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解读(2020年整理).pptx

合集下载

城市意象简介ppt课件

城市意象简介ppt课件

城 市 意 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凯文以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为研究内容,将其归 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 物。
(1)道路
道路是构成人们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它可以 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高速路、隧道或铁路线, 人们沿着移动的线路认知城市,其它的环境元素 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的。
城 市 意 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远眺曼哈顿与河对岸的泽西城
实地调查的泽西城视觉结构图
乔纳尔广场
新泽西医学中心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城 市 意 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环境的意象
环境意象
人类对自身生活的城市环境中的移动元素(人 类及其活动)和静止元素由感官产生的各种反应, 综合之后就成为环境的意向。
可读性(清晰意象)的意义 1、获取大量的信息
2、情感诉求的满足
3、扩展人类经验的深度和强度
群体意象
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规划师 主要任务是去创造一个清晰的公众印象。
城 市 意 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洛杉矶中心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瞰图
实地调查的洛杉矶
珀欣广场
从百老汇看第七大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三个城市
(2)泽西城
联邦大道两边浓郁的树木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ppt课件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ppt课件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 城邦(City state or polis) 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 括其周围的乡村地区形成 的统一政治经济共同体, 类似自由独立的国家。
• 古希腊的城邦,表现为直 接的民主制,由市民组成 的议会,因此城市中心通 常建立有巨大广场,以备 市民的政治、社交、交易 使用,形成希腊古代城市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 中国古代按规划建造的城 市所体现的中轴线对称的 平面布局,既统一又富于 变化。
•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多 为方格形,这种街道便于 交通,街坊内便于布置建 筑。
• 北宋开封城则将道路和商 业结合起来,沿街设店, 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内部特有的地域结构。
Agora in Tyre, Greece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 古罗马城在共和时期 由罗马七丘组成,其 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 心,山顶有自然的蓄 水池,供应全城用水 ,四周有墙保护。
•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在 帕拉丢姆以北,即共 和广场和建于帝国时 期的帝国广场。
• 城市的文峰塔要建在甲、巽、丙、 丁四个方位;
• 文昌阁,文武庙、魁星楼等要遵 从文东武西的格局。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城市意象
• 《考工记》中记载春秋战国 时建筑: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 市,市朝一夫。
• 都城规模较大,一般每边设 三个城门,干道正对城门,有 内城、宫城等几重城墙。府 城州城,一般每边两个城门, 道路骨架成井字形,城中有 的也有王城或衙城。县城规 模较小,通常是每边一门, 道路成十字形。
法兰克福罗马广场

2. 城市的主要标志物
市场 广场 宗教场所 城门 衙署 宫殿

解读城市意象

解读城市意象
公共花园、城市广场;位于河畔等); 4)整个行程中确定的位置、有助于度量的特征也能带来方
向感—一系列的标志物、节点; 。。。。。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意象孤立的道路: 导致道路与城市其他部分脱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周围环境元 素的分离。 ——铁路和地铁是另一种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地铁线路是一个缺 乏联系的地下世界,站台的形式有可能让人们联想到它上面的城 市。但地铁站一般无法构成形象清晰的交点。
http://www.suohacelue.c om http://www.shouji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方向性
1)限定空间视野(街区长度); 2)延伸的曲线也是一种渐变,被访者提到的街道曲线都与
视觉线索有关; 3)明确位于道路特定一侧的元素有助于提供方向感(毗邻
围环境都有可能加强意象。
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
道路 边界 区域 节点 标志物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城市的骨架
1 ) 道路——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最可能的运动线
路网络,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 的最有效手段。特定道路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
干线、隧道、铁路线等。
简单正交的道路交叉点已被观察者感知,超过四个路口的交叉点, 总让人感到迷惑
对于习惯于开车出行的人来说,单行道的限制常使其对道路结构 的意象复杂化
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他的城市元素,浅浅的渗入或穿透其中, 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或符号,就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体验。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波士顿—生动的印象
泽西城—无明显的印象特征
位于纽瓦克和纽约的边缘地区,几乎没有什么活动集中, 铁路和公路穿越其中,穿越气氛强于居住。

城市意象第一章

城市意象第一章

环境的意象凯文.林奇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

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可见可闻的更多,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体验自己,研究它们通常需要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先前的经验。

位于农庄田野里的华盛顿大街的布景虽然可能看起来很像是在波士顿市中心,但它们将截然不同。

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在场景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与其他的参与者一起,我们也成为场景的组成部分。

通常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它一些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断的印象。

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

城市不但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在共同感知(或是享受)的事物,而且也是众多建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建设改造的产物。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

城市发展始终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局部控制只能作用于它的发展和形态,并没有最终的结果。

毫无疑问,勾勒城市使之能够给人们带来引起美感的享受,是一门完全不同于建筑,或是音乐、文学的艺术,它可能会从这些艺术中吸取灵感,但绝对不能去模仿它们。

美丽愉悦的城市环境非常稀少,有人甚至认为它不可能存在。

没有一个比村庄大的美国城市拥有完整的精致景观,几个小镇也只是有一些漂亮的街区。

可惜大多数的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

他们只是知道所处环境的丑陋,不断地抱怨城市的肮脏、烟尘、高温、拥挤、混乱和单调,但是并不清楚和谐城市环境的价值所在。

城市意象 ppt

城市意象 ppt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其人
• 初露锋芒——《城市意象》的诞生
• 1960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公认 为城市意象研究的里程碑,60多年来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一直深深影响着各国设计师、 心理学家以及地理学家。他主张: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 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 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其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莱特和芒福德的启示
首先,林奇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看作他一生中给他以巨大影响的人。虽然他并不同意 赖特的社会哲学,认为有些落后于时代。是追求艺术和手工艺传 统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社会观点,然而他敬仰赖特在形式与设计 方面的天才,他曾说过是赖特使他“第一次看见了世界”。
与别的同事,如F·亚当斯、J·霍华德、L·罗德温等人一道.把规划专业办成了全世界最杰出的专业之一。
在规划领域强调城市与大都会设计这一概念随着林奇自己的城市设计哲学的形成而建立,这是林奇的创造。
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学生们跟随林奇学习。林奇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刺激他们拓展研究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方法是苏格拉底式的,他的提问总是涉及问题的核心,具有战略意义。那些来找他寻求设计结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凯文,作为MIT的一名年轻教师,开始了他的关于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的早期
研究。他潜心研究体型城市和城市体验,研究物质空间与其使用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努力去描述
和认识现代大都会的形态。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这个专题的文章:《城市形
林奇的高中时代正赶上大萧条时期。在政治动荡的大气候下,人们谈论的是 社会与政治变革。帕克尔学校的进步教育哲学使得学生们都关心重大的政治问题。 西班牙内战是对林奇生活的第一次真正的政治影响,它激发了林奇探寻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及其他当代政治的兴趣。在一次接受访问中他说:“它是我生活中最伟 大的时期之一。”

城市意象浅析——以商丘为例PPT27页

城市意象浅析——以商丘为例PPT27页
城市意象浅析——以商丘为例
城市意象浅析—— 以商丘为例
主讲人:618
城市意象的起源
• 他通过对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3个城市的调查 ,把收集到的意象地图,与居民回答问题时的大量资 料加以分析,发现其中有许多不断重复着的要素、 模式,并把这些要素归纳为5个方面.
• 即5大要素:道路(path) 、边界( edges) 、区域( distict) 、中心( center)与节点( nodes)和标志物 (1andmarks).
道路规划的重要性
• 一些重要的交通线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 • 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
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 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够强化道路的意象. • 特殊的立面特征同样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
特征. • 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
商丘市道路分析图
商丘市道路分析
节点
• 从交通方式看,现代商业步行街有利于绿色交通 优先发展,其中步行是最原始,也是最古典的绿 色交通形式之一。由于各地城市规模、交通条件 等方面的差异,步行街的交通方式也呈现出多姿 多彩,有的步行街彻底禁止机动车辆通过,是完 完全全的步行街;有的只准许极其少量的专用机 动车辆运行,交通主体上为步行,其中有的将步 行道与车道分开,有的将二者结合;另外一种步 行街不但允许专用机动车辆通行,也允许部分公 共交通车辆通行,但整体上看,步行还是主要的 交通方式。
商丘市道路分析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途经此地的外地人都明确
的表示对于商丘市有些道路(特别是道北)路面状
况极为不满,路面坑洼不平、车辆颠簸严重、垃圾尘
土随处可见,尤其是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面积水、脏乱不堪、地砖
溅脏水等.

苏州城市意象分析ppt课件

苏州城市意象分析ppt课件
苏州城内河流之多“如经如纬 者尚以百计”,其中的“三横四 直一环”是曾经的水上交通运 输的主干道,而今部分河流虽不 再有功能性,但水系格局却完整 地保留了下来,成为苏州之所以 谓之“水城”的见证。这些河 流以及河流形成的聚集点如城 门等的建筑形式构成了古城那 别具风格的水陆城门景观,尽显 了独特的城门景观环境特色。
2

将景观联系起来 道路具有连续性
感 给 人 一 种 方 向
道路
对于许多苏州人来说,道路是苏州意象的主 导因素,其他环境因素都随着道路展开布局。 古城历史风貌区原有格局较为清晰易识,为 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古城格局。
3
河道
对于道路这个意象元素,水城 苏州不得不提及其发达的水道 交通环境及水陆城门特色。
11
城市景观节 点
12
干将路至中央大道的城市雕塑带
13
5.标志物
城市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照点, 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无知元素
标志物作为一种地标,在人 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经常用作 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当一 个城市的某一人工物体被公认 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这个标 志就已成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 它与其他要素“在有规律的相 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成一个 集合体”。另外城市标志物最 重要的特点是“在某些方面具 有唯一性”,在整个环境中 “令人难忘”。
6
高速铁路桥构成的边界 界 水 体 与 城 市 构 成 的 边

城墙
苏州古城(垣)本是 吴国都城,古城墙 之风貌一直留存至 解放前,此后,古 城墙除部分城门、 城墙留作历史遗迹 供参观研究外,其 余全部拆除,苏州 曾经有 10 座城门,
7
3.区
域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

泽西城
道路系统混乱 可识别元素少
纽约市天际线
孤立边界
洛杉矶
大都市区中心 铂欣广场 规则方格网 快它的街区标志、或 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并组成一个完整 的形态。 道路 边界 区域 节点 标志物
总结
城市意象是一种城市特色,虽然它不是城市 特色的唯一指标,但它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 通过城市意象差异性的研究,分析城市中不同群 体形成不同城市意象的原因,能够对城市特色建 设提出建议和主张。城市特色作为城市长期积淀 的结果,充分的反映在人们的城市意象中,因此 我们可以从城市发展中人们所反映的城市意象内 容对城市特色进行研究,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塑造 城市环境特色。
读书报告之
——艾文·凯奇
风景1201 曹璟
艾文·凯奇
• 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 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 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 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 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凯文·林奇 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 图书馆。
目录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环境的意象 三个城市 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城市形态 新的尺度
环境意象
可读性
营造意象 结构与个性
可意象性
三个城市——波士顿
道路曲折迷惑 中央公园开放空间 州议院的金色穹顶 查尔斯河构成了非常清晰 的界限 波士顿
内容概述
•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 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 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 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 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 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 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 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 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

第一章环境的意象1.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

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2.尽管在一定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

城市发展始终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段组成,局部控制只能作用于它的发展和形态,并没有最终的结果。

可读性1尽管清晰或是可读性不是一个美丽城市的唯一重要特征,但在设计城市尺度的环境规模、实践和复杂性时,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组织并辨认环境是所有运动生命的重要本领。

3.有秩序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是活的更多信息的起点。

4.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能由此在自己和外部世界实践建立写提案的关系。

5.事实上,一处独特、刻度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

6.尽管目前的城市还没有充满紧张的感觉,混落到让熟悉的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我们毕竟应经因此失去了一些快乐。

7.秩序明确,细枝末节都很相近的环境可能会阻碍新活动形式的开展,一处每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的景观很难再去创造新的故事。

8.它已经充分的说明我们追寻的不是最终的结果,俄日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发展的秩序。

营造意象1.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

2.意象的聚合可以有一下几种方式。

(1)真实的物体很少是有序或是显而易见的,但经过长期的接触熟悉之后,心中就会形成有个性和并组织的印象。

(2)那些第一眼便能确认并形成联系的物体,并不是因为对它的熟悉,而是因为符合观察者头脑中早已形成的模式。

(3)新鲜事物的结构和个性通常十分鲜明,因为他们具有细线和影响自身形式的惊人物质特征。

3.公共意象的定义,它应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结构与个性1.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城市意象讲

城市意象讲

• 在校园生活当中,你是通过怎样的方位系 统来确定自己位置的?
三、意象在城市规划里的体现
• 城市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自身存在的城市,而应该 同时也是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
• “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 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 象。”(P66)——在林奇看来,从城市与人的 关系出发,一座城市的最重要属性就是“可意象 性”(legible)。所谓“可意象性”就是指城市 形态中所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 起强烈意象体验的特征。
可意象城市的五大基本元素
• 路径、边界、区域、标志物、节点。

• • • •
1992年7月1日,矗立了八十多年的济南标 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 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 1999年11月11日夜,国家历史名城襄樊的 千年古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 宁波保税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使宁波的历史 人文资源损失了80%......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仅用5年时间就建成 了两千多座高层建筑...... 截至1996年,全国有86座城市提出要建立 国际大都市的口号......
地产广告强加的城市意象与空间意义
• • • • • • • • • • • 海岸生活——22公里的奢华 海岸生活——高尚人生的序曲 卓越地段,超大社区 颠峰商圈的原动力,缔造西部财富新领地 市中心:市中心少数人的专属 阳光国际公寓:阳光金桥来自纽约的生活蓝本 上海A座(科维大厦):创富人生的黄金眼 未来城:无可挑战的优势无可限量的空间 绿地集团:居住问题的答疑者,舒适生活的提案人 建筑覆盖率仅20%,令视野更为广阔 ......
林语堂《迷人的北平》
• “北平是清静的。这是一所适于住 家的城市,在那里每一所房屋有一个院子, 每一个院子里有一个鱼缸和一棵石榴树, 那里的蔬果是新鲜的,要生梨有生梨,要 柿子有柿子。这是一个理想的城市,那里 有空旷的地方使每个人得到新鲜的空气, 那里虽是城市却调和着乡村的清静,街道, 狭胡同,运河,这样适当的配合着。”

《城市意象》简介课件

《城市意象》简介课件

《城市意象》简介课件《城市意象》是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德·瑞斯 (Michel de Certeau) 的经典之作,英文原名为《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于1980年首次出版。

其核心思想是有关现代城市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着重探讨如何在城市中寻找并发掘意义。

在整本书中,瑞斯提出了对城市意象的独特解读方式,试图寻找个人或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并指出如何通过这些生活方式来改变城市的建造和空间利用。

该书被誉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对城市研究和人类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城市意象》的主要思想和重要观点。

一、城市与日常生活在《城市意象》中,瑞斯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空间,由不同的人群和群体组成。

同时,他强调城市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

城市的发展可以影响个体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例如城市的建设和公共政策可能塑造人们的身份认同,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

瑞斯认为,城市中最重要的是个体的日常生活,也被称为“日常生存方式”。

这种日常生活是由社会语境和文化所规定的,涵盖了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交通和导航、休闲和娱乐,以及与其他人互动的方式。

瑞斯认为,这些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城市中“生产”和“消费”信息和文化符号的方式。

二、城市意象瑞斯提出了“城市意象”的概念,来描述城市空间和个人的认知和使用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城市意象是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经验的集合,是一个主观实体,由个体通过自己的感知和体验来构建。

城市意象是由城市的物理和文化环境共同塑造的。

在城市的物理环境中,建筑和地形特征可以让人们区分空间的不同部分,并且在城市的文化环境中,历史、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个体的经历和记忆也会影响城市的意象。

三、城市的使用者和生产者在《城市意象》中,瑞斯将城市使用者分为两类:“行为者”和“评论者”。

行为者是城市空间的实际使用者,他们通过城市空间的具体实践经验来塑造城市意象。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一、城市意象概念1、城市意象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

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

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

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

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读《城市意象》,作者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上)通用过实例调查分析研究和对各阶层、各行业等的城市使用者的探访与交流,总结 出了城市设计的原则性以及城市设计五元素。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给出了城市设计导则性 方法,并罗列大量的可触性或可视性等元素,进一步阐明了基于社会学或经验主义的城 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在场 景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与其他参与者一起,我们也成为场景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城市 的发展始终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段组成,局部控制只能作用于它的发展和形态,并没有 最终的结果。
③ 、与历史的联系能加强区域的意象性 ④ 、设置以节点(强烈的核心等)为中心的辐射性道路 ⑤ 、创造有特色的边界 当相邻区域的特征对比不明显时,就很有必要区分边界两侧帮助观察者形成“里— 外”的感觉。具体方法有:
①、 材质的对比 ②、 线条的连续凹凸 ③、 植物特征 ④、 坡道 ⑤、 间隔的可识别节点 ⑥、 特殊处理的端头等 城市的区域,在最简单意义上是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因为具有与外部其他地 方不同的连续线索而可以识别。 适当地划分区域能够体现其与城市其他特征的联系,为此边界两侧应该可以相互渗 透,是缝合线而不是屏障。 当两个反差很大的区域并排设置,而且能够从外部看见他们相邻的边界时,这样的 区域在视觉上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鲜明的节点:
①、 具有鲜明、围合的界限
②、 其中有一两个成为视线的焦点
(静态室外空间原理?)主要表现手法: 通透、重叠、调光、透视、表面倾斜、围合、清晰度、运动形态、音响等
从一种道路向另一种道路的转换,似乎也标志着主要结构单元之间的转换。大多数 重要的地铁站都与上面的一些重要地面特征相关联。
节点的表现形式如:
① 视觉兴趣点——强大的物质形式、空间形态
② 街道交叉点与地铁站节点的联系
③ 车站自身的个性特征
④ 主题集中的节点——代表性的空间形态、植物、活动
⑤ 功能的重要性与相称的空间形式——强化意象特征 地铁线路系统虽然看不见,但线连成一串的地铁站(地铁出入口)也是战略性的链 接节点。
街道的视觉层次:即城市的意象骨架?
学海无涯
道路——方向性: ①、 限定空间视野(街区长度) ②、 地形的变化 ③、 土地使用强度的渐变 ④、 延伸的曲线也是一种渐变,被访者提到的街道曲线都与视觉线索有关 ⑤、 明确位于道路特定一侧的元素有助于提供方向感(毗邻公共花园、城市广场 ; 位于河畔等)
⑥、 行人的相对密集的渐变 ⑦、 整个行程中确定的位置、有助于度量的特征也能带来方向感 意象孤立的道路: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 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 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 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 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在此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 等等,但是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我们容易发现:
强大的边界应具备的条件: ① 、视觉上占统治地位 ② 、在形式上连续不可穿越
例:河岸或滨水地带的明显特征
边界分为——连续边界和不连续边界 无论是由铁路、地形变化、高速公路或是地区界限形成的边界,都是环境中十分典 型的特征,有助于划分区域。 当边界不连续、不封闭时,那么就有必要在他的末端设立明确的界标,和能够使边 界完整、定位明确的参照点。
① 、导致道路与城市其他部分脱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周围环境元素的分离。 ② 、铁路和地铁是另一种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 ③ 、简单正交的道路交叉点已被观察者感知,超过四个路口的交叉点,总让人感到 迷惑 ④ 、对于习惯于开车出行的人来说,单行道的限制常使其对道路结构的意象复杂化 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他的城市元素,浅浅的渗入或穿透其中,提供一些周围 事物的线索或符号,就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体验。 道路网——一个具备一定的方向、地形关系或间距连续性的网络。 大量的街道,当他们的重复关系充分有规律可循的时候,就能够被看成是一个完整 的网络。路网中的街道名称、编号,空间的渐变,地形、细部和差异也都使道路网具有 了顺序感和尺度感。 2. 边界——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他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 照作用。
环境意象——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 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
结构与个性——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 为一个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 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事物必须为 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 态的关系。
②、 听觉连续: ③、 惯性连续: 通常区域的主题单元作为一个特征组被意向和识别。对不同区域的识别程度随着对 城市了解的增加而改变
学海无涯
如贝肯山的意象,就包括了狭窄陡峭的街道,古老而尺度宜人的砖砌联排住宅,维 护精致的凹入式白色门廊,黑色的铁花装饰,卵石和砖铺的人行道,安静的气氛以及上 流社会的行人等
学海无 涯
3. 区域——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其有一些普遍的特征, 人们在内部可以识别它,并偶尔能充当外部参照物。即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有外 向型和内向型之分
区域的形成----被动型区域 and 主动型区域 如何强化区域意象:
① 、区域的尺度把握 ② 、区域的名称赋予区域以个性
二、城市意象之五大元素
1. 道路——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最可能的运动线路网络,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
学海无涯
素,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的最有效手段。特定道路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 隧道、铁路线等。
道路应具备的三大特性:可识别性、连续性、方向性
如何强化道路重要的意象特征——可识别性:
①、 典型的空间特质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地面或墙面的特殊质感、特别的 布光方式、与众不同的气味或声响、植被的样式和细部、相邻道路宽与窄的对比、有时 极端的宽高比例也能加强街道的特征)
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 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 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 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 意象。
学海无涯
下面我就带着疑问和好奇,对本书做了全面的解读,在对全书核心——城市设计五 元素——进行综合提炼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适当做了批注。
前言
在现实中,道路、边界、节点、区域、标志物等五种城市设计元素类型并非孤立存 在,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 元素之间相互有规律的重叠穿插。如果说我们的分析是从对基础材料分门别类开始的话, 那么他最终必将重新统一成一个整体意象。
② 、宽窄同统一
③ 、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一致——如:沿街建筑立面统一的古典样式
④ 、空间连续性——不断出现的开敞空间、历史建筑、空间变换
⑤ 、具体植物适量配置——林荫道的成排树木
⑥ 、街道名称的连续性——如:一条经过的公交线路、建筑编号
⑦ 、行人的相对密度
⑧ 、可度量性——如:高宽比、道路长度给人带来的特别的空间感受 ⑨ 、地面纹理——如:人行道特殊的色彩和纹理
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 中也有相应的提及)。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专门给出关于的分类的论述:书中这 样提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 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 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
⑥、 道路的重要性还主要归结为其结构原因。
⑦、
⑧、 个整体。
各种功能活动量的变化也是加强街道意象的方式。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并能将城市连接为一
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 征。
加强道路意象——连续性(触觉、惯性、视觉):
① 、方向明确——直线、接近 90 度的转弯、明确的目的地、地势变化、越来越密 集的招牌,店铺和人群、植物形态或色彩的渐变、指路箭头等
学海无 涯
《城市意象》解读
读后感
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 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 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马观 花般应付过了自己的心里歉疚感,最终还是没能理性的思考和解读。研二的自由度可以 说在读书期间应该是空前的,外加带有应付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自己作为研究生的虚荣 心,再读本书,也就多了一份专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和使命感。
强化线索,通过设立特殊符号突出主题单元,可加强区域的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 社会意义对构造区域也十分重要。不同的区域与不同的社会区域联系在一起。
大量特征鲜明的区域是使城市呈现无组织状态的原因之一,强硬的边界,阻碍了区 域之间的过度,可能给人更增添了混乱的印象。
4. 节点——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连接点或某些特征的集 中点。(广场、中心区或连接点、交通线的中断处)是一个概念化的参照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