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
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张向前
高中教学中,学生感到最难的学科之一就是物理,因为物理学点多面广题如海,而且题目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时又不能抽象出物理情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所以学习基础知识时感到很轻松,但在具体解题时又会束手无策。这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应引导学生从何入手?笔者认为,创设物理情景,建立联系,融入分析方法使学生培养兴趣、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创设物理情景,可展现物理过程,认清物理本质,能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着重讨论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进行教学的问题。
一、利用物理实验,展现物理情景,建立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联。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例如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节,把课本中的一个思考题改为一探索性实验:把一个可以绕水平轴转动的铝盘放在蹄形磁铁之间,盘的下边缘浸在导电液体中,把转轴和导电液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两极上,铝盘会转动起来。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转动方向。
应用到的仪器有:电池组、蹄形磁铁、开关、溶器皿、硫酸铜溶液、圆柱体铜块,实验装置如图示,当闭合开关K,可见到铝盘转动起来,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或磁场的极性将会发现铝盘转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实验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铝盘为什么会流动?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猜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提示:可把铝盘看成是由多条金属条组成的物理模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可用左手定则判断受力方向),故发生转动。进而问:能否据此认为永动机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进而把问题进一步深化,又一次突出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一中学物理的重点内容。然后把这一问题回归到原始的情景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从而学会知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又如:如:在“电功和电热”一节中有一问题:一电机在运转中线圈被卡住不动,此时电流如何变化?能量如何转化?这是实际生活中电机被烧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指导学生设计一实验:把干电池、小电动机和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小电动机在正常转动,若小电动机被卡住不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假若小灯泡一直在发
光)。学生的积极性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进行激烈地争论。然后用实验验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可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考。通过这样处理教材,可以突破教材的难点,把本来枯燥无味、纯理论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在观察后进行思维活动。在探求事物变化规律时,这种思维活动往往很复杂。要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后才能概括得出规律。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时机。
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既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联想,设想物理情景。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根据思维理论,记忆内容的多少,记忆时间的长短与记忆方法和材料是有关的。实验表明:把内容与情景相结合能加强记忆的表象储存,对物理情景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
例如:关于安培力的方向和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学生在高考复习时往往很容易混淆,本人教学时在黑板上写上“力”和“电”字,让学生观察“力”字最后一笔向左,故判断安培力方向时,用“左手定则”。而“电”字最后一笔向右,故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时,用“右手定则”。只用简单的两个字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记忆犹新。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物理情景。
采用电教媒体,借助幻灯、录像、电影及电脑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将瞬间即逝的短暂过程延缓,拉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富有启发性。有些物理情景难以被学生
作用。用计算机做的逼真的物理模拟,可以帮助学生
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使物理教学更直观。如:LC振荡
电路中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设计实验:在课本中
演示实验中增加一电阻,用一灵敏电流计演示电容通
过电阻和电容放电的区别,突出线圈的作用。然后用
振荡电路FLASH动画演示电流变化电量变化磁场变化关联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如图)
四、编述小故事,描绘物理情景。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科学家小传与教材有关的传说、成语、自编故事等,有目的的,恰当地设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例如讲授“自由落体”时,我们讲一下伽利略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的错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展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情景。
又如: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惯性”概念较难理解,有一惯性小故
事,“在一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一男学生和一时髦少女,该车突然急刹车,致使学生
向前碰到少女,少女大怒,瞪着学生说:“瞧你的德性”,其时气氛紧张,全车人都看着他俩,只见涨红了脸的学生说:“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这时候乘客都哄笑,而该少女变得灰溜溜的。”此时听课的学生也哄笑,或早已忍不住说出了故事结果。通过这一小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揭示了惯性的本意。但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惯性概念的影响,学生仍然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仍然大,此时可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提问:静止的物体是否有惯性?(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其施加力的作用。)所以,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一样,都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五、利用已有的物理图景,形成新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如果两个物理现象的效果相似,就可引导学生将其中一个物理情景转换为另一个物理模型来处理,从而可以得出结果。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于是可将这一情景等效为电路,然后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处理。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建立正确物理情景的能力,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在课堂教学、物理实验、习题处理等方面,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深入分析、综合,逐渐形成物理现象的正确情景,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物理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