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21届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4.下图是1958年发表于某家大报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的《跃!跃!跃!》。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B.经济建设出现“左”的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D.当时经济上各行各业全面快速发展5.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

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6.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济19% 33%
合作社经济 1.5% 56%
公私合营经济0.7% 8%
个体经济71.8% 3%
资本主义经济7% <1%
A.1949~1951年B.1952~1957年
C.1958~1965年D.1966~1976年
7.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八字方针的实行D.文革结束
9.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0.阅读《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11.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

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12.如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14.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

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

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C.“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15.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
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 )
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6.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瘦了。

“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表现在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17.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存在严重保守倾向
18.下图为一五、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单位:%)
A.农业比重下降是因为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B.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逐渐增加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渐趋合理
D.二五计划期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19.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0.(题文)1958年北戴河会议把农村出现的打破社界、乡界的“大协作”、“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说成是共产主义的,是群众性的行动,加以肯定。

并提出建立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组织。

这导致了
A.农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
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D.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建立
21.下表1为1947年—1952年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对照表,该表最能体现
A.战争客观上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B.我国基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
D.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二、材料分析题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籍贯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

(8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此题并没有任何难度,属于建国后农村经济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
2.D
【详解】
依据材料中“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依据材料中“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不再集体生产。

因此D 选项正确。

土地改革是将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仍是个体生产,并未走向联合,A、C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使集体化程度更高,并未走向个体生产。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权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与封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也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与封锁,都需要巩固国防,发展重工业,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决定性的相似点,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4.B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体格硕大
的鲤鱼越过龙门,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958年”可知此时中国正开展“大跃进”运动,这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所以答案选B,图片意在讽刺浮夸现象而非实际景象的描绘,所以A 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的准确把握。

图片描绘的农畜产品带有明显的浮夸色彩,再结合图片一中文字“全社”可判断为1958年大跃进时期,因此B项正确。

一五计划成就突出反映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与材料描绘农业发展场景无关,可排除A项。

图片反映的是农业高产和人民的喜悦,明显不是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可排除C项。

农村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而图片文字“全社”即人民公社,两者矛盾,故排除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探索与失误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从材料所给的经济成分变化来看,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比重上升明显,约占97%,说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居主导地位。

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从78%下降为3%,说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消灭。

根据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底,因此B项正确。

其他几项均不符合事实。

学生应掌握建国后生产关系的变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7.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是学习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则是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D 正确。

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8.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才有了好转。

故C 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实际是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经济。

它既能反映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又能反映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②④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B.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解题时一要注意表格中时间“1949—1966年”,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即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政策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城市的发展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二五”计划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1957年或1958年前后。

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故A项正确。

BCD三项是这种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非主因。

践•大跃进
【名师点睛】整合理解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外交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宣传语的关键词是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进而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正确,排除AB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

13.C
【解析】1952年尚未全部实现公有制,可见股票并非是在公有制下才会产生,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非公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股票,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故B项错误。

1952年合作社股票和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为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出现的有价证券,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是1985年后国有企业的重大改革,也是企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经济政策的时代特色,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主体不是股份制,故D项错误。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故B项正确。

A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

15.C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知②阶段对应的时间是1953——1956年,结合所学这一阶段正好是三大改造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B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是21世纪初,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左倾错误的泛滥,大跃进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苏联的背信弃义和自然灾害,导致了三年困难的产生,所以选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7.C
【详解】
根据题干“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新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初步的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故C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强调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已经实现说的法并不符合当时生产实际水平,排除;D项,题干反映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而非经济工作趋于保守,排除。

1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农业比重下降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原因,二五计划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点发展重工业,农民积极性严重挫伤,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一五”、“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没有体现出国内生产总值
总量增长情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的变化,排除C项;D当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

19.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告业存在的目的是推广市场宣传,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1956年广告业消失是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行政计划和指令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管理,市场自由竞争不复存在,排除BC,D项正确。

1956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排除A。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58年,北戴河会议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正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特点的体现,B项正确。

ACD项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47-1952年处于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战争的环境使得机械类产品突出发展,C项正确。

A项表达不准确;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项错误;D项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背景
22.(1)不同点: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新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4分)
(2)论文要点:
角度一: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基础和实力都比较薄弱,无法承担重工业建设的巨大投入和经营成本;列强此时对中国重工业产品垄断,故意打压,民族企业难以发展;政局不稳和封建势力的压制,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

轻工业投资小,周期短,风
险的小,见效快。

(4分)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以重工业为主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西方国家敌视社会主义,重工业有助于加强国防建设,保家卫国;新中国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所以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4分)
角度二: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新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东南沿海最早出现了近代生产方式;沿海地区交通发达,运输方便;受外资企业的刺激,爱国资本家认识到机械与手工业的差距,纷纷利用新技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4分)东北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基础交通设施、重工业生产所需的设备技术;紧邻苏联,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和一五计划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域分布来看,民族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新中国的工业分布在东北地区;部门行业分布,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对要点知识准确、完整的总结和归纳;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两个角度来分析民族工业和一五计划的不同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