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诊断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蛛网膜炎的内科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5T14:24:47.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吕春翔崔轶群

[导读] 脊髓蛛网膜炎又称脊髓蛛网膜粘连或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是蛛网膜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吕春翔崔轶群(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中图分类号】R7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219-01

脊髓蛛网膜炎又称脊髓蛛网膜粘连或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是蛛网膜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蛛网膜逐渐增厚,与脊髓、神经根、软膜、硬脊膜粘连,或形成囊肿阻塞髓腔,影响脊髓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脊髓蛛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椎管内肿瘤。受累部位以胸段为最多,颈段和腰骶段较少。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

1 病因病机

脊髓蛛网膜炎是继发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因有:

1.1 感染全身或椎管内炎症性疾病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由细菌、病毒或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热;局限性炎症如盆腔感染等,有报道结核性脑膜炎引起者最为多见。

1.2 损伤脊柱外伤或手术创伤引起。有时很轻的脊柱外伤和脊椎脊髓手术都会引起蛛网膜和软脊膜的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渗出以致粘连。腰椎穿刺误伤血管时使脑脊液内混入血液也可促使蛛网膜小梁纤维粘连和融合。

1.3 化学药物的刺激椎管内注入抗生素、各种造影剂、麻醉剂等都可或多或少地引起蛛网膜的炎性浸润,致蛛网膜炎。

1.4 脊柱或脊髓本身的病变如椎管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脊椎病等均可合并脊髓蛛网膜炎,主要是这些疾病可直接刺激蛛网。

1.5 原因不明尽管病因较多,但相当一部分病例仍找不到病因,一般称为特发性蛛网膜炎。

2 临床表现

由于病变范围广泛、程度不一,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多样性或反复性。

2.1 病史及病程发病前有感染及外伤史,可占45.6%。本病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由数月至数年不等,最长者20年。少数病例起病较急,病前多有感冒、发热或外伤史。症状常有缓解,病情可有波动,可在感染、受寒、外伤或劳累后加重。

2.2 脊髓后根激惹症状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84.2%,这是由于病变多发生于脊髓背侧的缘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有的如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往往范围较广而不局限在1~2个神经根,有的散在分布于相隔不同区域。咳嗽、喷嚏或脊柱活动可使症状加重。腰骶段及马尾病变可引起腰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类似坐骨神经痛,夜间症状加重,且常为双侧性。

2.3 运动障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颈段病变表现为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胸段病变表现为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腰骶部以下病变出现两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2.4 节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或症状不明显,表现为间断性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便秘等。

3 诊断

脊髓蛛网膜炎的病因较多,椎管内可查明原发病的一部分,不另做诊断。那些原发病难以肯定,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状又与蛛网膜炎病理改变相符合者,可诊断为脊髓蛛网膜炎。

根据感染或外伤等原因后出现根性痛和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病症多有波动,有较长的缓解期,呈多灶性体征,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脊椎管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现象,脊髓造影呈散在点片状或烛泪状和囊肿影等,可做出正确诊断。

4 内科治疗

确定诊断后,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虽然曾经采用过多种治疗方法,有时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对早期、轻症病例,经过治疗可以使症状消失或减轻。

4.1 糖皮质激素虽然认为椎管内注射皮质激素能治疗蛛网膜炎,但由于其本身也是引起蛛网膜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口服或静滴的方法。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2~4周后逐渐减量、停药。必要时重复使用。

4.2 抗生素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使症状加重时可考虑使用。若为结核引起者,可用异烟肼0.4g及利福平0.6g,1次/d,口服,或乙胺丁醇0.5g,2次/d,口服。40%乌洛托品液静脉注射5ml, 1次/d,10~20天为1个疗程。10%碘化钾溶液口服或10%碘化钾溶液静脉注射10ml,1次/d,8~10天为1个疗程。

4.3 维生素如维生素B1、B12及烟酸等。

4.4 玻璃酸酶玻璃酸酶鞘内注射,它的作用可能是能溶解组织的渗出物及粘连,因而可改善脑脊液的吸收和循环、有利于抗结核药物的渗透、解除对血管的牵拉使其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玻璃酸酶750~1500U,鞘内注射,每2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

4.5 放射疗法此法对新生物的纤维组织有效应,对陈旧的纤维组织作用较小。一般使小剂量放射线照射,不容许使用大到足以引起正常组织任何损害的剂量,并须注意照射面积的大小及其蓄积量。

4.6 蛛网膜下隙注气蛛网膜下隙注氧或注入灭菌空气,有人认为此法有一定疗效。注气10~20ml/次,最多50ml,每隔5~14天注气1次,8次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董圣惠. 尼莫地平预防与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3卷第07期.

[2]于竹芹,李红云,王亚男,裴海涛.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46卷第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