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不同的处
理对策,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
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足跟12例,足背15例,内踝9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28例一期成活,8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
3例皮瓣设计偏小、4例皮瓣血管蒂过短、1例伤口包扎过紧发生静脉回流障碍,
4例通过拆除部分缝线,3例通过切开放血,1例通过皮瓣内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
后缓解成活。结论:术前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时大小要适度,术中一定要游
离出一定长度的穿支血管,术后包扎松紧适当,以免组织反应性水肿导致纱布压
迫皮瓣,及时观察皮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提高皮瓣成活率。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回流障碍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31-02
足踝部受伤后,因皮下组织薄,且没有丰富的肌肉,常易出现肌腱甚至骨质
外露,局部血循环差,游离植皮难以成活,需要皮瓣覆盖修复。穿支皮瓣是指管
径细小(0.5~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
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临床应用中常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瘀紫,
肿胀明显,如处理不及时,常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甚至完全坏死。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应用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8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因处理及时,获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67岁,平均42岁。其中应用修复
足跟12例,足背15例,内踝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石块等重物砸12例,摔伤6,烧烫伤4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至16cm×8cm。均采用穿支蒂
螺旋桨旋转修复创面的方法修复创面。
1.2 手术方法
首先设计皮瓣,以胫骨内髁与内踝连线为轴设计皮瓣,皮瓣旋转点位于内踝
上7cm处,即穿支穿出点位置,根据受区创面部位及大小设计皮瓣。术中先在蒂
部附近由前向后切开一侧皮肤,在浅筋膜层小心分离,在旋转点附近找出穿支血管,观察其行走方向,根据穿支血管位置调整皮瓣,然后做皮瓣后侧切口,将皮
瓣由远至近紧贴深筋膜浅层向穿支血管游离,游离穿支血管周围时,保证穿支血
管周围能有一定深筋膜与浅筋膜,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追踪并游离
出所需长度的穿支血管蒂,形成仅带穿支血管的岛状皮瓣,局部转移后修复创面,供区创面用中厚皮片修复。
2.结果
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28例一期成活,8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3例皮
瓣设计偏小、4例皮瓣血管蒂过短、1例伤口包扎过紧发生静脉回流障碍,4例通
过拆除部分缝线,3例通过切开放血,1例通过皮瓣内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后缓
解成活。
3.讨论
3.1 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分析
(1)由于该皮瓣为逆行转移,静脉回流时血流方向是与原方向相反的,受
到静脉瓣的阻挡,这是该皮瓣易产生静脉回流障碍的生理基础。(2)皮瓣张力
过大时,不仅影响皮瓣内的静脉回流,还会影响动脉的灌注,导致微循环障碍,
引起皮瓣坏死。(3)血管蒂过短,穿支血管蒂旋转时,导致蒂部牵拉,穿支静
脉壁薄,内压低,抗扭曲能力更弱,静脉易出现管壁塌陷,内皮撕裂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4)皮瓣及蒂部受压,通常由于伤口包扎过紧,而术
后组织会出现反应性水肿,导致皮瓣及其蒂部受到压迫,而静脉内压较动脉低,
更易出现静脉栓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3.2 处理方法
术后一定要及时观察皮瓣,发现静脉回流障碍,及时处理,一旦延误时机,
将会造成皮瓣部分甚至全部坏死的严重后果。如术后发现皮瓣肿胀明显,甚至出
现瘀紫,多为静脉回流障碍的表现,则需及时拆开纱布,拆除皮瓣部分缝线进行
减张减压,待皮瓣稳定后留下的创面二期缝合或者植皮。如果经以上处理,仍然
不能缓解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多为静脉已经完全栓塞,则需行皮瓣切开放血,局
部肝素湿敷,如果皮瓣内有合适的浅静脉,还可以通过与受区静脉吻合建立额外
的静脉回流通路[2],则多可解决静脉回流障碍问题。
3.3 如何提高皮瓣成活率
首先,术前严格按照该皮瓣的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有无
血管方面基础疾病,穿支血管有无损伤,创面有无感染坏死组织等因素都将影响
皮瓣的成活,术前的严格检查、充分准备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前题。其次,术中
仔细的设计皮瓣的位置、大小,先显露穿支,再根据穿支的大小位置对皮瓣进行
合理的调整,穿支较细时,可保留皮瓣远端的的深筋膜甚至皮肤的连续性,以保
证皮瓣血供,分离皮动脉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勿损伤皮支血管,将穿支游离到适
当长度,以便于皮瓣旋转移位,皮瓣游离后松止血带,应彻底止血,缝合时,尤
其需防止皮瓣蒂部受压、以及有张力或锐性成角等因素对皮瓣血供的影响[3],术毕常规放置引流条,包扎适当,石膏制动。最后,术后需及时观察皮瓣,细心
的护理,术后3天是皮瓣血循环重建的关键期,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
进手术室探查,这样才能够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穿支皮瓣[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1):32-33
[2]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5.
[3]张功林,甄平,陈克明等.吻合大隐静脉的逆行缝匠肌带蒂肌皮瓣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0):8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