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忽视了个体权利和自由,难以衡量幸福感,并且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行动的道德性。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全面考虑功利主义的原则,并结合其他伦理理论进行综合思考。
为功利的反面例子
为功利的反面例子
一个明显的功利的反面例子是“金钱至上”。
这种偏执的追求金
钱和物质财富的价值观,通常会导致人陷入无止尽的贪婪和贪污的循
环中。
以金钱至上为信条的人更关注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的福祉和社
会责任。
他们为了追求财富,可能采用非法手段和不道德的行为,将
别人的权益置之不理。
此外,他们可能在工作中奉行利己主义,不择
手段地欺骗、剥削他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
金钱至上的信条也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那些追求
财富的人可能处于不断追逐和紧张的状态中,导致精神压力增加、焦
虑和沮丧等问题。
此外,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下降。
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失去对道德准则的敬畏和尊重,因为他们将个人利益看作是唯一的目标。
综上所述,金钱至上是功利的反面例子。
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的
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人们损害自己和他人的福祉,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
价值观的下降。
现实社会句句扎心的经典短句
现实社会句句扎心的经典短句
1. 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社会风气堕落。
2. 金钱至上,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3. 功利主义泛滥,道德底线不断下降。
4. 真诚被欺骗,善良被利用,社会信任缺失。
5.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阶层固化不容乐观。
6. 欺压弱小,欺凌无辜,社会正义缺席。
7. 腐败横行,权钱交易,公平正义难寻。
8. 人人自危,谨言慎行,生活压力沉重。
9. 情感空虚,人际关系脆弱,孤独感蔓延。
10. 看似繁华,实则空洞,虚荣心驱使。
11. 好人难做,好事难成,阻力重重。
12. 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人心难测。
13. 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追求名利成为唯一目标。
14. 教育功利化,知识价值被抛弃,培养人才的初衷失去。
15. 利益驱动,道德缺失,忽视社会责任。
16. 小题大做,大事化小,责任逃避成常态。
17. 谎言频出,诚信缺失,言而无信成为常态。
18. 不公平待遇普遍存在,社会公正受到质疑。
19. 资源不均衡,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
20. 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
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每个公民应当重视和积极实践的重要问题。
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关乎公民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在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着个人的品行和素质,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个人查摆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政绩观是指个人对于政绩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是衡量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一种价值观念。
一个人的政绩观决定了他对政府工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个人若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客观地评价政府的工作,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如果个人对政绩观存在偏差,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混淆是非,给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当前在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人在对政绩的评价上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他们一味追求眼前的成绩和效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政府和企业的盲目决策,无法全面、长远地考虑问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个人在对政绩的评价上存在着功利性和功利主义倾向。
他们只看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和方法的意义。
这种功利主义思维容易导致政府和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表面的成绩而不择手段,不顾人民的利益,最终走向腐败堕落的深渊。
最后,一些人在对政绩的评价上存在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
他们追求短暂的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而忽视了道德和良知的价值。
这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容易导致个人的心灵堕落,放弃理想和信念,最终走向道德和良知的沦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个人查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工作。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政绩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政绩,正确评价政府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导致整个社会的堕落2016-03-17 10:12:30来源:人文经济学会,2016-3-17作者:张维迎我要评论点击:2258次摘要功利主义的考量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说它不利于经济发展或者不利于社会稳定,从而否定它。
如果我们的体制和政策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再多的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改革。
功利主义改革的基本哲学是,经济发展是社会最大的“善”,GDP增长是最大的“善”;衡量一切政策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凡是有利于GDP增长的就是好的,不利于GDP增长的就是不好的;为了GDP的增长,我们甚至可以不考虑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功利主义当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
2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边沁创造了功利主义哲学,用来指导英国法律制度的改革;经过他的学生、经济学家约翰穆尔的改造,功利主义就变成了整个经济学的基本哲学。
功利主义包括个体功利主义和社会功利主义两个方面:个体功利主义就是每个人都趋利避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函数;社会功利主义就是最大化所谓的“社会福利”。
社会功利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用目的的正当性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它评价任何事情的标准都是后果主义的,只要我的目标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不论这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国家利益”,还是“社会福利”。
在许多情况下,功利主义经济学也是拥护市场经济的,但它把市场完全当作工具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市场被认为有利于效率、有利于所谓“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时候,它才拥护市场;一旦市场被认为不利于效率比如说存在所谓的“市场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情况,它就主张用政府干预市场同理,功利主义对私有产权和自由的支持也是工具性的。
但我们人类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正当的或不正当的,仅仅用功利主义标准可能是不行的,因为这样的标准可能会侵害人类的基本权利。
比如说,假定社会中有几个长相奇丑无比的人,绝大多数人不喜欢他们,那么,按照社会功利主义的标准,杀掉他们就可以提高社会总福利“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但我们能认为这样做是正当的吗?在现实中,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任何个体的权利都可以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名义被侵害、被剥夺,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与功利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正义标准,我称之为权利主义。
权利主义是说作为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是不可以以任何理由予以剥夺的,目标的正当性不能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权利主义也有很长的历史传统,它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理论发展而来,两百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自由理论就是一种权利主义理论,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自由平等理论,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权理论,罗斯巴德的自然权利理论和哈耶克的自由演化主义,都可以归为权利主义哲学,尽管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
权利主义对于市场的捍卫是基于人的道德权利,人的自由本性和尊严,而不是效率,至少不仅仅是效率。
也就是说,权利高于功利。
我们中国人虽然没有发明功利主义哲学,但一直有功利主义传统。
秦始皇的“富国强兵”就是功利主义。
当年搞计划经济也是功利主义的,它把国家的经济发展“赶超战略”当作一切政策的标准,也就为剥夺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提供了正当性理由。
改革开放后,我们不再认为计划经济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转向发展市场经济,但无论是对计划经济的否定还是对市场经济的拥护,都是功利主义的。
这样的思维方式至今没有改变。
无论是“一切为了增长”,还是“稳定压倒一切”,其实都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评价任何政策就是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效率,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考虑这些政策是否侵害到人们的基本权利。
举例来说,为了经济增长,就要搞大规模的建设,要修路、盖房子、建商场,所以就会有拆迁,这个拆迁就是正当的,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拆迁就无关紧要了。
我们甚至可以用野蛮的手段来拆迁,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美其名曰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仔细想一下,即使我们的目的是对的,能以这样的目的来证明我们在拆迁当中的所作所为都是正当的吗?类似地,当“稳定压倒一切”的时候,为了稳定,我们就可能不顾法治的基本原则和人的基本权利,甚至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不杀XXX,就会天下大乱。
”但我们能认为这是判一个人死刑的正当理由吗?我们怎么能证明不杀这个人天下就会大乱呢?社会不能没有正义,但功利主义和权利主义对正义的理解不同。
功利主义讲的是利害,不是是非。
而权利主义讲的是是非,不是利害。
权利主义讲的正义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不能以功利的目的予以否定。
我们可以用计划生育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
听起来,这是很正当的,因为人口太多的话,我们资源有限,我们没有办法发展,没有办法过一个好的生活。
但我们想一下,否定人的基本的生育权利,甚至用非人道的方式强迫堕胎,是不是符合基本的正义?显然,功利主义与自由是不相容的。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主。
民主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民主仅仅是手段,所以人们的争论就集中在:民主制度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果有利于经济发展就是好的,不利于经济发展就是坏的,我们不能用它。
功利主义者经常引用印度的例子证明民主是不可取的,因为印度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
但从权利主义的观点看,民主不仅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因为民主是人们行使自己权利的一种方式,民主关乎权力的正当性问题。
功利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由。
按照功利主义理论,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增长,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
比如在200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时候,中国靠政府的力量很快就推出了很强的刺激政策。
但是在权利主义来看,如果政府干预侵害到个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不正当的,不能因为政府做事“效率”高就为政府的干预政策背书。
功利主义其实对社会道德形成了好多的破坏。
再以计划生育为例,前段时间华南某大学的一位留学回国教授,因为超生被开除了,是什么理由让校长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计划生育部门给校长打报告说,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如果不开除他,我们学校今年的先进单位就拿不到了。
一个社会,如果人们把奖状、奖牌、奖金,看得比别人的生命还重要,我想这样的社会很难有很好的道德秩序。
我们也会为了功利的目的,如增长、稳定等,限制人们说话的权利。
但说话的权利,法律上讲的言论自由,其实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利。
如果我们为了增长或稳定限制言论自由,必然导致媒体人缺乏职业道德,导致媒体腐败,导致学术腐败。
同样,为了增长和稳定,不遵守法治的基本原则,否定司法的独立性,法官就不会有职业道德,也必然导致司法腐败。
理由很简单,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不是自己的决策承担任何责任。
当你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发自你自己内心的自由意志,当你做了一个判决,不是根据法律和你的良知,要让你对此承担责任,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无法让一块石头承担责任一样。
由此,也就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堕落。
功利主义的严重道德后果,我们应该认识到。
当然,功利主义之所以能够流行,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这个历史原因大致来讲是这样的:根据Inglehard的现代化理论,从传统的社会农业一直到工业化社会,人们的生存价值是第一位的,为了集体的生存,个人的权利就会受到压抑,人们有时候也愿意接受这种压制。
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为了生存而自愿放弃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我在农村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有的人为了吃上饭,故意犯罪坐牢,出狱回家没有饭吃又继续犯罪坐牢。
但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个人的权利、自主性、自我表达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的。
社会在变化,传统的生存价值将逐步被自我表达的价值所替代,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仅仅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来评判我们的政策和所作所为,跟人类本身的进步就不相一致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转变。
中国改革,无论我们思考问题还是制定政策,都必须从功利主义导向转向权利优先。
人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这些基本价值应该优先于任何功利主义的考量,我们不可以以任何的理由,无论是为了GDP的增长还是为了维持稳定,去否定它们。
当然,涉及物质利益的选择,我们可以用功利主义的标准,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但涉及人的基本权利,个体的人格和尊严,我们不可以用功利主义来衡量。
我们政策的正当性不能仅仅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正如我们不能从是否赚钱来评价卖淫一样。
在争论公有好还是民营好的时候,我们过去的标准就是问哪种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我认为这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只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民营企业的价值,如果这样来理解的话,我们随时可能否定民营企业,甚至把民营企业收归国有,因为任何情况下,有些人总能找到理由说民营企业不利于经济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由创业、自由创新、自由交易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包括从事金融行业都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我们不可以以任何其他的理由剥夺它们。
功利主义的考量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说它不利于经济发展或者不利于社会稳定,从而否定它。
市场不仅仅是GDP增长的工具,市场也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的一种途径。
只要我们尊重了人的基本权利,给每个人平等的自由,市场经济自然就会到来。
反之,如果我们的体制和政策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再多的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