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当下中小学教育谈得最多的话题便是课程改革,似乎现行的课程总是存在种种不足,以至于一再革新。

不论改革成果如何,总的来说课程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元素,教育系统又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分子,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无疑课程如何设置,也受多种因素制约。

要使得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必须明确影响课程变革的因子。

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
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是多角度的,多层级的,并且课程变革也根本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课程变革的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统治阶级要实现自身利益,必然要从政治上制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也就限定了课程目标。

(二)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课程变革中内容的选择,便是一个受政治影响与控制的过程。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对社会文化再次提炼并改造为学校课程,因此课程内容也渗透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

(三)影响课程的编制过程,在编制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趋向,否则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四)影响课程的评价体系,政治因素在影响课程编制的同
时也就影响了课程的评价方式。

政治因素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孰优孰劣的指挥棒作用,所以影响了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经济因素与课程改革
经济因素对课程变革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日益更替,学校所设的课程门类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变革的制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生产要求劳动力素质既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富有灵活性、应变性、独创性,同时也要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如在认知、情感、一直、道德、审美等要达到现代社会的水平。

所以,进入90年代以来,学校课程目标开始重视知识、能力、学生个性发展等诸方面素质综合发展。

(二)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改革,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极大。

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也不一样。

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就我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因此,课程变革既要考虑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相适应,也要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课程变革要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市场经济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我国正在努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对课程
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影响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长久以来,我国的课程价值倾向于“意识形态”至上,学校课程受制于意识形态。

近来来,我国学校课程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片面追求一个模子的人才观,重新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

其次,市场经济影响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市场经济导致了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很难预料将来干什么,因此狭窄的知识面难以适应逐渐宽广的就业面。

而市场经济从侧面便要求了人才的综合性,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知识的劳动力,这必然也要求学校课程目标的综合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再次,市场经济影响课程结构的优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主动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知识的创造性的人。

我国的学校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十分分明,缺乏必要的沟通连接,市场经济导致就业的不确定性更是对这种课程结构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人们学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各种职业的转换。

然而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就需要各种课程以最佳的状态组合起来,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在社会大系统中,文化是一个子系统,而教育又是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

文化通过教育的传递、传播和创造得以保存和发展。

文化对课程变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文化模式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文化结构。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文
化特质是不同民族的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造成的结果。

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要求学校课程变革时,依据不同民族文化特质,设置与不同民族文化相适应的课程,在内容、难度、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要根据民族特色做出相应的安排调整,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文化变迁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和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旧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

在文化时时更新的时代,学校课程则要进行较大的变革。

在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要调整,增删课程内容或重新组合课程结构。

第三,文化多元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文化多元或多元文化实施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

而今,多元文化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学校作为培育新一代建设者的摇篮,必然受到其影响。

因此,学校课程的安排,必然要考虑多元文化的因素。

四、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当然课程的设置便是落实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

课程的变革除了受到上述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差异性等等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变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课程改革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是对教育作用的最佳阐释,课程变革也要为实施这一理论做出相应的贡献,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存在两种水平,其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其二是学生即将能够达到
的水平,在现有水平和未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便是最近发展区,教育要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平稳过渡,更快更好地达到下一阶段水平。

课程改革也要为实现最近发展区做出本身应有的贡献。

五、我国的课程变革与国外的课程变革
近代以来,我国便扮演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角色,从物质层面到思想层面均是重复西方国家前行的足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教育界基本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课程编制等都是极尽模仿苏联模式。

改革开放后,紧随日本和美国的发展步伐,从简单的教育术语到深刻繁复教育理论都是对他们的吸收。

我国的课程变革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他国的课程变革的经验加以辩证的借鉴,一旦全盘接收外来理论,很难取得切实的变革成效。

总之,我国的教育变革不要跟风时髦,更不要频繁地打出课程变革的旗号,毕竟课程变革受到如上诸多的因素的限制。

根据我国的具体教育情况,做出相应有效的变革措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