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23课《隆中对》课件(人教新课标)(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 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曹
和
长江 益
兵力雄厚, 谋略出众, 不可与争锋 政治地位 优 越 黄河
州
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天然粮仓, 条件优越,政权 动摇,民心已失
联
荆 州
地形有利, 物产丰富, 军事要塞, 刘表无能
刘
抚
政通 可为援不可图 地利 人和
孙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明察天下形势:
隆中对: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隆 中对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
孙:不可图 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三步走战略
夺取益州——连吴灭曹统一全国) 连吴灭曹统一全国)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 主攻荆州 夺取益州 连吴灭曹统一全国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 2、朗读法 、 3、探究讨论法 、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讲课过程中我所使用的东汉末 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图,多媒体视频资料, 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图,多媒体视频资料, 朗读录音等等,均来自河北远程教育资源 朗读录音等等, 网。
资源应用
在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上, 在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我找 到了适合本课的教学设计、 到了适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图片 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我在参考远教 教学设计资源的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特 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并利用图片自己 制作了课件, 制作了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人 物形象,有效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物形象,有效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四、译读课文 课文研读 把握文意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依附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荆州北据汉、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被 谋取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有意乎?
四、译读课文 课文研读 把握文意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有意乎?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单击页面 即可演示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单击页面 即可演示
四、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郡者不可胜 曹操比于袁绍, 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然操遂能克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令诸侯, 不可与争锋。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古 今 异 义 特 殊 句 式
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放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
表可能,能够 古义: 可以把 今义: 南方近海地方 今义: 南中国海 古义: 用来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相当于: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 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七、课堂小结
让我们悉心品位《隆中对》, 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 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八、布置作业
一、完成以下练习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二、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 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研究“ 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研究“三 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初步感知 二、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四、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 五、思读课文 探究交流 六、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一、背景介绍 初步感知
二、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
隆中对
陈寿
二、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 诸葛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字孔明, 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伏龙),琅琊阳都 临沂市沂南县 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时期蜀汉丞相, 政治家、 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 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死后追谥忠武侯 武乡侯, 忠武侯。 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 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 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 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 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 诫子书》 曾发明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 木牛流马、 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 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 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 尊崇, 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智 慧的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 蜀相》 作千古名篇《 慧的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 诸葛亮。公元 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 扬诸葛亮。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 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 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 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 这篇《隆中对》 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 一段记载。 一段记载。
六、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1、除了通过诸葛亮畅论天下形势来表 、 现他的才能之外, 现他的才能之外,文章还通过写什么来 表现他的才能? 表现他的才能?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诸葛亮隐居(正面描写) 徐庶举荐(侧面描写) 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 关羽﹑张飞不悦(侧面描写)
六、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 人物形象。
刘
备: 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
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
的谋臣形象
六、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 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非惟天时,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四、译读课文 把握文意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一起 郡者不可胜 曹操比于袁绍, 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尽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然操遂能克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战胜 抑亦人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谋划 挟持 不可与争锋。 令诸侯,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与七、八年级学生最 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 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 级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 和更深入的思考。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教 学模式才能适应九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 的需要 。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三国志》的文学常识,相关历史知识; ②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③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感悟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形象。 ②了解本文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论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悟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培养、提高文言文鉴 赏能力。
四、译读课文 积累梳理 把握文意
古 今 异 义 特 殊 句 式
遂用猖獗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 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 贤能为之用
四、译读课文 积累梳理 把握文意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三分法: 三分法
隆中对前 隆中对前、时、后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 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五、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 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 方针: 根据: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三国志》的文学常识,相关 历史知识;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反复朗读课 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 人物的写作手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隆 中对策,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两个问题,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效果反思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合理利用了 河北远程教育资源,不仅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实现资源 共享,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从传 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二、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
本文节选自《 》, 作者是 字 , 朝安汉人, 家, 所著《 》共 卷,记载三国时 期 、 、 的历史。《三国志》与《 》、 《 》、《 》、并称为“四史”。
二、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
本文节选自《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史学 家, 晋 作者是 陈寿 字 承祚 , 朝安汉人, 所著《 三国志 》共 65 卷,记载三国时 蜀 吴 期 魏 、 、 的历史。《三国志》与《史记》、 《 汉书 》、《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说
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教材分析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23课,选自陈寿的《三国志》,课文虽然 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 才华横溢的对策,也就是诸葛亮对刘备“信大 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人们常说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 而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 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 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 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历史文化。
六、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
1、除了通过诸葛亮畅论天下形势来表现他的才 、 能之外,文章还通过写什么来表现他的才能? 能之外,文章还通过写什么来表现他的才能?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 、结合具体语句, 的人物形象。 的人物形象。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 、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 了什么因素的作用? 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 看出来的? 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