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我国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我国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R&D是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着眼于从基础性研究一直到科研应用领域,实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投资行为。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为了防止创新技术外溢,跨国公司的R&D活动特别是基础性高科技研究活动大都集中在母国进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也呈现出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人才、科研实力的比较优势,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全球研发系统。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竞争的热点。
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特点尽管跨国公司在华已经开始并不断扩大其研究与开发活动,但从总体上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在质量上十分有限。
(一)投资主体。
从投资主体来源看,来自欧美日的大型跨国公司。
在华设立R&D机构的多为来自欧美日国家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如微软、宝洁、杜邦、联合利华、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
一项对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32家占总数的39%;欧洲20家占总数的24.4%;日本18家占总数的21.9%。
(二)地区分布。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分布集中,主要设立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
资料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40家较大规模的R&D机构中,北京20家,上海14家,广东6家,分别各占50%、35%、15%。
这三地处于我国“三大经济圈”(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雄厚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业门类齐全,便于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三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都集中在这些地区,科技人才密集,能够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研究领域。
外资研发活动侧重于产品创新型、产品适应型和专用技术。
在华建立R&D中心的跨国公司主要涉及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
例如,汽车、化工、生物、医药、仪器设备、食品、电子信息等诸多行业。
其中电子信息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比例最高为41.3%,其它依次为交通工具23.1%,一般消费品10.3%,化工3.8%。
这些行业需要对市场需求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其研究成果不易被仿制。
跨国公司在这些高技术领域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中国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廉价的技术开发资源资本,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技术创新服务。
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中国的影响(一)积极影响 1、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中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有利于造就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吸引了大批的优秀科研人员,为中国劳动力创造了高价值的就业机会。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通常在世界前沿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研发机构提供丰厚的酬金、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其他富有竞争力的行为,从而可以抑制人才流失,吸引了一批在国外学有成就、在国外大公司经过良好训练和工作成绩突出的海外留学生归国。
同时也使一批本想出国寻求发展机会的人才留了下来。
跨国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进行培训,把提高员工素质视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在国内著名高等院校推进一些教育计划,不仅从资金上支持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还改善高校落后的硬件条件,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更好地结合。
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利于中国学习先进的研究开发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国过去R&D是粗放型管理,专业研究机构只讲投入,不计产出,研究成果市场化程度低,中国
研究机构创新能力差,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而企业的研发过程却大都注意产品开发过程,不重视基础研究。
跨国公司的研发工作以市场为核心,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研发工作效率,投入产出效果非常好。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和执行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研发工作人员,为中国新兴企业、科研机构在R&D管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研发管理水平。
3、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和运营,在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扩大对外经济合作。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以其对研究设备及基础设施的需求,带动了高科技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及房地产、物业管理等行业的发展,拉动了消费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把中国的一些科研成果介绍到国际市场上去,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我过技术的出口状况,改善了出口产品结构。
同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还弥补了中国R&D投资的不足,有利于改善R&D投资结构,推动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增加,从而带动了这些产业投资的高涨,推动了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转换,加速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二)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给中国许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致国内人才流失和保密技术泄露。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通常以丰厚的报酬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大批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导致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人才失衡,国内科研单位面临着高科技人才缺乏的困境。
随着科研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和中国科研机构与跨国公司交流的加深,国内技术的保密越来越难。
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一些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技术和科研项目流入跨国公司,一些我国研究机构正从事的科研项目,通过合作研究等形式,被跨国公司利用。
2、国内科研机构遭受冲击,我国自主研究面临困境。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凭借科学的管理、突出的绩效和国内外顶尖的高科技人才云集,对国内科研机构构成巨大的威胁。
中国科研机构的经费主要靠政府和企业拨款,因此存在国有企业的通病,吃大锅饭,国内科研单位缺乏竞争力和活力。
当跨国公司在华研究和开发机构取得公平的市场竞争地位,享受到国民待遇时,将能够参加国内和企业科研课题的公开招标,结果会使国内科研机构得不到科研经费,有的甚至可能倒闭、破产。
另外,目前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主要是对母公司引进的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单从中国技术考虑的角度较少,国内面临科研人员流失和科研机构冲击的双重打击。
3、中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R&D投资规模、管理水平、人才激励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企业R&D投资只占其销售收入的极小部分。
即使中国先进的大型企业的R&D投资也远不如跨国公司。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机构的深入后,加大了针对中国市场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实现了销售、生产和技术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本地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层次更高,中国企业要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花大力气提高R&D投资,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我国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对策通过以上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对中国影响无疑是利大于弊。
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合理的政策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R &D机构落户中国,切实为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服务。
另一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一)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公
司来华设立R&D机构。
跨国公司R&D投资活动的布局与生产体系的布局是一致的,多倾向于基础设施完善、科研人员实力雄厚、技术市场潜力大的东道国进行R&D投资,而我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小。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大力优化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
一些开放的省、市及开发区成立专门负责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管理部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的研发投资进行协调、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政策研究,保证跨国公司来华设立R&D中心道路的畅通。
同时要加强中国对外经济的合作和交流,定期举行国际性的专题研讨会和招商引资会,加大对著名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招商力度,营造好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还进一步对跨国公司R&D机构给予国民待遇和税收优惠,让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取得主人翁的地位。
(二)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重要区位因素。
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知识产权制度运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对促进外商在高技术领域至关重要。
一些跨国公司对国内产权保护状况不满意,担心投资中带来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得不到保护,不愿在中国生产核心技术产品和从事创新型研发活动。
为此,中国要加强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工作和加大执法的力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R&D成果权益不受侵权,使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在中国真正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三)平等对待国内外R&D机构,鼓励国内企业多到海外建立R&D机构。
给予跨国公司R&D机构的优惠政策也应给予国内的R&D机构,保证中外R&D机构有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对R&D活动的投资。
即使国内先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公司相提并论。
但是进的大型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到海外建立R&D机构并不需要企业具有多强垄断优势,如果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辟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也是可行的。
当然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更多优惠。
目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现阶段建立海外研发机构还不能真正像跨国公司的R&D机构那样,通过改进自身的技术以适应东道国市场的需要,实现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大多数国内企业是以搜集技术信息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