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调研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整体阅读必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诗
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 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
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形成于唐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以便歌 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 词 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 古 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代 等。 诗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 歌 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 曲 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 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出于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 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 无穷。
进入导航
第9页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 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 名词活用 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 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 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进入导航
第12页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 石《泊船瓜洲》)“绿”意为“使……绿”。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 寺后禅院》)“悦”意为“使……高兴”,“空” 意为“使……坦荡空灵”。
进入导航
第13页
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 晴》)“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 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②“谁人得以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 《登九峰楼寄张祜》)“轻”,意为“把……看 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 官厚禄看得很轻。
进入导航
第4页
►(一)古代诗歌分类
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
古 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
古 代 诗

体 诗
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规定。按每句字数分有四 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 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

近 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 对话 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 省略 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
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进入导航
第17页
意象 组合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 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 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 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 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 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进入导航
第25页
7.看技巧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不可少的 环节。借助对技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的美妙, 从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进入导航
第26页
进入导航
第27页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
答: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气势宏大的景象。作 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 于突出诗的主旨。
进入导航
第11页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 飞》)“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 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不久 形容词活 就被休回娘家。 用作名词 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 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
进入导航
第18页
►(四)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法, 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 果。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 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 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 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 优美。
进入导航
第22页
1.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我们透过标题,或 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或能了解写作技巧。 2.看作者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 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 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无 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 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进入导航
第19页
►(五)常见典故 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 词语。它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古典诗歌中 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导航
第20页
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 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雄心 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 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王安 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 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
进入导航
第6页
►(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进入导航
第7页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 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 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进入导航
第8页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 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了解诗歌语言 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进入导航
第14页
名 ①“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府” 词 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作 ②“ 樯 橹 灰 飞 烟 灭 。 ”( 苏 轼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状 古》)“灰”“烟”:像灰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烟 语 一样飞散消失了。
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 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进入导航
第1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进入导航
第2页
诗歌整体阅读必备
进入导航
第3页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 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 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不高,甚至很 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 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进入导航
第23页
3.看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 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 塞(征战)诗等。 4.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古代的文人墨客,往 往赋予客观事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 “柳”代表惜别,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 等于抓住了作者的情感。
进入导航
第21页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 果,但也会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正确地理解诗歌, 必须了解诗歌中常用典故的含义。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互文、典故等是 古诗词中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 多多留心,就能熟练掌握这些“诗家语”的特点,并通过诗 歌语言这一载体,披文入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 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宾语 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 前置 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
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实为宾语。
进入导航
第16页
►(三)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 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 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进入导航
第28页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 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 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失落。
进入导航
第29页
进入导航
第15页
►(二)语序倒装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主谓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
倒装 “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 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
进入导航
第24页
5.看抒情字眼 有不少古诗词都选用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从而流露 出作者的情感。阅读鉴赏时,只要找到这些词语,就可以把 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了。 6.看注释 鉴赏古诗词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和 回答问题而又可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给出注 释,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
进入导航
第10页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 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 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 名词活用 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作形容词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 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 太阳失去了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