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癌因性疲乏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它与一般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起病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无法通过休息得以缓解,涉及到认知、生理、情绪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
随着对这一症状所造成后果的日益重视,人们不断在探索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来综述癌因性疲乏目前的研究现状。
1中医对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认识在中医古文献中未见有癌因性疲乏这个病名,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虚劳相近。
中医认为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均可成为虚劳。
即机体”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的一种表现。
而癌因性疲乏是一种虚弱、易累的主观感觉,是疾病性疲劳,常以虚劳论治。
1.1癌因性疲乏的病因中医认为,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说:”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
章璐等[1]认为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主要病机,将癌因性疲乏分为气血不足证、脏腑亏虚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痰湿凝聚证、阴阳失调证五个证型;中医辨证常见多证相兼情况,分型以虚证多,实证少,尤以气虚为主,血虚次之,实证均为脾受湿邪之累而致。
1.2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1.2.1针灸推拿治疗李雁林等[2]对术前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疲乏综合征52例患者行推拿治疗,治疗组T1、T2和T3时间点的RPFS-CV 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T2和T3时间点的SF-36 评分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中医针灸推拿对改善CRF症状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1.2.2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陈恋春[3]运用护理干预结合补中益气汤内服治疗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30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癌因性疲乏》课件
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 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 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 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感 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生活质 量,缓解疲乏感。
04
癌因性疲乏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 于恢复体力和缓解疲乏。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 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缓解癌因性疲乏的重 要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如皮 质类固醇、抗抑郁药等。
02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 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保持心理健康等。
早期筛查与预防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 疗可能导致癌因性疲乏的疾病 。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劳累 。
积极应对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如通过放 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
压力。
管理方法
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 案。
患者可自行评估疲乏程度 ,记录疲乏的持续时间、 程度和伴随症状。
医生面诊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综合评估患者的疲乏状 况。
疲乏量表
使用标准的疲乏量表对患 者进行评估,如简短疲劳 问卷(BFI)、疲劳量表11(FS-11)等。
评估工具
疲乏量表
其他评估工具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成年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指癌症患者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后仍然感到疲惫,失去活力和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疲乏症状,但在许多情况下,非药物管理方法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疲乏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并介绍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证据。
一、锻炼和体力活动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体力状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疲劳感,提高患者的体力水平。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身体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是一种减轻疲乏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感,进而改善疲劳症状。
研究表明,定期的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日间疲倦感。
三、规律饮食和水分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减轻疲劳和提高体力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膳食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脱水和疲劳。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多样性,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改善疲劳感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影响睡眠的刺激物,如噪音和亮光。
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和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五、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癌症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困扰,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
参加癌症康复小组、家庭支持等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支持,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疲劳和焦虑。
什么是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1.什么是CRF?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如化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如虚弱、活动无耐力、不能集中注意、动力或兴趣减少等。
2.发生率:美国癌症联合会调查表明,接受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中,75%的人感到疲乏,国内60%的癌症患者感到中到重度的疲乏[4]。
癌因性疲乏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癌症患者中均有发生,且在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长期存在,大量消耗患者的精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及功能状态。
肺癌(康艾注射液)、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有氧运动)、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喉癌、卵巢癌、急性白血病、3.特点:发病快、病情重、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一般大于等于6个月)、不可预知、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
4.如何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成为评估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有文献报道,以下药物参麦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
此外,健康教育、心里行为干预、运动干预、视觉影像干预、合理的营养摄入5.病因化疗后疲乏与贫血或细胞破坏后终末产物积累有关有潜在神经毒性的细胞因子可通过中枢机制引起疲乏肿瘤坏死因子可使骨骼肌蛋白的贮存减少,使患者日常活动时额外需大量能量使肌肉产生足够收缩力放疗放疗性疲乏的发生率相当高,与放射物在体内积累有关其严重程度与放疗持续时间,测量疲乏时与上次放疗的间隔时间有关生物治疗接受生物治疗时普遍主诉严重的疲乏感,与患者接受外源性或内源性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有关。
6.测评工具和评价指标疲乏量表采用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对患者的疲乏状况进行评价,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癌症相关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又称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引起的包括躯体、情绪和(或)认知等方面疲乏或耗竭的主观感觉。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患病率为30%~99%。
我国关于癌症患者CR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CRF发生率为52.07%。
与健康人的疲乏不同,CRF更严重、更痛苦,且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
有研究显示,与恶心呕吐、疼痛等其他症状相比,CRF对癌症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更显著,并很可能导致抗癌治疗中断,直接影响抗癌治疗效果。
一、C RF的定义与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CRF定义。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第1版)将CRF 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提出的CRF诊断标准:在过去1个月内,持续两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以下6项(或6项以上)症状,并且其中1项为明显的疲乏(A1)。
A1:明显的疲乏、精力减退或需要更多的休息,与近期活动量的改变不成比例;A2: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A3:注意力不能集中;A4:对平时从事的活动的积极性或兴趣减退;A5:失眠或者嗜睡;A6:睡眠后感到精力未能恢复;A7:活动困难;A8:因疲乏引起情绪反应,如悲伤、挫折感、易怒;A9:因疲乏不能完成原先胜任的日常活动;A10:短期记忆力减退;A11:活动后疲乏持续数小时。
B: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这些症状引起临床上严重的痛苦或障碍;C:有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表明这些症状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D:这些症状主要不是由于共存的精神疾病引起的,如重度抑郁症、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谵妄。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癌因性疲乏是指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持久性疲劳状态。
疲乏与癌症疾病自身相关,也受治疗、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然而,疲劳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综述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1)免疫系统异常: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毒素和调节因子水平升高,特别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量代谢和行为变化。
(2)神经内分泌紊乱:癌症患者常伴随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功能障碍等。
一些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在癌症患者中也有所观察。
(3)细胞代谢异常:在癌症患者中,肌肉和脑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细胞代谢,并且这些改变对能量载体和产生机制有直接的影响。
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ATP 生成减少,需要调节酶和底物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2. 治疗的研究进展(1)适量的身体活动:虽然达到疲惫极限后的身体活动有时会引发疲乏,但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感。
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等跟气息与心率相匹配的身体活动。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状态,如兴奋剂(如糖皮质激素),美沙拉嗪(抗组织胺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此外,利用酰胺类药物可改善脂肪代谢和能量负荷。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疲乏感。
CBT 帮助患者控制焦虑和疼痛,激发健康行为和正确的休息方式。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法对身体的影响的结果,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
未来,需要在遗传和环境因素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疲乏的有效性和效率。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R473.73B2095-1752(2012)13-0265-02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中出现的较高的一种症状,表现为一种由于患者受癌症影响,由紧张痛苦的情绪导致出现虚弱、疲倦无力,注意力分散和没有生活动力的主观感觉。
重度癌因性疲乏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
因此肿瘤护理工作者应了解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护理,以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主要有1.1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非化疗性药物治疗等。
1.2癌症本身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如肿瘤增殖或播放使肿瘤性物质破坏机体内正常细胞的功能或组织代谢紊乱,肿瘤对宿主营养的竞争性消耗,感染,发热促使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导致的营养缺乏、贫血、气短引起的有氧能量代谢障碍。
1.3贫血、红细胞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
1.4疼痛、抑郁、缺乏运动,睡眠紊乱、营养不良等。
2癌因性疲乏的护理2.1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性疲乏:帮助患者认识到癌性疲乏常见的方式、引起的原因、持续时间、疲乏的程度,消除其对癌因性疲乏的错误认识,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进行自我疲劳监测。
记录哪些护理干预可缓解疲乏以及继续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信息,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照护的调整能力,保持自己的应对信心。
2.2优化睡眠:护士关心并帮助病人制定作息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精神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可采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喝牛奶或蜂蜜等,指导病人作自我催眠法,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疲乏。
2.3有氧运动:运动可以缓解疲乏已成共识,有氧运动刺激垂体分泌β-内啡肽,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活动的内容、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加以限定,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可在清晨和晚上睡觉前适当增加有氧活动量,如散步、做体操。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很多人的生命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疾病本身的困扰外,许多癌症病人还面临着疲乏的问题。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体力和心理疲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针对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减轻疲乏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干预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能力量身定制。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运动干预证据。
首先,有氧运动是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氧气摄取和运输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从而减轻疲乏感。
一项研究中,癌症病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持续12个星期,结果显示疲乏程度明显减轻。
另一项研究发现,淋巴瘤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后,其疲乏感明显降低,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干预手段。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体力状况,进而减轻疲乏感。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进行适度强度的力量训练,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疲乏程度和提升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发现,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力量训练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焦虑情绪均显著改善。
此外,伸展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
伸展运动可以减少身体僵硬和不适感,增强肌肉柔韧性,改善身体机能。
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结肠癌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身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癌症病人的癌因性疲乏。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的运动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癌症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干预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病人,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疲乏、治疗后期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应谨慎进行。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1引言癌症是目前临床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可由癌症或其治疗效果引起。
随着患者对疼痛、呕吐等症状的控制,批发问题日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也受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医学界对CRF进行了大量是研究,据相关数据显示,癌症患者的疲乏发生率在35%-76%之间,相对恶心、疼痛等症状而言,疲乏持续的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疲乏护理效果的好坏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介于此,我将针对CRF的特点、影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撑。
2主体2.1CRF的特点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CRF定义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等。
CRF 区别于健康人群经理的疲乏,与一般性疲乏相比,发生快、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并且不能通过睡眠和休息起到缓解重用。
2.2 CRF的理论研究虽然理论界对CRF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CRF起因如何,尚无准确的定论,有部分研究认为它与疾病的质量过程相关,有部分学者认为它与肿瘤本身导致的贫血、疼痛、抑郁、营养、睡眠质量、新城代谢密切相关。
虽然起因理论界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由于CRF伴随着癌症而产生(集中表现为这种事发的概率较高),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对之的治疗因素。
Osoba和Holley等专家的调查发现,CRF对患者和护理者在生理、情感、精神、社会活动和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有疲乏经理的患者中,91%认为影响正常生活,88%人认为改变了日常生活规律,65%人认为护理者承担更多的压力,平均每月需请假4-7d以缓解这种压力。
对于CRF,人们往往存在认知的误区,即认为应少活动、多休息,但学者的研究发现运动组患者的生理参数状况好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完全静息状态可导致肌肉的分解代谢,过多的休息并不利于疲乏的缓解,在化疗期间活动与疲劳呈负相关。
CRF往往伴随癌症患者治疗、化疗而存在,形式则随着患者结算治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呈现相互重叠的特征,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5%-100%的患者经历了疲乏,它是局部放疗的全身性反应,而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疲乏也越来越严重,而依据不同的患者类型,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浅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
浅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邹银水;周用【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年(卷),期】2019(011)003【总页数】3页(P162-164)【作者】邹银水;周用【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 ,武汉 430061;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 ,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又称为癌性乏力,与癌症或癌症治疗密切相关,在癌症患者中普通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达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CRF常表现为虚弱,劳累感,筋疲力尽,或行动缓慢,无力,不想做任何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悲伤等。
2012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将CRF定义为:一种与肿瘤相关或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包含生理、情感和(或)认知层面上持续的、令人厌烦的主观疲劳感,与近期活动无关,影响生活质量[2]。
与正常人的疲乏不同,CRF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缓解。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CRF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本文就CRF的中医治疗浅析如下。
1 西医对CRF的认识及治疗目前CRF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5-羟色胺代谢改变、抑郁症、恶病质、贫血及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升高有关[3]。
对于轻度CRF,现代医学主张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适当运动、康复锻炼、改善睡眠、营养咨询等措施;对于中、重度CRF,除非药物干预外,还包括药物治疗。
其中主要包括:①中枢神经兴奋剂,主要包括哌醋甲酯及右哌醋甲酯,文献研究[4]表明,哌醋甲酯及右哌醋甲酯是治疗重度乏力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否改善CRF,尚需更为完善的研究加以验证;此外,中枢神经兴奋剂的不良作用如失眠、头晕、头痛、厌食等也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尚未批准哌醋甲酯用于CRF的治疗;②皮质醇激素,对于癌症晚期患者,与安慰剂比较,口服地塞米松可以缓解CRF[5];但长期应用皮质醇激素毒副作用明显,如免疫抑制、感染扩散、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③美国西洋参,国外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服用美国西洋参(200 mg/d)8周以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乏力状态,但对精神、情志及体力无改善[6]。
癌因性疲乏解析
多维疲乏症状量表
• 多维疲乏症状量表 • (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 MFSI)用83个条目来评估癌症患者整体 的疲乏状况及疲乏的躯体、情感、认知及行为各 方面的症状。由于多维疲乏量表条目繁多,使用不 便,于是就将原来的83个条目减为30个,形成多维 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 MFSISF),MFSI-SF采用5级评分法(0表示一点也不, 4表 示非常严重),可以有效地测量癌症病人和其他具有 疲乏症状的慢性病患者及一般人群的疲乏状况,在 临床上应用很广。
定义
•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fatigue,CRF)是
一种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 和兴趣减少为主的一系列主观感觉,是癌症 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
•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 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 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描述癌因性 疲乏的症状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 衰退、嗜睡、疲劳。
Piper疲乏量表
• Piper疲乏量表
• (Pipers' Fatigue Scale, PFS)是第一个有效测量疲 乏的多维量表,包括40个条目,着重测量一般性疲 乏的严重程度、抑郁和疲乏对患者的影响。为了 评价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情感和感知觉 的影响, 1998年Piper将PFS进行修订, Piper疲乏 修订量表( the Revised Piper 's Fatigue Scale, RPFS)是一个可视化的数字自评量表,包括22个条 目,每个条目从1~10进行评分, 0~3分提示没有疲 乏或轻度疲乏, 3~6分提示中度疲乏, 6分以上提示 重度疲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脑内5-HT的浓度升高、5-HT的受体数量
增多,进而产生中枢性疲乏的。 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 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 发病有关。动物侧脑室注射5-HT后,可引起镇静、嗜睡和一系列行为反应,并影响体 温调节和运动功能。5-羟色胺(5-HT)本身有许多功能:包括对于食欲、睡眠、记忆、 学习、体温等的调节;对于心情、行为、心血管功能、肌肉收缩、激素分泌等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脑内5-羟色胺(5-HT)的浓度升高、 5-HT的受体数量增多,过量的5-HT使脑部的功能活动受到抑制这可能就是产生中枢性 疲乏的原因之一。
持续时间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比化疗前有明显加重。,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
化疗后疲劳程度更高,联合化疗病人比单药化疗病人的疲乏程度严重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肿瘤放射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放射治疗 沈婵娟等通过对72例肺癌病人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后第15天疲乏程度的 测评,经过比较发现,癌症病人在放疗后的疲乏程度明显高于放疗前,这与 国外Jerczek-Fos-sa等对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疲乏增 加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放疗导致病人血白细胞、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降低有关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
癌因性疲乏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参芪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癌因性疲乏的定义
p CRF广泛意义上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筋疲力尽、厌倦感、劳累甚至恶心反胃等 一系列不舒服的感觉症状,它是主体对生理性、心理性、功能性和社会性结果 的一种多维度主观体验。 p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将CRF定义为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 的、主观的劳累感,与活动强度无关,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常伴有功能 障碍。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性功能。
3 伴发症的原因: 心、肝、肺、肾 伴发疾病、感染 、神经系统疾患 、自身免疫性疾 病、内分泌疾病
4 心理社会因素: 情绪紊乱 焦虑 沮丧 害怕 愤怒 悲伤等
王梅芳,李小妹,癌性疲乏的研究现状,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7月第21卷第4期
癌因性疲乏的诱因
癌症或肿瘤的 直接影响
肿瘤细胞能够产生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素,它们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阻碍机体细胞 的正常代谢,降低机体机能,导致恶病质、贫血、发烧、感染、诱发焦虑发生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与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有着密切关联。化疗 产生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放射性治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细胞损伤都和疲乏 的产生有关,生物治疗中常用的制剂在抗肿瘤的同时都会对机体产生负面效果,而 且生物制剂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均与疲乏的程度有关,使用后常出现的反应如 发烧、寒战、头痛、肌痛、腰酸等不适感 癌症或癌症治疗的合并症及结局如贫血、甲状腺功能紊乱、感染、营养不良等又成 为发生疲乏的促进因素,如此循环往复加剧恶化。 疼痛的程度与疲乏的水平相关,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睡眠紊乱与疲乏之间存在正性 相关。 癌症的诊断、癌细胞的神经毒性作用、治疗影响以及患者对预后的担心、功能性丧 失、社会角色认同、自我形象、药物治疗等问题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精神心 理不良反应,如:情绪紊乱、焦虑、沮丧、害怕、愤怒、悲伤等,这些负性情绪反应对 疲乏是一种促进,同时会加重患者的精神性疲乏。另外,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反应 机制也于疲乏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证明消极负性的应对方式可以加重疲乏
癌因性疲乏的特点
癌因性疲乏不同于一般的疲乏 起病快程度重 能量消耗大 持续时间长 不可预知 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 • 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大量研究显示,其相关因素有癌症治疗、 贫血、药物、恶液质、代谢障碍、心理不适、睡眠障碍、疼痛等。
•
癌因性疲乏从体力、精神、心理、情绪方面影响患者,临床上可出现 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 表现形式。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欧玉兰,张静.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
肿瘤化疗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化疗治疗 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疗后常出现精力疲乏、体力虚弱、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 临床表现,使病人感到情绪低落,日常体力下降,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肾 上 腺 皮 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释放
垂体前叶
产生 皮质醇
生物学效应:包括血压调节、 心血管功能调节、 碳水化合物代谢 和激发免疫功能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失调假说 ——皮质醇释放减少
肿瘤 及 治疗
可 能 的 机 制
减皮 少质 醇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肿瘤生物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生物治疗 Foubert通过实验发现,70%-100%使用过干扰素的病人会产生疲乏。 Ahlberg等发现,进行生物制剂治疗时病人经常出现寒战、头痛、发热、腰酸、 肌痛等类似流感综合征的不适反应,加剧疲乏程度。并且疲乏的严重程度与 生物制剂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
住院肿瘤病人发生癌因性疲劳状况的调查
躯体症状发生率 呕吐 恶心 口干 气短 疼痛 食欲缺失 疲劳 0.00% 20.00% 40.00% 60.00% 51.79% 55.36% 57.14% 58.93% 58.93% 75.00% 81.40% 关因素
– ①躯体感受:虚弱、异常疲乏,不能完成原先胜任的工作; – ②情感疲乏:缺乏激情,情绪低落,精力不足; – ③认知感受: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清晰思维。
• (2)客观表现:客观上体力与精力的降低如上两方面不是简单的相关。
李艳,袁长蓉,徐燕,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A)
•
在对慢性疲乏综合征的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体内循环状态的皮质醇浓度较
正常人群低,所以有学者提出,在癌症患者和癌症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 HPA轴的功能变化导致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疲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失调假说 ——皮质醇释放减少
正常的机制:
视丘下部室旁核 生理和心理的 应激 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 (CRH) 体协 加同 压精 素氨 酸 、 垂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癌因性疲乏的诱因
1 与肿瘤直接相关 的原因: 肿瘤的进展; 肿瘤的治疗; 放疗 化疗 生物治疗 2
肿瘤的并发症及相关 药物的原因: 肿瘤并发症: 贫血、营养不良、疼 痛、焦虑、抑郁、睡 眠障碍、水电解质的 紊乱 药物:麻醉性药物、 安眠药、抗抑郁药、 镇吐药、抗组胺药
王琦,李峻岭,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癌症进展,2011年1月第9卷第1期 陆箴琦,振娟,朱桔.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的调查与护理[ J ] .上海护理,2008,8 ( 4 ):5-8. 钱莉,庞冬,路潜,等.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J ] .现代护理,2007,13 ( 27 ):2557-2558.
王梅芳,李小妹,癌性疲乏的研究现状,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7月第21卷第4期
癌症治疗因素
癌症或癌症治 疗并发症
慢性合并症状
心理社会因素
癌因性疲乏发生机制
5-羟色胺(5-HT)失调
HPA轴功能失调
肌肉的改变和ATP代谢异常
癌性疲乏病因 相关机制学说
迷走神经兴奋
24 小时节律异常
5-羟色胺(5-HT)失调假说 ——脑内5-HT浓度升高、受体数量增多
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RF)也称癌症疲劳综合征或肿瘤相关性疲 劳,是临床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与肿瘤或肿瘤治疗有 关,是一种持续性、主观性疲倦劳累体验。它能长期存在 并干扰患者日常生活、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 量,并很可能致使抗癌治疗中断。因此认知和改善患者不 同状态下的疲劳症状是非常必要的。
王永利, 徐丁洁,癌因性疲乏病机初探,中外医疗,2010 NO.29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失调假说 ——皮质醇释放减少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或HTPA轴),是一个直接作用和反馈互动的复杂 集合,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控制着 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释放,在一定应激状态下外界或自身信号传达至中枢, 使激素的正常释放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 调节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系统,心情和情绪,以及能量贮存和消耗。
肿瘤手术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手术治疗 癌症病人在手术治疗前所经历的疲乏来源于术前心理因素,主要是由于病人 对手术的担心、焦虑、恐惧等心理。手术后主要源于机体因手术发生能量的 大量损耗,术后短时间内无法弥补这种损失,加上术后伤口肿胀疼痛、睡眠 障碍、贫血等各种生理或疾病因素,一般在术后第1周疲乏较严重。 • 欧玉兰等利用修改后的piper疲乏量表对82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日和手术后第7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术前86.6%的病人存在轻、中度疲乏, 而术后中、重度CRF的发生率为100.0%。
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度逐年上升
以“癌因性肺癌”为检索词,对CNKI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共有213篇。其中近五年文献176篇, 占82.6%。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此可见,现在医学界对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度逐渐上升。 其中癌因性疲乏护理文献共121篇,占56.8%,表明在癌因性疲乏在护理方向有很高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