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应用解剖与影像学诊断表现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
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等,同时 配合康复训练。
脑出血性疾病
01
病理生理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 流出血管外,形成脑 出血。
02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Fra bibliotek03诊断
药物治疗(如降脂、降压、抗凝 等)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等)。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引起脑部血流减少。
通过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 声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栓塞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 血管闭塞;脑栓塞则是其他部位形成的栓 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血管堵塞。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 次脑血管相关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病变。
康复指导
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 者,应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和 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脑血管解剖基础知识
包括脑血管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
常见脑血管疾病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同时,脑脊液还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03
脑脊液的吸收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被吸收进入静脉系统,完成脑脊液循环。当蛛网
膜颗粒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导致脑脊液过多积聚于蛛网膜下隙,形
成脑积水。
04
脑血管常见病变及临床表现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

••
••
••
••
FMR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溶 栓治疗的价值
••
常规MRI、CT对于脑梗死6h后的诊断 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对于最有治疗机会的 梗死后6h内,这些方法的使用表现出其局 限。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 诊断和治疗中有其特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FMRI
•• 明确病变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是新发性还是 陈旧性,是持续性还是短暂性,只有对于新发 的持续性缺血性中风才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明确病灶是否有缺血半暗带,有缺血半暗带才 有溶栓的价值 明确发生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 DWI/PWI明显优于传统的MRI和常规CT
P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原理
•• PWI是利用快速增强扫描技术,根据造影剂信号 强度改变的大小描述脑组织灌注情况 通常用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平均 通过时间(MTT)参数来表达 rCBV是最直观的指标 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早期,PWI显示病灶中心血流 灌注严重减少,而周围血流灌注逐渐增加。
10
1
2
3
小时
脑血流与缺血损伤的关系
••
45 无症状性 血流减少 25 10 低灌注 缺血症状 缺血半暗带 缺血核心
脑缺血影像检查
• • 脑缺血的三个阶段
血流下降

细胞功能异常
组织结构破环
影像检查与缺血阶段
脑血流 —— 大血管:MRA,CTA,DSA 微循环:脑灌注MR,PET,ECT 细胞功能——脑弥散MR: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异常 MRS:细胞代谢异常 组织结构——Flair, T2
急性脑缺血的影像检查
••
急诊临床评估 平扫CT
CTA 脑卒中MRI •DWI •FLAIR •梯度回波T2* •2D PC MRA •灌注成像 •T1增强扫描

脑血管病考试重点总结

脑血管病考试重点总结

脑血管病考试重点总结主要内容脑血管病概论血管性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概论一、脑血管的解剖和危险因素1.脑血管解剖(后面详述)2.危险因素分可干预性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二、脑血管病的概念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三、临床症状1.常见的缺血卒中和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动脉源性血栓栓塞以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

2.脑出血和血压升高、肿瘤、动脉瘤破裂有关。

四、诊断要点、辅助检查1.诊断首先应及时确定是否为脑卒中,如突然发生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应考虑脑卒中可能性。

2.其次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头颅CT或MRA,区别是出血还是缺血性。

3.最后确定发病的可能原因,以前有长期高血压史或合并糖尿病的历史,提示存在动脉硬化,脑栓塞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心房颤动。

血管性痴呆一、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1.未达到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抽象思维、判断力损害,伴个性改变,但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

2.血管性痴呆执行功能受损显著,常有近记忆力和计算力的减低,可伴精神症状。

又分几个类型:(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常伴明显的假性延髓性麻痹、步态不稳、尿失禁和锥体束受累体征等,影像学主要特征是脑白质弥漫性疏松性病变,皮质不受累。

(2)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反复多次突然发病的脑卒中导致阶梯式加重、波动病程的认知功能障碍。

(3)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包括角回、内囊、基底核、海马、丘脑、扣带、穹隆等单个或数个小面积梗死所致的痴呆。

(4)分水岭梗死性痴呆: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交界区长期低灌注引起脑梗死导致的痴呆,常表现为经皮质性失语、记忆减退、失用症等。

(5)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遗传性血管病,晚期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ppt课件
• 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未来需要进 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脑血 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通过临床实践的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成 果,推动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脑静脉的回流路径
脑静脉的血液通过脑深静 脉和脑浅静脉回流到颅内 静脉窦,最终通过颈内静 脉和椎静脉回流到心脏。
脑静脉的功能
脑静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 血液,并帮助维持颅内压 的稳定。
脑毛细血管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脑毛细血管是脑血管的最末端, 由一层内皮细胞和一层基底膜组
成,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
脑毛细血管的功能
02 脑动脉的分支
脑动脉的主干在颅内分为许多分支,包括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这些分支进 一步分支为更小的动脉,形成密集的动脉网。
03 脑动脉的功能
脑动脉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带走代谢废物。
脑静脉系统
01
02
03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静脉、 脑浅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组 成,它们负责将血液从大 脑输送回心脏。
• 探讨脑静脉系统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静脉系 统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 制,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开发新的脑静脉系统成像技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成像技术,提高脑静脉系统的分辨率 和清晰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脑静脉系与脑水肿的关系
脑水肿的形成
脑静脉回流受阻时,脑组织液产生增多而不能及 时排出,导致脑水肿。

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脑部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准确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而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在脑部疾病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阐述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脑部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在谈论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部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

目前,常见的脑部疾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但是,仅凭临床表现和体检往往难以明确诊断,而实验室检查所能提供的信息也比较有限。

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脑部疾病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1. 脑CT扫描脑CT扫描,即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利用X射线技术获取脑部横断面的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的解剖结构,包括脑组织、血管和肿瘤等。

脑CT扫描在脑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操作简便、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等。

但是,脑CT扫描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观察。

2. 脑MRI检查脑MRI检查,即脑部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获取脑部的显像,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清晰的图像。

脑MRI检查在脑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分辨率高、对软组织更为敏感、不使用X射线等。

然而,脑MRI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成本较高、操作相对复杂、扫描时间较长。

3.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对脑血管进行显影来了解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它主要通过X线摄影术或者MRI技术对脑血管进行动态观察,对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栓等进行检测和诊断。

脑血管造影在脑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的优势,但是操作和风险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三、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影像学在脑部疾病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1) 非侵入性检查:影像学检查不需要切开患者的头颅,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2) 清晰直观: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清晰的脑部图像,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3) 帮助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疾病病变,以便进行及时治疗。

头部影像解剖精品PPT课件

头部影像解剖精品PPT课件

(二)脑动脉无搏动的原因
1.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一段极度弯曲的行程; 2.颈内动脉的岩段,其壁与骨膜紧密相连,降低了动
脉入颅后的搏动; 3.密闭的颅腔造成的特殊条件; 4.动脉在软膜下的广泛吻合分散和减弱了搏动; 5.脑血管管壁薄,外膜、中膜均较薄,平滑肌少,缺
乏外弹力膜。
二、脑的动脉
(一)颈内动脉
4.后交通动脉
(二)椎动脉 (三)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MRA,3D TOF模式图
大脑中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大脑后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三、脑的静脉
(一)脑的浅静脉 (二)脑的深静脉 (三)基底静脉环
第五节 蝶鞍区的应用解剖
一、蝶鞍
二、鞍膈
三、鞍底 四、蝶窦 五、垂体
六、海绵窦
(1)
(2)
(3)
(4)
第二节 脑的应用解剖
脑分为端脑、 间脑、中脑、脑桥、 延髓和小脑等六部 分,通常将中脑、 脑桥和延髓合称为 脑干。
一、端脑
1.外形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盖部 三角部
眶部
中央后沟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颞上沟 颞下沟
扣带沟缘支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海马旁回
第六脑室又称Verga室或穹窿室,亦为脑发育上的变异, 位于第五脑 室后方的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呈水平裂隙 状,借穹窿柱
与第五脑室相分隔。此
脑室可扩大致使脑脊液
循环阻塞,从而引起颅
内压增高。第五、六脑
室并非真正的脑室,常
共同存在,且相互交通。
第三节 脑膜和脑池的应用解剖
一、脑膜及硬脑膜窦
二、蛛网膜下隙及脑池
一、眶区
二、鼻腔和鼻旁窦 三、口腔 四、面侧区 五、面部的间隙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无删减范文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无删减范文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引言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常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和脑血管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和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脑血管是指供应和排除脑的血管系统,包括供血动脉和排血静脉。

供血动脉主要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合流处,形成了基底动脉环,它是脑供血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底动脉环发出多个脑底动脉,进一步分布到大脑的各个脑区。

在脑底动脉的分支中,有饼突动脉、中大脑动脉等。

脑血管的排血静脉主要有大脑静脉、大脑桥静脉和大脑深静脉等。

它们将脑组织代谢产物和废物以及缺氧血液排出脑外。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基于X射线的吸收特性和血管的对比度。

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通常使用造影剂(也称为对比剂)来增加血管的对比度。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可以在X射线中产生明显反差的物质,常用的造影剂有碘化物、钡剂等。

脑血管造影通常分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两种方式。

在DSA中,先通过一根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到靠近感兴趣区域的动脉中,然后进行X射线成像。

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血管的形态能够被实时观察到。

通过将连续的X射线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和重建,可以得到血管的高对比度图像以及血管的三维结构。

CTA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对X射线图像进行重建的技术。

在CTA中,患者先接受一次或多次X射线拍摄,然后通过计算机对拍摄的多个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CTA相对于DSA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低的麻醉风险。

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脑血管造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首先,脑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和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脉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颅脑影像学检查和应用

颅脑影像学检查和应用

颅脑影像学检查和应用一、头颅平片常规投照位置为正位、侧位。

在颅骨病变、颅骨外伤、颅内压增高、颅内钙化、先天性畸形等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特殊解剖部位则需特殊投照位置。

如:汤氏位、颏顶位、眼眶位、视神经孔位等。

目前,随着 CT、MRI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平片。

二、脑血管造影随着X线设备、对比剂、电脑技术和介入治疗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已经可以进行经导管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不仅用于诊断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烟雾病等血管疾患的诊断,还可用于观察病灶血供,肿瘤染色,更重要的是近来已经作为经导管施行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规脑血管造影时采用 Se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放置动脉鞘,造影导管经鞘插至主动脉弓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超选择插至双侧颈内动脉后,以4~5ml/s的速度高压注入 300 mgl/dl碘海醇(欧乃派克),总量8~10ml.先后正侧位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与走行,实质期染色以及静脉回流。

然后将导管插入一侧椎动脉,以3~4ml/s速度高压注入对比剂,总量6~8ml,取侧位及枕骨位像,以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脑后动脉和小脑动脉,如有需要,再以同样的方法行对侧椎动脉造影。

必要时行3D动态造影,详细观察靶动脉不同角度的走向及形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应用,与常规造影相比,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比较安全,同时也为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治疗途径。

三、CT 检查(一)常规 CT检查1.CT检查前准备给予镇静药。

5岁以下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儿给予10%水合氯醛以0.5ml/kg口服,待患儿入睡后即可开始检查。

2.平扫通常选用横断面扫描,根据病变选择基线,常规用听眶上线(SML)或听眦线。

常规层厚8~10mm,层距8~10mm。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培训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培训课件

12
MRI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3
缺血组织在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表面扩散系数下降, 从而在DWI上表现出高信号。
T1WI图像对不同软组织结构有良好的对比度,适于观察软组 织的解剖结构;
T2WI对显示病变的信号变化比较敏感,利于观察病理变化。 二者结合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7
3/10/2021
DWI非常清楚的显示了梗死的部位
所以DWI序列又被称为中风序列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8
后循环梗死
男性,53岁,头晕8小时入 院。
入院的头颅CT和MRI的对 比图。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9
DWI
ADC
3/10/2021
影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 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脑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 脑灌注成像技术 其他MRI成像技术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
( 一)脑成像技术
CT和MRI均可通过密度或信号强度对脑实质以及解剖结构的 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病应用时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1)判断是否有脑出血; (2)发现脑缺血; (3) 排除临床卒中样发作的其他颅内疾病 一、CT、增强 二、常规MRI、DWI、FLAIR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20
二、MRI在TIA诊断中的应用
DWI对梗死灶高度敏感度,TIA患者的诊断需行MRI-DWI扫 描,以排除脑梗死。临床中50%TIA患者在DWI图像上可见 高信号改变,这一结果与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有关 。DWI作 为 TIA急诊首要推荐检查,以排除脑梗死。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
预测与预后评估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影像数据,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成像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如超 高分辨率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 等,为脑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 信息。
新型影像设备
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影像设备是未 来的重要方向,例如开发无创或微创 的影像设备,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不 适感。
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学
个性化诊疗方案
MRI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可以清 晰地显示脑部缺血性病灶,并能
够区分新旧梗死病灶。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 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通过
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血管的 狭窄、闭塞等病变,为脑梗死的
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
CT扫描
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在发病后数小时内,CT扫描可以 发现脑实质内的高密度影,提示 出血病灶。
核医学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脑部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核医学检查操作复杂,价格较高,且有一定的放射性 。
04
常见脑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脑梗死的影像诊断
CT扫描
CT扫描是脑梗死影像诊断的首选 方法。在发病后24小时内,CT 扫描可能无法发现明显异常,但 随着病情发展,脑部低密度影会
逐渐显现。
MRI
VS
重要性
脑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至 关重要的地位。由于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复 杂性,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可能相 似,但病因和病理过程却大相径庭。通过 影像诊断,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疾病的类型 、部位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 估提供有力支持。

临床分析中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与疾病诊断

临床分析中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与疾病诊断

临床分析中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与疾病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大脑血管系统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变得更加准确和及时。

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种类和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种类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以下几种。

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心脏功能检查方法,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对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技术,通过对心脏的实时成像,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收缩功能等信息,对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及评估疗效非常有价值。

3.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身体内部进行断层扫描的方法。

在心脑血管影像学中,CT扫描可以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包括心脏核素显像和脑血流灌注显像。

心脏核素显像可以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脑血流灌注显像则可以检测脑血管供血情况,对脑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五、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为例,介绍其相关检查方法及其应用。

1.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CT扫描等。

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肌收缩功能,CT扫描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脑出血及脑梗塞CT、MRI影像判读

脑出血及脑梗塞CT、MRI影像判读

21
2020/7/4
MR的扩散加权成像
男,64岁。一侧肢体无力。 发病8.5小时
22
2020/7/4
女,67岁。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小时。
23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亚急性期:1d~2w,水肿进一步加重,占位效 应明显,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w, 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增强扫描可见脑 回样强化,是梗塞处于亚急性期的特征表现。 亚急性期病变在DWI上仍为高信号。
❖Hemorrhagic Stroke: less common, far more likely to be fatal. They occur when a weakened blood vessel in the brain bursts, result in bleeding inside the brain that can be difficult to stop.
男性, 51岁。
20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超急性期(6h内):神经细胞处于细胞毒性水 肿阶段。T1WI偶可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 消失等征象,T2WI改变不明显。DWI可明确 显示细胞毒性水肿的存在,在DWI上表现为 明显的高信号。
❖ 急性期(6-24h):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和血 脑屏障的破坏。由于病变区水分的增加,造 成T1和T2时间的延长,这是MRI较CT早显示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基础。此期DWI表现为显 著高信号。
度,轮廓清楚,周围可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
2. 约3~7天后,血肿从周边开始吸收,CT表现 为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增宽,高密度血 肿缩小,密度减低。
3. 2月后近于脑脊液密度。

《脑血管应用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应用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应用解剖》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 脑动脉系统解剖 • 脑静脉系统解剖 • 脑血管疾病解剖 • 脑血管疾病治疗解剖基础 •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目录
01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脑血管解剖学定义
脑血管解剖学是研究脑部血管系统的科学,包括脑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脑动脉系统的变异
先天性变异
部分人在出生时脑动脉系统存在 先天性变异,如动脉瘤、动静脉 畸形等。
获得性变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影响, 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狭窄、 闭塞等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
03
脑静脉系统解剖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深静脉
硬脑膜静脉 窦
脑膜中静脉 颅骨静脉窦
血管性痴呆
由于长期慢性缺血或出血导致脑组 织萎缩和神经元死亡,进而引起认 知功能障碍和痴呆。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脑血管痉挛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收缩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颅内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或异常扩张形 成动脉瘤,易破裂出血。
烟雾病
压力。
其他治疗基础
01
02
03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状 ,如偏瘫、失语等,进行 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 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 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复发 。
06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颅骨静脉窦的变异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书籍简介 (2)2. 脑血管造影术的重要性 (3)二、脑血管解剖与造影技术 (5)1. 脑血管解剖概述 (6)a. 大脑动脉系统 (7)b. 静脉系统 (8)2. 脑血管造影技术介绍 (9)a. 穿刺技术 (11)b. 对比剂的应用 (13)c. 影像学设备与技术 (14)三、正常脑血管的造影表现 (16)1. 大脑动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6)2. 静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7)四、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18)1. 动脉瘤的造影表现 (19)2. 脑血管畸形的造影表现 (20)3. 脑梗死的造影表现 (22)4. 脑出血的造影表现 (23)5. 其他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24)五、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25)1. 诊断脑血管疾病 (26)2. 指导治疗策略 (28)六、并发症与风险防范 (30)1. 造影剂过敏反应 (31)2. 血管损伤与出血 (32)3.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3)七、总结与展望 (34)1. 本书内容回顾 (36)2. 脑血管造影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7)一、内容简述《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本关于脑血管造影术的专业书籍,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关于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详细信息。

本书首先介绍了脑血管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颅内动脉、静脉等重要血管的分布和功能。

书中详细阐述了脑血管造影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操作技术。

作者还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剖析,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等,并介绍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书还讨论了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书籍简介在我手中翻阅的这本书籍《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部关于脑血管造影的专业著作。

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

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

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和相关影像学表现。

二、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流程1.临床背景与症状分析a.患者年龄、性别与病史b.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及体征c.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排除2.影像学检查选择a.CT扫描b.磁共振成像(MRI)c.CT血管成像(CTA)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e.血管超声检查3.CT扫描表现a.平扫b.各种特殊CT技术的应用c.弥散加权成像(DWI)d.CT灌注成像(CTP)e.CT血管造影(CTA)4.MRI表现a.T1加权成像b.T2加权成像c.T2加权FLR序列d.磁敏感性加权成像(SWI)e.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f.磁共振灌注成像(MRP)g.磁共振血管成像(MRA)h.弥散加权成像(DWI)5.血管成像的应用a.CT血管成像b.磁共振血管成像c.血管超声检查6.影像学诊断标准a.病灶定位与分布b.形态特征与大小c.强化情况与灌注情况d.血管病变诊断三、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1.CT扫描片或MRI图像示例3.相关参考文献及资料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梗塞: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2.影像学诊断:利用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通过多层次的影像采集对人体进行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分析。

4.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

5.CTA:CT血管成像,通过CT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

6.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共振成像对血管进行成像。

7.DWI:弥散加权成像,通过测量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对组织进行成像。

8.CTP:CT灌注成像,对脑组织的灌注情况进行成像。

9.FLR序列: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可增强液体与非液体组织的对比度。

10.SWI:磁敏感性加权成像,通过磁敏感性效应对显著的磁化差异进行成像。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研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成为人们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脑血管病的及早诊断能有效地指导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提供直观、准确、无创伤性的图像数据来支持医生进行脑血管病的准确诊断。

一、背景介绍脑血管病是一类以大脑动脉系统及其分支供应区缺血性或出血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它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类型。

在现代医学中,明确了各种不同类型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影像学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典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为最常用的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技术。

MRI可以提供大脑和血管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而CT则侧重于检测脑组织及其供应区缺血或出血的情况。

1. 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重成像平面能力,可以提供关于脑动脉、静脉、颅内颅外大脑皮质以及深部结构等详细解剖信息。

通过进行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卒中造成的异常信号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病因因素。

2. CT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CT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进行快速筛查,具有高时空分辨率。

逆行动脉造影(DSA)是一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难以解释或矛盾结果时可作为确诊手段。

三、新兴影像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

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DTI是一种基于MRI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传播及限制的情况,为医生提供了关于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和损伤程度的信息。

这对于脑梗死、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似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CTP是一种通过计算头部各个区域局部灌注参数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评估不同时间点数字化扫描图像集合来测量脑血流速率、容积和时间参数,从而提供有关缺血区域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的信息。

解剖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解读

解剖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解读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气道狭窄、肺 弹性降低,影响呼吸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 坏死。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严重缺血坏死。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要。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胃黏膜炎症,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
胃黏膜深层破损形成的溃疡,可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解剖学也是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医生的临 床思维和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3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解剖学特点
呼吸系统疾病
1 2
肺炎
肺部炎症,表现为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影响 气体交换。
肺癌
肺部恶性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咳嗽、咯 血等症状。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用于肿瘤的早期发 现和预后评估。
06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肺部感染诊断过程剖析
症状分析
肺部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 需要对这些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以便进行初步诊断。
体征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胸部形态等体征,检查是否 有异常表现。
案例三:肝硬化诊断过程剖析
症状分析
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 、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 症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 史,了解症状的演变过程。
体征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巩 膜黄染情况,检查肝脾大小 、质地等体征,以判断肝硬 化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发生于弓上血管的动脉夹层为顺行夹层,处理:应立即暂停介入操 作,数分钟后行造影检查。如果未引起明显的管腔狭窄,血管壁没 有明显的造影剂滞留,可不需特殊处理如果管腔血流受到明显影响 ,可以考虑给予支架置入。
手术并发症
(六)皮质盲
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也可 伴有遗忘、肢体偏瘫、头痛等其他症状,多见于椎动脉 造影后,其他脑血管或冠状动脉造影后也可出现。
术前准备
➢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 作过程及并发症(技巧性:强调目的性;并发 症要说全,但不要过多强调;明确告知患者该 操作是我科常规操作,我科每年手术量数百、 并发症机率低。)
➢ 与患方签手术同意书 ➢ 术前一天备皮 ➢ 手术当天更换手术衣 ➢ 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 术前将检查资料(CT、MRI等)带到导管室
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可能是一 种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类似的疾病类型。
处理:脑血管造影后的皮质盲无特效处理,需完善头颅 影像学检查排除后循环脑栓塞,可适当补液,促进造影 剂排泄,同时给予血管解痉药物。皮质盲通常预后良好,
数小时或数天内可完全恢复。
手术并发症
(七)腹膜后血肿
表现: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随出血程度、血肿范围 有较大差异。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有腹胀和腰背痛、合并 出血性休克。血肿巨大或伴有渗入腹膜腔者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症状为进展性,常常观察不及时,极其凶 险。 发病机制:股动脉穿刺时穿刺位置过高(血管壁穿刺点位于腹股沟 韧带上方),造成后腹膜损伤,同时术后穿刺点压迫效率低,导致 动脉出血进入后腹膜。 预防:精准判断穿刺点、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术后心电监护、严 密观察。 处理:对症抗休克、及时外科手术

2023修正版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2023修正版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简介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向患者身体内注入特殊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CT 扫描、MRI等影像设备来获取详细的血管图像。

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动脉瘤等疾病的存在和程度。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

2. 脑血管解剖2.1 大脑动脉供应区域- 大脑动脉是指供应大脑的主要动脉。

常见的包括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前方,主要供应大脑的额叶。

大脑中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侧面,供应大脑的顶叶、侧面额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后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后方,主要供应大脑的枕叶和后部颞叶。

2.2 脑血管的分支及分布- 大脑前动脉分为左右两支,每支均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大脑的不同区域,如额叶、中央回、外囊等。

- 大脑中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并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供应大脑的顶叶、外囊、侧颞叶等区域。

- 大脑后动脉通常分为左右两条,分别供应大脑的枕叶、颞极区、枕颞叶等。

- 颈内动脉还有其他分支,如眶上动脉、前交通动脉等。

2.3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结构-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是进入脑部的两大动脉。

颈内动脉起源于颈动脉,在颈椎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进入颅腔,然后向上分为三段:颈内段、海绵窦段和颅内段。

椎动脉起源于颈椎动脉的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通过椎管的侧孔进入颅腔。

-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相继进入颅腔后,在基底动脉环处相互交汇形成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还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

3.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以诊断脑血管病变。

该技术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使用连续的X射线图像来观察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下动脉
垂体脑膜干
视 神 经
C4
C3
垂体
动眼神经 颈内动脉 小脑幕动脉 脑膜背动脉 前膝段 海绵窦段 岩骨段
中间型53% S弯曲型30% 直线型17%
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
(二)主要分支
眼动脉
C3段
垂体上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C1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
后床突
视神经 垂体
大脑后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二、椎-基底动脉
(一)椎动脉
小脑 扁桃体 副神经
延髓
寰椎后弓
C2神经根
椎动脉寰椎部
枕髁 关节面椎动脉来自小脑上动脉 短旋动脉小脑下前动脉
延髓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脑桥
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
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腹侧面)
2.椎动脉的分段
P4
P4
P3
P2
P2 P3
P1 P1
P1 P2
椎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示意图
大脑后动脉 滑车神经
丘脑
壳 苍白球
脉络丛 后A 丘纹A 杏仁体
大脑中A外侧豆纹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下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叶后A)
中央沟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额底外侧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眶额动脉)
颞中间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颞叶中A) (颞叶前A)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
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皮质支:额中回以下,中央前、 后回的下1/4,顶上、下小叶,颞 上、中回,颞下回上缘,颞极内、外 侧面,枕外侧沟以前枕叶皮质。
椎基底A直接 吻合(1.3%)
4.椎动脉的主要变异
(二)基底动脉
1.走行: 脑桥延髓沟 基底沟 脑桥上缘 2.口径(mm):上1/3 4.4;中1/3 4.5;下1/3 5.4
小脑下前动脉
3.分支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2.大脑中动脉
中央后沟A 顶后A
中央沟A 中央前沟A
角回A 颞后A
大脑中A 额底外侧A
颞中间A 颞前A
(1)大脑中动脉的走行与分段
双干形60%,单干形40%
A5
A4
M4+M5
A3
M3 M2
A2 M1
C1
A1 C2
C3 C4
C5
(2) 大脑中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M1 眶后段; M2 岛叶段; M3 外侧沟段; M4 分叉段;M5 终末段
A4
M4+M5
M3
A3
M2
M1 A1 A2
C1 C3 C2
C4 C5
A5
A4
M4+M5
A3
M3
M2
A2 M1
C1
A1 C2
C3 C4
C5
(2)大脑前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A1 水平段;A2 上行段 ;A3 膝段;A4 胼周段;A5 终段
(3)大脑前动脉的变异型
单干型(奇大脑前动脉) 双侧半球型大脑前动脉 正中大脑前动脉
脑动脉无搏动的原因
1.行程弯曲 2.动脉中外膜较薄,平滑肌少,缺
乏弹性 3.在软膜下广泛吻合,分散和减弱
了搏动
一、颈内动脉
口径(mm):
左侧 3.7 右侧 3.6
左右比较(%):
左>右 23.2 左=右 60.0 左<右 15.8
(一)走行与分段
A5
A4
M4+M5
A5
M3
A3
M2
M1 A1 A2
P4 P3
V5 V4
V3 V2 V1
V5
V4 V3 V2 V1
椎-基底动脉造影
V1 横突孔段; 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延髓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3.椎动脉的分支
椎 动 脉 窗
舌下N穿过 椎A窗
右椎A发不 全(1.7%)
基底A窗
左椎A移行为小 脑下后A
2.中央支:尾状核头,壳核中部, 苍白球外侧份,内囊前肢后上份、 内囊膝背外侧和内囊后肢背侧份, 外囊、屏状核。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1)对侧上肢、面肌和舌肌瘫痪: (2)对侧上肢、头面部感觉障碍; (3)伤及优势半球:失语症、失 写症、失用症 、失读症、失听症。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侧脑室脉络膜丛
脑血管应用解剖和影像学诊断表现
脑的动脉
两种来源: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大脑动脉环 两种分支:
皮质支 中央支
脑动脉的特点
1.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吻合成大脑动脉环 2.管壁薄,类似于同等大小的静脉 3.走行弯曲 4.多与静脉不伴行 5. 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 6. 大脑半球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二 者互不吻合 7.大脑皮质的动脉在软膜内吻合丰富, 形成 “血液平衡池” 8. 变异较多
眼动脉
视神经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垂体柄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1.大脑前动脉
额后内侧A 胼周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额中间内侧A
胼胝体缘A
额前内侧A 额底内侧A (眶、额极A)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1)大脑前动脉的走行
A在视交叉前方56%
A在视交叉上方44%
大脑前动脉与视交叉的关系
A5
大脑后A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在大脑背外侧面的分布
大脑前动脉的分布范围
皮质支:额叶直回、眶回,顶枕 沟以前皮质和胼胝体,外侧面:额上、 中回上缘,中央前后回的上1/4,顶上、 下小叶上缘
中央支:尾状核头,下丘脑视前 区、视上区等。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1)对侧肢体偏瘫:小腿和足部 (2)双下肢感觉障碍 (3)额叶精神症状 (4)中枢性排尿障碍 (5)左侧失用症
C1 C3 C2
C4 C5
A4
M4+M5
A3
M3
M2
A2 M1
C1
A1 C2
C3 C4
C5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C5 颈动脉管段;C4 海绵窦段;C3 前膝段;C2 交叉池段;C1 后膝段
侧位观
正位观
大脑前A 眼A
C3
C1 C2
C4
后交通A
C5
C3 C5
颈内动脉虹吸部分段示意图
(C2 ~ C4段,为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4)大脑前动脉的分支
内侧豆纹动脉 胼胝体旁支
尾状核头、壳、内囊 前下部和下丘脑
胼胝体和透明隔
皮质支
额底内侧动脉 额前内侧动脉 额中间内侧动脉 额后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大脑 皮质
额后内侧A 胼周A 中央旁A 楔前A
额中间内侧A 胼胝体缘A 额前内侧A 额底内侧A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A
(3)大脑中动脉的分支
外侧豆纹动脉 壳、苍白球外侧段、内囊、 尾状核头和体
皮质支
额底外侧动脉 (眶额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极动脉 颞后动脉 颞中间动脉 颞前动脉
大脑皮质
尾状核
内侧豆纹A 外侧豆纹A
大脑前A 颈内A
脉络丛 前A
后交通A
大脑后A 大脑中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