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助词:的、地、得
工作心得:法律语言中助词“的”、“地”、“得”的使用区别
工作心得:法律语言中助词“的”、“地”、“得”的使用区别“的”、“地”、“得”三字念“de”(轻声)时,都可以作为结构助词,用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中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它们之间的使用区别本是语言常识,但是当前在公文写作和各类媒体中使用错误的频率却很高。
本文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为例证,分析三者在法律语言中存在的表述和使用差别。
一、法律文件中“的”、“地”、“得”的使用就单个汉字而言,在新华字典里,“地”字有2个读音,分别是“di”(去声)、“de”(轻声),轻声“de”仅有结构助词一个义项。
“得”字有3个读音,分别为“de”(阳平)、“de”(轻声)、“dei”(上声),轻声“de”也仅有结构助词一个义项。
“的”字有3个读音,分别为“di”(阳平)、“di”(去声)、“de”(轻声),而轻声“de”有两个义项,除作为结构助词之外,还有常见的用法即作为代词使用,如在阐释一罪或无罪的多种情形时,多用“的”字的代词表达形式,如刑诉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同为结构助词,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字出现次数最多,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轻声“de”都是作为结构助词,以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例,“的”字共出现了1168 次,作为结构助词有889次,“地”字出现了38次,作为结构助词有6次,“得”字出现65次,作为结构助词有0次。
(下文中如未说明,出现的“的”、“地”、“得”都是指结构助词)二、“的”、“地”、“得”的常见错误使用在公文写作和各类媒体中经常出现“的”、“地”、“得”三字之间使用混淆不清的问题,甚至出现以“的”字贯穿全文,从不区分“的”、“地”、“得”的现象,这里将几种常见的错误列举如下,希望引起注意,并有效避免错误的出现。
“的、地、得”的用法与区别
03
(动词﹢得﹢形容词)
歌诀记忆
1
名词之前白勺 “的”
2
形后动前土也 “地”
3
动后形前双人 “得”
感谢您的欣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
单击添加副标题
“的、地、 得”的用法与 区别
得胜小学 毛建英
一、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 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的作用。它们在 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 别。读轻声 “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 的字,这样可以区分它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 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使书面语言 精确化。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字的用法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可爱的 小鸟…
(形容词﹢的﹢ 名词)
鸟的天堂、这里的风景、蟋蟀的住 宅……
(名词﹢的﹢ 名词)
三. 我的书包、你的朋友、他的玩 具……
○ (代词﹢的﹢ 名词) ○ (形容词、名词、代词﹢的
﹢ 名词)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 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二)、“地”字的用法
(“地”前面的
高声地喊、高兴 词语一般用来形 地唱、认真地读、 容“地”后面的 仔细地研究、积 动作怎么怎么样 极地回答、开心 的。) 地笑……
(形容词﹢地﹢ 动词)
(三)、“得”字的用法
01
走得快、跳得高、笑得甜、打扫得真干净、唱得真好听……
02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的。)
地、得、的用法(完整版)
地、得、的用法
1.「地」:
「地」是用于修饰动词前的一个助词,表示方式、状态、程度等,常与动词形成状语,用于描述动作的方式或者程度。
它的常见用法有:
□形容词+地+动词:表示以某种方式进行动作。
例:高兴地笑(以高兴的方式笑)
□动词+地+动词:表示两个动作以某种方式相连。
例:快速地跑(以快速的方式跑)
□副词+地+动词:表示以某种方式进行动作。
例:认真地听(以认真的方式听)
□动词+地+形容词:表示通过某种方式使得某种状态产生。
例:吃饱地睡(吃得饱以后进入睡眠状态)
2.「得」:
「得」是一个助词,用于连接动词和补语,表示程度、结果或方式。
它的常见用法有:
□动词+得+补语:表示程度、结果或方式。
例:跑得快(跑的速度快)
□形容词/副词+得+动词:表示程度、结果或方式。
例:聪明得惊人(聪明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3.「的」: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常用于构成修饰成分。
它的常见用法有: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表示修饰名词的形容词或代词。
例:美丽的花(修饰名词「花」,表示花很美丽)
□动词+的+名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写信的人(动作的执行者是「人」,写信的人)
□数词+的+名词:表示数量的限定。
例:三个苹果的盘子(盘子中有三个苹果)。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与合摘要:结构助词“的”、“地”、“得”常有写成“的”的情形,近年来这种情形更多。
本文从“的”、“地”、“得”的来源考究及其用法入手讨论“地”、“得”与“的”在当代社会不能合并的原因,并对“的”、“地”、“得”在未来是是否有可能合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助词;习惯;分合;歧义;语境1、引论的、地、得都是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常用在名词之前;“地”是状语的标志,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前;“得”是补语的标志,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分写没有很大的困难。
但由于汉字兼类现象多,有时词性难以确定,这就带来了因看法不一致而引起争议。
“的”和“地”在理论上容易区分,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可能产生困难。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中就全部用“的”,一些现代作家也经常混用二者,如茅盾《春蚕》中:“荷花说着就大声的笑起来”,“那边远远地一簇房屋”等。
吕叔湘在《关于“的”、“地”、“得”的分别》一文中说:“这种分别是不是必要?可不可以只写一个‘的’?”(《语文杂记》51页)这种合用或混用似乎并未引起意义的误解,是否能够不分?“的”和“得”原先并不同音,后为同音,混用也就开始了,同时在理解和运用上产生了分歧。
如“看你说的(得?)!”一类的句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认为应用“得”,因为这是结果程度补语在一定语境中的省略;而在实事实上我们常常用“的”,如:“看你胡涂的”、“瞧你说的”。
吕叔湘认为大多数场合下用“得”或“的”不会引起误会,但在有些地方却会产生歧义,例如“这些花儿画得好看”不同于“这些花儿画的好看,(真的并不好看)”,“这两个花瓶小得有意思”不同于“这两个花瓶小的有意思,(大的不怎么样)”,所以维持两种写法还是值得的。
但如果把这两个句子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是否还会有歧义?合和分孰利孰弊?合利大还是分利大?这些恐怕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2、“的”、“地”、“得”分合2.1“的”、“地”、“得”的用法分析2.1.1“的”的用法分析2.1.1.1句法功能从句法功能看,“的”用在定于短语中的中间起连接作用,但所连接的成分各不相同。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的地得”用法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
通常“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其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XXX、XXX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通俗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通俗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样。
结构形式通俗为:描述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描述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品。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通俗用在谓语后面。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展开全文一、的——助词,读音为“de”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
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
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
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
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
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
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
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七)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
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的地得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的用法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
的地得的用法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的,地,得三个的用法
的,地,得三个的用法一、的字的用法的字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助词之一,它有多种用法,常见的有下面几种:1. 表示所属关系的字可以用来表示所属关系,连接两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被修饰的事物通常在前面,修饰性成分在后面。
例如:“这本书是我哥哥的”、“这是我爸爸新买的车子”。
2. 表示定语后置的字可以用来连接定语和被修饰词,起到限定作用。
例如:“那棵树上有只小鸟儿”、“房间里放着一张桌子”。
3. 表示动宾关系中的宾语在动宾结构中,当动作直接施加于受事者时,使用“得”的及物动词需要相应地改为“得 + 的”结构。
例如:“我听得懂他说话”,“她看得见黑板上写的内容”。
二、地字的用法地字是汉语中常见的副词结构助词之一,在句子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1. 以形容词为核心地字可以与形容词组合使用,在形容词前面加上“地”,表达程度或方式。
例如:“她轻轻地敲了门”、“他高兴地笑了”。
2. 以动词为核心地字可以与动词组合使用,在动词后面加上“地”,表示动作的方式、行为的状态或者结果。
例如:“她跑得快”、“他认真地工作”。
3. 以动宾结构为核心当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是直接联系的关系,且“得”的及物动词需要相应地改为“(得) + 地 + 宾语”的结构。
例如:“我吃饭吃得很香”、“他写文章写得不错”。
三、得字的用法得字在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常见的几种如下:1. 动态补语“得”字可用于表示主体按一定方式进行某种活动或表现出某种状态。
通常与使用能力、程度等方面相关的形容词连用,具体形式为:“主谓 + 动词 + 得 + 形容词”。
例如:“她唱得很好听”、“他跳舞跳得很优美”。
2. 表示目的或结果当“得”字后接一个从句时,可以表示目的或结果。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表示“做某事是为了……”或者“通过某种手段达到某个结果”。
例如:“她学习努力,是为了考取高分”、“为了能赶上飞机,他开车开得很快”。
3. 动词后缀在一些动词后面加上“得”,可以构成新的动词,并且改变原来动词的意思。
的 地 得 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名词前面用"的",如:红红的苹果动词前面用"地",如:拼命地跑形容词前面,动词后面多用"得",如: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都是结构助词,“的“用来连接名词和修饰他的形容词“地“用来连接动词和修饰他的副词“得“作补语,放在形容词或者动词后“的得地”都是助词。
“的”用在名词、代词、疑问代词、形容词、动词之后,同它们组成定语,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制或表领属的作用。
例如:学校的书。
我的铅笔。
谁的衣服。
红的花。
喝的水。
“得”同它后面的动词、形容词。
副词或词组组成补语,对它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雨下得很大。
他胖得很。
花红得鲜艳。
“地”同它前面的形容词,副词或词组组成状语,对它后面的动词起修饰作用。
例如:慢慢地吃。
渐渐地升起。
斩钉截铁地说。
“的、地、得”这三个助词可以分别看作定语、补语、状语的标志。
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语法,无法也不宜对他们讲语法述评术语,所以这一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了。
我想这一问题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
定语往往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表示事物的领属关系,回答“谁的、什么样的或什么的”问题。
例如:谁的书?(小明的书。
)什么样的房子?(高大的房子)补语往往表示动作达到何种程度或事物性质达到何种程度,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例如:吃得怎么样?(吃得津津有味)亮得怎么样?(亮得耀眼)状语表示动作如何进行,回答“怎样”的问题。
例如:怎样吃?(慢慢地吃。
)怎样说?(斩钉截铁地说。
)因此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在回答“谁的、什么样的、什么的”问题时用“的”;在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时用“得”°在回答“怎样”的问题时用“地”。
的 得 地用法
的得地用法
「的」「得」「地」是汉语中的三个重要的语法助词,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法:
1.的(de):「的」是一个结构助词,用于表示所属关系、修饰性质或特征。
它通常用于名词之后,用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
红色的花朵(修饰名词)
我的书包(表示所属关系)
2.得(de):「得」是一个副词性结构助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结果、方式等。
它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后面,也可以用在动词短语的后面。
例如:跑得快(修饰动词)
高兴得笑了(修饰形容词)
太晚了,我们走不得了(修饰副词)
3.地(de):「地」是一个结构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前,表示程度、方式等。
它通常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例如:
快乐地笑(修饰动词)
静静地坐着(修饰副词)
需要注意的是,「的」「得」「地」的用法是根据句子语境和需要而定的,具体的用法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含义来判断。
正确使用“的”“地”“得”
正确使用“的”“地”“得”(一)概说在汉语书面语中,“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是附着性最强而独立性最差的一类词,主要用途是附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在句子里,“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
它们各有各的用途,原则上不能混用。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名词或代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必须用“的”连结。
如:“改革开放30年来,旗政府所在地发生了惊人变化,原来那些破破烂烂的平房,已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楼房。
”状语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也就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连结。
如:“他就是这么个人,不论什么时候总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这,考虑那,而很少想到自己。
”补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句子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连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度。
如:“家乡人民期盼他们在赛场上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远。
”(二)细讲1.“的”的用法1)构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如:“我们来到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草原。
”2)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如:“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3)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代职务、身份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份。
如:“排演京剧《沙家浜》,你的胡传魁,他的刁德一,我的阿庆嫂。
”又如:“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
”4)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
如:“别开小李的玩笑”;“别生我的气”。
5)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昨晚开会,老赵发的言,我没发言。
”6)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
如:“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又如:“走啊走的,天气可就黑了下来啦。
”7)用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类”,如同“什么的”。
的,地,得的用法和不同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的,地,得 用法区分
“的、地、得”用法以及发音资料。
关于“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二、“的、地、得”的用法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subject)和宾语(object)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adjective、noun(代词)+的+noun。
如:①颐和园(noun)的湖光山色(subject)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noun,object)。
[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verb、adjective)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adjective(adverb)+地+verb(adjective)。
如:③她愉快(adjective)地接受(verb,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adjective,谓语)起来。
[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verb(adjective)+得+adverb。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关于“的、地、得”的发音。
当做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其他时候是有区别的。
一、得dé解释:获取,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单字形容词前有副词修饰时名词前要加“的”。 例如:“很大的房子”,不能说成“很大房子”。 (5)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修饰名词,要用“的”。例 如:“红红的太阳”,不能说“红红太阳”;“绿油油的 小草”,不能說“绿油油小草”。 2.一般不用“的”的情況。 (1)短语的意义已经固定,两个成分結合得非常紧 密,中间一般不加“的”。例如:“汉语水平考试”,不 能说“汉语水平的考试”;“流行音乐”,不能说“流行 的音乐”,“高楼大厦”,不说“高的楼大的厦”。 (2)数量短语后不用“的”。例如:“一个苹果”, 不说“一个的苹果”。
他的脑子永远思索着科学上的问题。
多少年来,我想着,盼着,能回到你身边。
“过”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
根据“过”跟副词“曾经”能否共现,可以把它分 为两个: 不能跟“曾经”共现的是“过1”;
可以跟“曾经”共现的是“过2”。
(一)“过1”用在动作后表示动作完结,有时 后头可以加“了1”。
大家都见过了,然后吃茶。
“着1”也常用在存现句中,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 的持续。
屋子当中躺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街两边一家家铺面的木板上,到处贴着、刷着一些大 标语。
(二)“着2”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带 “着2”的动词前可加“正”、“在”、“正在”, 句末还可以加表示进行的助词“呢”。
凤姐正数着钱,听了这话,又把钱穿上了。 她们生活中的小悲欢仍在细波回澜般地展开着。
(一)“着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状态 持续。
宝玉穿着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书本。
除了李四爷的门开着半扇,各院的门还全闭着。 他比祁老人小着好几岁呢。
带“着1”的动词常与其它动词短语组成连动式, 表达某些状态方式。
好吧,既然命运被决定,他就笑着迎上前去。 她板着脸,噘着嘴,低着头进了正屋。
结构助词“的”的使用 结构助词“的”一般用在名词性成分前,表示它前 面的成分是定語。在学习“的”的用法时经常会出現一些 問題,不知道什么時候用“的”,什么时候不能用“的”, 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下面我们结合例子給大家介绍一下 “的”的用法。 1.必须用“的”的情況。 (1)表示事物:“我的书”,不能說“我书”; “小王的存款”,不能說“小王存款”;“这儿的东西” 不能说成“这儿东西”。 (2)动词作定语时要加“的”。例如:“说的话”、 “开展的活动”、“举的例子”。 (3)两个字的形容词或者短语修饰名词时要用 “的”。例如:“美丽的风景”、“干净而整齐的房间”。
值得注意的是,(3)、(4)所说的情况有例外: 我們在阅读时偶尔也能看到帶“的”的用法,那是有特 殊的使用条件的。一般都是在表示强调、表示对比和分 类时那样用。例如:“大的箱子装东西多,小的箱子装 东西少。”“纯棉的衬衫比化纤的衬衫更舒服”。 3.可用可不用“的”的情況。 一般两个字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要用“的”,但 是如果两个字的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结合得比较紧密, 也可以不用“的”。例如:“新鲜(的)空气”、“幸 福(的)生活”。
(3)得 “得”是补语的标志,表示“得”后面的 词或短语是补语。例如:
看得清楚 绿得可爱
建设得十分漂亮 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个”“得个”有时相当于“得”。例如: 玩了个痛快打得个落花流水
汉语中“体”的语法范畴
“体”
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 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体是动词特有的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动作 进行的方式。
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人。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
谢谢观看!
(2)地 “地”是状语的标志,表示“地”前面的词或 短语 是状语。例如: 再三地要求顽强地战斗 历史地考察形式主义地看问题 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进步 像年轻人一样地矫健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定语后边都要用 “的”,任何状语后边都要用“地”。什么 情况 下要用“的”“地”,什么情况下不用,请参看 定语、状语部分的有关内容。
(3)一个字的形容词后面一般不用“的”。例如: “大箱子”,不說“大的箱子”;“红花”不說“红的 花”;“好朋友”,不說“好的朋友”。 (4)表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表示事物的性质时 一般不用“的”。例如:“我妈妈”,不說“我的妈 妈”;“他們经理”,不說“他們的经理”;“木头房 子”,不說“木头的房子”;“纯棉衬衫”,不說“纯 棉的衬衫”。 (5)副词加“多”修饰名词一般不用“的”。如: 很多人,很多事情。 (6)名词与名词之间一般不用“的”,特别是在 表示一般性质或材料的关系时,不能用“的”。如:中 国人;汉语书;世界各国;环境问题;玻璃杯子;金属 餐具;纯棉袜子。
吕淑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汉语动词有“态” 即“体”分别。 动词有五种体:进行体、完成体、经历体、短时 体、可能体。 汉语体意义经常通过在动词后面加上动态 助词来表示。
动态助词
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 语法意义。 助词主要有以下几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 比况助词。
(一)“了1”用在结束性动词(包括述补式动词或短 语)后面表示完成。
我又来到了这块美好的、边远的、亲切和热气腾腾 的土地上。
你要能长大成人,可别忘了你爹书怎么死的呀。
(二)“了1”用在持续性动词后表示实现。
每天,她起得最早,扫了屋子扫院子。 凤姐洗了手,换了衣服,问他换不换。
(三)“了2”有成句的作用,它既表示事态出现了变 化(往往跟时间相联系),又表示一种确定的语气。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1)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表示“的”前面的词或短 语是定语。例如: 窗外的歌声 群众的力量 革命的一生 管理的方法 幸福的生活 新鲜的空气 开往北京的火车 你寄来 的信 “的”的另一种用途是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构成
“的”字短语。“的 ”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吃过饭,他忙着去上班。 她洗过了脸,走进餐厅。
(二)“过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某 动作或存在某状态,但是现在动作已不进行或状态 已不存在。
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做过庄稼汉。 当年,她也曾经漂亮过。
有的带“过2”的动词前虽然没有出现“曾经”,但从 语义上来看,可以加“曾经”,或者其他的词语隐 含“曾经”的意思。
他没有死,他活了。 这年头不是养骆驼的年头了。
(四)“了1”和“了2”可以分别用在两个句子或同一个 句子里,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
对了,我忘了我为什么来的了。
我都四十岁了,到了不惑之年,还这样。 这到了他逃走的时候了。
“着”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
根据“着”跟“正”、“在”、“正在”能不能共 现,可以把它分为两个: 不能跟“正”、“在”、“正在”共现的是“着1”; 可以跟“正”、“在”、“正在”共现的是“着2”。
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它 反映的是一种动态,而不是动作发生的时间,它 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 态也就是”体“。 常用的动态助词:着、了、过
动态助词“了、着、过”
“了”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
根据“了”所处的句法位置,可以将“了”分为两 个: 用在动词后宾语前的是“了1”,用在句末的是“了2”。
可以作名词所能作的句子成分。
例如: ①那用鲜血浸染的石子,红的像红旗一样鲜艳, 黄的像阳光 一样灿烂,白的像云霞一样洁白。 (“红的”“黄的”“白的”分别 作主语)
②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张校长。(作主语)
③我是教书的。(作宾语) “的”有时附在词或联合短语后,表示“等等”“之类” 的 意思。例如“你去买些文具、日用品什么的”、“想办 法弄点糖儿、豆儿的”。
有的带“着2”的动词前面没有出现“正”、“在”、 “正在”,但从语义上来看,可以加这些副词。
墙上的挂钟,单调地走着。
牲口喘着气,响着鼻子,迈着小步。
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者吵嚷着自己的事。
带“着2”的动词前加“早就、已经”等副词, 可以表示过去进行。
他早就盼望着、要求着、准备着这样一次大革命。
带“着2”的动词前加“永远、多少年来”等词 语,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进行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