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临清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临清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二、预习内容

(一)思考与交流:

1、硫酸、硝酸、盐酸的组成特点?

酸的分类:

2、酸的通性有哪些?

3、实验室制H2用什么酸?为什么?

(二)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Fe

Fe2O3

Fe(OH)3

BaCl2

课内探究学案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因分析: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

5、检验:(1)。(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反应↓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

D CuSO+H S=CuS+H SO

4224

不溶于稀硫酸.

解析:A.解释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和O以2∶1比例脱出,

所以向蔗糖中加浓硫酸会发黑,此过程又叫蔗糖的碳化.

B.解释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因为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

溶液呈黄色。工业制浓盐酸发黄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Fe3+。

C.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解释正确.既不能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质,中学阶段有CuS、PbS、Ag2S、HgS、BaSO4、AgCl等。

选C。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③H2④HCl⑤Cl2⑥NH3⑦HBr⑧HI⑨PH3

解析:强还原性气体(H2S、PH3、HBr、HI等)和碱性气体(NH3、PH3等)不能用浓H2SO4干燥。答案:②③④⑤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30

B、 46

C、 50

D、 66

3、当三份铜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

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铜粉的质量比为

A.3:1:2 B.3:2:2 C.1:1:2 D.1:3:2

4.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使用吸收塔设备

B、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使用H2作原料

D、使用催化剂

5.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

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 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6.将充有n mLNO和m mL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然后通入n mLO2。m>n,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A.(m-n)/3 mL B.(n-m)/3 mL C.(4 m-1)/13 mL D.3/(m-n) mL

7.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铁片置于浓硝酸中:Fe+6HNO3=Fe(NO3)3+3NO2↑+3H2O

B.向氯化铵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NH4++OH-=NH3↑+H2O

C.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Ba2++SO42-=BaSO4↓

D.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2NO3-=Cu2++2NO2↑+2H2O

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9.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10.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a+、Ba2+、Cl-、SO42- B. Na+、Ba2+、AlO2-、NO3-

C.NH4+、K+、Cl-、NO3- D. Na+、K+、NO3-、SiO32-

11.有Na2SO3、BaCl2、Na2SO4、NaHCO3等四瓶溶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应选用的试

剂是

A.Na2CO3溶液B.硝酸 C.硫酸D.AgNO3溶液

12.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13. 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14.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

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

15、已知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9.2mol/L B.大于9.2mol/L C.小于9.2mol/L D.不能确定

16、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铁制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减轻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17、1.92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

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是

A、504mL

B、168mL

C、336mL

D、224mL

18.mg纯铜粉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得到VL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硫酸为A.m/64mol B.m/32mol C.98V/22.4g D.64m/22.4g

19.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

0.1 mol·L-1。则生成的气体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1:4

D、4:1

20.(2000上海23)铜和镁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中,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

4480mL NO2气体和336mL N2O4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0.02g

B、8.51g

C、8.26g

D、7.04g

二、填空题

21.硫酸的性质有:A.高沸点;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在下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2)实验室干燥氢气________;(3)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________;(4)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__;(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________。

22.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可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 a是单质;b是气体;c、d是氧化物;e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如果a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试推断这五种物质(用名称表示): a ;

b ;

c ;

d ;

e 。

(2)如果a是一种常见气体,试推断这五种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 ;b ;

c ;

d ;

e 。

23、将红热的黑色固体单质甲放入一黄色的溶液乙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将A做如下的实验:

(1)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写出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B瓶溶液的作用是,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可验证的产物是,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可验证的产物是。

四、计算题

2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NO2的体积各为多少升?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a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

的双氧水的质量为多少?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氨硝酸硫酸相关知识点

氨硝酸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 a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b .分类: ①自然固氮:高能固氮:N 2+O 2====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②人工固氮:2N 2+3H 2 2NH 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氨的分子式NH 3,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易液化。 (4)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醮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 浓硝酸还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5)氨的化学性质 A 氨跟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水的成份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由于NH 3·H 2O 发生微弱电离,使氨水显碱性。 B 氨跟酸的反应 NH 3+ HCl= NH 4Cl 2NH 3+H 2SO 4= (NH 4)2SO 4 NH 3+HNO 3= NH 4 NO 3 C 氨的氧化反应 4NH 3+O 2=======4NO+6H 2O 二、铵盐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1)NH 4+的电子式。 催化剂 加热 放电

结构式,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3)铵盐受热都易分解, ①NH4Cl △ NH3↑+HCl↑。 ②NH4HCO3△ NH3↑+H2O+CO2↑。 (4)铵盐与碱反应,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和NH4Cl+NaOH=NH3?H2O+NaCl。 ②NH4Cl固体与熟石灰共热Ca(OH)2(s)+2NH4Cl(s)=====2NH3↑+2H2O+CaCl2(实验室制氨气)。 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2N 2 +3H22NH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Ca(OH)2(s)+2NH4Cl(s)△ 2NH3↑+2H2O+CaCl2 (2)药品:NH4Cl固体与熟石灰(Ca(OH)2) (3)装置:∵固+固气 ∴使用大试管、单孔胶塞、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4)净化干燥:使用碱石灰,不能用CaCl2 (5)收集:NH3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7)处尾: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 四、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为1.5027 g/cm3沸点为83℃。常用的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硝酸能与谁以任意比互溶。(2)硝酸的化学性质: 加热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1.氮的固定: 2.工业合成氨的方程式: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氨气很容易液化(液态的氨气称为),溶于水且溶解得快,氨气的水溶液称为。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喷泉实验3-8] 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氨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①氨水中含有的成分 液氨氨水 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化学成分 2.与酸反应(1)与HCl 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2)与H2SO4反应方程式 3.氨的催化氧化 三.氨盐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NH4Cl NH4HCO3 (2)与碱反应NH4NO3+NaOH 四.氨气用途 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 2.装置:固+固气(与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相同) 3.收集: 4.干燥: 5.检验:①② 6.尾气吸收: 【达标测试】 1.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2.氮的固定是指(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3.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 )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B.氨极易溶于水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氨的化合价为-3 价 4.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 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N2 + H2→ NH3,用烧碱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5.检验氨气可选用()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6.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 CO2 B.NH3 C. SO2 D. HC1 7.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a和b分别是( ) a (干燥气体) b (液体) ①NO2水 ②CO2 4 mol/LNaOH 溶液 ③C12饱和食盐水 ④NH3l mol/L 盐酸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8.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硫酸硝酸氨 第二课时硫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 1、认识硫酸、硝酸、氨等三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并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及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3、本节内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本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硫酸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2、针对浓硫酸强氧化性这一教学难点,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硫酸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硫酸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实验探讨浓硫酸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以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为突破口,创设情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层层设疑、质疑、析疑,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活动。 3、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

人教化学必修一氨硝酸硫酸

人教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氨 湖北省化学特级教师熊云贵 2018年1月15日本人主讲小蚂蚁多校同步实景课堂。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宜昌市一中、夷陵中学、重庆29中4所高中和宜化集团网上同步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枝江一中、当阳一中、远安一中等全国数十所学校的师生、湖北省付全新名师工作室、湖北省方向东名师工作室、湖北师范大学名师工作室、重庆名师工作室、成都名师工作室等多个省市知名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同时远程网上参加本次活动。宜昌一中化学老师听课后由付全新校长亲自主持进行了集体研讨;当阳一中组织全体化学老师观课;湖北师范大学组织观看并当场反馈观课感想。 [学习目标] 1. 通过合成氨的历史及连线现代合成氨企业,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合成氨的贡献及怎样合成氨。 2.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用途。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一、合成氨的由来 1、“庄稼一枝花,全靠当家”, 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此处的“肥”主要是指( ) A.水分 B.无机盐 C.阳光 D.空气 3、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副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如粪便、种子饼、腐鱼、屠宰废料、腐烂动植物等。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军工生产的需要,迫切要求建立规模巨大的探索性的研究。 在氮肥的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 A.中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4、微课呈现历史上科学家合成氨的历程 5、连线湖北宜化合成氨工厂工程师,现场互动讲解现代合成工厂设备及技术特点。 讲解:氮的固定 注意: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的氮。 2、化学性质 ①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氨水、液氨和一水合氨的区别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1)氮的固定;(2)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3)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4)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5)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的性质与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 7 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请一位学生代表口述) 师:刚才认识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二)硝酸的强氧化性 NO 1.硝酸的强酸性:HNO3====H++ 3

高一化学必修1《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0小题,共30分。) 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B.计算机芯片 C.石英钟表 D.光导纤维 2.下列操作不能 ..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C.浓硫酸与铜反应 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5.下列关于S、SO2、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B.SO2溶于水生成H2SO4 C.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SO2的尾气 D.浓H2SO4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6.区别SO2和CO2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中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通入石蕊溶液中 7.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其中S或N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浓硝酸 B.浓硫酸 C.稀硝酸 D.稀硫酸8.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9.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CO2通入水玻璃中得到白色沉淀 B.SiO2溶于水成为硅酸 C.CO2通入饱和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硅酸酸性比碳酸弱,所以SiO2不能跟Na2CO3反应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 B.吸收HCl C.石油的蒸馏 D.吸收NH3 二、双选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有关下列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Cl2中点燃铁丝,有FeCl2生成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液化B.极易溶于水 C.水溶液显碱性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知识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 解析: 解答:氨气溶于水得氨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NH3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NH ·H2O,NH3·H2O NH+4+OH-,所以这是NH3的化学性质。 3 分析:本题考查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练掌握氨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了解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A.NH3+H3PO4===NH4H2PO4 B.2NH3+2Na===2NaNH2+H2 C.8NH3+3Cl2===6NH4Cl+N2 D.4NH3+5O2错误!4NO+6H2O 答案:B 知识点:氨的化学性质、常见氧化剂 解析: 解答: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时为NH3分子中氢的化合价降低。此题涉及的反应较为特殊。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理解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答案:D 知识点:铵离子检验 解析: 解答: A、C错,并非所有铵盐加热分解都产生NH3。B错,加碱共热后,NH3已跑出。分析:检验铵盐与碱共热放出碱性气体,使指示剂变色的方法。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掌握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一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气的泄漏事件 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 3 ,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 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 2和Cl 2 ,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 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 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 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 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氨硝酸硫酸》教案9(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 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引入]硫酸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它在化学、冶金、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只作简单的介绍。现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来回想一下 [交流讨论]酸的通性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98%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的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如何稀释浓硫酸?在稀释时要注意什么? 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预先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分组实验1]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烧杯) 五分钟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 (1)吸水性 原理:可以吸游离的水(空气中的水、物质中的水分、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应用]实验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性质干燥气体。(但显碱性的和还原性的除外)[问题]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浓盐酸呢?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 (分组实验2)“黑面包”实验(蔗糖、浓硫酸、蒸馏水、烧杯、玻璃棒) [现象]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雾。 [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蔗糖中加入的蒸馏水,并放出热使温度升高。在此浓硫酸与蔗糖有表现出很强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形式脱去变黑。 [板书](2)脱水性:原理(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那为什么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呢? [分析]这是由浓硫酸的第三个特性----强氧化性 [板书](3)强氧化性: ①和某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C、P、S) 2H2SO4(浓)+C=CO2+2H2O+SO2 [问题]根据浓H2SO4与C反应的产物分析,浓硫酸和C各表现什么性质,做什么剂? [学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讲解]除了金铂之外的绝大数金属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的反应需要加热) ②与金属反应

氨硫酸硝酸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第1课时) 一氨气的喷泉实验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4 ++OH-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NH 3·H 2O NH3↑+H2O ①NH3极易溶于水。(1 :700) 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NH3·H2O,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 H2O 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NH3·H2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O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l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3)NH3具有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3、氨的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 三.铵盐的性质 (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NH3↑+CO2↑+H2O NH4Cl NH3↑+HCl↑ (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 NH4NO3+NaOH NH3↑+NaNO3+H2O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N的检验:如何证明某物质中含有N(铵盐)? .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内容 T -----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各类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均生成CO2 ①; ②; ③; ④o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学反应与元索化合价的变化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失去电子,化合价0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笠壬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①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4 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投影] 酸的通性 稀硫酸盐酸硝酸 离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H+ + OH-==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CO32-+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 [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 [生答]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 2H2SO4(浓)+ Cu === CuSO4 + SO2↑+ 2H2O

氨气 硝酸 硫酸试题

一.基础练习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取少量氯化铝溶液不断滴加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 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3.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A.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4.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 B、KOH C、NaOH D、AgNO3 5.鉴别三瓶浓酸: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C.Cu片D.CuO粉末 6.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H2S和HNO3反应 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 D.HNO3受热分解 7.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8.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 CO2 B.NH3C. SO2D. HC1 9.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填空):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