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分析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平台,具有传播碎片化的诸多特征。

与此同时,这一新的工具也使得信息传播的特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微博这一社交信息平台,分析其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并指出其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微博;碎片化传播;影响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而由于这一工具的出现使得传统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话语权的进一步进一步下移,使普通民众可以即时的了解、分享、传播、评论任何消息,使得碎片化时间充分得到利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

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巨大的使用群体,可以说使得目前的信息传播进入了“微博时代”,而由于其基本的存在于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内,因此上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特征也更为明显。

下文将主要分析其传播碎片化的特征。

1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特征
1.1传播主体碎片化
由于微博注册的低门槛,使用人数的不断激增,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的精英阶层传播,转变为草根阶层传播。

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使用者通过微博将信息加以传播,这种主体上的多元,进而可以说是碎片化,使得微博的信息内容复杂多样。

而其中“分享”、“@”的传播方式,也就使得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再发出者更加难以被统一,不同地区、职业、文化教育背景的使用者,使得传播主体呈现了碎片化的特征。

1.2传播内容碎片化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内容体例来讲。

由于其140字的字数限制,信息较其他方式而言,不可能细致、完整的记录消息的整体内容,而是以短句、词语、图片,乃至是表情的方式进行描述,没有行文的形势要求,随意性较大。

二是从内容题材来看。

由于使用者多位普通公众,因此在题材话题方面也就呈现着碎片化;其次,由于话语权的进一步开放,微博所包含的话题空前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生活琐事、内心感受等等方面都被包含,用户除了浏览
信息外,还可以进行对于相关议题的提出、讨论,而不受限制,因此来说内容题材上呈现了碎片化。

1.3传播话语深层方面的碎片化
微博的诞生、发展,实质上是一种对于话语权的下移,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掌握者——精英阶层的消解。

由于话语垄断的逐渐瓦解,使得更多的微博用户,即普通民众有了对于消息的掌握、发布、评判的权利;区别于大众传播A→B、C、D···X 的一对多模糊对应关系,微博形成A→B /C /D/···/X 精准的推送/接收关系。

用户转变成传播通道中弱连接状态存在的节点,用户间则变为可能但不必须的到达关系,在微观层次享有更灵活选择机会。

总结而言,微博所具有的碎片化传播从深层意义上而言,使得传统媒体以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被逐渐削弱,话语垄断被消解。

但应当注意到的是,除了少数具有共识性的话题外,微博所传播的内容大多是个人意见的宣泄、无意义的言语抒发等等,这种碎片化的特征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社会传播的一定的消极影响。

2微博碎片化传播的问题
2.1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虚假、猎奇信息激增
尽管微博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的微博等一系列的社交网络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相对较低。

由于微博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许多未经筛选、来源不明的消息在平台内大量传播,而一些有虚假、猎奇乃至于不健康的消息,在快速的转发之中被广泛传播,对于用户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由于当今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去权威化”以及权威消息发布者的弱化,众多消息接收者转而相信网络社交媒体的消息来源,使得消息传播出现了同质化、媚俗化乃至于混乱化;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也与微博消息中出现的虚假消息有关,这种碎片化的传播也会对于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通体而言,由于微博的碎片化传播使得不良信息得到了偶然传播机会,对于社会传播体系、民众思想认知等多方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2.2人类行为过度依赖于微博传播
由于微博的碎片化传播建立于碎片化时间,这就使得人们将大量时间使用于微博等社交平台。

由于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节奏,微博成为了人们进行感情宣泄的窗口,便在主观上对于这种新的传播形式产生了过度依赖,使得“媒介依赖症”普遍化。

综合有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媒介依赖症”多表现为:1)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以上所提到的特性,在碎片化的传播模式之下,辅以手机网络的工具得以放
大化,因此可以看到人们在公交车或吃饭之时都会利用微博,乃至于工作学习之时,都会不自觉的进行使用。

这种过度的依赖使得人际传播与交流被大大削弱,人际交往的时间与频率不断降低,对于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2.3信息识别能力下降,认知水平退化。

微博信息的传播多以惊人的标题,刺激性的语言出现,以相互评论、分享实现信息的传播,其碎片化的传播对于解决信息垄断却是有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微博的信息传播多呈现为无序信息的灌输,大量的同质化的消息,使得有价值的少数信息被淹没;其次,“垄断式信息洪流”的不断出现,使得用户逐渐丧失了批判性的信息分辨观,进而转变成为单纯的接受者,最终可能演变为偏执于某一观点,而采取极端手段压制异见者的现象。

这使得原本为解决话语信息垄断而创造的微博转变为了愚化民众的工具,使得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退化。

3结论
在当今碎片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已不可逆转,在肯定、利用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应保持的批判的眼观正视其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更大程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13-7-17.
[2]赵文晶,刘军宏.碎片化:旨在分享与赋权的新型传播观.中国软科学,2013(3).
[3]文晓欢.浅析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碎片化——以“新浪微博”为例.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6).
[4]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今传媒,2011(10).
[5]蒋永锋.微博——碎片化时代的意义表达.新闻世界.2010 年下月刊.
[6]百度百科“微博”词条解释,http:///view/1567099.htm.
[7]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