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七课 青蒿素+物理学家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七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语言基础知识积累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青蒿.素疟.疾精髓.肆虐.羟.基撒手人寰.

衍.生物拯.救砒霜.相悖.馈.赠秘.鲁

沧海一粟:

畏葸.不前: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南山风格

钟南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早年从英国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走出了“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南山风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感谢你!”

2003年春天,中国突发SARS疫情,这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首先令医护人员陷入被传染的险情,有战友在钟南山身边倒下,但他自始至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并且勇敢、诚实、科学地观察、研究这一突发的不明疫情。2003年2月18日,当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SARS的病原体是衣原体”时,钟南山明确提出质疑,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是致命的原因”。

有朋友悄悄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丝毫的不妥,都会影响院士声誉的。”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媒体对衣原体之说提出疑问。他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在钟南山等专家的坚持下,广东省SARS临床治疗方案并没有按衣原体的思路走,这令广东省SARS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在紧张

地抢救病人的同时,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就是世人皆知的“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5月21日,钟南山在全美胸肺学会(A TS)200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向各国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中国防治SARS的经验。他的发言,有力消除了长期以来外界对中国政府在防治SARS 上的一些怀疑,引起各国专家和国外传媒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钟南山说:“你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始终战斗在最前列,作出重要贡献,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你,感谢你!”

医者父母心

在抗击非典中的突出贡献令钟南山名满天下,其实,早在更多的人认识这位敬业、高尚的医生之前,钟南山的名字早就一一印在了他救治过的患者的心上。

他的病人们谈论着这样一件件事:每到冬天,他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他对病人永远带着亲切的笑容;每次看专家门诊,为了满足更多病人请他看病的愿望,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省内外不少医院常请他去会诊急救,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高官百姓,他从不推诿;他去查病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和蔼地拉着病人的手问候,上前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一说起钟南山院士就会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我早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了好长时间,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得到证实后,又亲自安排了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深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4/5,什么时候填满了,阿琼就没命了。

有一位潮州农村的病人住进了病房。他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听闻此事,马上去看望了这位重病人,并亲自主持了7次会诊,制订手术方案。之后钟南山到北京开会期间一直惦记着,几次打长途电话回医院询问病情,回来后又立马上病房看望。这位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院长无亲无故,他待我却比亲人还好。”

医学教育的忠厚长者

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这样的词形容钟南山并不过分,在自己重点研究的医学攻关项目中,他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的著述有《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现代呼吸病进展》、

《Asthma》《医学科研设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等。他主编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十几年来,钟南山无论是担任呼研所所长,还是担任医院院长、学院院长,走到哪儿,都有计划地建立技术骨干和人才梯队,花费大量心血培养他们成长。一次,钟南山看完专家门诊后,顾不上吃饭就审改起学生的一份实验报告。他发现这份报告有多处马虎的地方。于是,一直等出去吃饭的学生回来。学生回来后,没想到这么晚了,老师还在等他。听钟南山一一指出报告中的疏漏之处时,又是佩服又是惭愧。他从此记住了钟南山的话:“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钟南山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其中很多已成为研究所或医院的业务骨干,先后有多人的医学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科技进步奖。

(《搜狗百科》节选)

1.什么是“南山风格”?“南山风格”对青年学生有哪些直接的影响?(4分)

2.“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句话在钟南山身上有哪些具体表现?试概括表达。(5分)

3.文中多处引用钟南山、温家宝和一些病人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简析之。(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蛙眼阅世

詹克明

《自然的启示》一书说道:“青蛙只有在昆虫运动的情况下才袭击它们。苍蝇即使与青蛙并排待着,也绝不会引起青蛙注意。但是只要苍蝇一动弹,就有立即陷入蛙腹的危险。所以,青蛙即使蹲在死苍蝇堆里,也有饿死的可能。”可见,蛙眼看世界总是“以静观动,见动不见静”,为的就是——吃活食!

“历史”是“吃活食”的。“史”乃“记载过去事迹的书”,在亿亿万万千千业已逝去的事迹中,它只能择其要者,搜寻“变故”,无视“恒常”,所记述的都是突发变动过程中的大事。那些周而复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日常之事很难入史家法眼。世间一有变动,马上为史家捕捉,载之史册。

干新闻更是“吃活食”的。青蛙觅“蚊”与记者追“闻”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在“动”中讨生活。新闻全在一个“新”字,无“新”之闻绝对无人问津。越是刚出炉的“热闻”,越是不怕烫嘴,眼疾手快抢入腹中,这才是你的“独家新闻”。没修炼出一双特灵的“蛙眼”又怎么行。

科学也是这样,它逐新不问旧。跻身科学探究就必须全力捕捉前所未有的最新发现。那些过往的发现全部留给教授们编教科书用了。纵使满腹经纶,一肚皮学问,逮不到“新发现”的科学家,其处境就像那只伏在“死苍蝇”堆里的青蛙,只是还不至于“饿死”。

蛙眼主“静”。这是一种极其冷峻的“静观”。宋代程颢《秋日偶成》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中观“动”也许更加敏锐,如同暗夜可观微弱荧光。蛙眼唯有对“静止”毫无响应方可保证其对“动态”的高度敏感。“日理万机”固然可敬,闲庭踱步做些长远的战略思考也不可或缺。诸葛先生“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却独能大梦先觉,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此皆静中所得也。

当代人普遍地失“闲”少“静”,缺的就是一双“静观自得”的蛙眼。倘以蛙眼阅世,少些盲动,少些浮躁,这个世界定会安静得多。如今传媒过剩,搅得周天烦躁,上百频道争抢一双眼球,媒体人要想在喧嚣嘈杂中“搏出位”,就得“搞怪”“尖叫”“浪骂”“大声说”。更有胆大如斗之徒,深谙“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之秘籍:你若是抄袭一篇小文,被人逮着必是声讨一片;干脆你大张旗鼓地抄莎士比亚,抄得满城风雨,抄得家喻户晓——把莎翁的一只“大蚊子”,涂上中国特色,丹麦国王改扮成中国皇帝,再加点庸俗作料,换个华文剧名,开动一切宣传机器狂轰滥炸,大肆炒作——必定赚得盆满钵满,外加骂声一片。其实骂也是“福”。“骂”,繁体为“罵”,四马也。春秋时代四马牵一车谓之一“乘”,如今君得“四马”已有一乘,正好载金装银。

一个静不下来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最爱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满纸不见一蛙,山溪中几只蝌蚪频频抖动尾鳍,顺着清流蜿蜒而下,寥寥几笔,饶有童趣,着实让人喜爱。此画与《深山藏古寺》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画面上满山林木葱茏,不见一角庙宇,唯见两小僧山下溪边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