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文艺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作家散文

杨绛《干校六记》

唐敏《女孩子的花》
《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是一本散文集,作者是杨绛,收 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 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 《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 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 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
作品鉴赏
《干校六记》之冒险记幸(节选)

上坡走到砖窑,就该拐弯往北。有一条小河由北面南,流到砖窑坡下,稍 一停洄,就泛入窑西低洼的荒地里去。坡下那片地,平时河水婉蜒而过, 雨后水涨流急,给冲成一个小岛。我沿河北去,只见河面愈来愈广。默存 的宿台在河对岸,是几排灰色瓦房的最后一排。我到那里一看,河宽至少 一文。原来的一架四五尺宽的小桥,早已冲垮,歪歪斜斜浮在下游水面上。 雨丝绵绵密密,把天和地都连成一片;可是面前这一道丈许的河,却隔断 了道路。我在东岸望着西岸,默存住的房间更在这排十几间房间的最西头。 我望着望着,不见一人;忽想到假如给人看见,我岂不成了笑话。没奈何, 我只得踏着泥泞的路,再往回走;一面走,一面打算盘。河愈南去愈窄, 水也愈急。可是如果到砖留坡下跳上小岛,跳过河去,不就到了对岸吗? 那边看去尽是乱石荒墩,并没有道路;可是地该是连着的,没有河流间隔、 但河边泥滑,穿了雨靴不如穿布鞋灵便;小岛的泥土也不知是否坚固。我 回到那里,伸过手杖枝去扎那个小岛,泥土很结实。我把手杖扎得深深地, 攀着杖跳上小岛,又如法跳到对岸。一路坑坑坡坡,一脚泥、一脚水,历 尽千难万阻,居然到了默存宿舍的门口。
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刘烨园、赵玫、周佩红、 黑孩等散文作家,将散文的“自我表现”推向 深入,面向人的感觉、情绪、意识流领域,着 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 为“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窄化”的趋势
80年代散文发展的另一方面,是散文文体 “窄化”的趋势,即将报告文学等叙事性形态 和杂文等议论性形态从散文中加以剥离,重新 提出了“抒情散文”、“艺术散文”或“美文” 等概念。报告文学、回忆录、以及史传文学等, 在许多批评家和散文作家那里,不再被放臵在 “散文”的范畴里。与此同时,对一些散文与 别的体裁因素渗透、交融而形成的混生性文体 的命名,则又为散文文体的“规范性”提供参 照。

代表作品
阿城《棋王》 王安忆《小鲍庄》 贾平凹《商州系列》 莫言《红高粱系列》

先锋小说

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有一批年轻作者,以 不同于前代的风格进行小说创作,他们努力使 文学创作与广博的意识形态分离,回到“文学” 的领域进行艺术创新,特别注重小说的表现形 式和语言、句法,这种只注重形式,只注重感 觉,追求小说的独立品格的小说就是先锋小说

不足之处

对平庸无奈的现实生存状况批判力的丧失,最 后留下的潜在态度就是迁就、认同这种本来就 需要改变的现状
散文
散文创作概况
1.哀悼、回忆反思文革历史(老作家的散文) 2.强调自我,重视抒情(抒情、艺术散文) 3.学者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文化交流的感性体验 和理性思考(学者的散文随笔)
时代精神
伤痕文学

特点:思想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艺术上:强烈的悲剧意识 内容上:真实、质朴 代表作:《班主任》

反思文学

背景: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社会性的思想解放 运动 作家条件:“右派 ”作家归来;青年作家涌现 思想条件:文学不再满足于暴露揭示伤痕,而试图对历史 作纵深整体性思考。

怨而不怒
杨绛和钱锺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 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费,杨绛谈到这段经 历,并没有激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 间,还是对人性的丑恶有所讽刺,每多言外之音。

细腻的夫妇感情
在这六记中,杨绛处处显出对钱锺书的关怀和了解,在“冒险记幸” 中,为了见钱锺书一面,杨绛便不惜冒上生命的危险,在回忆中这 些险境都写得稀松平常,但如果设身处地,回到当时境况,命悬一 线的险状,其实令人不寒而栗。

背景及主要作家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写的“人,的解体文 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的降温个体生存 的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后先锋小 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现实和小说的双 重反映。 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

类型
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 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太阳 出世》、《不谈爱情》

注重对生活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特点
1、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地直 面现实,直面人生。 2、取消了作家情感的介入,以―种“零度情 感”来反映现实。 3、不具备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 立场

对现实主义的发展
真实:传统:文学创作中所反映的现实,除了细 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 新写实:还原生活的本相,或者说在作品中表现 生活的“纯态事实”。 革新意义:首先在于使生活现象成为写作的对象, 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 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以及生存中的感性 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 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文体特征 (1)倚重叙事方式与叙事技巧。 (2)追求个人化与幻觉化的感知方式。 (3)反体裁与自反小说。 (4)语言的泛所指化与自律之流。 (5)纲领性与弥散性的反讽 (6)多样化的风格意识。

新写实小说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 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 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 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 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 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 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 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干校六记》书评

《干校六记》以整个时代背景的惴栗荒谬烘托 出人们如蜉蝣、蝼蚁的无助和渺小,但杨绛又 以之记情,点滴可见钱钟书与杨绛两人的鹣鲽 情深,仿佛这悲剧里还能滋长浪漫。于是那小 小的温情仿佛黑暗中的微光,让人不至于过度 绝望。
唐敏《女孩子的花》
作者简介 齐红(1954年~),女,笔名唐敏。出生于 上海,祖籍山东沂水。高中毕业。职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荣誉会员。著有 《远山远水》、《心中的大自然》、《诚》、 《青春梦》、《男女关系》等。
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题: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 历史悲剧,剖析悲剧人物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 物性格,反思在特殊年代社会以及个人应该承担 的历史责任。

反思文学
代表作: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wk.baidu.com王蒙“集束手榴弹” 张贤亮《绿化树》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古华《芙蓉镇》
八十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 潮。20世纪70年代末,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被一举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经历了 十年动乱,从“四人帮”专制主义桎梏下解放出 来的人民,从而投入到了揭批“四人帮”的运动。 一度被禁锢的小说创作和整个文坛出现了生机, 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 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 为“伤痕小说”。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 (1)受来自尼采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的启示,着重表现潜意识、性心理等深层人 性内容的创作倾向。如:莫言、残雪等作家。 (2)受来自魔幻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美学思 潮的影响,刻意更新叙事与结构技法的探索性创 作倾向。如:马原、洪峰、扎西达娃等。 (3)受某些更具有当代色彩的西方文化思潮 的影响(如存在主义、现象学)

改革文学
分类: 农村题材:何士光《乡场上》 张一弓《黑娃照相》

城市题材:柯云路《新星》
文学争论

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文化寻根的讨论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八十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指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 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 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兴起背景
1.文化热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想也 与其他经验和技术一起进入中国 2.作家 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 青作家。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镜 从中国文化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中国 文学更为可行之路。

思想缘由
1.作家们感受到了“文化”对人类的深刻制 约,并力图把握它。 2.一些作家认为中国自“五四”新文化革命 以来出现了长时间的“传统文化断裂”时期, 于是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3.当时中国文坛受到世界“寻根”潮流的巨 大影响
PPT制作
马千紫
背景
1976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通常称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 以1989年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 1、开端:天安门诗歌运动 2、政治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自由艺术的提倡 二、文艺论争 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第三小组
八十年代的文艺思潮
小组分工
背景介绍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文学争论 寻根文学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文学争论 散文创作概况、主题 老作家的散文、抒情散文、学者散文 主讲 刘晓 严名辉 陈华娟 陈红瑾 黄悦 黄金莹 黄斐斐 温佳佳 梁闵智 陈承坤 马武健 潘辰东 林作奇 朱玲香 欧思雨 何思蒽 冉甜 王晓清 陈敏秀 陈华娟 覃钊洁 吴引进 朱玲玲 黄木子悦 吴引进
结论

总体而言,在80年代,相对于诗、小说、戏剧所 取得的进展来看,散文的状况显得平淡。对散文 历来有很高期待的中国批评家,不满于散文创作 “滞后”和“平淡”,于是,在1986-1988年间, 他们针对散文创作状况表现了深切的忧虑,断言 “毫无疑问,散文走的是一条下坡路,它确实落 魄了”,甚而提出了“散文解体”论。由此引发 了关于散文发展和革新的讨论。讨论涉及了散文 文体的“自足性”和“规范性”,散文与文学另 外的体裁的关系,散文表现内容的拓展问题等。 讨论的积极意义主要是推动作家对于这一文体的 自觉意识,和变革散文创作的主动性。

80年代,散文的发展面临着五六十年代形成 的文体模式的障碍。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以 “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方式,来靠近 “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主题和结构趋向, 以及追求散文的“诗化”和意境。
8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期,在整个社会和文学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语境下,散文创 作主要以老年作家巴金、孙犁,杨绛、陈白尘、黄裳等为代表。他 们的努力,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在回应“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 散文的风格,强调散文应该“独抒性灵”,自由地书写内心体验。 不过由于当代散文的积习已深,许多文章在语言和结构上,仍可以 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缚。过于关注散文的“诗化”和“意境” 的营造,是表现这种拘囿的一端。他们一方面对历史进行反思,构 成思潮的“历史反思”文学主要是指小说创作,作者则主要以“复 出”作家和有过“知青”经历的青年作家。“反思小说”在文体上 突出虚构性和典型性,由于当时特定文学语境,对历史反思的深度 受到制约。他们侧重对“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 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语言方式也追求作 家的“个性”。

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 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 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 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 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 时的"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或“改革题材小说”既切合对于创 作贴紧现实,与社会生活同步的要求,又能平衡 对于“伤痕”揭发在创作上的比重,因而受到指 导创作的部门的重视、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