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教案(理论教学)
一、教案说明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011011总学时:56学时
理论教学:48学时
实验教学:8学时
学分3.5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任课教师授课对象经济类各本科专业教材及
主要参考资料教材:黎东升. 统计学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主要参考书目:
[1] 《统计学》(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2]《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
[3]《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
[4]《统计学案例集》(新世纪高等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辅用书),董逢谷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
[5]《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
[6]《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 2003 。
[7]《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8]《统计预测与决策》,徐国祥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9]《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何晓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统计学原理》(第三版),李洁明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1]《新统计学概论》(日),森田优三,日本评论社,1974。
[12]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美),Michael R.Middleton,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综合使用能力。教学重点
和难点重点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难点总体分布差异程度的比较、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定、总指数的编制计算、总体参数的估计、相关关系的分析、回归方程的拟合。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课时分配如下表:
授课内容理论教学学时第1章绪论4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6第3章统计描述4第4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6第5章假设检验4第6章方差分析4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6第8章时间数列8第九章统计指数6总计48
三、章节备课
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
和难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教法说明讲授,提问
教学进程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与本质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四、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类型与研究方法
一、统计数据类型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三、统计数据研究方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二、标志与变量
第四节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二、统计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资料
【1】《统计学》(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2】《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
【3】《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复习
思考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
2、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3、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
4、试举例说明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地位随研究目的而改变。
5、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说明哪些不同的问题?
6、什么是连续变量?什么是离散变量?两者有何区别?教学后记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并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种类和统计调查的方式与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制定,对问卷设计进行实践。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重点
和难点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统计分组的方法与技术,统计表的设计,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法说明直接讲陈,提问,讨论,课后练习。教学进程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和要求二、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
三、统计数据收集方式四、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五、问卷设计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三、统计分组四、分布数列
第三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二、统计图主要参考资料【1】《统计学》(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
【3】《统计学案例集》(新世纪高等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辅用书),董逢谷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
【4】《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复习
思考题1、什么是重点调查?什么是典型调查?各有何特点?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5、等距分组练习(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教学后记
第三章统计描述(4学时)教学目的
和要求学习如何对变量分布的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要求:①理解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②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科学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数的意义,正确认识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之间的应用关系,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③熟练掌握各种离散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尤其是要深刻理解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内涵;④熟练掌握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教学重点
和难点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教法说明直接讲陈,实例教学,提问,讨论,练习教学进程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二、数值平均数三、位置平均数
第二节离中趋势的描述
一、离中趋势和离散指标二、离散指标的测度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分布形状的描述
一、分布形状和形状指标二、偏度系数三、峰度系数主要
参考资料【1】《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