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结构与稳定性ppt课件
结构与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稳定性的概念。
(2) 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能对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试验使学生明白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并掌握分析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掘与通用技术相关的内容,可以技术的思维解决或解答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⑴对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⑵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试验法、分析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
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紧紧抓住课程的标准“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突出教材的“探究”的教学指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易学到相关知识,以“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达到了解并应用知识的最终目的。
课堂安排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定性的小试验,可以教师演示,也可以教师提供道具学生上台亲自做试验。
从而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理解。
在完成之后还可以让结构完成试验报告的书写,掌握简单试验试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3. 教学策略设计
(1)通过身边的台风破坏的例子引入本节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2)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
(3)提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4)安排一些适当的思考使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与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
4.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且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稳定与不稳定的结构,因此对结构的稳定性的认识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学生原本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即凭感觉觉得它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
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亲自动手试验等途径,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已经习惯了PPT和教师的讲述,因此在我们准备一些实物和试验的时候往往会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提高课堂的气氛与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若干瓶,小巧不倒翁一个,自制鸡蛋不倒翁一个,晾衣架一个。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台风过后”图片)
基本上每年我们南方都要遭受台风的侵扰,每次台风过后许多地方都变的一片狼藉,在台风来临的日子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惨剧,其中,有很多的因其结构不够稳定在台风中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有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有的却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比如说大树在台风中被吹垮,压倒了路旁的汽车或者人,我们无法改变树的结构,但是有的东西却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例如,户外的广告牌的设计,设计成抗风性强,稳定性好的,窗外的盆栽稳定性不好,在大风天气的时候就该将他拿下,防止被风吹倒砸到行人。
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稳定性有一个理性的了解。
2.新课讲授
(1)结构的稳定性
思考问题:同样在台风的破坏下,为什么有一些树、房子或广告牌等被刮倒,而其它的却稳如泰山一点都不受台风影响呢?导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保持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指出: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结构能否安全、正常的发挥其作用的前提!
不稳定的结构可能对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强调不稳定结构的危害,如原先举例的稳定性差的广告牌,还有09年闵行区一住宅楼整体倒塌事件都说明了结构不稳定带来的危害。
放两个货车运货的图片,
问:
为什么他们这么倾斜还没翻到?怎么样的结构才是稳定?怎么样的结构才是不稳定的?
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结构稳定的条件:
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支撑面内。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前提: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支撑面内。
播放一段有关重心位置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教学视频。
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稳
定性的阐述。
最后总结:
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的底面的范围内,是结构稳定性
的基础条件。
展示一些建筑的图片,说明结构的稳定性的重要性。
到这,我们明白了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也见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结构的稳定性,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思考问题:我们怎么去判断这个结构稳定性如何?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又有哪些?怎么才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试验。
【探究试验1】取两个矿泉水瓶A和B,A瓶中放满水,B瓶中放等重的泥土,将A和B都放置于桌面,用一根筷子平放水平用力推A 和B。
问题1: A和B哪个先倒下?为什么?
问题2:从这个试验你可以得出与稳定性有关的哪个因素?
结论1: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重心越低,稳定性相对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相对越差。
问题3:同学们能否举出生活中的案例,来印证这一结论。
问题4:既然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那为什么人直立站着时候是稳定的,而蹲下身体往后倾又会翻到呢?
结论: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结论成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会不稳定。
【探究试验2】在上述试验1中,改为只用装满水的瓶子A和空瓶子B做试验,但给空瓶B套个底套,同理,看看哪个瓶子先倒下?
问题1: A和B哪个先倒下?为什么?
问题2:从这个试验你可以得出与稳定性有关的哪个因素?
结论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有关,支撑面积越大,结构越稳定。
注意:接触面与支撑面的区别。
《结构与稳定性》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内容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重心位置的高低、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等。
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巩固,也为下一节课时结构与强度和功能的学习,为后续的简单结构的设计和经典结构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本课是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的稳定性,可使学生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并最终为解决实际问题能设计出成功的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结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
思想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难点:1、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结构中的体现。
2、能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个因素综合探讨典型结构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
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纸板屏风的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
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情学法: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结构,会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会简单的分析结构的受力,使得学生有了学习本课时
的基础。
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教学奠定基础。
因为教学内容以及概念的具体性,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学生才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结构与稳定性相关概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关结构及稳定性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的认识,也有相应的力学知识,会对事物进行一般性分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但缺乏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只要引导方法得当,学生可以很快建立起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的实物、模型。
学生试验用的纸板屏风。
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素材引课—演示试验—学生总结—互动试验—学生探究—学生自主试验——总结拓展
一、引课
让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结构图片,有一定的发展趋势,这
些物体以不同状态摆放存在着,让学生去总结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引出稳定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稳定性的概念的解释,特别是对荷载和平衡状态的理解,这是本课的重点。
2、演示试验一:相同水瓶,满瓶和半瓶的推倒试验。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一——重心位置的高低。
学生联系实际,教师补充典型案例加强。
3、演示试验二:相同水瓶,两满瓶水,一正立,一倒立的推倒试验。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二——支撑面的大小。
学生联系实际,教师补充典型案例,静止停放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稳定的条件、再有就是比萨斜塔的案例,这两个案例解决两个关键:
(1)接触点和支撑面的关系。
(2)结构重心的垂线与支撑面的关系。
4、互动试验:你站的稳吗?请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三——结构的形状。
学生联系实际,教师补充典型案例加强,引导学生能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个因素综合探讨结构的稳定性。
,培养他们全面的看待问题。
5、学生小组自主探究试验:纸板屏风探究试验。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探究各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6、总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一般因素。
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7、拓展探究。
创设研究问题的延续性和研究问题的深度广度,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能力。
8、作业练习,巩固提高所学内容。
9、板书设计
结构的稳定性
定义
影响因素:
教学效果:
通过演示试验,典型案例的分析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动试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自主试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高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思维和身体的统一协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玉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本节“结构与强度”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和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法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引导发现: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3、总结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及总结评价。
五、教具准备
教学、木块泡沫组合体2个、矿泉水瓶一个、三角形、四边形等
组合体的结构框架各1个、斜方体木块一块、活动的四边方形架1个、筷子若干、橡皮筋和棉线若干根、小剪刀1、透明胶一个、鸡蛋一个。
六、教学过程:
(一)演示探究
老师与学生共同演示技术试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
要因素
1、试验一:(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拿一本书,让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马上倾倒了,显然,其稳定性不好。
同样的一本书,把它的下端各书页展开一定的角度,仍旧将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思考:
将此结构按以上两种方式放置,那种方式更能让书自立
说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
2、试验二:(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a.自备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半瓶水。
1)让他自立,稳定性好;
2)的一个道具,把它倒置则容易倒下,它的稳定性不好。
b.如图两个自制道具分析重心的高低对稳定性的影响
思考:
将此结构按以上两种方式放置,要将此结构拉倒,哪种方式用的力大?为什么?
C.用自备的斜木块证明只要重心的落点还在结构内的话这物体是稳定的,否则物体不能保持原有的状态。
说明:重心位置的高低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 课件展示贵州标致行大桥(红枫湖大桥)说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学生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所自作的模型作品,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起。
4.试验三:(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的大小的关系)
a.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其中学生甲只有一只脚站立,则学生乙去推一只脚站立的学生甲,让学生乙说出用了多大的力量;然后让学生甲两只脚站立,学生乙再去推学生甲,让后让学生乙比对前后两次推的力量怎样。
说明:支撑面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b.演示课件(以茶几为例)
说明接触面积不一定等于支撑面积。
最后提出是不是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呢?
结论:这些要素是综合的不是孤立的。
(二)亲身体验、探究实践:
1.请部分学生上讲台,利用筷子、橡皮筋、透明胶和棉绳,搭建一个稳定结构,并能承受一个鸡蛋,使其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 对学生作品进行点品,并演示自制作品。
3.鼓励学生多属于自己设计的作品
(三)知识拓展迁移(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人们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1) 我国古代发明的地动仪的原理就是利用不稳定结果来实现,说明结果的不稳定性对于人们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 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预报地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本节课内容: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以及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有关。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