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四章新精神分析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社会兴趣理论
生活的意义不是为 个人优越奋斗,而是 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 谐友好的生活,渴望 建立美好的社会,是 “对人类全体发生兴 趣”。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往往产生两种错误的 生活风格。即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程 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 统 治—支配型;② 索取—依赖型;③ 回避型;④ 社会利益型。
心灵。精神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 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作用是调 节、控制人,使人与环境相适应。
意识
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 感知的部分。随着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 用而不断增强后,逐渐产生一 种新要素— “自我”。
自我(ego)是人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心 理活动,是意识的中心。尽管自我在心理活 动中仅占据一小部分,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 担负极其重要的任务。
这种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 (anima): 是男性精神中
经常是自己的母亲,影响个 所带有的女性特征。
人对某个女人的态度。
作用是:使女人具有
男性特征;为女人和 质阿男)尼性(姆交a斯往ni(提m或u供s)阳参:性照女基。 性这精种神原中型具的有第的一男个性投 特射征对。象经常是自己的
父亲,极大地影响女
二、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个体心理学并不完全指个人或个别差异的 心理学。所指个体是一个和社会、他人都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 人生意义和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人格动力学理论
反对弗洛依德把性本能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 动力。理论以社会文化为取向,把社会价值观 念、人的社会性作为行为动力,并用“自卑感 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 求优越”等概念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在文化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中,最重 要的是文化倾向的性质和个体冲突性质 之间的关系,文化性质决定个体心理的 性质。
导致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 是现存的文化矛盾。第一种矛盾是竞争、成功 与友爱谦卑的矛盾;第二种矛盾是人们不断激 起的享受需要和人们在满足这种需要时实际受 挫折之间的矛盾;第三种矛盾,个人自由与实 际受到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
(一)神经症、文化与人格
霍妮学说和弗洛依德学说的根本区别 在于:重视个体的外在因素;强调后天 的文化条件。
情景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
社会文化标准——心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为神 经症赋予了文化内涵。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与 否,主要看他所处的文化背景。
心理标准——神经症共有的心理因素 是面对焦虑和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 御机制。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人格结构的 状态,人格结构是由个体的生活环境决 定的。
性对男性的选择。
阴影(shadow):代表人的性别, 是影响个人和同性他人关系的原型,是 精神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比其它 任何原型更多地容纳了人的动物性。
自身(self):集体潜意识的 核心概念,能把所有原型都吸 引到自己周围,使它们处于和 谐状态。
曼荼罗的中心像征精神的自身原型。自身位于 构成精神许多对立部分的中间位置,使精神和 谐而均衡。
2、新精神分析论强调后天自我 的作用。
3、新精神分析论相信人自己有 能力克服冲突和挫折,能够 不断向积极方向发展,对未 来持乐观主义态度。
4、新精神分析论认为,不仅要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而且 要探讨人一生的发展。
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荣格生平
二、分析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被称为精神或
广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方面并没有脱离 弗洛依德的体系,但同时对经典精神分析论有 所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
狭义: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和荣格的分 析心理学是经典精神分析论转向新精神 分析论的过渡阶段。美国的社会文化学 派则属于新精神分析论的特有范畴。
1、新精神分析论反对弗洛依德 的本能论和泛性论,强调社 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 要作用。
“个性化” 即在意识指导下,使意识心 灵和潜意识内容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 过程。
整合 —整合过程受“超验功能”控制, 超验功能具有统一人格中所有对立倾向 和整合目标的能力,是自性原型借以获 得实现的手段。
荣格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前期阶段,儿童不具备意识的自我。 他们虽然有意识,但意识结构不完整。 后期由于记忆延伸和个性化作用,意识 自我逐渐形成,儿童开始用“我”称呼 自己,并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原型(archetype):是人类经历了许 多世代一直保持不变的经验积累在心中的 结果,是一种对世界的某些方面进行反应 的先天倾向。
人格面具(persona): 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 或精神的外部形象,是人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 发展起来的,是了解个人某部分精神的依据。
作用:使男人具有女性特征;
为男人与女性交往提供参照。 阿尼玛(或阴性基质)
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 和儿童教育的目的便 是给人提出追求优越 的目标定向。
追求优越的结果具有两重性。
(二)生活风格理论
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完全不同。阿德 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Life style)。
生活风格形成过程
儿童四五岁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但 这一时期,生活风格以“原型”方式无意识表现 出来。
理解个体生活风格即理解独特自我
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 要分析个体的生活风格,理解独特的 个体,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为儿童 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出生顺序 2、早期记忆 3、梦的解释
(三) 个体发展理论
首先,阿德勒承认个体身体发展水 平是影响精神发展的一种因素。
其次,阿德勒认为遗传和环境只能为个体 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条件,即使具有 相同的遗传条件和环境因素,也很难保证 每个个体都能发展成相同性格。
1907年论文—《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 理补偿》中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 有一种生理自卑感,必须通过发展有缺 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功能使这种缺 陷得到补偿。
自卑感支配着人类 的心理活动,自卑 感是人行为的动力 因素。由于有了自 卑感,人便有了补 偿需要。
为克服自卑感,儿童会用所谓先天“侵 犯驱力”寻求补偿,使人格在文化和顺 应中得到发展。
青春期(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
“心灵的诞生期”。此间个体心灵会发生 一场巨变,人将面临人生道路的各种问题。
中年期
该阶段会出现心灵真空,即中年期 心理危机。
老年期
老年人和儿童一样,喜欢沉浸在无意识 之中,喜欢回忆过去,但在现实中,则会 更多考虑来世生活问题。
五、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荣格对心理类型的研究成为分析心理 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并且也使他成 为人格差异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熵增加原理指心理能量的 分布和活动是有方向的,方 向性保持了心灵所有结构之 间的平衡。
5、 心理能量的前行和倒退
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满足环境需要;退行 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对立机能的值逐渐 丧失,最后用新的机能取代对立机能。
退行指通过剥夺 对立机能的能量, 使对立机能的值 逐渐丧失,最后 用新的机能取代 对立机能。
三、荣格的人格动力
荣格把“力必多”看作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 后来,他逐渐用“心理能量”的概念取代了 “力必多”的概念。
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 能量系统。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所谓心理能量即人格所需要的能量, 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是心理过程的强 度或心理值。它可以是意识的,也可以 是无意识的。
再次,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和别人 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社会子兴趣”。 个体心理发展品质和这种需要密切相关。 有无社会兴趣便成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 否的标准。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树立牢固的社 会兴趣,才能够解决人生面临的三大问 题。即职业活动、社会任务和爱情婚姻。
所谓活动程度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个体活动程 度是儿童在生活早期中经过任意创造而形成,它一旦形 成便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
阿德勒虽然重视潜意识的作用,但他更看 重的却是意识自我对个性的影响,从而推动了 自我心理学的研究。
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心理 学家、教育家和心理治疗家的拥护,是由于个体心理学 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人格 形成的双重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弗洛依 德关于潜意识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决定 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 导地位,对于人格的发展持主动、积极、 向上、乐观的态度。
理论局限性: 首先,理论有唯意志论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其次,把人简单地看成是由追求优越的单一动机 驱使的个体; 再次,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四,没有能够说 明心理疾病的真正社会原因。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论
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一、霍妮的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霍妮的主要著作《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 (1937)、《精神分析的新道路》(1939)、 《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 (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以 及由她的弟子整理出版的《女性心理学》 (1967)。
5、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第二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阿德勒的生平与著作
主要著作有《精神症的性格》(1912)、《器官 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个体心 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生活的科学》 (1927)、《理解人的本性》(1929)、《生活 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儿童教育》 (1938)等。
态度类型:内-外倾
功能类型
“思维”评价事物正确与否;“情感”判断 和确定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受。它们是一 对相互对立的功能,人们用它们来进行判断和 评价,称为理性功能。
“感觉”是确定事物存在与否的功能;“直觉”是 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预感。感觉和直觉也是一对 相互对立的功能,由于没有理性参与,又称为非 理性判断。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
荣格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本要点。 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本要点。 霍妮精神病的文化决定论的基本要点。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的人格要点。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论对人格的分
析。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论对人格的分析。
新精神分析论(neo-psychoanalysis)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
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 外倾直觉 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 内倾 直觉型
六、分析心理学简评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 的研究领域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3、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 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 领域
4、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 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6、能量输导系统
心理能量和物理能量一样,可以发生能 量转换和形态变化。当一种新的活动模拟 本能活动时,本能能量便会被纳入新活动 中,这种现象即能量输导。
7、象征
象征是一种有意 义的意象,是促使 心理变化的工具。
象征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心理发展的能 量。荣格把这种力量称为象征的“超验 功能”。
四、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
个体潜意识
潜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 记忆、知觉及被压抑的经验。
“情结” (complex): 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 观念或思想。
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荣格最伟大的 发现,同时还是荣格理论中最深奥费解和引 起争论的理论问题。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 能量的标准。
心理能量测定的具体的方法: 1、 观察他对不同活动对象的选择; 2、 为达到目标而克服障碍所花费的时间; 3、 对梦或幻想进行分析; 4、 心理电装置测量。
4、等量原理与熵增加原理
等量原理指用于某种心理 活动的能量是减少还是消失, 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心理活动 能量的增加和产生。
三、个体心理学简评
阿德勒反对弗洛依德的泛性论,认为人格形成 与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系。该思想深刻 地影响了以后的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社会文 化派成员。阿德勒的理论注重个体的主观选择和 创造性,注重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并对人性抱 乐观态度,这对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 展都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