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解课程标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的分解

——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箭桥中学王守明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学的三种取向

一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二是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教学这个工作离不开个人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能把教科书抛之脑后。要想更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是三种取向的综合,应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材(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推力,这样课堂教学最大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1. 课程标准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关于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2)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东西;(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前提

首先应为“在充分解读课程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然后是思考“开发促进学习和证明学生实现学习预期目标的评价方案”。

其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聚焦的主要问题就是: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解课程标准,以界定学习目标。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否实现的首要关键问题就是学习目标的设置。

3.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四项关键技能

二、学习目标的内涵

1、内涵

(1)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2)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表现指标),它们是具体的可直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

(3)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

2、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1)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2)教学:我怎样带他们去?

(3)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三、学习目标的叙写

1.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

(1)行为主体···············谁学

(2)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什么

(3)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怎么学

(4)行为程度(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

2.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求

(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表现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行为条件主要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4)行为程度,即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3.目标的误解与误用

(1)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

我们来看一则案例: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内容主题:“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8页)

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

分解: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4)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5)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通过上述的案例,大家能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

这个案例的分解可以说是正确的废话。你说它错吗?它没有错。问题在于“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是一条内容标准,而且仅仅是一条认知领域的标准。而我们来看看案例中分解的学习目标(5)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已经分解到更上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了。而且学习目标的表述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到除第一条学习目标可以加上行为主语“学生”,而其余都不可以。像这样的的学习目标的描述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去培养什么,

激发学生干什么。这是传统的教案中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为条目的表达方式,那时关注的主要是老师而不是学生。那时教师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就完成了。但是教师教过了,学生就学会了吗?显然,并不一定是教师只要教过了,学生一定能学会。

4.学习目标中常用的行为动词 (1)成果性目标(需要成果)

A.知识①了解——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辨认、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认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②理解——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推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根据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③应用——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计划、检验、评价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B.技能①模仿——模拟、 模仿、重复、再现、例证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结合实例,模拟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应用)

②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尝试、实验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③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体验性目标(只要过程)

①经历(感受)——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调查、接触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适的旅游路线。)

②反应(认同)——认同、遵守、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关注、拒绝、摈弃、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真心、拥护、帮助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③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热爱、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3)创造性目标(还要“留白”)

①复制——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② 创作——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怎样分解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有怎样的关系

有何策略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