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能力训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话能力训练方法初探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指出:“什么是语文?‘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语文。
”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几乎是空白,而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虽知口头表达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为追求升学率,在语文实践中却偏重于单纯的传播知识,重“文”而轻“语”,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置之不顾,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善言辞。
而如今,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说会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何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改变这种严酷的现实呢?让学生即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也能“言乎其外”,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好“口”
所谓“口子”,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
学生的潜力很大,且都有当众展现自己才能的愿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这个闸门打开了,犹如打通了活水的泉眼,堵也堵不住。
古人云:“减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形”、“意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每个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课时一旦发怒,说话语气严厉,声音响亮,带有责备不满之意,那么学生则被吓得不敢说话了。
在课堂上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教师不耐
烦地把手一挥:“你坐下吧,我请别人说。
”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个女生一直不肯回答问题,老师耐心引导,达一分钟之久。
当这个女生终于说了一句话之后,老师诚恳而又热情地对大家说:“她虽然只讲了一句话,然而这表明她已经冲出了起跑线了……”。
后来在课上,这个被等待了一分钟才开口的学生主动举手要求发言。
可见,教师上课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课上,教师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
帮助学生消除胆怯的顾虑,热情鼓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好“口子”,早日“冲出了起跑线”。
二、用好“引”
让学生开口,还得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安排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低年级的有些课文后面还设有“说话”的作业。
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各年段的说话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要教好这些内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详细教案、有训练方法、有时间保证、有效果检测。
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十分重视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巧妙设计仿句式说话、看板书说话、看图画说话、用关联词语说话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
三、铺好“路”
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
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
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
如《美丽的武夷山》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著名的旅游景区。
2.当推销员
三年级当学完《特产》这一主题单元,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推销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力争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并购买。
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保障。
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如教学《比本领》一课,出示课件后,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4.当辩论言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
如《苦袖》一课,学生质疑:课文表现了小女孩诚实的美德,可她前后说的话却不一致,前文说柚子“有点儿苦”,后文却说“苦味很浓”。
老师让学生争辩:到底小女孩是否诚实。
四、放好“线”
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训练语言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放好“线子”,把握住机会,为我所用。
1.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
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
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节目之后播节目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此外,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
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热点话题表意见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
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意思说明白,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把好“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口头表达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
加之,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人际交往的疏密等差别,学生的口语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即有能言善辩者,更有少言寡语者。
教师在开展说话训练时还需做到胸有全局,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多层次地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
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反复不断的练习。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上好一节说话训练,而应把说话训练贯穿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从备课到课上,从作业到辅导。
不要让说话训练成为昙花一现,力戒一曝十寒,而应坚持不懈,让说话训练之花常胜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