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
经营管理
10-15 2319
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
7.对策。
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
外。
”(《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
治国必须有预见性,备患于无形,“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无形也”(《管子?牧民》)。
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性,经商和打仗一样,“知斗则修备”,要善于“时断”和“智断”,比如要预测年景变化的规律,推知粮食供求变化趋势,及时决断收购和发售。
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
要观察市场物价变动,按“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规律,采取“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购销决策。
(《史记?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实例。
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屡败,后来他按照谋士的筹划,按马力的强弱,以己之下马对彼之上马,己之上马对彼之中马,己之中马对彼之下马,结果二胜一负,败为胜。
宋朝丁谓奉命修复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材,宫室修好后又以建筑垃圾填河恢复道路。
一项正确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4》L笔》卷二)。
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
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范。
8.节俭。
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
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墨子?节用上》)苟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苟子?成相》)“强本(生产)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苟子?天论》)陆贽说:“桀用天下而不足,汤用七十里而有余,是乃用之盈虚,在节与不节耳。
不节则虽盈乃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陆宣公文集》卷二二)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
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
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
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司马迁说:“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汉初有个经营农业的任氏,一反当时“富人争奢侈”之风气,力行“家约”,“折节为俭”,以致“富者数世”,成为阊里的表率,受人赞颂。
(《史记?货殖列传》)近代中国的企业家也多有勤俭治厂的经验,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的张謇在办厂时去上海联系业务,曾在街头卖字以解决盘缠所需,节约经费。
在他的带动下,全厂上下力求节俭。
张謇说:“通厂之利,人皆知为地势使然,然开办之初始竭蹶艰维,而上下同心力求撙节,其开办之省亦中外各厂所无。
”(《实业文钞》卷一)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
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
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
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
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
“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
“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ZF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
迟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