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观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形声字是迄今为止最重要,最能产,也是最完善的汉字造字法。其产生至今,在数量上不断发生突破,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所以,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形声字本身的认识,对认清整个汉字系统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那么本文以历史地发展地动态地视角来探究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在前贤们详尽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概括为三种:第一,在原有的汉子形体上添加字符。1、加注声符,表意字是汉字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结构方式,它们构成汉字发展的一个基础,为汉字的产生提供给本的构件。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趋势下,往往加注声符成为新字,用来区别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鸡”初文是象形,是一种表意,后来加注声符,再往后发展,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成为了一般的形声字。再如牙齿的“齿”,象形初文是牙的象形符号,后来在初文的基础上加注声符“止”。“野”在金文中是从“林”从“土”的会意字。《说文》“野”中“予”是加注的声符。这种加注声符的形声字逐渐与初文发展成为异体字,但随着后起形声字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主流,原来的表意字便逐渐废除了;2、加注形符,如“祭”,甲骨文中有示部的,也有无示部的,但以无示部的字占绝对优势,从《金文编》所反映的文字信息来看,到两周时期基本定形为从示之祭。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所列五期断代中的代表字也均不从示。徐氏对祭的解释是:“甲骨文祭不从示,示为后加之意符。甲骨文祭字以手持,即肉,或以数量不等之点象血点之形,会祭祀之意”。由此可见,字本身就有祭祀之意,加上示部主要是为了强化其表意功能。第第二,改换字符。1、改换形符,如喜悦本作“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为了区分说话的“说”字,后改换偏旁另造“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按:《说文》无“悦”字;2、改换声符,此类例子不多,现转引裘锡圭《古文字概要》中的一例。“潦本作雨水,音为lǎo,引申而有雨水过多农作物受灾之义,音为lào。《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后来将潦之声旁改作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引申义。假借分化除了在同源分化过程中会产生形声字,

在区分因假借而产生的一字多词的现象中同样也会产生形声字。其具体方式也是以原字为声,并根据表意的需要在原字上加形符。

3、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该换成音符,不同于重新加注音符,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表意字的部分构件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形声字。如甲骨文中捕兔的“网”,下面是一个兔的象形,整体是一个会意字,后来把“兔”换成“且”,变成“置”,成为一个形声字。甲骨文中的“何”初文是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肩扛一样东西,后来“何”的“人”简化为一般的单人旁,身上所扛的符号改变为“可”,从而整个字形成为一个从“人”,“可”声的形声字。“羞”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进奉事物,从“又”从“羊”,后来“又”改为“丑”就成为从“羊”“丑”声的形声字。第三,形符和声符直接结合。添加和改换字符虽然增加了汉字的标词功能和区别功能,但它们都没有产生新词,仍旧没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加声符和形符分化汉字的启发,一种能产生新词的方法应运而生———直接组合形符和声符。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以所要造的概念的意义类属为形旁,再找一个合适的读音配上。这种方法可以不受原字的限制,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制的产生任何需要的新词。也正是这种新的造字法的出现标志着形声字的产生、形成,已经发展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利用形声的方法造字,是万能的,既可以救文字数量不足之穷,又可以济音读不明、意义不确之穷。而且,形声字又是能产的,可以根据社会、时代、语言的变化和需求合理而科学地产生新字。

通过对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归纳总结,不仅能认清汉字发展的大致方向,而且对于汉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众多复杂关系也能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线索,这对于汉字教学不无裨益。如添加字符和改换字符产生的形声字,以及由本无其字产生的形声字,由于和原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它们便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就同源分化而言,绝大多数分化字是被分化字的累增字,因而各分化字之间往往又形成区别字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看,通过分化产生的形声字可能表示本义、语源义,也有可能表示假借义。可见,汉字虽然数多量大,但从形声字入手确是掌握汉字、认清其源流的一条捷径。为了对形声字的源流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对汉字发展的史实性材料进行专门学习,并多多关注其他专家学者的相关性研究。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