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训练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刻板三大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语言发展和思想交流上的障碍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孤独症儿童。他们难与身边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有异常反应,有十分明显的固执及重复性行为,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语言,有些孤独症儿童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声音,而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声调会缺乏变化、欠缺情绪反应、说话速度和音调都存在明显异常。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言语训练,能促进他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感知自身和他人的情感感受并表达自身的需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好地被社会理解和接纳。因此,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通过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言语方面的障碍和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通过个体的生长发育,缓慢而循序渐进的向着融合于社会的方向发展,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了解学生现状,摸清施教起点是前提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对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特教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这些障碍涉及到言语行为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们在认知、思维、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其特殊性,使其语言障碍表现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个体间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学校里的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基本情况。
1、利用量表评估,了解学生现状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由Schoplen编制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我校的孤独症学生进行评估。本量表包括人际关系、模仿(词和动作)、情感反应、躯体运动能力、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近处感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活动水平、智力功能、总体印象等15个评定项目,每一项都附加说明,指出检查要点,让评定者有统一的观察重点与操作方法。
2、通过家访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入学初,我们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发育史、养育史、学习情况和基本技能情况,请家长仔细填写《入学登记表》、《新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条查表》等等。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与家长面谈,记录每个学生平时的情况,生活起居规律、特点等等。学生到班级里以后,教师主动接近他们,观察他们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是接触学生,进入训练状态的第一步。
3、通过评估调查,归类学生特点
通过评估和调查发现我校的几位孤独症儿童在语言障碍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言语障碍,他们没有语言或者只有简单的音节重复,例如只会“yi-yi-yi”重复发音的;第二类是句法障碍,他们是指能够清晰地发音,也会说出相当数量的单词,但是不会把词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或者是能够听懂指令,但是只会鹦鹉学舌,或被动应答,不会使用人称代词,不会提问题,没有主动语言,例如对自己想要的物品,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只会说“我要”或者是物品的名字,不会将“我要”连起来说。
二、恰当、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是关键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能力开发环境
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孤独症儿童由于自卑倾向严重,他们面对任何事情都是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以至于造成不敢参与任何事情,不敢和他人交往,从而越来越封闭。因此,家长、老师或者同伴都应该要更加的关心他,尊重他,使其产生愉悦、满意的心境,让他们感觉到亲和、温暖,这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减少了心理障碍的机率,也是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必备条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是他们温馨的“家”。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学生健康心理,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开发孤独症儿童身心潜能的最基本条件,同时更是开发他们言语潜能的必要条件。平时,老师可以通过“亲吻拥抱”,“表扬鼓励”和“体验成功”等等策略,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获得自尊、自信,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矫正、开发与补偿。
(2)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
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有否定,内疚,绝望的心理误区是可以理解的,但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只有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现实,创设温馨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充满温暖的家庭中成长,才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游戏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的,儿童时期离不开游戏。家长可以与孩子做些简单的亲子游戏来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发展水平,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有更多的亲情交融。
(3)建立互助的同伴关系
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儿童在学校里,不仅模仿老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学生都是寄宿的,来自同伴友谊的支持和帮助就更为重要了。虽然孤独症儿童的同伴关系稳定性不强.但由于同伴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相近的年龄、相似的语言和理解问题的方式,而且占有时间较多,同伴仍然是孤独症儿童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和行为支持者。研究证明.同伴能够在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有益的支持。因此,我们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孤独症儿童交往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为他们参与活动、融入群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语言交流的动机和潜能的挖掘。
2、捕捉生活情景,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主动语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
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因此,孤独症儿童每日的生活场景正是他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最好资源。
绝大部分学生对吃的东西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对我们寄宿制的学校来说,一日三餐就是很好的训练时机。如学生苏某,他是一名有言语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吃饭前,我们就要求他必须使用手势或眼神告诉老师他想吃饭,这时候,老师就适时的给予一个语言刺激“吃饭”,让苏某学说“吃饭”。对于没有言语的学生,模仿是最基础的学习,从模仿一个音节到模仿一个词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听觉。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当我说出“吃——”时,故意停顿,他就马上接出了“饭”字。
再如学生严某,我们发现他在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就会显得比较兴奋,而且嘴里经常念着“yi-yi-yi”,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很在意,以为他这是无意识的发音,后来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明白,他这是想阿姨了,于是我们就对他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强化,我们在“yi”前面加上“a”,使之变为一个“有用”的语言,每次当他重复“yi”的音节时,我们就及时接上去说,慢慢地,他能正确发出“a-yi”的音了。
3、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孤独症儿童发展言语机能
感觉统合疗法是由美国的爱尔丝创立,目前主要运用于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也广泛运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他是指个体将人体各器官输入各种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大脑中枢神经中进行有效组合,作出反应并在神经机能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等范围提供充分运用的过程。该疗法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根据报道和观察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
记得一位专门研究自闭症儿童专家这样说过:“要想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状况,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让儿童自己去取或摆放器械,教师在旁以语言提示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儿童认识各种器械,丰富词汇,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从而间接地丰富儿童的语言。
例如:学生林某,他有一定的词汇量,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组织,说话经常颠三倒四的。在感统训练中,他最喜欢的玩具就是羊角球了,上课时老师就拿出一个羊角球在他面前跳,以引起他的兴趣,这时,我们观察到,林某开始伸手来抢老师的羊角球,面部表情显得很急躁,老师故意拿开不给,看着他的眼睛并对他慢慢地大声说:“我要羊角球”,并同时伴随右手拍下胸脯再向前伸手要的动作, 然后马上把羊角球给他玩, 但让其玩的时间控制的很短,约10秒左右马上收回来,又重复刚开始的动作,充分调动他的兴趣。从第二回合开始要求其跟着老师仿说“我要羊角球”,这样慢慢地过渡到看老师的口型表达出来, 这样同时学会主动组织表达和加强了句子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孤独症儿童语言的特殊现象,一直是迷人的研究话题。教育训练要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要认真分析每个现象后面的意义,教育训练不仅仅要求儿童做出改变,教师和家长自己,乃至整个语言环境,都要融入改变中,语言训练需要和其他各方面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 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