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合集下载

心血管健康如何控制血糖水平

心血管健康如何控制血糖水平

心血管健康如何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心血管健康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控制血糖是维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健康与血糖控制的方法,以及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1.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血糖水平的首要步骤。

通过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

建议摄入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的均衡饮食。

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的糖分,对心血管健康也大有裨益。

2.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维持。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慢跑,可帮助降低血糖并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推荐的标准。

3. 管理压力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学会管理压力对于控制血糖和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和温水浸泡来缓解压力。

此外,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时间规划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压力的管理。

4. 控制体重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血糖水平。

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结合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对心血管健康和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

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在内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应定期检测。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控制血糖水平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管理压力、控制体重以及定期体检是维护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并降低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更详细或专业化的指导,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ppt课件

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ppt课件
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
病和严重的急、慢性疾
病等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Diabetes Care. 2012; 35 Suppl 1: S11-63.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指出:应采取宽松的降糖策略,个体化确餐后
控制方式
应采取较宽松的
降糖治疗策略, 并
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营养过量摄入
缺乏运动
内皮细胞
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Antonio Ceriello ,ATVB. 2004;24:816
细胞内葡萄糖
和FFA超载
线粒体内 氧化应激
肌肉、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减少
100%
对HbA1c的贡献(%)
80%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60%
40%
20%
0%
<7.3
7.3-8.4
8.5-9.2
HbA1c范围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5.
9.3-10.2
>10.2
糖尿病治疗策略—改善代谢,综合达标
降糖
降压
控制心血
21%
糖尿病相关死亡 *
微血管并发症
37%
HbA1c
1%
如肾病和失明 *
14%
心脏意外 *
43%
截肢或致死性外周血
管疾病*
12%
卒中 **
* P<0.0001
** P=0.035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综合策略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综合策略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综合策略作者:张倩辉金雅丽郭艺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10期结合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可用ABCDEF简要概括。

A(AIC and aspirin)——糖化血红蛋白和阿司匹林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反映过去数周内人体血糖平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糖尿病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控制HbhAIC·对于具有高度心血管危险水平的糖尿病,应采取更为温和、稳妥的降糖治疗策略。

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往往并存多个危险因素,过于激进降糖,可能会适得其反。

降糖药物选择:应兼顾有效性与心血管安全性。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及心血管保护作用,且价格低廉,被国际上几乎所有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a-糖苷酶抑制剂也是一个理想选择,其对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以及轻度糖尿病都有较好疗效,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因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HbAIC是监测血糖水平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诊断、特别是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阿司匹林(aspirin)多个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均推荐:>40岁以及≤40岁但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禁忌证,均应常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B(bfood pressure)——血压现有证据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并不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而越来越多试验显示,积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对2型糖尿病惠者,降压治疗同降糖治疗同样重要。

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_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m)可能对糖代谢具有有益的影响,可首先考虑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ARB和ACEI在降压的同时,能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大量白蛋白尿。

单种降压药物只能使不足1/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多数患者均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因此联合用药是现代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内容。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疾病。

同时,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或高血糖症状。

因此,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非常重要。

1. 控制饮食
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食物热量不应过高,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同时,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病情。

2. 合理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3. 加强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和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

但冠心病患者在运动锻炼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4.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可以通过测血糖仪等设备进行自我监测,或到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管理策略。

5. 关注心理健康
冠心病患者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

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放松技巧和心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应包括合理饮食、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面临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重风险因素的缠绕。

其中,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更可能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管理策略,对其疾病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保持正常的饮食,减少饮食中高脂肪、高糖、高盐等有害成分的摄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胰岛素的分泌。

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蛋白质等有益成分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缓解胰岛素的释放。

二、运动管理运动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血糖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

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的耐受性,使血糖水平处于正常状态。

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必要时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如胰岛素注射等。

三、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另一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药一般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血糖异常,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等。

胰岛素注射用于重度或失代偿阶段的血糖异常,主要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四、监测管理监测管理是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础。

血糖监测应持续,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加强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还应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了解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总之,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的实施对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监测管理等应合理地结合,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加强宣教,促进患者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

心血管病患者血糖控制: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本帖最后由洋大侠于 2015-7-21 09:53 编辑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好血糖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已证实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HbA1c<7.0%,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10mmol/L(更详细的控制目标可参照上一期本版的介绍)。

心血管专科医生应当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1.二甲双胍起始剂量500mg/d,随餐服用,逐渐加量,最大剂量2000mg/d。

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肝脏、肌肉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减轻体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极少发生低血糖。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能耐受;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因此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若无禁忌且能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2.磺脲类常用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

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而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其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

如果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会增加体重;轻度、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3.格列奈类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而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0.3%~1.5%。

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两者的发生频率较低、程度较轻。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冠心病是一种进展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的共同存在。

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策略。

一、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每天膳食中的能量合理分配。

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调整饮食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 降低饮食中糖分的含量:冠心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含糖饮料、糖果、甜点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以降低血糖水平。

3. 控制脂肪饮食:冠心病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可通过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来保障营养需求。

二、规律运动运动是冠心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帮助身体的代谢过程更加高效,防止胰岛素抵抗。

但是,冠心病患者在制定运动计划时,需考虑到心脏负担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维持适当的强度,同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设置恰当的运动时间。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常见方式,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 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γ-氨基丁酸类药物等。

2. 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是控制血糖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医嘱一定剂量使用。

四、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是冠心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调整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

五、心理调节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心理调节,维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控制血糖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避免因慢性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化反应,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心理调节等方面。

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及流程

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及流程

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及流程郭艺芳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

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因此,加强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筛查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以及仅存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欧洲心脏调查显示,因急诊心血管事件入院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71%,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也高达66%。

如果仅检测空腹血糖,将会漏诊三分之二的高血糖患者。

中国心脏调查也发现,在因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人院的患者中,约80%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如果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以L为切点),将漏诊80%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上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非常高。

积极筛查是早期干预的前提。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将血糖检测做为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由于仅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多数高血糖患者,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操作较为复杂,考虑到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建议对心内科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

门诊患者可应用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筛查。

高度怀疑或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进一步行正规的OGTT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确定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并视具体情况转由糖尿病专家诊治。

2012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针对心内科患者的简单、有效、操作性强的筛查流程。

对于不能明确血糖状况但伴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心内科患者,共识建议有条件尽量行OGTT监测以明确血糖状况。

如受条件所限也可先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HbAlc检查,然后根据血糖指标决定下一步处理(图1)。

如所有测试结果均为正常,至少应于3年内复查;若患者为冠心病患者,则应每年复查。

二、早期治疗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糖尿病与大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研究(ACCORD)、达美康缓释片与百普乐对照评估研究(ADVANCE)以及退伍军人糖尿疖(VADT)研究却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并不能显著降低2型糯尿病患者大血管事件危险性。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

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另外,CVD急、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临床中的棘手问题,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大量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对CVD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已作出详细推荐和建议。

综观这些指导性文件可见,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并非简单使用降糖药,而需关注降糖治疗中的5个参数: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和低血糖。

因血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立体式、全方位的血糖管理可最大程度覆盖整个病理过程,延缓CVD发展。

1、空腹血糖(FPG)由于操作相对简便,FPG是筛查和监测糖尿病的最常用指标。

Framingham研究事后分析结果显示,FPG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但未增加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或冠心病的短期风险。

2、餐后血糖(PPG)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中,PPG升高先于FPG。

多项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比例高是中国CV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显著特点。

San Luigi Gonzaga糖尿病研究14年随访数据证实,PPG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指标。

DECODA研究发现,与FPG相比,PPG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餐后高血糖可加重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多项荟萃分析表明,HbA1c升高可增加T2DM患者的CVD发生及死亡风险。

UKPDS研究发现,严格控制HbA1c并不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强化控制HbA1c是否能带来确切心血管获益尚存争议。

而ACCORD、ADVANCE和VADT等研究发现,强化控制HbA1c尽管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必能带来大血管获益。

2015年发表的《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合并CVD的患者一般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8.5%,但要个体化调整。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长趋势。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1. 个体化降糖目标设定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糖尿病状况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设定降糖目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目标应该在6.5%至7%之间,但对于老年人和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则可以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议患者饮食应该减少含糖量高的食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含有更多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患者应该保持饮食规律,控制餐后血糖高峰,避免过度饮食和大量饮酒。

3. 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进行锻炼来降低血糖水平,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但应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良时。

建议在进行运动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在锻炼期间监测血糖水平。

4.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水平的主要药物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控制较差的冠心病患者,单纯的口服药物已经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

应根据血糖水平、血压、血脂、心功能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

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也非常重要,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心脏状况和心功能。

总之,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应该是个体化的,旨在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保持定期的检查和复查,遵循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糖监测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糖监测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糖监测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血糖控制和血糖监测,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冠心病患者需要关注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预防并发症:高血糖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等情况都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展。

因此,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提高生活质量:冠心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常常会出现疲劳、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这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有助于治疗效果: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风险,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技巧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监测。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空腹血糖监测: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在饭前测量血糖来判断空腹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血糖水平。

2.餐后血糖监测:冠心病患者可以在饭后1-2小时进行血糖监测,以了解餐后血糖水平。

餐后血糖正常范围是小于7.8mmol/L,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需要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连续血糖监测:冠心病患者可以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器来进行24小时的血糖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仪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血糖监测仪器可供选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包括便携式、连续监测等。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合并症,其中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冠心病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概率更高。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管理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就是一些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策略。

1. 营养调理冠心病患者应秉承“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摄入动物脂肪、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合理控制饮食中糖分的摄入,平衡饮食结构,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控制血糖,并且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方式和强度,避免激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3. 定期监测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并且可以发现血糖波动或者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 规范用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并且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者更换药物。

冠心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加速冠心病的发展。

5. 关注心理健康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策略中,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和情绪波动,这样有助于稳定血糖。

6. 预防并发症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过程中,预防并发症也是需要注意的。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血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工作,包括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神经病变筛查等。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营养调理、运动、监测、用药、心理健康和预防并发症等多个方面。

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它们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因此,了解和控制血糖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1. 理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

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它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 血糖控制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并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因此,降低血糖水平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3. 健康饮食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健康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

此外,减少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也对心血管健康和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4. 锻炼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锻炼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减轻体重,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5. 合理用药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来说,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定期体检对于心血管健康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通过检测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保持心血管健康。

综上所述,理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害以及血糖控制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健康饮食、适量锻炼、合理用药和定期体检等措施,我们可以控制血糖,预防和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保持身体健康。

(字数:417)。

心血管病患者应关注血糖

心血管病患者应关注血糖

心血管病患者应关注血糖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由于血管系统的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多种具有相似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和肥胖、吸烟、过度饮酒等,原发疾病及病程进展往往跟生活习惯有关。

糖尿病也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人体的胰脏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到了一定程度后,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复杂,心血管疾病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也可能是其风险的预示。

而糖尿病可以作为某些皮裤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同时它可能会导致高血糖和血糖不稳定,这会令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变得更加不稳定。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关注血糖的原因之一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

例如,糖尿病可以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血管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损害。

由于心血管疾病本身就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因此糖尿病的先有纵深化了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

除此以外,高血糖同时可以使实体血管和心血管血管的损伤加速,从而促进其光化和分解,进一步损坏血管内皮细胞,加快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加剧心血管疾病的程度。

另一个需要关注血糖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例如,许多降压药和降低胆固醇药物可能会增加血糖,因此,特别是在开始治疗新药时,如果您曾被诊断患有心血管疾病,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您的药物治疗未对血糖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关注血糖,首先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其次,需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同时注意摄入足够的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

此外,定期体育锻炼和保持适当的体重也能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并有助于控制血糖。

最后,需要与医生积极协作,根据医嘱规律服药,合理调整剂量,并及时通知医生任何对健康和治疗产生负面影响的症状或变化。

总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始终注意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血糖管理

心血管疾病的血糖管理

Da-Yi Hu,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27:2573-2579.
中国心脏调查: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发高血糖
约80%冠心病1患者合并高血糖
9
超过50%高血压2患者合并高血糖
正常血糖 糖尿病前期 新诊断的糖尿病 (OGTT) 新诊断的糖尿病 (空腹血糖) 已知的糖尿病
Nakagami T, et al. Diabetologia 2004;47:385–94.
22
真正预测心血管死亡风险的是负荷后血糖
1
2hPG
1.00
0.8
风 险 比
0.80 0.74 0.57
FPG
0.76 0.65 0.54 0.48
0.6
0.44
0.53
0.4
0.25
0.2 0
≤3.0 3.16.5 6.67.7 7.810.0 10.7- ≥11.1 已知DM ≥7.0 11.0 6.16.9 4.66.0 <4.5
17.2%
46.5%
77%
54%
36.3%
1、Da-Yi Hu.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6) 27, 2573–2579. 2、孙宁玲. 待发.
10
各种心血管疾病高发高血糖
2/3
n=43,509
心血管高危人群 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 合并任一心血管疾病患者 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接受冠脉再血管化治疗患者
Niskanen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861-1869
欧洲心脏调查: 糖代谢状况与生存率密切相关
18
正常 IGT
生存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导读]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

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

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另外,CVD急、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临床中的棘手问题,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2015年10月30日下午,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的血糖论坛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与广大参会者分享了CVD患者血糖管理的5个维度。

李焱教授讲到,大量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对CVD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已作出详细推荐和建议。

综观这些指导性文件可见,CVD患者的血糖管理并非简单使用降糖药,而需关注降糖治疗中的5个参数: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和低血糖。

因血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立体式、全方位的血糖管理可最大程度覆盖整个病理过程,延缓CVD发展。

1、空腹血糖(FPG)
由于操作相对简便,FPG是筛查和监测糖尿病的最常用指标。

Framingham研究事后分析结果显示,FPG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但未增加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或冠心病的短期风险。

2、餐后血糖(PPG)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中,PPG升高先于FPG.多项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比例高是中国CV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显著特点。

San Luigi Gonzaga糖尿病研究14年随访数据证实,PPG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指标。

DECODA研究发现,与FPG相比,PPG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餐后高血糖可加重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多项荟萃分析表明,HbA1c升高可增加T2DM患者的CVD发生及死亡风险。

UKPDS研究发现,严格控制HbA1c并不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强化控制HbA1c是否能带来确切心血管获益尚存争议。

而ACCORD、ADVANCE和VADT等研究发现,强化控制HbA1c 尽管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必能带来大血管获益。

2015年发表的《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合并CVD的患者一般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8.5%,但要个体化调整。

4、血糖波动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糖波动比血糖持续性增高对血管的危害更大。

马长生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AGE≥3.4 mmol/L,CVD风险增加2.6倍。

Saisho Y等指出,血糖波动促进CV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
制是急剧血糖变化激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5、低血糖
Cryer PE曾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Kosiborod M等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死亡呈J型相关,血糖控制得过低可增加死亡风险。

Lung TW等的研究也表明,严重低血糖显著增加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总结对CVD患者实施全面的5维血糖管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预后。

阿卡波糖能够有效降低FPG、PPG和HbA1c,减少血糖波动,不引发低血糖,是CVD患者基于5维血糖管理模型的理想口服降糖药选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