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中心城区停车与停车场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州市中心城区停车与停车场专项规划
(2016-2035年)》公示内容
一、规划背景
随着贺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小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泊位缺口存在扩大趋势,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现状停车问题,同时保障中远期的停车需求,维持贺州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编制《贺州市中心城区停车与停车场专项规划(2016-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与已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规划面积约129.83平方千米。
2.规划年限:与已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为2016-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三、规划目标
全面分析建成区各类停车设施供应、使用、建设和管理状况,总结存在问题与矛盾症结;基于城市和交通发展趋势,预测城市停车发展态势,明确停车设施总体供应与需求管理目标,并制定停车发展战略。通过参考类似规模城市经验,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同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制定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布局方案,为贺州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停车发展策略
提出“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结构模式。具体停车策略包括:停车设施供应分区化;时限差异化;城市用地发展与停车发展政策相协调;停车产业化、社会化;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建设阶段化等。
五、停车分区
根据城市不同地区之间人口规模、土地利用布局、开发强度等因素的差异性,确定贺州市中心城区停车供应策略分为四个层次:
1.严格控制区:限制停车设施规模,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2.平衡供应区:既高度重视配建停车设施,同时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3.适度调控区: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导,停车供应适度超前;
4.历史文化街区—严格控制停车供应,积极规划公共停车设施。
六、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根据社会公共停车泊位规模预测及现状建成公共停车场供给情况,并结合各片区用地主要停车吸引点分布及吸引点周边土地供应情况,采取“既有控规预留梳理”、“规划研究新增”2种思路,形成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
1.生态新城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13个,停车泊位5755个。
2.城东新城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19个,停车泊位6853个。
3.江南新城及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12个,停车泊位3492个。
4.园博园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6个,停车泊位1146个。
5.生态高新产业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12个,停车泊位3972个。
6.平桂新城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9个,停车泊位2382个。
7.姑婆山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2个,停车泊位347个。
8.莲塘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6个,停车泊位812个。
9.贺街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泊位1141个。
10.旺高产业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4个,停车泊位1160个。
11.-碳酸钙产业(西湾)产业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3个,停车
泊位790个。
12.八步老城区:规划公共停车场31个,停车泊位6633个。
七、路内停车规划
1.近期:结合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情况,对现状路内停车泊位进行调整和优化。建议交通流量较大的主干路、现状路内停车泊位利用率较低的路段可考虑取消部分停车位。
2.远期:建议结合新区开发和城市发展需要,合理控制路内泊位的比例,不断的强化路内停车管理,规范路内停车秩序。远期路内停车泊位具体设置位置、时间及方式可由市政、交警等相关部门视道路条件及交通状况确定。
八、其他类型停车场
1.公交停车场:4处,分别是江南客运站停保场、江南新城停保场、城东停保场、火车站停保场。
2.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提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3.共享单车停车设施:制定适合贺州特点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规范共享单车停放。根据设置导则及设计规范,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和路段制定负面清单实行禁停管理。建设信用平台、研究电子围栏、企业接入数字城管系统。
4.货运停车场:在外环路以外规划4处货运停车场,分别是西环货车停车场、南环货车停车场、莲桂货车停车场、新村货车停车场。
九、停车配建指标
根据类似规模城市相关经验、《贺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贺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有关指标,结合现状停车调查分析,对贺州市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同时提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建标准建议。
十、停车保障措施
改革停车管理体制,完善停车政策法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选择合理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实行开放小区;加强路内停车管理;制定合理路内、路外停车收费差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